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问答】

●“随波逐流型的角色”与“有所变化的角色”有什么不同?

Q.虎:关于角色随情节发展而变化这一点,请您再具体讲讲。这跟“随波逐流型的角色”不一样吧?

A.大泽:以容易随波逐流的人为主人公,描写其悲伤、苦闷或丑态,也是小说的魅力之一。但是所谓变化,并不只是由随波逐流引起的,例如失恋、失去亲人,都可能成为变化的理由。关键在于,要“有变化”。如果不管发生什么事,主人公从头到尾都毫无变化,这样的书读者会想看吗?有句话叫“有失有得”,一个人有所失去,又有所得到,才成为一个故事。读者想看的不正是这样的故事吗?

●没有达到情绪宣泄的目的,是因为角色缺乏深度?

Q.大米:别人常说我的作品“达不到情绪宣泄的效果”,我以为是情节方面存在问题,一直为此苦恼,其实是不是由于角色缺乏深度造成的呢?

A.大泽:这个问题涉及角色与情节的相互关系。不管故事多不起眼,比如“孩子把路上捡到的钱包交给警察”这种情节,该产生情绪宣泄效果时自然就会产生,不该产生时就不会产生,很难用一句话解释其中的区别(笑)。关于这个问题,我会在以“情节”为主题的讲座中进行说明,所以这里暂且先举个简单的例子。

(图1)

(图2)

(图3)

情节的发展

先经过几个小山头,最后奇峰突起,是娱乐型故事的基本结构(图1)。如果开头就是高峰,然后越来越低,读者是无法感受到情绪宣泄的(图2)。反之,如果一路平坦,最后迎来一座小山,则不管那山多么小,读者仍能感受到情绪宣泄(图3)。

关于情节的结构,我先提前稍作解释。首先,一千页的长篇小说与三十页的短篇小说,其结构原本就是不同的。一千页的长篇小说,如果前八百页一路平坦,走到最后才见到一座小山头,读者是不会接受的,因为他们期待“在长达一千页的小说里读到波澜起伏的故事”。反之,若是三十页的短篇小说,完全可以在前二十页平淡无奇,到第二十五页再生出风波,第二十八页迎来高潮,第三十页落下帷幕。前二十页的助跑是有价值的。 故事的长度与情节的结构有着重要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平衡很关键。

新人奖的征稿事项大多数都规定作品页数为八十页,但有相当多的人,把只需四十页就能写完的故事硬生生拖成了八十页,这些无疑是糟糕的作品。偶尔也有把一百页的故事压缩成八十页的,这还是有可能做到的。当然,把四十页“掺水”弄成八十页,如果文笔格外优美,达到能让读者光是阅读字句就能感到幸福的水准,那自然另当别论,但这样的新人极其稀少。 如果规定是八十页,请先构思六十页的情节。 剩下的二十页用来干嘛呢?用来修饰文字,给故事里的各个场景增光添彩。关于这一点,在关于“文字”的讲座里会作更详细的说明。

总而言之,小说其实有很大一部分像数学,或物理学。然而,并不是说只要经过精细计算,制作完美的设计图,就能写出有趣的小说。前六十页有设计图无妨,但其余二十页应该靠感性去写,相当于给作品润色。

●身为名侦探的主人公,在故事里难道不是没有变化吗?

Q.巴哥犬:我想问一个关于主人公变化的问题。侦探小说的主人公身为名侦探,在故事里似乎并没有变化呀……

A.大泽:看来你不大看推理小说,现在很少有人还讲“侦探小说”了。你所说的以名侦探为主人公的小说,属于“本格推理小说”;以警官或私家侦探为主人公的小说,则是“硬汉派推理小说”。推理小说大体上分为这两类,但二者在结构上其实是完全不同的。

“本格推理小说”的名侦探,的确很少发生变化。 名侦探只要发现证据,就会对案情了若指掌,像神一样直截了当地准确指出罪犯。 “本格推理小说”的重点多在于诡计的描写而非角色的变化。相反,“硬汉派推理小说”的主人公无疑是变化的。 私家侦探会走进人物的个人的生活,化解他们人生中的某些问题,最后找到真相,所以主人公必须有所变化。不过,“本格推理小说”的侦探遇到案件后是否应该发生变化,也是一大论题,人与诡计的问题长年争论不休,至今尚无定论。这并非好坏的问题,只是喜好的问题。

●业余写作爱好者也能进行采访吗?

Q.水母:我写小说还没做过采访,业余写作爱好者也能进行采访吗?

A.大泽:无论是业余写作爱好者还是职业作家,只要诚恳地拜托对方,表达想将其用作小说素材的诚意,一般人都会接受采访的。你可能害怕遭到拒绝,这种心情我能理解,但那些创作非虚构类作品的人,就算是职业作家,也都不怎么出名,可他们都做过扎实的采访,写出了优秀的作品,所以我想 肯定还是有人愿意合作的。

采访的重点是询问细节部分和主干部分。 假设去采访手艺人,问对方“早晨起床后做什么?大概几点去工作室?先从做什么开始?……”这样的问题,就是采访的细节部分,而“做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哪方面最辛苦?”就是采访的主干部分。采访尽管要同时注重细节部分和主干部分,但实际上,能够被小说所用的趣事往往介于二者之间。不过,这部分采访不能全部写进小说里。关键在于,自己想写的故事占六成,采访到的素材写进去四成即可,如果百分之百都用上,那就不是小说,而是非虚构类作品了。请大家务必牢记, 取材十成,能用的不足四成,就算想用也不要高于四成。

●结局出人意料却被指责为投机取巧怎么办?

Q.大米:我想让结局与前文自然衔接时,却总是显得很突兀,而想让结局出人意料时,又被指责为投机取巧,到底该怎么办才好?

A.大泽:哈哈哈,没错,悬崖峭壁般的突兀结局不行,强行反转的结局也不行。这两种结尾的效果都不好。

要想做到成功的反转,伏笔很重要。应该在前期就埋好伏笔。 这样对读者公平,而且如果伏笔埋得好,还能让读者赞叹:“啊,原来那里是伏笔啊,太精彩了!”上回课题中提到的虎所写的《晴眼》,就是一篇伏笔出色的作品。女主人公在开头一幕伸手够闹钟,读者会以为她睡迷糊了,但其实是她眼睛有毛病,所以只能用手摸索着寻找。这就是伏笔。 像这种小伏笔,不要等到故事讲了一半再埋设,应该尽量在不到四分之一的阶段就埋好。而且为了强化伏笔,还应该在中间阶段再埋下一道。 如果故事过了一半,读者就能对整体情节有大概的认识,这时就存在达不到反转效果的危险,所以需要特别注意。 重读时如果觉得伏笔不够,可以过后再补充 ,因为只要一行字就够了。

为了确保对读者公平,小说需要一些伏笔。如果没有任何前兆或伏笔,就突然告诉读者“这里是大反转”,那纯粹是投机取巧。大家不妨看看自己喜欢的小说里是否有“大反转”的小说,可以尝试对其结构进行分析,以小说整体为范本,查看作者在哪里埋设了怎样的伏笔,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PkXAdfdlTqw58WBs6vDcXSjciXeNiFl+NKOtn7q6tL7jiHIUi6a8lh1Ma5ehzRJ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