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的特点就是每天激情四溢,他的羊毛衫永远都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这种充满活力的颜色。他要求阿里巴巴全公司上下也都要保持这种活力,十几年来从未间断。马云说:“创业者最优秀的品质就是激情。有些人,创业初期是很有激情的,但激情来得快,去得也快,所以,我希望你们的激情能保持三年,保持一辈子。”
在创业之初,马云给阿里巴巴的创始人们做过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
“从现在起,我们要做一件伟大的事情。我们的B2B将为互联网服务模式带来一次革命!”当年留着长头发的马云手舞足蹈,充满激情:“你们现在可以出去找工作,可以一个月拿三五千的工资,但是3年后你还要去为这样的收入找工作,而我们现在虽然每个月只拿500元的工资,一旦我们的公司成功,就可以永远不为经济所担心了!”
在之后的艰难岁月里,马云一直用这种激情感染着阿里巴巴人,阿里巴巴成功上市之后,马云的激情还未退去。他希望,当他60岁时,还能和现在这帮做“阿里巴巴”的老家伙们站在桥边上,听到广播里说:“阿里巴巴今年再度分红,股票继续往前冲,成为全球……”马云说道:“那时候的感觉才叫真正成功。”
微软前CEO鲍尔默以激情著称,他曾在演讲中喊破了自己的嗓子,而据当时微软的一位员工说:“我被我们的CEO鼓动得热血沸腾,那时候如果让我去为微软撞砖墙,我都会毫不犹豫。”鲍尔默则说:“我想让所有的人和我一起分享我对我们的产品与服务的激情,我想让所有的员工分享我对微软的激情。”而鲍尔默的激情正是比尔·盖茨所欣赏的,他说:“我们公司的核心文化就是激情文化,员工必须要有激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而技巧是可以培养出来的……”
美国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除了考虑他的能力才干之外,还非常看重他的激情。只有有了激情,才会有无限的精力。
激情对于事业、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马云反对短暂的激情。很多年轻人做事都是三分钟热度,容易受一些事情激励,如看了一本《乔布斯传》就生出要改变世界的豪言壮志。第二天一觉醒来,世界还是原来的样子,他也把改变世界忘在了脑后。忽然又被另外一件事吸引,干了没一个月,又失去了热情……最后是什么都没干好。
持短暂激情的人,很容易就会因为挫折、劳累而失去最初的新鲜感,感到乏味枯燥提不起精神。一旦短期内的努力没有及时得到回报,更会出现焦躁不安的情绪,乃至放弃。
在日本流传着一位非常有名的擦鞋匠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源太郎。
源太郎年轻的时候,为了能够养活自己,他到处打零工。因为擦鞋成本很低,而且一些有钱人又能给高昂的小费,源太郎开始了擦鞋之旅。源太郎开始走遍各地,不断地打听哪里有手艺高超的擦鞋匠,他得知后便赶过去学习,由于源太郎还是个孩子,这些人就愿意教他一些知识。源太郎不断总结别人的优点和缺点,开始研究自己的擦鞋方法。
源太郎对于擦鞋事业有着无穷的热情,他不只是把鞋擦干净,还仔细地研究皮鞋的种类,几乎成了皮鞋专家。他会根据不同品牌的皮鞋,选用不同成分的鞋油。遇到一些颜色罕见的皮鞋,他就自己用几种颜色的鞋油自己调制。凡是他擦过的鞋,几乎所有人都说好,一些外地的顾客甚至将自己的皮鞋邮寄过来让他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75年,他成了希尔顿饭店的“定点擦鞋匠”。包括日本前首相等名人都成了源太郎的常客,他甚至给迈克尔·杰克逊擦过皮鞋。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辆汽车,那么激情就是汽油,有了它,汽车才能开动,只有持续不断地供应汽油,汽车才能跑得更远。
有时过大的或者长期的目标会让人招架不住,其实解决办法很简单: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这也是保持长久激情的方法。将大目标细化成很多个短期目标后,你就可以“看得见摸得着”了,而且每一次实现小目标后就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快感,这样就会有持久的激情面对下一个小目标。
短暂的激情很容易产生,但是我们要做的是把激情保持下去。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很好的心理调节能力,并能随时给自己找新鲜感。在寿险营销行业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归零”心态,讲的是让人每天都从零开始,用这样的办法保持充满新鲜感的激情,激励自己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