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做冷欺花2

太子恹恹的,踱到书案前坐下才道:“我这里就不用伺候吗?春荣知道你在这儿当差,不会派你什么差事的。”

锦书看了他一眼,“你才刚还说要小心的,一转脚就忘了?你不找别人偏要我伺候,上回的事闹得人人都知道了,谁不是心里明镜似的?你还留我,叫我更难做人。我原就和她们不同,上头是紧盯着我的,和你在一起,时候待长了可了不得。”

太子思忖了下,又不是见不着了,也没必要急在这一时。她的态度有松动,再见时必不会再抵触了,让她去了也免得她为难,遂道:“那你过会儿得了闲到我这里来一趟,把生肌膏拿去。”

锦书屈屈腿道是,退行至外间。背过身去把腕上的镯子掳下来放好,出偏殿大门时,迎头正遇上春荣。

春荣笑道:“太子爷跟前的差当完了?”

她的声调微扬着,又促狭地眨了眨眼睛,锦书没来由的一阵脸红。忙接过她手里的漆盒,干笑道:“姑姑可别拿我打趣儿,这盒子送到哪里去?”

春荣往西偏殿里努努嘴,低声道:“陈贤妃来给老祖宗报喜,说今儿一早起来反酸水,叫太医请过脉了,是喜脉。老祖宗高兴,大年初一就得个好彩头,让到暗间里请了菩萨压着的平安符来,要赏陈贤妃的。”

锦书哦了声,心想这后宫真是喜事不断,孩子一个接着一个来。算上通嫔,年头上就知道要添两个,后面或者还有。这皇帝,咳咳……真是龙马精神!

春荣道:“别顾着发愣了,你替我送进去吧,我还要上储秀宫一趟。”锦书一想到要见皇后便有些发怵,支吾了一下,怯怯看着春荣,那双眼睛又大又圆,水汪汪的,就像太皇太后养的那只大白猫。春荣憋不住,嗤的一声笑出来,边笑边道,“你就那点儿胆子?太皇太后和皇上都见过了,还怕见后妃?你仔细些,她们抓不着你错处,不能把你怎么样,再说在慈宁宫当差,日后少不得要照面,难道一直躲着不成?”

锦书想也是,躲得过初一,躲不过十五。今儿过节,大家图个喜兴,大概也不会故意难为她。早晚要露面的,没有比今天更好的时机了。想明白了便将漆盒托到胸前,对春荣道:“你忙去吧,我这就进去了。”

春荣道好,往宫门前去,边走边回头看她,见她迈上了台阶,挺直了脊背,脚下没有虚晃,舍身就义似的,直愣愣地就进了西偏殿。

暖阁里太皇太后正和几位主子拉家常,有淡淡的脂粉香气萦绕。锦书托着漆盒到太皇太后跟前,叫声老祖宗,“奴才把平安符请来了。”

塔嬷嬷揭了盒盖,太皇太后对下首的陈贤妃道:“这个赏你的,让菩萨保佑你,再给你们万岁爷添个小子。”

贤妃受宠若惊,忙起身一肃,躬着背,双手接过黄符谢恩。锦书却行退到帘子外,把盒子交给小宫女,复又进去垂手侍立。皇后想来是听说过什么的,微眯了眯眼,笑着对太皇太后道:“老祖宗又得了个好丫头,从前没见过。”

太皇太后道:“才从掖庭拨过来的。”招呼锦书,“来给皇后和两位小主见礼。”

锦书应了个是,敛神上前叩拜,“奴才给娘娘请安。”

皇后让免礼,笑道:“真是个齐全孩子,还是老祖宗会挑人,和慈宁宫的一比,咱们宫里的就跟鸡仔子似的了。”

锦书应景儿笑了笑,又到贤淑二妃跟前肃拜,两宫主位也让免礼,这才退回到入画身旁,有意无意地拿余光打量起三位后妃来。

皇后戴着翡翠碧玺花卉钿子,额上覆着金累丝九凤的钿口,五官很秀丽,挨着太皇太后坐着,一派端庄谦和的仪态。贤妃大概是因为有了身孕,略显丰腴。垂着眼,手里端着茶盏,腕子上一对金镶九龙戏珠手镯。容长脸,眉眼儿算不得美,充其量沾上个清秀的边。端着架子,说不上的一股子劲头。看下头的人不拿正眼来瞧,只一瞥,就表示知道了。再看淑妃,穿着缕金百蝶穿花洋缎窄褃袄,领口和袖口镶着白狐毛,下面配一条葱黄绫棉裙。低头在圈椅里坐着,高高的个儿,细瘦身材。人有点腼腆,沉默着,反倒显得高贵。

承德皇帝的后宫究竟有多少嫔妃,很难定数。每年三月有选秀,番邦朝贺时还有异域美人进贡,只不过皇帝坚持血统纯正,异族女子不得进宫门,能有名分的基本都是朝中重臣的女儿。这是政治手段,也是为了维护国体根本。朝臣们有文韬武略,却没有宇文氏那样良好的相貌,所以皇帝的后妃也并非个个绝美。这样看来皇帝似乎是吃亏了,佳丽们再雕琢,穿好的、戴好的,站在皇帝边上,还是会给比下去。好在皇帝不爱以貌取人,翻起绿头牌来不含糊,基本做到雨露均沾。因此妃嫔之间就算偶有攀比倾轧,也不是非得斗得你死我活。平时各自偏安一隅,宫廷生活过起来十分的静谧安详。

皇后的视线又落在锦书身上,探过身在太皇太后耳边低低说了些什么,太皇太后微点了点头。锦书低眉顺眼地静站着,也料到皇后必然知道太子在慈宁宫里闹的这一出,心里激灵灵打个突,渐渐忐忑起来。

恰巧那厢淑妃开了口,“老祖宗,咱们拟好了菜单子,今儿中晌的家常菜就借您的小厨房用,咱们掌勺,给老祖宗敬献。”

太皇太后颇满意地颔首,“我可有口福了,就等着吃孙子媳妇们的手艺菜了。”

宫里有规矩,大年初一的午饭斋戒,须得由皇后妃子亲手做了孝敬长辈。可别以为宫里的主子们一个个养尊处优只会修手指甲。祁人讲究上炕一把剪子,下地一把铲子,凭你多尊贵,德言容功要面面俱到,否则你无才无徳,就该搬到冷宫里过日子去了。

贤妃凑趣道:“我今儿给老祖宗抻面吃,面揉得筋道了,拌上香油和醋,又好吃又开胃。”

皇后笑道:“贤妹妹是北方人,抻面是她的绝活,我是南方人,就给老祖宗做道香菇面筋吧!”

太皇太后一迭声应好,笑着说:“皇太后不问事,由她去,回头把你们主子请来同吃才好。”

宫妃们一听笑逐颜开,皇后却道:“老祖宗主意好,只是宫里姊妹多,要是知道万岁爷在慈宁宫进午膳,一个个都跑了来,到时候只怕扰了老祖宗的清净。”

太皇太后一听就明白意思了,皇帝虽不厚此薄彼,到底宫里女人多,套句糙话,僧多粥少。侍寝轮流着来,皇帝还动不动地撤牌子,想见一面要等一个多月。都是年轻媳妇,谁不想多和爷们儿亲近?若是知道皇帝在这里进膳,那寻各种借口来的人就多了,真得吵得人不安生。太皇太后到底改了主意,点头道:“皇后说得有理,那就作罢了,咱们自己吃也是一样。”

两个妃子瞬间一脸失望,低下头再不吭声了。皇后嘴角噙着恬淡的笑意,悠哉悠哉地品茗,扫一眼二妃,很是不以为然。

皇后是极有肚才的,她的地位和那些妃子不同。她和皇帝是少年夫妻,风风雨雨十几年,纵是皇帝平时话少,总还给她几分薄面,她要见他,甚至不需通禀。女人的心都一样,皇帝妃嫔多是无法改变的,在她看不见的地方凭她们怎么闹去,但只要有她在,皇帝身边就该干干净净。皇帝初一十五必定留宿坤宁宫,她又何必急在一时,替他人做嫁衣裳。

自鸣钟响了八下,已经到了辰正时分。说话时候长了,太皇太后有了年纪,眼看着有些困乏,皇后笑道:“老祖宗起得早,咱们在这儿扰得老祖宗不得休息。两位妹妹先回宫歇着去吧,等到了时候再过慈宁宫来。”说着施施然起身一福,“老祖宗打会子盹儿,奴才好几天没见着东篱了,先瞧瞧他去。”

太皇太后准了,合眼道:“去吧。”

皇后领贤淑二妃请了跪安,悄声退出殿外,贤妃和淑妃又拜别了皇后,上了两抬肩舆,冒着风雪回各自的寝宫去了。

太皇太后是个福泽深厚的人,晚年身子发胖,也容易倦。一般到了辰正就得在炕上歪小半个时辰,并不是真睡,只是闭目养神。慈宁宫里当差的都知道规矩,只留塔嬷嬷一个贴身伺候,别的都要退到暖阁外头去。锦书跟在入画身后跨出门槛,一抬眼,发现皇后就站在廊庑下,拢着精巧的手炉,对着宫墙上方远眺。

雪下得愈发大,铺天盖地地翻卷而来。众人要回配殿去,经过皇后身边时屈膝行礼。锦书也如法炮制,才蹲下,只听皇后幽幽道:“上年多雨雪,今年的年景不知怎么样。”

锦书一时怔住,也不敢确定皇后是不是在同她说话,正踌躇着,皇后转过脸看着她道:“锦书姑娘觉得呢?”

锦书心里一跳,忙肃道:“娘娘快别这样称奴才,奴才担当不起。”

皇后笑了笑,“你们是太皇太后跟前伺候的,原比那起子宫人有体面。莫说我,就是皇上也要留三分脸。”

锦书听了越加谦恭地道不敢,偏殿里没差事的人见皇后留锦书说话都有心避讳,偌大的殿堂和廊下空荡荡的,她顿觉心头擂鼓般,声声震得脑子发胀。

皇后是肚子里打仗的好手,不忙着切入正题,只不痛不痒说些题外话。谈谈天气,聊聊节气,像钝刀子割肉,直把锦书吓得悸栗栗。终于火候差不多了,才调过眼来看面前这张脸,半仰着红唇,不紧不慢道:“我一见你就合眼缘,从前也听说过你。可巧我缺个贴身的人伺候,要是我去求老祖宗把你赏我,你愿不愿意跟着我?”

锦书暗自哀叹命不久矣,嘴上不好说什么,只得装了欢喜的样子道:“能伺候主子是奴才前世的造化,奴才是慈宁宫的人,万事听老佛爷的安排。老佛爷发了话,奴才没有不遵从的,一定尽心尽力地侍奉皇后主子。”

皇后颔首道:“你是个懂事的好孩子……近来太子可是常来找你?”

锦书心下计较,不论她说什么,顺着捋总不会错,便凝神道:“并不常来,太子爷给老佛爷请了安就走的。奴才如今在当散差,大抵是跑跑腿,做些零散的活儿,不在老佛爷跟前伺候,也不得见太子爷。”

皇后面上淡淡的,听了她的话方道:“我知道你们打小就熟稔,太子是个念旧情的人,你别瞧他个儿高,到底还是小孩儿心性,办事经常顾前不顾后。他要是来找你,你远着他就是了,没得叫他一唐突,反倒害了你。”

意思再明白不过,别招惹太子,他是嫡皇子,是储君,将来要继承大统的,不能让他因年少荒唐沾上什么污点。自古立嗣重操守,讲徳行。皇帝的儿子不少,大多聪明乖觉。太子虽在其位,其实宝座也不算稳。要是与她过从甚密,叫人抓住把柄告到皇帝跟前去,恐怕会给太子招来大祸。

锦书自小长在宫廷,什么话什么意思,一听就明白。这次是好声好气儿同你打商量,下回可没那么客气了。一国之母,处置个宫人跟捏死蚂蚁似的,要想活着就得做个明白人。锦书深谙此道,诚惶诚恐地跪下磕了头领命,“太子爷心眼好,可怜奴才,奴才万死难报太子爷的恩情。日后当谨记皇后主子的教训,绝不给太子爷添麻烦。”

皇后甚满意,伸手虚扶一把道:“不是教训你,是为你着想。毕竟你身份特殊,倘或叫人拿捏住了,论起罪来总要吃亏些的,你说对不对?”

“娘娘说得极是。”锦书躬身应承,视线落在皇后赤色的荷花底鞋上。那鞋头流苏衬着廊下皑皑白雪,红得触目惊心。

滴水下侍立的女官送了狐裘暖兜来,替换下手炉让她拢手,皇后不再说什么,沿着廊庑缓缓往东偏殿去了。

锦书挎下肩深吸了两口气,冷风吹得她打颤。定了定神,忙搓着手快步走进了听差房里。

春荣掀起窗屉上的帘子往外看,扭头问她:“皇后走了?”

锦书嗯了声,站在月牙桌前兀自发怔。春荣方觉得她脸色有异,拉她到一边低声问:“这是怎么了?皇后可是说了什么?”

锦书迟迟看着春荣,想起皇后的话,脑仁里只觉嘈杂,灰心道:“皇后要求老佛爷把我调到坤宁宫当差去,我这会儿就像判了斩监候的犯人,提心吊胆地准备出红差呢。”

春荣拧起眉头道:“我瞧着不太好,也不知道太皇太后怎么个打算法,要是真拨到坤宁宫去,恐怕没什么活路了。”

锦书低头一叹,“大概是我命里该的,逃不过也没办法,听天由命吧。”

家宴照例摆在体和殿,体和殿在翊坤宫的后头,是个前后开门的穿堂殿。锦书和苓子先行,要赶在开席之前将太皇太后的用度布置好。两人走在储秀宫通往翊坤宫的夹道里,宫墙高高的,羊角灯昏暗的光摇曳着,苓子没头没脑地冒出来一句,“听说这条道上有专掐脖子的女鬼。”

锦书吓了一跳,想起张太监早上说的事,霎时背上发冷。下意识回头看一眼,捂着胸口道:“你哪里听来的混话,怪吓人的!宫里不比别的地方,叫别人听见了回禀上去,那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苓子吐了吐舌头,“这里又没有别人,怕什么?咱们一味地小心谨慎,只两个人的时候也不许说么?”

锦书努了努嘴,“你瞧瞧前后的护军,要是有女鬼,也得先掐死他们再说。”又摇头道,“你呀,亏得还是个姑姑!在我面前说没什么,只怕别人跟前也管不住嘴,到时候要出岔子。”

苓子笑道:“真真该换个个儿,你做师傅我做徒弟才对。这两天我瞧你练得也差不多了,明儿再做一遍给我看看,要没什么,后儿就当差吧。我下月出去了,你早点上了手,我走得也安稳。”

锦书听了大皱其眉,这丫头口没遮拦,大过年的也没个忌讳,便啐道:“今早就该拿手纸给你擦擦,满嘴跑骆驼!什么走得安稳,我要是你爹,准给你一顿好打。”

苓子挠挠头皮,“说顺了嘴,一时就没把门的了。”

锦书掩着嘴笑,顿了顿又问:“今儿会亲谁来的?”

苓子竟然红了脸,老大的不好意思,支支吾吾地答:“没谁,就我爹和弟弟。”

“还骗我?”锦书抱着软垫跨过夹道上的门槛,边笑道,“单家里人来,你脸红个什么劲儿?是不是他也来了?”

那个“他”自然是指苓子家里定了亲的人,头回见女婿,害臊是正常的。照这架势看,苓子对姑爷也相当满意。果然她拿手背贴了贴脸,扭捏道:“他知道今儿家里人要来瞧我,特意在值上告了假跟着一道来的。”

锦书一辈子没和外人打过交好奇地追问:“是个什么样的人?”

苓子垂眼道:“还能怎么样,没顶子,就和宫门上的护军一个样。”

锦书道:“你心气儿也别高,他在皇子们身边伺候着,顶子还不是早晚的事儿!你和他说上话了吗?人好不好?”

“人好不好哪能看得出来……”苓子低声嘟囔,“家里定下了,横竖是要嫁过去的。他们家虽不大富,日子倒也过得。老子娘在后海那一片据说有些脸面,家里有兄弟三个,他是老幺。人嘛,看着挺老实的。肉皮儿黑,高高的个儿,还没说话就先脸红了。”

锦书心里替她高兴,“这不挺好的吗,如今上虞处的人哪还有开口就脸红的?上三等的祁人什么阵仗没见过,你有福气,竟是捡着个好的。旁的都不要紧,能踏踏实实过日子就行。”

苓子见她老太太似的,便想拿她调侃两句。见四下无人,挨在她耳边小声道:“你别光说我,也说说你自己……”

锦书赶紧截了话头子,“快别说啦,前面就到了。”

迈进体和殿,眼前豁然开朗。月台下灯火通明,从宫门外的门坎起,一直到寿膳房的门坎,每三步有一个太监。太监们挑着琉璃风灯,灯笼连成串,像一条火龙一样照亮了大半个西六宫。

两人噤了声,快步进殿里布置。收拾妥帖了,刚退到帘子后头站班,隐约听见有击掌声传来,那是御驾亲临体和殿的暗号,忙跟着殿里伺候的人一道跪地恭迎。

随侍的太监簇拥着皇帝进来,其余不相干的都退到殿外去了。皇帝未停留,直接往配殿方向来,方走两步突然顿住了脚,对锦书一指,“你,给朕沏茶来,要酽酽的。”

总管太监李玉贵一惊,万没想到皇帝会亲点她伺候。心里虽有顾忌,却看皇帝面色不善,也不敢多言,只得一使眼色让锦书去办。自己打了猩猩毡软帘服侍皇帝进配殿歇息,布置停当了急忙退出来,惴惴不安地在殿外候着。

锦书去了半晌才回来,端着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茶盘,盘上放着十锦小茶吊和一只海棠冻石蕉叶杯,看见李玉贵便屈膝道:“谙达,我没在御前伺候过,东西也不是御用的,您瞧这些可行?”

李玉贵见还妥当,轻声道:“姑娘千万仔细,这是性命攸关的大事,若是御前失仪,不光你,大家都要跟着掉脑袋。不过也别怕,多留意些就成,快进去吧,别叫万岁爷久等。”

锦书应个是,举步进了东配殿。隔着沉沉的竹帘,只瞧见御前当值的太监伫立在殿里,一动不动,偶人似的。她端着托盘往殿内去,地上铺着锦裀蓉簟,落脚就软软地陷下去寸许。绕过一架大理石插屏至配殿深处,皇帝在夔龙护屏矮足短榻上坐着,右手支着头,手肘撑在花梨圆炕桌上,闭着眼,皱着眉头,不太安稳的样子。

锦书不敢出声,蹑手蹑脚上前把盏放在离皇帝一尺来远的地方。瓷盏触到桌面,饶是再小心,也发出微微的声响。皇帝眼睫一动,似有些朦胧,倒没有平常的冷峻警敏,扫她一眼,慢慢直起身子来。锦书心头突地一跳,唯恐皇帝怪罪,垂首嗫嚅,“奴才愚笨,请万岁爷责罚。”

皇帝捧盏一嘬,只觉舌尖弥漫起一股醇厚的清香来,不由转脸看她,“这是什么茶?”

锦书见他冷着脸子,想是不太满意,愈加神色仓皇,颤声道:“回万岁爷,是祁红。奴才看万岁爷有些乏,若吃酽茶恐伤圣躬,便斗胆加了酥酪进去。奴才妄揣圣意,请万岁爷恕罪。”

她眼中尽是楚楚的怯意,托着漆盘,紫红色的袖口也栗栗轻颤。偏巧一盏玻璃芙蓉彩穗灯就在她头顶上吊着,清辉映照之下面色有些发白,却剔透得如羊脂玉一般。一双眼睛鹿儿似的水波潋滟,叫人满心生怜。

皇帝稍一恍惚,旋即挪开视线。又吃了两口茶搁下杯盏,方觉得屋子里沉闷得很。地下有火炕,也不知哪个没眼色的还拢了炭盆子,脖颈间热得难受,便站了起来,慵懒地抬起了双臂。

这是要更衣么?皇帝来时浩浩荡荡一路人马,连提香炉的都带了,尚衣的太监也一定有。只是这会子不好叫人来,他既然在她面前抬了胳膊,摆明了是叫她伺候,总不能让皇帝干等着,只得壮了胆上前。

皇帝穿着貂颏满襟夹袄,外面罩一件石青起花团龙倭缎马褂,胸前是一溜赤金的纽子。锦书手上微有些汗湿,半天也捉捏不住一个,越急越不得法,把自己憋得满头汗。皇帝倒也不急,抬手解了领上两颗,剩下的仍旧由她料理。垂眼看她,鬓边落下几丝秀发,鼻尖上浸出细细的汗珠子,颊上淡淡的红,有种说不出的温婉。衣裳上不知薰的什么香,从袖笼中若有若无地飘出来,丝丝缕缕沁人心脾。

“你在太皇太后那里伺候得可还好?”他脱口问,话锋一转又道,“太皇太后可曾嫌你笨?”

锦书张口结舌,不知该怎么回话。心里只管抱怨扣子多,纽袢子又是用贡线缠绕成的,要解开真不容易。皇帝日理万机,像她这样耽搁时候,还不得罚到北五所做秽差去么!

这时李玉贵进来,看见锦书伺候更衣略怔了下,退到门击节,司衣的太监立刻躬身进来了。李玉贵虾腰请示下,“万岁爷,吉时到了,老祖宗已经过体和殿了,奴才叫常四进来伺候?”

皇帝没吱声,那就是表示答应了。锦书如蒙大赦,忙不迭却行退至一旁。司衣太监手脚麻利,一眨眼就解完了,卸下马褂搭在手上退出偏殿。

皇帝眼带嘲弄,对她轻轻一瞥,锦书深低下头去,汗颜不已。纠结了会儿,转念一想,自己不是御前的人,贸然上手难免生疏,伺候人的活儿谁也不是天生就会的。自我开解一番,复又觉得心安理得起来。

皇帝抬腿往正殿里去,李玉贵忙跟上,随侍的太监也纷纷鱼贯而出。走在最后的小太监回头对锦书做了个鬼脸,她这才看清那是顺子。顺子对她比个手势,示意她这儿差事完了,可以去前面伺候了。她点了点头,快步出偏殿,回到苓子身边在帘后侍立。

太皇太后从东配殿出来,锦书和苓子忙迎上去替换春荣,一左一右扶太皇太后落了座。今天的晚宴由帝后侍膳,皇帝把盏皇后执壶,也许是巧合,皇帝恰好在她跟前。锦书垂着眼静立,眼角的一点余光可以看得见他。那抹明黄的身影昂然如山,分明没有什么交集,依旧压迫得人几欲窒息。

鞭炮声隆隆入耳,驱邪的羊肠鞭也抽打开了,或长或短,鞭梢儿一甩,清脆的声音划破夜空。

锦书静静站着聆听,感觉熟悉而怅然。彼时父亲钟爱她,常带她上朝。卯正时分步辇抬过宫墙夹道,祭祀太监映着晨曦在天街中央奋力挥鞭,啪的一声,响亮悠远。她扭动着身子趴在御辇的扶手上探头看,小太监得意非常,抽得就愈发用力。后来父亲没了,她变得害怕听见这种声音,每一下都像抽打在她心上一样。她不得不花极大的力气保持不失仪,再三告诫自己要沉住气,不论怎么样都不能叫人抓住短处。

皇帝给太皇太后和皇太后斟了酒,“皇祖母新禧,额涅新禧!澜舟和媳妇尽孝伺候,请二老满饮此杯。”

这是家宴,所以皇帝不称朕,自乎其名以表谦恭。皇帝躬身,皇后下跪叩拜,太皇太后让免礼,照例和皇太后各备了红包给帝后,笑道:“好孩子,唯愿天下风调雨顺,皇帝勤政爱民,就是咱们的福泽了。”

用膳期间鞭炮声不许断,鞭子声也不许断。锦书木木站着,听那嘈切之声不绝于耳。膳桌上的人吃得慢条斯理,膳桌旁的人忙忙碌碌。她下意识打量皇太后,四十多岁,保养得很好,脸上含着笑,神情也很满足。说来这位太后原先只是个南苑王的一个侍妾,亏得肚子争气生了个好儿子,如今飞上了枝头。皇帝很孝顺,自己尊荣已极,也没什么可求的了,不过每日诵经参禅,养鸟养狗打发时光。

锦书自顾自走神,忽然察觉有人在看她。抬眼一瞥,竟和皇帝视线碰个正着。怔愣之间见那瞳仁如曜石般熠熠生辉,心头怦然一跳,忙低下头去,耳根刹那间红了大片,直绵延到颈子里。

皇帝状似不经意地又望她一眼,轻攒起了眉头。略迟疑了下,伸手给太皇太后布菜,才从一盘贡菜里舀了勺鹿脯出来,家法太监高喊一句“撤”,嗓音洪亮,响彻殿内外。皇帝手里拿着勺子一愣,负责传菜的总管太监崔贵祥吓得直哆嗦,赶紧把菜撤了下去。

皇帝知道自己出了错,同一盘菜里舀了第三勺,不禁看太皇太后脸色,太皇太后抬头道:“皇帝这是怎么了?可是朝里有什么事,怎么心不在焉的?”

皇帝只得躬了身道:“是孙儿疏忽,请皇祖母责罚。”

太皇太后颇宽厚,掖了嘴道:“罢了,我知道皇帝政务繁忙,平日也要保重圣躬。既罢三天朝,这两日就好生将养,这一年来不得歇,铁打的身子也受不住。”

太后别过脸对皇后道:“你也别整日图清静,你们万岁爷的起居虽说有御前的人张罗,到底有顾念不到的地方,你还是多费心吧!”

皇后像挨了一巴掌似的,脸上红一阵绿一阵,只顾诺诺称是。

皇帝不言语,平了平心绪复又低头布菜。这回加着小心,到大宴结束再未出岔子。待最后一道冻饺子用过之后,晚宴才算完了。

锦书和苓子搀太皇太后离席,桌上的菜碟很快撤走,按原样又置一桌上来,这回轮到太子给帝后侍膳了。太子早就候在配殿里,听得一声“膳齐”便上殿来给每位长辈请安。见了锦书也不动声色,深深看她一眼,然后中规中矩地斟酒布菜。间或再偷着瞥她,锦书都垂眼回避了。这种场合敢和他对视,说不定扣上个意图惑乱储君的罪名,过了今晚就该直接拉出去砍头了。

大宴果然冗长而沉闷,到交子时方结束。站得时候太长,整条腿都僵硬了。送太皇太后上了肩舆,锦书和苓子就落在队伍后头,走一步,脚后跟拖上半步。挪了二十来步,远远听见身后有击掌声,想是皇帝起驾了,两人忙打起精神跟上步辇。一溜宫灯在寂静的宫墙夹道里蜿蜒前行,唯有随侍太监们的薄底靴蹋在地上,发出轻快爽利的声响。

慈宁宫上夜的人早就已经当值了,苓子伺候太皇太后吸了一锅烟,便交了差使要和锦书回下处去了。两人走到台阶下时迎面碰上了崔总管,崔贵祥到底六十来岁的人了,背向前弯曲着,因熬了夜,走路也有些蹒跚。他冲她们俩使了个眼色,苓子拉着锦书到了福鹿旁边,崔贵祥看着锦书道:“锦姑娘近来一切都要小心些,今儿皇上让你伺候了,怕不是个好兆头……我年纪大了,经的事也多,看人看事一看一个准,你自己多留意吧!”

锦书没太明白他说的究竟是什么,才想问,他已经拢着双手往正殿里去了。

锦书和苓子面面相觑,四面八方冷风袭来,苓子瑟缩了一下,拉拉她的衣袖道:“先回去吧,真冷。”

两人回到下处,苓子洗漱完了躺在炕上。锦书拔了头上的簪子拨了拨油灯里的灯芯,转身开了自己的箱子,把太子给她的那只镯子收了起来。走到炕前慢吞吞解了大背心上的蝴蝶扣,见苓子还在拿着菱花镜子不停地照,便笑道:“临睡了,还照什么?”

苓子支起身子把镜子放到炕头上,一面撸了刘海丧气道:“你帮我瞧瞧,听人说额头高的福气好,我的鬓角不清楚,将来也是个没福的。”

这个说法她也听过,看苓子发际线乌沉沉的一片,的确很杂乱,又不好顺着她的话说,怕伤了她的心,便道:“只有你还信这个,命好不好,过了日子才知道。你就快放出去了,又许了个好人家,我看福气就不赖。好些人出宫年纪大了,嫁人难,最后不是给人做填房,就是孤独终老。比起她们来,你还有什么不足的!”

苓子开始伤春悲秋,仰面躺下了道:“谁知道将来怎么样,男人好,日子就过得。要是男人不好,一个接一个地往家讨小老婆,那我可怎么办!”

锦书脱了衣裳上炕,笑道:“你想得真长远,不过鬓角乱就引出这么一大堆来,我还听说耳大有福气呢!你的这对耳朵可是福耳朵,鬓角生的不好不打紧,将来出阁有喜娘给你开脸。耳朵长得好,那才是真福气。”

苓子经她一开解,想想很有几分道理,也不再纠结在这上头了。回忆起崔贵祥的话,探手来拉她,“崔谙达那话是什么意思?也不说全了,叫人心里没底。”

锦书看着屋顶上青黑的瓦楞,只觉铺天盖地的暗,豆大的灯火什么都照不见,耳边唯有呜咽的风声。

苓子道:“今儿在体和殿真把我吓了一大跳,万岁爷怎么让你侍奉茶水呢!你没看见李总管的脸都绿了,八成是被吓得不轻。万岁爷在配殿里可为难你?我那时候真怕你回不来。”

说起皇帝,的确是让人摸不着头脑。按理说他知道她的身份,更该远着她才对,怎么反倒叫她伺候?不怕她在茶水里做个手脚毒死他么?崔总管的提点她也细琢磨了一下,不管皇帝是什么用意,体和殿里当值的人多,这事定然会传到太皇太后耳中。自己糊涂,她们的脑子里却另有算盘。要是老佛爷另有顾虑,明天处置就该下来了。且等着吧,反正自己是砧板上的肉,要杀要剐全由他们说了算。

苓子爱胡诌,嗳了声道:“万岁爷不会是瞧上你了吧?”

锦书吓得心跳漏了两拍,愕道:“你混说什么呀,他不杀我就该谢天谢地了,瞧上我?”她冷笑一声,“那还不如杀了我。”

苓子呲打她,“你当我没看见?万岁爷侍膳怎么出了岔子?你俩眉目传情来着,骗得了别人骗不了我……”

锦书三魂震飞了两魂半,扑上去捂她的嘴,央道:“姑奶奶饶命,哪里有什么眉目传情!我是谁,你最知道。我就是再没骨气,也不会对宇文家的人有什么念头。”

“那太子呢?”苓子坐在褥子上叹气,“后宫里的女人,只要万岁爷瞧得上,哪个不是随手捻来?你既然在宫里,就得有这准备。哪天皇上让敬事房打发人来背你,你就乖乖地去吧,什么也别想,谁让改朝换代了呢!”

锦书听了恹恹的,“我真羡慕你,还能放出去……时候不早了,睡吧!”

苓子钻进被窝里不再说话,不一会儿便听她呼吸均停,已然睡熟了。

锦书在黑暗中茫然睁着眼,心里明白眼下的处境。他们暂且留着她,不过是因为她还有用。宇文澜舟心机那样深沉,不把慕容氏斩草除根总会觉得江山坐不安稳。他的眼神里分明满是算计,也只有苓子才会理解成什么眉目传情。 A61zdR+8QpewqJb3s1wDetEGZNpZZm1dYwbAz7mCTat4zIE6u0Oj0yC56Dx5306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