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十五章 作业

沈城的教学方法,对所有前来听讲的同学和教育局干部、学校领导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冲击。

这个时代……

不光是这个时代,即便是沈城穿越前,老师教学生,也是从基础开始,一点一点从浅到深按部就班教导的。

几年的学习中,学生学到的知识点是分散的、零碎的,广而杂,普适但不专业。

如果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作为一个专业设置,那沈城的教法也会和其他老师一样,分成几十门专业课,线性代数、电路基础、编程,由浅入深,逐步教给学生。

这样的好处是学生知识面广,啥都懂一点,毕业后无论是从事教学、科研,还是设计、制造,都有一定的基础,上手较快。

但他没有那么多时间。

学校给了他一门课的时间,要将整个专业糅合起来,全部教给学生本就不现实。

如果每样都讲一点点,那跟科普没有多大区别。

既然不能全面展开,那他转换思维,索性将实际操作作为讲课的重心,以制造一块集成电路来举例,向同学们讲解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各种所学的知识点。

这就是标准的工科教学模式。

工科,重点是工,即实际工作;理科,重点是理,即某一学科的理论研究。

北工大是工科大学,本来应该是以实际工作技能为教学方向。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同样是拿着各种专业教材,照本宣科向学生灌输。

所谓的工,基本就是一句空话。

如沈城这般,直接宣布将以实际制造出一款集成电路,然后围绕它,按照设计、制图、晶元制备、光刻、键合引脚、封装、测试,完整流程讲解的,可说是绝无仅有。

他一宣布出来,就在教室里引发了巨大的轰动。

尤其是前来听课的学生,更是激动无比。

他们都是各单位推荐的工农兵学员,本身就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来大学,是想学习进阶知识。

几年下来,大家感觉好像学到了不少东西,但仔细想想,又不知道到底学了些什么。

简而言之,就是所学和他们的实际工作,不沾边。

他们这些工农兵学员,学完后都会回到原单位继续工作,需要的是干货,而不是各种理论。

现在沈城宣布的,才是他们最希望学到的干货,自然是所有人都激动起来。

那些原本啥也没带,准备来听望天书的学生,全都急急忙忙求身边的同学借来纸笔、撕下一两页记事本,认认真真地记录起来。

旁听的教育局干部们不懂那么多,只是看到同学们都纷纷认真起来的表情,暗暗点头,认为沈城确实有能力,能够抓住学生,让他们专心听讲。

但是一群校领导,尤其是物理教研室来的几名老师,却是面面相觑,大感震惊。

法国的教学水平这么高?

随便教出来一个普通的本科生,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之余,就对实际的集成电路制造体系,还有如此深入的了解,甚至达到了可以当别人老师的程度?

不过他们在听了十几分钟之后,就放下了心。

沈城口中说,以实际制造为目标,围绕集成电路的工艺全流程展开讲解,事实上也是如此。

然而这个讲解,其实仍然是泛泛而谈。

比如集成电路的分类,不同集成电路的设计要点,集成电路作图的绘图规范等等,还是那些纯理论的东西,与学校专业课教授的内容大同小异。

他与学校专业课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些知识点非常密集。沈城在台上讲了十几分钟,基本上没有无用的废话,每一句话中,都包含了一到两个知识点。

而且这些知识,也确实紧密契合了实际工作需要,说明了在这一步骤中,涉及到了大家所学的哪些内容、以及为什么,实用性非常强。

但也就这样了。

诸位校领导、教研室的几名资深教师,承认以一名本科生而言,沈城已经懂得够多了,知识面、知识深度都远超国内同届生,给他们当老师也不算离谱。

可水平嘛,也一般。

众人又听了一阵,不由得相视而笑,都放下心来。

他们承认沈城讲课很有趣味,在讲课过程中夹杂的一些趣闻、典故,就连他们都听得入了迷,但要说有多么优秀,他们并不觉得。

也就是国内一个出色的硕士生水平吧……

从他对各个专业知识的熟悉程度,和归纳水平,以及与实际工作的结合来看,设立一门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课程还是可以的。

这样学生在学习时,会切实明白所学专业课程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用功程度。

但是专门开设一个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

完全没有必要!

该学的知识点在各系的专业课中,都或多或少有所涉及,只是更零散一点,分散在不同的章节、甚至不同的专业课中,不像沈城这样集中、更具针对性。

仅凭这一点点优势,并不足以专门为它开设一个专业。

再说,开设了以后,原本那些专业课怎么办?是撤销还是合并?

还有那些教了几十年、十几年的老师呢,总不能全都转去教其他专业课吧?

牵涉面太大。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不要折腾的好。

校领导们窃窃私语,达成了一致。

时间快速流过,连续两节连上的课程,第一节课很快就过去,中间休息了十分钟,旁听的孙凯等教育局干部对沈城的表现非常满意,几名校领导也是给予了肯定。

随后的第二节课开始,上了大约二十分钟,沈城讲完了PDK是什么,为什么设计一款新的集成电路的时候,需要开发一套PDK,还有它的基本内容之后,停下了讲课。

台下的同学们抄完了黑板上的板书内容,发现沈城站在台上,并未继续往下讲,都感到了诧异,纷纷停下手中笔,仰视讲台,不明所以。

教室里很快就安静下来。

沈城等到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自己身上,方才笑笑道:“我的课内容比较多,原本是不准备给大家安排课后作业的。但是我想了想,要对所学的东西加深印象,还是要多做题……”

教室里,立即响起一片哀叹声。

在座的众位教育局干部、学校领导、旁听的老师却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但也对学生的表现,露出了理解的笑容。

沈城作为教课老师,布置作业是天经地义。

可是站在学生的立场,有哪个学生不讨厌做作业的?

何况还是不在预定的课表之上,临时添加的一门课程。他们来听课,不光增添了学习内容,额外加大了学习压力,同时还要写作业,埋怨自然在所难免。

沈城才不管学生们的哀号,就继续说道:“由于时间匆忙,我没来得及刻写试卷,所以就只能在黑板上板书,大家记下来,课后完成。我给大家三天时间,三天后,由各班学习委员将作业收起来,交给我来批改。”

教室里再次响起一阵长吁短叹。

沈城笑笑,抓起粉笔,转身就在黑板上书写起来。

虽然他不讲课了,但是旁听的一干人也不好现在就走,众人只能坐在台下,或是看他留的作业题目,或是交头接耳、相互交换看法。

教室内气氛顿时就松弛下来。

孙凯正在与身旁的于书记交流意见,就听到身后,坐在第二排的教师发出“咦”地一声轻呼。

“怎么了?”有老师也听到了他的轻呼,出声询问。

“你看小沈老师出的这题。”那人笑道。

孙凯下意识抬起头,向黑板望去,只见沈城快速书写,已经写了半块黑板的内容。

其中最前面,是十几道选择题,随后是填空。他看过去时,沈城正在黑板上书写着简答题的题目。

孙凯看不出有什么问题。

身后的老师大概也是同样感觉,开口道:“怎么了?我看这些题不算太难啊?”

“是不难,可是范围广啊!不光有电路相关知识,还横跨了编程、通讯信号、高数等好几门课。这些学生要想全部做出来,怕是没那么容易。”

孙凯了然。

原来沈城给学生出的题,涉及到了很多科目,难怪那名老师会表示惊讶。

不过想想也不奇怪。

沈城之前就说了,这门课本就是几十门专业课的融合产物,虽然出的题杂了点、广了点,可是涉及到几十个课程,这不是理所当然吗?

沈城想借机考察一下学生的能力,这是他作为老师的权力。

他在想明白之后,便一笑置之,将其抛到了脑后,专心和于书记等人交谈起来。

从校领导反馈的信息来看,他们对于沈城的教学能力也是认可的,基本上确认会正式开设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这门课程了。

这就可以了。

罗书记也不是非要强求一定要为了沈城,就开设一个新的专业。

能够证明沈城有能力,他从法国带回来的,确实是一名人才就够了。

今天这趟没有白来。

孙凯听着教室里中学生们笔下沙沙的书写声,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Cdn4trOmy5EPt+8n8WidEFp9eqrEV464MUfZDYOEL8Iv+RxJZtNSGKogJJBiW76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