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1

捅破思维的窗户纸很容易

记得高一的一堂历史课上,我们按要求接受阶段性测验,因为没有复习,我担心自己会不及格,于是,在那个沉闷的午后,我偷偷从书桌里抽出历史书,偷看起来。

你们都知道,这叫作弊。

很不幸,站在后边监考的历史老师火眼金睛,他发现了我的作弊行为,批评了我。更不幸的是,这件事还被我们年级组长知道了,他请了我的家长到学校面谈,让我写检讨,并要求我在班会上当众宣读,以儆效尤。

当时,面对这个处理结果,我的第一个想法是,刚上高一就跌倒在这样一件事上,大家肯定会嘲笑我,我从来没这样丢过面子,这种惩罚于我而言,不啻为一记重拳。当众念检讨,将成为我的幽暗时刻。但是,我转念一想,既然要当众念检讨,那有没有可能通过这件事把面子挣回来呢?于是,我精心炮制了一个计划。

我花了一个晚上,绞尽脑汁,写了四页检讨。在检讨里,我详细描写了自己作弊时的侥幸心理,被历史老师发现时的表情、语气等细节,以及我被发现后的心理状态,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把这次作弊写成了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然后,我偷偷地找了我的几个好哥们儿,给他们念了一遍,他们听完后给我的检讨提了修改意见,我根据这些意见一一进行了修改。

在某个周一的班会上,我表情凝重,一步一挪地走上讲台,用缓慢而低沉的声音,一字一顿地把检讨念完。在那个过程中,我的语气时而略显沉重,时而略带忏悔。班会结束后,有几个同学悄悄地对我说:“你的检讨写得真好,都快把我们念哭了。”

同学们的评价,让我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演讲水平有了信心。

在最初写这本书时,我突然想到了这件事,就把它放在了开头。

有句话说“化腐朽为神奇”,我想我当时就是干了这样一件事。那么当时的我到底是怎么做到“化腐朽为神奇”的呢?这一切都是源于思维的转变——我把“当众念检讨是件丢脸的事”的想法变成了“有没有可能,当众念检讨还不丢脸”?思维一变,我的行为就跟着变了。这,就是“思维破局”。

帮助我们解锁生活中很多困局的钥匙,是思维。思维一变,就如同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后边的行为会跟着变化,最终产生戏剧化的结果。

思维,是个有意思的东西,它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我们说的每一句话、做的每一件事,背后都存在着思维活动。

试着想象一下下边的这个场景:

“你被挤进地铁里,前边的人贴着你的胸,后边的人挤着你的背,你皱了皱眉,身体拱了两下,紧紧抓住了扶手。”你虽然没说一句话,但是在你心里已经产生出很多念头。

1.“我不想这么挤。”

2.“上班的人真多,所以挤。”

3.“后边那人是不是想吃我豆腐,所以挤我?”

4.“在这座城市奔波真痛苦。”

5.“凭什么我在这里受苦?”

6.“好讨厌,我没法呼吸了!”

7.“你要下车应该提前说一声,这么乱挤真讨厌!”

8.“哎!旁边那人玩游戏的技术真烂,连那三个不就全消了吗?”

……

你想想是不是这样?你的大脑无时无刻不在运转,内心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地蹦出来。佛家讲的“万念”,就是这个意思。左右你的每一个决定的,就是这些思维活动。你在拥挤的地铁里皱眉,然后采取了一个行动——前后拱了两下。这个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念头:“我得舒服,只有让自己有点空间才能舒服,只有稍微地冒犯一下挤我的人才能让他们腾出空间。”当然,这个念头几乎是倏忽间闪现的,然后你就做出了决定,采取了行动。

困住我们的,也多是思维。

小鹏在微信公众平台上问我:“老师,我比较内向,所以跟上司和同事总是沟通不畅,他们说的一些话我反应不过来,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做事不可靠,我该怎么办?”

各位,看完这句话,你洞察到这背后的思维活动了吗?

我们来拆解一下。

首先,“我很内向”。事实上他未必真的内向,这句话表达的应该是“我认为我很内向”。

这就是一个判断、一个观点,也是一个思维活动。

这个思维活动是怎么形成的?他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内向?谁告诉他的?是他测出来的?还是他通过其他什么渠道得知的?

其次,“所以跟上司和同事总是沟通不畅”。他想表达的意思是“内向意味着会跟上司和同事沟通不畅”,这显然又是一个观点,这个观点有待推敲。因为我们能够找到成千上万的反例来证明,内向的人也能够有很强的沟通能力。

再次,“他们说的一些话我反应不过来”。这背后又是一个观点:“内向意味着对方说的话我反应不过来。”接着,“所以他们都觉得我做事不可靠”,这句话背后的逻辑是:“对方说的话我反应不过来,意味着我做事不可靠。”

好了,当我们把这段话做如上拆解之后,我们会发现,这些念头都是小鹏自己构建出来的,他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把自己困住了。其实,他可以认为“自己并不内向”,可以认为“内向也可以沟通顺畅”,还可以认为“内向也可以对他人的话给出合理的反应”,认为“即便内向、与人沟通不畅,做事也能可靠”。

有些人坚信“我必须先找到一条对的赛道,再开始行动”,并为此纠结多年;有些人坚信“我必须做自己喜欢的事”,因而屡次更换工作,继而错过发展期;有些人和小鹏一样,认为“我内向,所以搞不好人际关系,所以工作开展不好”,继而给自己下一个“我就是不行”的判断。

……

你会发现,有些人就像这样被几个念头困住几年、十几年甚至一辈子。其实,或许他们只要转变思维,一切就会不一样。

很多人认为,人们之所以一事无成,是因为原生家庭的不幸。于是,成年后所经历的各种痛苦都找到了源头:还不都是因为爹妈不会养吗?可问题是,当我们抱着这个想法不放,困境还是困境,我们并不能回到刚出生时,让爹妈按照“科学”的方法把自己重新养一遍。

生活中,我们似乎容易被各种思维困住很长时间,改变思维似乎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然而事实却相反,在人的一生中,思维常常改变。

我们小时候的很多念头都在几年之后荡然无存,当年父母、老师跟我们说的许多观点,到现在已经不剩几个,与此同时,配偶、朋友、老板,又在给我们“植入”各种新的观念。如果你不信,不妨去看看最近流行的一档综艺节目《奇葩说》,它的每期节目都会辩论一个大众性的话题,双方辩手使出浑身解数,各说各理。听完之后你可能会发现,明明我刚刚还认为“找朋友应该门当户对,因为门当户对能谈得来”,怎么后来听康永哥一说,就认为“恰恰是跨越门户的朋友才能有更新的见解”,思维观念说变就变了?

我们的思维观念如同一层窗户纸,改变就如同用手指在窗户纸上轻轻地一捅,然后,光就透进来。

我总是会想到《汤姆·索亚历险记》里那个经典的“刷墙对话”:

汤姆定定地看着班恩说:“你说这是工作?”

“难道不是吗?”

汤姆继续粉刷木板,同时漫不经心地回答道:“嗯,它可能是工作,也可能不是,我所知道的是我做得很开心!”

“算了!少来了,你难道很喜欢粉刷篱笆?”

汤姆用手中的油漆刷子来回不停地刷着:“喜欢它?嗯,我看不出我为什么会不喜欢做。有哪个男孩每天都有机会刷篱笆?”

汤姆的这番话使得粉刷篱笆这件苦差事翻身了。班恩开始观察汤姆的动作,而且被吸引。

过了一会儿,班恩说:“汤姆,让我刷一下吧!”

汤姆干了一件事,就是赋予了刷墙新的意义,从而把班恩“刷墙等于苦差事”的想法改变了,“刷墙不是苦差事,而是美差”。

这是马克·吐温杜撰的故事。那么我们再举一个真实的案例,你就会发现转变观念并不是那么困难。

这个案例来自《改变:问题形成和解决的原则》一书:

19世纪在巴黎发生了一次暴动,军队指挥官接到命令要对暴民开火以清理广场。他命令部队进入射击位置,将一支支枪对准群众。接下来,是一阵恐怖肃杀的寂静,这时,指挥官拔出剑来大喊:“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我奉命要对暴民开火,但是眼前我所看到的是一群诚实高尚的市民,我请求你们离开广场,好让我们能够瞄准那些暴民!”结果,当他说完这番话,广场的人群不到几分钟就散去了。

这也是个思维破局的典型案例。对于这场暴乱,人们一贯的想法是:“在广场上的人等于暴民。”而这位指挥官仅仅用了一句话就把这种思维改变了:“在广场上的人是市民,而非暴民。”

而我更想说的是,思维的改变,不单单是改变意识,它还有许多极为具体的措施。

本章的后四节,我会教给各位四个一学就会的思维破局方法。 C9o4UwFn1SAxovsoAR/NU/ayfAoa4HaVq25QASuzJVCXnYOO3nT/URkZxNSTsps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