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城在招揽人手,学校方面也在拟定中文输入项目研究小组成员名单。
“这个小组,组长大家看谁来合适?”
会议室内,一众书记、副书记、校长、副校长们济济一堂,正在讨论成员组成。
于书记看了看众人,让众人提出人选。
“组长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最重要是能服众,我认为只有于书记最适合担任。”于书记话音刚落,就有一名副书记开口道。
应者如潮。
张海荣校长本来有意担任这个组长一职,但见这架势,知道没有机会,便也顺势而为,推举于书记担任组长。
于书记推辞两下,在一众领导的坚持下,便答应下来。
但他也推荐张海荣校长,担任了小组副组长,这一点也得到了众人一致同意。
接着,张校长又建议为了表明学校对这项科研任务的重视程度,将在座众位副书记、副校长也都吸纳入科研小组,担任副组长。
经过热烈的讨论,这项建议也得到了与会众人的一致同意,获得通过。
科研小组的领导班子,算是就此搭建完成。
然而,领导班子虽然有了,可是在座的诸位领导平时都各自事务缠身,并没有太多时间来过问科研的事情。并且不少领导根本就不懂技术,让他们来实际负责,也确实是强人所难。
于是,经过众人一番热烈的讨论,最终与会众位领导达成共识,决定在征求无线系和电机系的意见以后,再在下周的书记、校长会议上,确定研发小组实际主持人选。
关于中文输入科研任务的讨论,就此告一段落,暂时没有做出决定。
这也是自然。
科研是大事,是上级交代下来的任务,必须慎重对待。不多上几次书记会,经过领导们多次讨论研究,又如何能证明学校对它的重视?
今天能定下领导班子的人选,就已经是重大胜利了,接下来还要开几次会议,以及会下和主要参与教职工的协商、讨论,才会最终拟定小组人员。
会后,于书记回到自己办公室,在对秘书张强交代了一些待办的事情以后,顺便问道:“关于中文输入研究项目,沈城那边有没有什么动作?”
作为校长秘书,张强自然对领导的关注重点也特别留意,当即就答道:“沈城今天上午去找了电机系的两位教授,想邀请他们加入研发小组。”
“他的动作倒是快。”于书记哑然失笑,随即思忖了一下,问道,“他找的是谁?”
“是电机系,负责教授自动化控制的唐教授和关教授。不过两位教授并没有马上答应,只是表示要考虑考虑。另外,从堂、关两位教授家出来,沈城又去找了无线系负责教授C语言的宋教授,但被宋教授拒绝了。”秘书张强对沈城今天的行动了如指掌,当即就汇报道。
“他倒是动作快!”于书记脸色已经有些微沉。
前后都是同样一句话,可前一句还带有调侃的意味,到后一句,已经显出些许不悦了。
张强对他的情绪变化非常熟悉,一见就知道他在想什么,立即道:“于书记不用在意,沈城不过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又是市委罗副书记亲自推荐,校内的教授们对他很不待见。他要想拉人进自己的研究队伍,怕是没人会答应。就像他今天跑了一上午,结果唐、关两位教授都没给出确切答复,宋教授更是直接就拒绝了。”
于书记点点头,又摇摇头:“不能大意。现在没人答应,是因为还在看学校这边怎么做。如果他们最终被排除在研究队伍之外,那么那些之前拒绝的人哪怕对沈城再不满意,说不定就会改变想法,加入他的小组。”
“书记的意思是……”张强领会到了他的意思,但还是装作不解问道,将展示的机会留给了于书记。
于书记沉吟了一下,道:“徐副校长平时主抓科研工作,你去向徐副校长请示一下,关于这次的科研任务,有哪些关键的科研骨干。拿到名单以后,你就立即跟这些人接触一下,暗示他们已经被确定为研究小组成员,只是具体名单还要等待学校研究,让他们不要着急,耐心等待。”
好一招釜底抽薪!
张强秘书对领导的决定暗暗叫好。
但这毕竟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故而他没有像往日一样大拍马屁,而是表面上装出一副严肃的表情,只是应了一声。
见他没有别的指示,张强便照他的指示,出门去找徐副校长去了。
于书记目送秘书离开。
他对沈城没有恶意。
只是作为北工大领导,他必须维护校领导集体的尊严,不能放纵下面的教职员工自行其是。功劳必须归于集体,而不能属于个人。
如果沈城明白这点,主动向校领导集体靠拢,他可以大度地接纳他,毕竟对方是从海外求学归来,应该是有真本事的人才。
对于人才,他还是很看重的。
但若他坚持把个人利益放在学校集体荣誉之前,那于书记也决不允许这种思潮在北工大泛滥开来,他会毫不犹豫与其作坚决斗争。
即便是动用行政手段。
于书记回到自己办公桌后坐下,稍微休息了片刻,回忆了一下今天会上的种种细节,确定没有遗漏,也没做出什么错误的决定以后,便抛开杂念,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
要想挑选优秀学生,自然是去教务处。
所有的学生档案、成绩都保存在这里,各个专业课程的考试成绩排名一查,就知道有哪些出色的学生了。
沈城连饭都顾不上吃,就直接去了教务处。
凭着挑选研究人员的名义,他顺利地获得了查阅各种归档信息的权力。
查阅的结果喜忧参半。
国家从66年就停止了高考,70年以后觉得还是高等人才,于是实行了推荐入学制度,各单位根据需要,推荐学员来大学学习。
因为学员来源广泛,既有工作多年的工人,也有从事农业耕作的农民,还有部队推荐来强化专业技术学习的学员,故而这些学生被称为工农兵大学生。
在此期间,大学没有开展研究生培训。
虽然77年恢复高考,但是在校学生主体仍是以工农兵学员为主。
这些学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好的基本和正常高考入学的大学生水平差不多。但差的那是真差,居然还有只有小学学历的学员!
大部分学员在入学后,头一两学期都被用来重新学习初高中知识,否则连课都听不懂。
而且受运动影响,课程设置也急剧缩水,超过三分之一的专业被合并,理论课程被大幅压缩,学习内容基本就是具体设备的制造原理、使用及改造方法。
这还是真的想要学知识的。
事实上,在他们之外,还有相当部分开后门入学,单纯是为了一张大学文凭前来镀金的关系户学员。
所以当专业课考试中,出现只有几分成绩的情况也就并不奇怪了,甚至沈城还看到了好几个考零分的。
不过也不全是坏消息。
沈城就惊喜地发现,学校从去年恢复高考开始,同时还招收了第一批79名研究生。
这些研究生就货真价实了,都是经过研究生考试入学的在职干部。他们大部分是各个科研单位、工厂的技术人员,每个人都学识丰富,有相当的知识积累,且经过一定时间的基层工作锻炼,能力极强。
每一个,都可说是这个国家的时代精英,是当之无愧的天之骄子!
他们所从事的研究课题,也非常具备前瞻性,像沈城所急缺的计算机硬件研究生,就有六七个之多,另外还有同样数量的软件人才。
此外,通讯、半导体相关专业,都有两、三人,到六七人不等的研究生存在。
沈城所需的所有人才,在这里都能满足。
这就等于一个宝库,等待他去发掘!
虽然那些教授们爱惜羽毛,不肯加入他这个破庙,但是这些研究生就难说了。
这可谓是意外之喜!
但他发现,与他见到这些研究生时所表现出来的兴奋不同,钱力、武原、卢朝海三人并没有那么高兴。
他能隐隐从他们眼中,看到一丝忧色。
沈城略一思索,大致猜到了他们的担心:怕这些人太强,超过了他们。
有这种想法属于人之常情。
所处地位不同,视角也不相同。
对于一个老板来说,当然是手下越能干,就越能给公司创造财富。但是对于一个管理人员来说,面对超出自己能力的手下时,心态就难以保持平衡。
不是双方矛盾重重,就是担心被对方利用学识架空,甚至是替代。
沈城是项目负责人,就相当于老板,他不怕手下能力出众,越出众他越喜欢,只是担心对方看不上自己这座小庙,不肯加入。
但钱力三人却是因为他的关系,才被拉入研究小组。三人都是本科,卢朝海是在校当助教,顺便复习功课准备考研。
面对正牌研究生,他们天然就矮上一截。
内心多半还会担心这些研究生表现太好,将他们盖过,说不定最后还会把他们踢出局。
隐隐的,他们恐怕还巴不得这些研究生拒绝加入。
说是嫉贤妒能有些过了,但是对超过自己的人感到警惕却是本能。
沈城虽然理解,却也没有准备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给他们承诺,让他们打消顾虑。
毕竟未来还很漫长,会发生什么事都很难说。
现在的伙伴,将来未必会成为相互扶持的好友,平时给其略微超过普通组员的器重可以,但是早早就提前为其定下骨干的位置,这并非好事。
他也正好可以在研究的过程中,考察一下三人的品行,择其优者加以笼络,试图收入囊中。
至于其他人,那就一视同仁好了。
沈城心中作出决定,将这些人才的名字、专业方向、成绩都记下,决定一一登门拜访。
在企业经营上,他还是个新手。
但是礼贤下士他还是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