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加索雄浑的自然风光和淳朴民风给托尔斯泰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中篇小说《哥萨克》,便是以高加索的哥萨克村庄为背景的。
贵族青年奥列宁厌倦了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荒唐生活,带了仆人到高加索去从军。在哥萨克村庄里,他爱上了俏丽矫健、带着野性的哥萨克姑娘玛丽亚娜。——姑娘其实已经有了未婚夫,小伙儿叫卢卡什卡,是哥萨克中的人尖儿,勇猛剽悍,还因打仗勇敢得过奖章呢。
接触多了,姑娘也喜欢上了奥列宁。奥列宁爱高加索的一切,打算加入哥萨克籍,就在这儿安家落户了……可突然发生了意外,卢卡什卡作战受了伤,危在旦夕。
《哥萨克》插图
姑娘悲痛欲绝,她见奥列宁去找她,便哭喊着:“一个哥萨克被打死了……走开,讨厌的东西!”——奥列宁终于明白了:他永远是外人,无法融入当地的民族中去。他伤感地离开了村子,没人给他送行……
看得出来,奥列宁便是托尔斯泰自己。这个贵族青年厌倦了贵族生活,喜欢大自然的朴素与宁静。小说中描写了高加索终年积雪的群山、时缓时急的河流、苍茫的原野林莽和令人陶醉的民俗民风……自然和谐、返璞归真,日后成了托尔斯泰全力追求的崇高境界。
《哥萨克》是作者离开高加索七年之后发表的。这七年里,他回到彼得堡,结识了一大批文学家。大家对他的才气大加赞赏。有人还半开玩笑地预言:这个小小军官会把我们大家都挤掉的!
然而有一阵子,托尔斯泰对文学不那么热心了。他觉得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改善农民的悲惨生活。
要达到这个目的,第一步是要办教育。他动手在自己的庄园开办了一所农民子弟学校,以后又在周围村庄开办了几所,还请来一些大学生当教师。他自己还亲自出国考察教育。——托尔斯泰对教育的兴趣一辈子都没改变。他甚至说过:“跟写作相比,我更喜欢办教育。”
三十四岁那年,托尔斯泰结婚了,妻子是一位医生的女儿,名叫索菲亚。托尔斯泰的写作兴趣此时又高涨起来。《战争与和平》这部大书,就是在婚后动笔的。
后来他又完成了另一部长篇《安娜·卡列尼娜》,那时他已年近五十。他的思想,在这以后产生了深刻的变化。他觉得有一件重要的事等着他去做,那就是“拯救灵魂”!
他对宗教和道德产生了极大兴趣,觉得官方教会的所作所为离基督教真义相差太远。他整天读啊,想啊,找农民和神父们谈话,还到处做善事。他最终总结出两条准则:一是要在道德上自我完善,二是不以暴力抗恶。
他厌倦贵族生活,决心像平民一样自食其力地活着。于是出现了开头出现的那种场景。
不过没人能理解他,连妻子儿女也觉得他发了疯。官府也千方百计限制他发表文章、演说,宣传他那套跟官府、教会格格不入的观点。
就在托尔斯泰忙着寻求真理、赈济灾民的空当儿里,他又写了一部长篇小说《复活》。这书前后写了十年,从六十岁一直写到七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