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习惯把责任推卸到身边的环境或者身边的人,自己创业不成功,就抱怨政策不给力,然后就梦想着如何改变环境、改变世界,却唯独忘记了:能改变的只有自己,也只有改变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马云说:“如果你不能把梦想变成现实,就会变成空想、埋怨、抱怨。
我见过最多的人是埋怨的人,这个世界都一样,所有人觉得社会充满了问题,所有问题都是别人的问题,跟自己一点关系都没有。”
“要知道,改变别人先改变自己。要完善世界,先完善自己,要帮助好别人,先帮助好自己。如果你不能帮助好自己,一切都是瞎扯。”
在闻名世界的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地下室的墓碑林中,有一块名扬世界的墓碑,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想象力从没有受到过限制,我梦想改变这个世界。当我成熟以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这个世界,我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我的国家。当我进入暮年后,我发现我不能改变我的国家,我的最后愿望仅仅是改变一下我的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当我躺在床上,行将就木时,我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我自己,然后作为一个榜样,我可能改变我的家庭。在家人的帮助和鼓励下,我可能为国家做一些事情。最后谁知道呢?我甚至可能改变这个世界。
据说,许多世界政要和名人看到这块碑文时都感慨不已,我们不知道马云是否也看到过这块墓碑,但他的想法和墓碑上的文字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马云说:“我想今天的IT界、互联网界存在一个巨大问题,大家动不动就爬到屋顶上讲大产业、大行业发展、国家体制改革、国家政治改革,好像政治不改革,就干不了事;不了解行业情况,就干不了事。其实这些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世界金融危机时我有一次看到一位县领导讲话,世界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欧洲经济发生了巨大危机,所以我们县经济不好,这跟你有什么关系?”
要想改变世界,我们必须从改变自己开始。要想撬起世界,我们必须把支点选在自己的心灵上。古语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孟子也曾说过:“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中国古代的先贤们一直在告诫后人:要改变世界,先改变自己。
很多人、很多事,都不受我们控制。我们嫉妒别人品行好没有用,让自己也具备了好品行就赶上他了。我们憎恶别人的恶性,一定要先改变自己的不足之处。否则,自己都浑身是毛病,又怎么指出别人的错误?
我们总是习惯抱怨别人,抱怨环境,但这些抱怨除了让你变得更令人讨厌,让你心情变得更加糟糕之外,还能带来什么改变呢?抱怨别人不如改变自己。
“我认识到,无论有怎样的抱负,首先是要社会接受你,而不是要求社会来适应你,这是当时一个很大的收获。”陈天桥说:“在我当时那样一个年纪,那样一个背景,我能耐得住10个月的寂寞,躲在一个小房间里放录像,我自己感觉这对后面的年轻人还是有所启示的。很多年轻人觉得自己如何如何,要干这个,要干那个,但无论干什么,首先要适应环境,而不是等着环境来适应你。”
美国国务卿康多莉扎·赖斯是黑人的骄傲,她小的时候就梦想长大了当一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美国当时的种族歧视非常严重,赖斯的理想简直就是一个无稽之谈。
有一天,赖斯的父亲告诉赖斯:“作为一个黑人,要想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最佳办法就是取得非凡的成就。如果你使出双倍的劲头,就能赶上白人的一半;如果你能付出四倍的艰辛,就可以跟白人并驾齐驱;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的努力,就一定能超越白人。”
父亲的话让赖斯如梦初醒,她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汗水和努力,也终于收获了常人无法企及的成就。
她掌握好几门语言,26岁成为了斯坦福最年轻的教授,她还获得了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在赖斯心中一直有一个标准,白人能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够改变未来。
后来赖斯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为当代国际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时时刻刻让自己保持清醒,并努力改变是不容易的,但如果不从自身做起,不从现在起就改变自己,那是无法左右未来的,只能看着生活滑向糟糕的深渊而无能为力。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改变了,这个世界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