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山村四少

三座青山围成一快小小的盆地,二条小溪汇合在盆地的北端,潺潺向南流去,把这盆地切成了三部分。山脚下,各住着几十户农家。东边的清一色姓王,西边的清一色姓张,北边的陈、林两姓杂居,人口也比张、王两姓少很多。因为是四姓杂居,这个村子,叫四姓坑。

鸡犬之声相闻,捣衣之声相杂,他们的田地山林互相插花,因此,无论在做农事或是山林活计时,他们常是朝夕相见。整个村子的男男女女都互相叫得出名字来,无论张家大嫂,王家婶子,陈家大叔,林家小妹,谁都能互相认识。尤其陈林两姓的人,和大家都特别融洽,世世代代,他们生活虽然艰苦,但都热爱着这方繁衍生息的乐土。

春日里的四姓村,晨雾弥漫的早晨,炊烟袅袅,各种早开的花儿,丛生于小桥流水曲径阡陌之间。杜鹃鸟啼唱了一个夜晚,还不知疲倦。伴随布谷鸟组成的交响乐十分动听。大批大批的蜂蝶为了各自的生计,在花间飞来穿去。组成一幅动静结合的画卷煞是迷人。陈琳和林秀英、王沙沙、张利,每天早上吃过饭就到村口的小学读书。

小溪流出山村的地方,有一座水口宫,里面供奉着妈祖菩萨。民国以来大兴学堂,这水口宫的大殿就成了这个村办初小的教室。因为村里的人口少,学生数不多,总共才三十多个学生的学校,采取复式教学。常是书声朗朗。

王沙沙和张利都11岁,读四年级,他俩同坐一张书桌,王沙沙个子高大,面容白晰,穿着虽然朴素,看起来,仍给人有一种小帅哥的感觉。上课很专心听老师讲解,他的成绩很好,只要老师教过的生字,他都能认能写能解释,数学也一样,教过的都会做,每次考试的成绩都让老师满意,父母亲也很高兴。张利比较矮小,肤色也较深,发际挡住了额头的一大部分。两只眸子镶在深深的眼窝子里,鼻子相对显得有点高,看起来像只小猴。他脑瓜子十分机灵,一眨眼一个鬼计,不是撩这个同学生气,就是惹那个同学哭泣。老师常拿他没法。因为他不专心听老师的,所以成绩总不理想。

有一次,上课时,张利正和别人大声吵闹,王沙沙对张利说:“你不想听课,请你不要吵人家。”

张利竟发了大火:“我吵你什么了?你读你的,我读我的,我们井水不犯河水!”

说完当即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刀,在课桌上划了一条深痕:“我们分界,你若是把肘子伸过我的界上,我对你不客气!”

然而,张利所划的界,不是中线,三分之一归王沙沙,三分之二归他自己。王沙沙也不和他计较,他平时多次听父亲说:

“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

他认为跟张利这种人根本无法说清楚,就让他三分吧,只顾自己专心读书。

学期结束时,期末考的成绩,王沙沙数学100分,语文98,张利数学44,语文50分。张利说:

“只要我专心点,下次一定超过王沙沙,我姓张的从来就不会输给你们姓王的!”

陈琳和林秀英都8岁,读一年级,她们两同路,却不太和睦,林秀英浓眉大眼,颧骨高耸,一付圆月脸,好似带几分横肉,有一种泼辣辣的样子,总爱逞强,个子也比陈琳高大点,常常欺陈琳弱小,陈琳长得十分秀气,柳叶眉下一对水灵灵的眼睛,显得精明而良善,日字形的脸蛋,红润而嫩白,在生人面前,总是怯生生的样子,老师说,陈琳这孩子真是可爱!当她受到林秀英的欺侮时,回家告诉爸妈。爸妈总是说:

“你不要跟秀英去计较,我们老百姓最要学会和气待人,你就让着她点吧”。

于是陈琳只好吞声咽气。

王沙沙喜欢陈琳这位秀气的小妹,常常对她很关心,放学的路上,每当看到林秀英欺侮陈琳时,他都上前劝解,秀英对王沙沙也不知为什么,总敬他三分,每当王沙沙要干涉她和陈琳的事的时候,也会停止欺侮陈琳。这样一来,陈琳很感激王沙沙,常把他当成自己的保护伞,亲切地叫他王哥。回家时,总希望能和王哥一路走。王沙沙有时也送陈琳到她家门口,林秀英看了,常有几分嫉妒之心。但又不好对王沙沙怎么样。

王沙沙为人善良,不爱惹是生非,可张利常和他过不去。写字课时,王沙沙刚磨好的墨水,张利就故意摇动桌子,让他的墨水溢在课桌上。课外活动时,见王沙沙玩球,张利就要和他争。王沙沙虽说要打也打得过张利,可是不想和他争高低。久而久之,张利得罪的同学也多。就没有什么同学和他玩了。

张利看王沙沙对陈琳很友好,就挖苦讽刺地对同学们说:“大家过来看啊,王沙沙和陈琳做小夫妻了呢!”

这一招闹得同学们都起哄,张利觉得他会羞辱人很自豪。王沙沙虽心里老大不高兴,又不想和他闹翻,王沙沙心里想,学习好,才是受人敬重的,你张利这样乱捣鬼算什么本事!

转眼王沙沙和张利已升到六年级了,从五年级起必须到镇上的中心小学去读。因为路远,他们要在学校住宿。每个星期回家一次,要带足一个星期的米和菜。

张利的爸当兵去了,没有音讯,靠母亲一人维持家计,生活十分艰难。只能带腌菜,罗卜干之类的,连一点油星也不放的。为了使菜不腐馊,他每隔几餐把菜拿到蒸饭的大饭框里和饭一起蒸,弄得所有饭都带腌菜味道,这种艰苦条件,学校也无力提供什么改进办法,饭菜虽难下口,大家学生也只能这样过日子。

王沙沙家也不富裕,父亲在外乡教书,薪水很低。但带去的腌菜和罗卜干之外,也带些油去。他在镇上有个亲戚,隔一二天,把腌菜之类的送到亲戚家回锅加热,吃起来可口也卫生。

有一次,张利去端饭端菜,一边走一边跟同学开玩笑,互相追逐,不小心仆倒在地,把饭菜全倒在很脏的地上,眼看着要挨饿一餐了,王沙沙过意不去,把自己的饭和菜分一半给张利吃,张利也不客气,他说:

“一顿饭不算什么,我会还给你的。”他没有想想王沙沙分了一半饭菜给他吃,是要陪他挨饿半天的。

张利口馋,学校经常有人卖小吃,张利没钱买,就用米去换,每到星期四,米就没了,路又那么远,回去拿,妈妈还会骂他呢,于是他就向王沙沙借,王沙沙也没多带米来,只好向他的亲戚家代借,可是张利借了从来不还,王沙沙只好自己认了。

王沙沙常听父亲说过:“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因此爱惜每一粒饭粒,从来不浪费。但对于张利的借米,却从没有说过不肯,回家拿米时,把超支的原因告诉母亲,母亲也很宽容,她说:

“张利家没有父亲,生活比较困难,帮助他是应该的。”有时让王沙沙带点肉去,他妈也吩咐王沙沙分张利吃。

这时解放军解放了这个县的全境,张利听人说,解放军来了,穷人要翻身了,他想:

“我的苦日子快到头了。总有一天会生活得比王沙沙强。”

陈琳自从王沙沙到镇上的中心小学读书之后,常遭林秀英的欺凌,感到非常无助,常想,若是王哥还在,多好呢。每次对她爸妈说,爸妈总要她忍让,她真不知如何是好。要和林秀英一争高下吧,肯定不是她的对手,好在,她的学习成绩,远远超过她,老师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而此时的林秀英,因为王沙沙不在,谁的帐也不买,老师有时说她,要团结同学,她哪里听得进半句?后来,连许多男同学都不敢惹她。

有一天,有个从外村亲戚家转来四姓坑小学读书的男生,听说林秀英如何如何厉害,他心想,大家怕她,我才不怕她,女孩子不是最怕听粗话吗,我就用最粗的话骂她,看她敢不敢和我对骂,于是他就故意找事惹林秀英生气。于是两个人就吵了起来。

那个男生,万万没有料到的是,林秀英不但不怕听粗话,而且说粗话还是一流的,那个男生所谓的粗话,只有骂女人婊子啦,操你妈啦,你这么丑谁都不会要你啦…他以为这样一骂,林秀英就会脸红耳赤,乖乖服输了。他哪里知道,林秀英比他更会骂一百倍,许多奚落男人的粗话脏话她都随即说得出口,结果没几招,那个男生被她骂得无言以对,羞愧无比。只好讪讪而去。 uD9WXk5VUsnVZQYBeqnmZbaJBVFSEpzwLqNoHXmNjpfDZh3nQ/zEzBHEhP+yklb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