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位于印度支那半岛(现代称中南半岛),古称安南、交趾等。远在中国的春秋时代,中、越之间就有了互通往来的历史,在此后的漫长岁月里,越南曾经数度被直接并入中国的版图中,也曾屡次被册封为中华的藩属。到了清王朝时期,越南王国则是与朝鲜王国地位类似,服中华衣冠,崇尚中华文化,每四年向中国朝贡一次的重要外藩,是中华周边的重要藩属国。然而自清代乾隆年间开始,中国和越南之间固有的传统宗藩关系,就已开始受到欧洲国家的挑战。
在被称为大航海时代的15世纪,葡萄牙探险家达·伽马(Vasco da Gama)历经艰险,找到了由欧洲通往印度的航道,揭开了“西力东渐”巨变时代的序幕。受此影响,紧邻着印度的越南日益被欧风熏染,欧洲人的身影在越南大地上渐渐活跃,从事传教、通商、探险等等,不一而足,较宗主国中国更为强势的欧洲力量,逐渐在越南大地上发挥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1771年,越南国内发生了规模空前的西山农民起义,西山起义军狂飙突进,建立西山王朝政权,官军在战争中一败涂地,眼见越南国的统治陷入了风雨飘摇,清王朝竟然干脆采取放弃态度,转而册封西山叛军的首领为越南国王,承认西山王朝。在这种恶劣情势的压迫下,保王军的实际统帅,黎氏越南国王的外甥广南王阮福映问计于在越南传教的法国教士百多禄(Pigneau de Béhaine),决定委托百多禄回法国向法王路易十六(Louis XVI)搬救兵。为了表达亲近法国的诚意,阮福映还将自己的长子送往法国,充当政治人质。1787年,法国和越南黎氏王朝签署《凡尔赛条约》(Hiệp ước Versailles năm ),约定由法国派出远征军帮助越南黎氏朝廷平息内乱,作为回报,越南割让昆仑岛和沱灢(岘港)两地给法国。虽然法越条约的墨迹未干,在大革命的号角声中,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人头落地,导致法越《凡尔赛条约》事实上无法履行,但是越南这块东方土地对法国的吸引力,却就此生下了牢固的根底。
大革命过去的若干年里,法国的国内政局一乱再乱,革命党、保皇党,共和国、帝国,你方唱罢我登场,拿破仑帝国的问世,又挑起了欧洲大战的狂澜。在此期间,法国国内民生凋敝,苦不堪言,至于对外开拓殖民地的计划,则根本无力顾及。这种混乱的局面,随着1852年拿破仑三世(Napoléon III)复辟帝制成功、法兰西第二帝国问世后才稍稍告一段落。就在本国的国内问题刚刚初步解决后,法兰西第二帝国立刻着手向外张牙舞爪地攫取利益,其中远东地区被法国视作是重要的攫利场,除了先后侵略了中国、日本,干涉两国内部政治外,法国的另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已经垂涎许久的越南。
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画像。越南
路易十六时代由于国内动乱而错失掉的占领越南领土的大好机会,拿破仑三世决定要重新加以夺取,以此作为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站稳脚跟,与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外利益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展示自己姓氏独特价值的大好机会。1858年,法国将刚刚在中国参加完二次鸦片战争的远征军大批调向越南,借口法国传教士屡屡在越南遇害,而越南政府未能做出合理的赔偿,且不接受法国要求开放通商口岸的提议,法国开始兴师问罪,从越南沿海港口沱灢开始,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战争。
此时,越南黎氏王朝已经被阮氏王朝取而代之,在位的越南国王嗣德王阮福时不愿听任法国人摆布,立刻调兵遣将,坚决反击入侵。炽烈的战火在越南大地蔓延,战争持续了四年后,在战场上处处败北的越南阮氏王朝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将南部的嘉定(西贡,今越南胡志明市)、定祥、边和三省(越南王国的省份数量看似繁多,但是实际每个省的辖地并不广大)以及昆仑岛割让给法国,同时向法国开放沱灢、吧剌、广安三个沿海通商口岸。对此并不满足的法国,此后又以邻近的永隆、安江、河仙三省“匪盗”横行,越南政府剿匪不力为由,自行出兵予以占领,最后将上述越南六省全部并入了法国版图,成为交趾支那殖民地,设置总督进行管理。 为了巩固对殖民地的占领,法国不仅在越南驻扎有陆军部队,法国海军也在驻亚洲的中国、日本海支队(Division Navale des Mes de Chine et du Japon)以及大溪地兵站(Station Locale de Tahiti)之外,专门新成立了以越南殖民地为驻地的海军南圻支队(Division Naval de la Cochinchine),以适应在濒临大海,且内部河网纵横的越南执行军事任务。
红白蓝三色旗开始在越南的上空傲慢地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