除以上四家大公司之外,尚有开明公司(瑞士商人经营,音质上乘,但产品不多)、大中华公司(原为日本产业,由中国人盘下,改名“孔雀”)、得胜公司等,这几家公司的唱片我家也都有,但数量很少。我小时候最喜欢的是长城公司的出品,长城公司是最晚出现的一家唱片公司,创办于1931年,是德商产业,中方经理是天津人,名字叫叶庸方。长城公司的产品是在国内录音,送回德国用虫胶制片,纹理较细,音质较早期其他公司唱片好得多,据说售价也较贵,片心是红色,有一段长城敌楼图案。我小时最珍爱一套梅兰芳、杨小楼合作的《霸王别姬》唱片,记得好像是五张,正反共十面,音质极佳,近年出现的录音带和光盘都是根据长城公司这套唱片翻制的。当时唱片类似五张一套的很少,加上这套唱片质量极佳,我特地在人民市场后场(隆福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改为人民市场,东西前场为百货,后场为旧货和“老虎摊”)订做了一部套子,五张唱片套订在一起,前后有封面和封底,是羊皮做的。“四大名旦”的《四五花洞》也是长城公司的出品,正反两面,梅、尚、程、荀每人一句,各显风采。这出戏自50年代以后很少在剧场演出,我是直到1988年12月5日才在中山公园音乐堂看到的,那是中国戏曲学院校友为母校教育基金会集资演出,由刘长瑜、张曼玲、曲素英、沈健瑾、秦雪玲、王蓉蓉、白玉玲(原安排为刁丽,后由白玉玲代)、陈琪(原安排为王学勤,后由陈琪代)八位旦角和司驿等八位丑角演出的《八五花洞》。《五花洞》本来是出荒诞不经的玩笑戏,但由梅、尚、程、荀通力合作,又由长城公司出品,遂为经典唱片。长城唱片所用虫胶质量上乘,每张的重量也较旧时高亭、百代唱片要轻,片面亮度也好些。
从物克多到长城,中间经过了从钻针到钢针的技术革命,音响效果越来越好,而唱片的规格却基本上保持了直径12英寸的形制(少数也有10英寸的),一般唱机都可通用,偶有14英寸的大片,有些唱机就不能使用了。我家那架落地式唱机的唱盘与唱头距离较远,是可以安放14英寸大片的,但并没有使用过。吴小如先生和罗亮生先生在他们的文中还提到若干家小公司,有些是大公司的分号,如宝塔、丽歌等等,宝塔的我没有见过,但丽歌出品的倒有一两张。此外,我还见到过两位先生都没有提到的鹦鹉公司的唱片,其中有该公司灌制的荀慧生的《玉堂春》和言菊朋的《法门寺》,我的印象深刻。这两张片子录制较晚,但音质却不是很好。
老唱片的转速都是每分钟78转,一张唱片放送时间大约三四分钟,如不够三四分钟的唱段,片心可以加大;过长的唱段,片心则缩小,于是片心的大小成了观察放送时间长短的标志。我玩儿唱片时,都是由外转内的,没有赶上由内转外的唱片,同时也步入了钢针时代。由于时间长度所限,许多戏曲唱片在灌制时都做了修改,如减少“过门儿”,减去锣鼓过场,甚至唱速加快,与舞台戏曲演出有很大不同。一段《空城计》慢三眼,要分正反两面才能放完,影响了整体效果,这都是旧式唱片受到技术局限所造成的缺憾。
唱片放送要依靠唱针,这种唱针都是锥形的,一头安在唱头下端,旁边有一螺母,可松可紧,用以固定唱针。一般每听两三张唱片就要更换一次唱针,时间长了,唱针头磨粗,就会影响到音质。50年代凡卖唱片的地方都代售唱针,当时以国产唱针为多,但巿场上也能买到进口唱针,质量要高于国产的,有时可以听四五张唱片不换针。我曾在隆福寺后场的“老虎摊儿”上买到过一打(十二盒)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唱针,大约是40年代初制作,用了很长时间。我还发现过一种木质唱针,三棱形,下端是尖的,有的唱头可以装上,有的却装不上,这种木针只能听一两张唱片,很不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