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75章 0075 上堂开示颂

“荒唐!无耻!”

蓝衣童生和麻衣童生以及在场其他童生,无不跳脚大骂!

“就算你家权势滔天,也不能这样吧!欺人太甚!”

“谁人作诗,张嘴就敢肯定自己作出的一定就是什么级别的诗篇?”

“窦如龙敢这么嚣张吗?太把自己当回事了!”

“还再不为难?姓唐的,也就是在观津县城你敢放话,出了观津县城,谁认识你姓唐的是哪个?”

就连程夫子也一脸厌弃,上下打量着唐永德叹息道:“年轻人这么嚣张,你爸爸知道吗?”

“你这是跟我对赌啊!只是一首震县诗词,也值当的你开赌?有意思么?”

张一念缓缓起身,将自己杯中茶水倒在地上,空杯扣在唐永德那只茶杯的旁边,淡淡说道:“我今天就作一首光郡诗词,你给我把两只茶杯吃了!”

“成交!”

唐永德龇牙咧嘴的笑道:“张一念,如你作不出,你可得把两只茶杯吃了!”

“彼此彼此!”

张一念轻轻冷笑,不复多言。

“何必呢!”

麻衣童生规劝道:“张一念,唐永德一时发了失心疯,你何必跟他一般见识?”

“张一念,跟他对赌,平白无故落了你的身份啊!”

蓝衣童生也说:“他这种人,就凭今日所作所为,都不配为人!张一念,你听我的,不用搭理他!”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不是指责唐永德,就是劝张一念把今日之事当个笑话算完。

倒是唐永德,就好像已经赢定了一般,嘶嘶冷笑道:“你们这些人真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这是我跟张一念的局,瞎说什么?张一念多大人才,已经当众应下的事再收回,不是自己说话当放屁么?你们这是向着他,还是害他?别一个个的心中没数!”

一众童生被他气得脸色铁青,不知道该再说些什么。

“有些人,不吃点亏,永远不知道深浅呀!”

张一念叹息着朝大家伙拱拱手,说道:“承蒙大家厚爱,今日之事既然已经言定,那就这样吧!烦请诸位一并做个见证,是他唐永德……是叫唐永德吧?是他步步紧逼,不是我张一念故意为难他。”

“太冒险了,你……”

麻衣童生还想说些什么,但看看张一念澄静的眼神,终于还是轻轻叹息,闭口不言。

“我愿为张一念作证!”

“我也愿意!”

事情无可扭转,众童生无可奈何,退而求其次,纷纷表态。

“多谢!”

张一念再度拱手,折身站到窗边,看看道路那头的县院围墙,忽然抬手,指指墙头,说道:“诸位来自外乡,或许并不熟悉,咱们观津县院的这处围墙内,种着一株梅树,每每寒冬时节,千梅竞艳,十分好看。”

此时四月,梅花已然凋谢,但梅枝犹在,在春风里微微摇摆。

众位童生翘首可观,纷纷点头称是。

“哟!”

唐永德还没看出深浅,带着讥讽之意问道:“张一念,莫非你要写一首咏梅的光郡诗篇?”

“一念旁听诸位文会,尚且不曾听闻此次文会的主题,不过文会时间选在了秀才考试之前,想来必与励志有关。”

张一念没搭理唐永德那茬,微笑着环顾大家,说道:“梅花乃十大名花之首,与兰花、竹子、菊花一起列为‘四君子’,又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在传统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一念不才,今日看见梅枝,不免亿及冬日梅花竞艳的风采。”

他看旁边桌上有其他童生刚刚备下的文房四宝,稍带歉意的一笑,伸手求道:“可否借笔墨一用?”

文房四宝的主人毫不吝啬的双手推送,说道:“张一念,你尽管取用!”

“多谢!”

张一念取过毛笔,蘸足墨汁,微笑道:“说了半天梅花,今日我就以梅花为题,写一首七言绝句!”

言罢之时,他骤然转身,准备在茶馆的白墙之上落笔。

程夫子瞪圆了眼睛,忍不住问道:“要不要脸?怎么不在纸上写?”

“我是怕您一会儿不要脸。”

张一念哈哈一笑,说道:“写在墙上,比较容易供大家品鉴!”

……

汉皇朝所处的时代,诗词歌赋虽已成型,但发展不多,吟诵梅花的诗篇并不算多。

而在后世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之中,喜欢吟咏风花雪月的文人们渐渐赋予了各种花不同的品格,梅花这种天气寒冷时才开放的花朵,被人格化了之后就是傲骨天成、敢于斗争的象征。

张一念所知,史上以梅花为题的诗篇不在少数,让他随便想想,都能找出两三百篇。

今日,乍逢这样一场突如其来的赌斗,他自己命题之后,即刻笔墨如注,挥洒之间在听风茶馆的白墙上,留下一首诗。

“尘劳迥脱事非常,

紧把绳头做一场。

不经一番寒彻骨,

怎得梅花扑鼻香。”

摆脱尘劳事不寻常,

须下力气大干一场。

不经过彻骨寒冷,

哪有梅花扑鼻芳香。

这首诗出自唐代著名僧人黄檗禅师之手,用梅花顶风冒雪开放、发出芳香,比喻经过艰苦摸索、禅机顿悟的境地,从而表达了诗人劝诫世人为人做事应有梅花这般品性的思想。

原诗无题,被后世称之为“上堂开示颂”。

张一念略作沉吟之后,给了这首诗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咏梅。

诗成之时,在场童生无不眼前一亮。

“好诗!好一句‘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没话本就是品质高出群芳的植物,张一念用梅花来象征一种精神,这象征本身已包含某种哲理;倘若再就其经受的‘彻骨寒’与最终获得的‘扑鼻香’作对照,端的是妙不可言!”

“的确如此!我等读书人十年寒窗,所为的不就是通过层层考试,成就一番事业?这‘彻骨寒’和‘扑鼻香’,寓意高远,恰如我等心声!”

“果然不愧是张一念,随随便便写一首诗就有如此境界!”

“服了!彻底服了!”

大家对这首《咏梅》交口称赞,而唐永德站在一边,忍着头上冒出来的冷汗,梗着脖子说道:“夸什么夸?你们有点见识好不好?这首诗真若写得好,怎么不见天地清气……”

他话没说完,承载着张一念那首《咏梅》的白墙之上,忽然传出咔嚓一声闷响。 qe+N/ze+u41n33aFsHOEQbn6hol/SkdaN11HbGvwBJ3SyEDuJHGfTrBcPaoNrsg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