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边淳一
前几天,我认识的一个姓K的编辑,跟我说过下面一个故事。
K现年二十八岁,和比他小四岁的O子谈恋爱。两个人相识两年多,也发生过肉体关系。
前几天,K和O子在新宿碰头后去了酒吧。
事情的经过是:K待在自家房间里。九点过后,O子打来电话,让他去新宿。
O子那天好像在新宿参加为公司上司召开的送别会,散会后想见K,就打来电话。
K在那天有文章校样必须看完,起初不想去,但O子一再要求他去,就去了。
两人初见面,O子有点醉意,显得兴高采烈。两个人又先后到两家酒吧喝酒,一直喝到十二点。
K因为还有工作待做,提出要回家,对O子说:“再见!”O子却提出要求:“希望你把我送回家!”
O子家在新宿,K的家在池袋,方向正好相反。
K说因为方向相反,想在这里分手。
但是O子不服从,反问:“我一个人乘出租车回去,你不担心吗?”然后又说,“你要是真的爱我,就应该送送我。”
“我今天很忙,因为是反向而行,就不送了吧。”K哄劝道。
也许是醉意使然,O子仍不同意。
“你待我不热情。要是中山先生,他会好好送我的。”她突然提到了其所在公司某男性的名字。
“今天有事儿,送不送不当紧。”K仍置若罔闻,O子却坚持要送她。
没办法,K把O子送到涩谷再折返,整整多付出了两千五百日元出租车费,而且是深夜一点才到家。
虽说按要求送了,但还是在车里发生争吵,争吵以后互相不说话。
“女人要是骄纵,就会肆无忌惮,成为不可救药的家伙。”
K说到此处,无奈地叹一口气:“那么磨人,都懒得再见面了。”
实际上,这只是情侣之间经常发生的小吵小闹而已。
正是因为双方确实相爱,才吵闹,才任性。
这种吵闹用不着第三者调停,只需过几天,两个人的关系又会恢复原样。
恋人之间的吵闹,可以确切地表现出男人和女人对事物看法的不同。
当恋爱发展到某种程度时,男人和女人在态度上就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首先是男人,他说今晚有工作,要急于回家。并思忖:车子朝相反方向去,用不着送吧!如果只为两人见面多待一会儿,时间、成本都得耗费。明天可以再约见,没必要现在硬撑着。
对此,女人则说深夜一个人乘出租车回家,心里不安。并认为:如果你爱我,就是方向相反也应该送我!
从旁听上去,双方都讲得通,都能被理解。
然而,对于女人的逻辑,男人会作出如下反驳:
“虽说深夜一个人乘出租车,心里害怕,但已独自乘过好几次了。她前几天去横滨会朋友,就是深夜两点左右,一个人打车回来的。再说行驶路段处于东京正中心,一个女人乘车,并不是多么危险。实际上她是在撒娇。”
大概也如K所言。过了夜里十二点,虽然不提倡女孩儿一个人乘出租车。但是从新宿到涩谷也不会具有多少风险吧。
也许是她喝醉了,只是想和他在一起多待些时间。
男人的反应是:“到涩谷最多也就十分钟左右。为多待十分钟,损失两千五百日元出租车费,值得吗?真是荒唐可笑。”
K说得相当现实,道理也讲得通。如果说白白付出两千五百日元,确实是浪费。
再站到0子的角度看,她在强烈要求被送回家的时候,或许压根就没考虑钱的事儿。
或者她的出发点是:花上几千日元也让他送,通过这件事来检验他对我的爱情。
她是不识时务的自我确认,还是撒娇?
也好像是因为喝醉了酒,她的态度比平时更强硬一些。
当时,K一边送,一边对O子咒骂道:
“你公司的男人那么好,你可以经常找那个男人送嘛。你这样不懂道理的人,对我来说,简直是个累赘。”
O子则连珠炮般地反击道:“这真了解到你的真心了。我不再做你的累赘,我和你分手。”
你有来言,我有去语。
自此以后一个星期,两个人互不联系。
“我觉得对方快要来道歉的电话了。”
K虽然嘴上这样说,心里却有些忐忑。大概O子也在等K的电话吧。
再后来两个人的关系到底怎样了?我想问问K。可是K一直没来,也不得而知。
渡边淳一
两个人言归于好是极为可能的。为什么呢?因为类似的吵闹,往往只发生在真诚相爱的恋人们之间。
女方可能打自己的小算盘:撒娇让他送,应当没问题。男方却粗枝大叶:让她一个人回去没事儿。正因为双方有了感情基础,相互才会撒娇,才会说出这种话来。
如果男女初识或不太亲密,就不会有这种事。
比如餐后走出酒吧,男人会问:“我把你送到家好吗?”女人会答:“我一个人能回去,没事儿的。”
男人和女人刚开始相处时,往往很客气,能关照和体谅对方。换句话说,就是知道抑制自己。
随着关系越来越亲密,就会把自己完整地袒露在对方面前。对对方要求会增多,体贴会减少。任性的脾气也会显露。
撒娇往往是这种任性的变形,觉得这样不会出什么问题。
其实,撒娇在两人热恋之时,的确是一种调味剂,没有令人不快之虞,会惹人爱怜并富有增进感情之功效。
然而,撒娇的实质是:去掉一层皮,就是任性;走错一步路,就不可挽回。可爱会因此而变为忧郁。
比方说,K的“总有点懒得见面”这句话就应引起注意和警惕。
当然,这时K还不想和女朋友分手,也还爱着她。“懒得”这个词是其不做作且真实的感受。
当时的情况,作为K来说,手头有工作,她却打来电话相邀,K没办法,只得应邀。实际这事是K的一个负担。
K很勉强地出去了,陪着她喝酒,然后0子再让送她,K就受不了了。
女人也许会说:在这种情况下,不愿意可以当场拒绝嘛。
也许K没有明确地予以拒绝是错误的。
然而在这种时候,大部分男人是难以拒绝的。
如果女人酒喝多了,招呼男人:“喂,求求你!出来见一下面!”男人即使正忙得焦头烂额,也会满不在乎地走出去。尤其对自己喜欢的女人,会坚定地走出去。
我作为男人,了解男人所具有的这种天性,肯定会走出去。
这正是男人的“和蔼”。
如果这时候男人冷淡地拒绝,说不行,女人就会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觉得自己太可怜。
因此,男人一般尽量抽点时间,出来与女人约会。即使有点勉强,还是尽量满足女人的愿望。
然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差强人意。
勉强走出去,就会发生吵闹。
因为这种时候,男人会为一种无可忍耐的情绪所纠结。
自己会生自己的气:干吗非得勉强出来呢?
女人不会做这种勉强的事。对讨厌的东西,会明确地说讨厌,对喜欢的东西,会明确地说喜欢。
当然,男人也是对喜欢的东西说喜欢,对讨厌的东西说讨厌。和女人的不同之处是,一般不会像女人那样快速、明确地表达出来。
男人对于不是那么感兴趣的女人的邀请,也不会直截了当地拒绝。他会找个煞有介事的理由,予以婉拒或者觉得如果不需要花太多时间,会出去草草应付一下。
这种行为并不卑鄙。只是为了安慰对方,不想让其受到伤害。换句话说,这是广义上的和蔼。
对此仍然不能理解的人,可以考虑一下男女相亲时可能的状态。要不然,参看现在社会流行的《速决幽会》 。
一般情况下,女人基本上都会按照自己的意志明确地表示喜好和厌恶。不会考虑如果拒绝,对方会不会受到伤害。
而男人一开始就会拿定主意:不害怕自己受到伤害。
男人基本上都对女人按下“喜欢”的按钮。
如果是这样,是否就是真的喜欢对方呢?
答案多半是否定的。
男人和女人一样,也有喜好和厌恶。甚至在某一点上比女人还要厉害。
男人好像喜欢似的按下OK按钮。不是出于狡猾,而是顾及对方的感受。
自己被甩没关系,而女方被甩,就觉得对方很可怜。
这是男人与生俱来的和蔼,也与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有关。
男人从进幼儿园起,就被教育:要对女孩儿温柔!被告诫:不能弄哭或难为女孩儿!
而教他学会这些的,是他的母亲。
这里或许呈现出一种矛盾:他的母亲是女人。
不管怎样说,又要求男人对女人和蔼,又说男人油滑刁钻,显然是不公正的。
所谓的和蔼,是柔和而富有弹性的。渺茫而没有要点,就产生了优柔寡断这个词。
和蔼的背后还潜藏着一种不明确。换句话说,和蔼有时候表现为不明确表态。
女人的温柔与男人的和蔼略有不同。她们往往只从自己的内心思考或看待事物,把自己喜欢的东西狭隘地认定为好的东西。
这根本不同于所谓的温柔。
以前,我和一个叫S的经常去喝酒。他是美男子,有点娇生惯养。
同S一起去俱乐部,他常让他喜欢的R子坐在身旁。R子要是在,他会很高兴。她要是不在,他马上就变得懊丧。如果她被别的客人叫走,他就会盯着那个方向看。其他女子过来坐在R子坐过的位置上,他就会发脾气。
“这是R子的座位!”
“对不起!”
想要坐下的女孩儿道歉后,便到别的座位上落座。这个那个地跟他说,他也不附和。而是眼睛注视着她,口中贬低坐在旁边的男人:“这家伙那么无聊!”
S的特点是喜欢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个人的身上,在这一点上,他很像个女性。而这不能算是和蔼。
当然,对S所喜欢的R子来说,S是和蔼的。
R子不在时,他常常让座位空着,等着她回来。只要她来到旁边,他便显现出那种旁若无人的丑态,臂膀紧紧地挨在一起。其他女性跟他搭话,他也不理睬。
两人的关系很亲密。
然而再后来,R子开始回避S。
“他是个好人,但是惹人讨厌……”
R子如此说着逃避的理由。
的确,酒吧打烊后,去饭馆吃饭,S对R子的干涉方式非同一般。
譬如去寿司店,R子刚要开吃,他就开始作指示:“这边肥的好吃。要吃这鰤的幼鱼。”不按照他说的吃,他就不高兴。
想让人吃自认为最好吃的东西,是一种非常善意的表达。但是一旦过了火,就令人生厌。好意可以理解,但做法令人感到窒息。
尽管S处处表现出和蔼,R子却不认可,说S其实是个很严厉的人。
从某个方面说,R子说得对。
在工作方面,他追求完美,不允许出现任何微小的差错,没有马马虎虎和糊弄凑合之说。
同样,与R子的交往,也近乎苛刻:不允许她在其他客人那里待的时间过长,限定十分钟就是十分钟,超过一分钟就不高兴。如果她和别的男性开心地交谈,他就会发脾气。两人幽会时,S会提前赶到,如果对方稍晚一点,就会受到没有诚意的责备,说如果真心相爱,就不会晚来。
因此,连与之过往甚密的R子都不说S和蔼。
其他的女性不说S和蔼是顺理成章的。
R子认为那样冷漠、任性的男人世间少有。希冀男人具有那种蕴含豁达、谦让和包容的和蔼。
然而,S对待女性的态度,不正是如前所述的女性面对所爱男性的态度吗?
难道面对所爱的男性时,女性不会像S那样严厉和强势吗?
通过R子躲避S,我回忆起了K躲避O子。
渡边淳一
所谓的“只要爱我,就能做到!”是女人的逻辑。
并且是不和蔼的、色厉内荏的女人的逻辑。
男人不会这样构思。
同前所述的S近似,有一些男人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实际上,S的形象有些像女人。
R子说S纠缠不休,令人生厌,像个女人。
因而女性“只要爱我……”的逻辑实在是主观武断,源于过于自信或刚愎自用。
用这种逻辑来推理,会使人产生错觉,好像世上的一切事物都能被正当化。
“只要爱我,就应该再早点回来!”“只要爱我,就应该来接我!”“只要爱我,就应该送我!”
进而是:“只要爱我,就应该不去公司!”“只要爱我,就能一起死!”
话说起来没完没了,刹不住车,而且会逐步升级。
这些话在理论上也许是对的,但这些话只有在必要时使用,才会有价值。
这些话轻易地应用于每天的现实生活,岂止没有价值,反会令人生厌。隐藏在言语背后的自恋和任性会使人侧目。
男人早就对此了如指掌,并且厌烦这些话。对如此之说也早有戒备。
一般来说,女人是比较现实的,但在某些时候,往往毫无道理地做梦,游荡于极端空想的世界。
平时比女人还浪漫的男人,在这些时候赶不上女人。
男人的行为往往据情而变,心灵状态变化不大。女人却是很沉稳的,善于现实性思考,只在某些时候变成极端的浪漫主义者。
女人的这种波动比较激烈,反而显得男人很现实,而从本质上说,女人是典型的现实主义者。
这一点暂且不谈。
“只要爱我……”之说是女人特有的语言,前提是把某种条件强加于男人。
女人想通过这种好听的话来约束男人。
当然,女人的心理是可以理解的——想用这句话来确认男人对自己的爱,通过男人对于这句话的反应,来测定男人对自己爱的程度。
前面曾经提到过,这句话在遇到某种重大事件时,用一次才有价值和作用。
然而,出现在“只要爱我……”后半句的条件越是严厉,现实效果越是事与愿违。
对于比女人冷静的男人来说,往往觉得是在开荒唐的玩笑。
比如细究女人“只要爱我,我就应该比工作重要”这句话,试问:男人不去公司上班,怎么维持日常生活?首先穷困的不是说这话的女人吗?
因此,这些话都是游戏语言,不应完全当真。男女各说各的,互相应酬一下,就应该打住。
就像做什么事情都要有分寸一样,确认爱情也需要克制和忍耐。
可是,女性往往忘记克制,好发脾气且做过头,过后悔之晚矣。
而对男人来说,心情最郁闷、最忧烦的时刻,则是被所爱的女人反复进行这种追问的时候。
这种时候,男人会敏感地觉察到女人的任性,也会意识到潜藏在任性中的狡猾。
如果这一点反复出现,男人就会逐步了解女人固有的自私,并想逐渐地摆脱出来。
女人打来电话,男人也会有所顾虑:是不是又要说那些任性的话呢?他会懒得理会,继而对幽会缺少积极性。
对于某种情况而言,持续发展成为常态要比其初步产生时艰难得多。爱也与此相通。“绝对地相爱”只是一种神话。
所谓绝对的状态是表示一种固化而不动的状态。
“爱”这种东西或称为感觉是在不断变化的,没有一天恒定在同一种状态上。把它与固定和绝对相联系,本身就是错误的。
不能只要相爱,就漫不经心地说绝对。
相爱这种东西,是男女之间应该保持的最高端且最美好的状态。包含着互相做出的最大限度的自我牺牲和对对方任性或不和蔼的放纵。
这是一种理想的状态。
处于理想的状态时,与其考虑如何升华,莫如使之持续恒远。
因为已经身处山的巅峰,应该考虑怎样才能待得长久。
如果不是这样,很快就会从峰顶坠落。
登上巅峰,只要有恒心和毅力就能做到,而长久地在那里停留,仅凭恒心和毅力是不够的。
它需要忍耐和和蔼。需要用自己温暖、博大的胸怀容纳对方,而不能像个别女性表现出的视野狭窄、鼠目寸光及只重眼前利益。
比如O子,她认为现在不能把自己送到家的男人,将来也不会对自己好。通过现在的小事,能够探测出日后两人相处的大概状态。
这么理解似乎有道理,也正确。
常言道:两个人相处容易相爱难,确是事实。因为男女考虑问题的要点不同。
而这种不同,作为永远的隔阂,会一直横亘在男人和女人之间。
两人相处融洽时,生活就像流经房后碧水涓涓的小河,我描述为幽静而纤美的河,令人忘我和陶醉。
然而,一旦大雨倾盆,河水暴涨,立刻就会波涛汹涌而把两个人冲走。
幽静而纤美的河一旦波涛汹涌就难以对付,激流之中的男女会自顾不暇。
怎样超越这些而与对方和睦相处呢?其睿智和体贴成为两人关系能否持久的关键。
如果撒娇会成为两个人分手的原因,那恋爱之神是何等的讽刺与捉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