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向水学习

上善若水①。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②。居善地,心善渊③,与善仁④,言善信,政善治⑤,事善能,动善时⑥。夫唯不争,故无尤⑦。

(第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第七十八章)

注释:

①上善若水:上善之人,其性如水。

②几:近。

③渊:形容沉静。

④与:相与。

⑤政善治:为政善于达治,此指用无为而达治。“政”,王弼本作“正”。景龙本、傅奕本、苏辙本、林希逸本、范应元本、吴澄本及众多古本均作“政”。“正”与“政”同。

⑥动善时:行动善伺时机。

⑦尤:怨咎。

今译:

上善之人如水。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争,常留止于众人所不愿意待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居处善于选择地方,心地善于保持宁静,待人善于存心仁爱,说话善于遵守信用,为政善于无为而治,处事善于尽力而不逞,行动善于掌握时机。只因为不好与人相争,所以没有怨咎。

天底下最柔弱的莫过于水,但冲激坚硬时没有什么东西能胜过它,是因为没有什么东西能(像它这样有冲击力并因此而可)取代它。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把水当作世界的本源,亚里士多德说他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看到一切生物皆赖水的滋润。老子也好水,并认为上善之人,必有水一样的善性。

什么是水的善性?万物处上它处下,万物处易它处险,万物处顺它处逆,万物处洁它处秽,此所谓“处众人之所恶”也。在老子看来,这种善处下,能积深,施与万物而仁爱无私,应汛期而至而不错失,平静无为因地成形的特性,正是大道的最好体现。人如果能由水的这些善性,体悟到立身处世的道理,由此谦虚而安于卑下,深沉而玄妙不测,博爱而无所不施,诚信而一诺千金,并行事端正,行政简平,处后不争,因时屈伸,就是君子。

是啊,能屈能伸可见其身段柔软,避高处下可见其和气亲民,这样的人行走四方,所到之处自然是月白风清,广受欢迎的。所以老子又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第六十六章)不过,你千万不要以为水只有柔弱,老子又特别指出,冲坚激强,迸奔不回,那也只有水能做得到。谁能小看了水!

孔子也是水的崇拜者,《说苑》记载他有一次回答子贡的提问,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他对水的称美大抵与老子相同。由此一端,可见君子之所以仁山乐水,比德自况,实在是有着共通的理由。

今天看来,在水的诸种美德中,容污纳秽一项尤其不易做到,移之于人,凡事理解包容尤其难能可贵。所以中国人每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西谚也说:“水浅无船行。”(Where the water is shallow,no vessel will ride.)想一想人生一世,要遇到多少事,接应多少人。生命的幽暗处自然有烟有雾,倘不能宽容,这日子还能过么?所以,就包容或宽容而言,不是你应该,而是你必须。但许多人体会不到这一点,凡事不能包容,遇到切己之事更不能宽容,结果弄到一身狼狈,孤家寡人,男的没有朋友,女的难觅丈夫,自己照镜千般好,转头回身乏人应,狂走四方,难有当意,这份旷男怨女的凄清,哪里是寂寞两字可以道尽的。

由此想到,一种文化也是如此,也需要彼此理解与包容。今天我们已经是一个跨文化的存在,要发展,仅仅与自己的文化对话远远不够,还要与其他的文化和传统对话。西方文化固然有许多不好的地方,但中国文化同样也如此呀,为什么我们仍然痴迷它不能放弃它呢?所以对于不同文化的审视应该要宽容加包容,学习它的优点,正视它的缺点。你不进入到这种文化中去,永远不会知道它怎么不好,更不会知道如何避免这种不好。

我们的结论是,一个人追求至善至美,必定缺乏包容,并不能宽容;一种文化追求至纯至洁,也必定不能有自信的拿来和宏大的展开,必定无法与其他文化和睦相处,从而沦为文化上的“旷男怨女”。

这样的荒败单一的风景,正可以用穷山恶水来形容了。 JDcBWHpHZu6ld2wK0DYBXsIdTRpNVTVJiBwVgEzMUCz5ZXz9vz9bESFx7zBPeV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