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印度古诗名“吠陀”

从两河流域沿着波斯湾及阿拉伯海的北岸向东,就来到我们的近邻印度。虽说是近邻,可中印之间隔着“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脉,因而形成完全不同的文明。

印度地处亚热带,气候炎热多雨。恒河流域土肥水旺,是一片人间乐土。印度人民在那儿生息耕作,恒河就是他们的母亲河,地位如同中国的黄河、长江。印度文明的萌发,也是这条大河孕育的结果。

印度文化中有着数不清的美丽神话,这大概跟那里的自然条件有关。有位学者就说过:热带地区植物茂盛,瓜果丰富,人们生活相对轻松,也就有了浪漫遐想的余裕。有位德国学者甚至断言:“世界上一切童话和故事的老家是印度,一切寓言的老家是希腊。”这话似乎有点儿武断。不过鲁迅先生说过,“天竺(就是今天的印度)寓言之富,如大林深泉,他国艺文往往蒙其影响”,则是中肯之论。

说起来,最早的印度诗歌有好几千首,收在四部以“吠陀”命名的集子里——“吠陀”就是古梵语“知识”的意思。

印度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北来的雅利安人,他们信奉婆罗门教,《吠陀》便是婆罗门教的经典,其中有赞美诗、祈祷文及咒语等,开始只是口耳相传,后来才集结成册。最古老的诗篇已有四千年历史。

四部《吠陀》诗集,以《梨俱吠陀》资格最老。里面包括一千多首神曲,加起来有两万多行!

古印度吠陀经

按《梨俱吠陀》讲,世间万物起源于水,而先天地而生的大神叫“生主”,再由生主产生出“原人”。婆罗门教教义主张人分四等:最高一等叫婆罗门,即僧侣、长老;第二等叫刹帝利,是指拥有土地的军事贵族,包括国王、各级官员、武士等;第三等叫吠舍,即平民,包括农民、工匠、商人等;第四等叫首陀罗,是指贱民,只能当雇农、奴仆,从事贱业。

照《吠陀》神曲说,这四等人都是“原人”的一部分:

原人之口,生婆罗门;

彼之双臂,长刹帝利;

彼之双腿,产生吠舍;

彼之双足,出首陀罗。

这说法,跟中国神话中的盘古创生万物有点儿相似哩。《吠陀》诗歌中除了神话,有的还含有生活哲理,像这一首“人的愿望各不同,木匠就盼车子坏,医生盼人跌折腿,僧侣就等施主来”,多像一首打油诗。读着这诗,你会觉得我们跟四五千年前的人没什么隔膜。

提到文字之美,《吠陀》又比不上后来的两部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据说天神曾把《摩诃婆罗多》跟《吠陀》诗集拿到天平上去称,结果史诗的分量更重些,二者价值的高低,就这么排定了。

只是这两部史诗问世较晚,我们将在后面介绍。 phYr03tPYxayJQjo2pcEtQMK/nlbjy6mWfk8Sdn8RT4uv38q03/L1gwSLlVU2jT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