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上许多肝脏疾病可以表现为肝脏功能的异常,改善和恢复患者肝脏功能是临床治疗的主要目标之一,凡具有降酶、降絮降浊、利胆退黄、抗炎护肝、促进肝细胞再生、防止肝细胞损伤、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药物都属于改善肝功药物的范畴。
这类药物包括清热解毒药、清热利湿药、凉血活血药、健脾益气药、酸甘化阴药、疏肝利胆药等。
一、抗炎护肝降酶药物
1.清热解毒药 这类药物主要是减轻肝实质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和再生,从而使血清ALT降至正常范围。
常用中药:败酱草、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杭菊花、连翘、黄芩、黄连、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生甘草、田基黄、龙胆等。
2.清热利湿药 此类药常与解毒药同用,从而加大解毒护肝降酶的疗效。
常用中药:车前草、竹叶、赤小豆、通草、灯心草、茯苓、薏苡仁、猪苓、苍术等。
3.凉血活血药 这类药物有扩张血管、活血化瘀、改善门静脉和肝内血液循环、防止微血管内凝血,促进纤溶功能减少部位缺血状态,增加肝脏血流量,丰富肝细胞营养和活化肝细胞,加速病灶的修复等作用。
常用中药:丹参、牡丹皮、赤芍、当归、水红花子、泽兰、红花等。
4.疏肝利胆药 此类药物多具有利胆退黄,减轻肝细胞炎症,防止肝细胞坏死,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
常用中药:柴胡、白芍、枳实、郁金、佛手、青皮、陈皮、茵陈、栀子、金钱草、大黄、田基黄等。
5.酸甘化阴药 这类药物能调节肝细胞的酸碱环境,并有减轻肝细胞内酶的渗出作用,从而达到降酶目的。
常用中药:山楂、五味子、乌梅、木瓜、旱莲草、白芍、鱼腥草、牛膝等。
中药抗肝损伤作用与以下因素有关:①所含皂苷类成分对机体生物膜有直接保护作用,如柴胡皂苷、甘草皂苷等。②促进机体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发挥应激性保护作用。③改变肝细胞膜机能,降低膜通透性。五味子降低血清中转氨酶值,与其能使肝细胞膜通透性降低,使肝细胞内转氨酶漏出减少有关。④补益中药如人参、黄芪、白术、五味子、灵芝、枸杞子、麦冬等,能促进肝细胞内蛋白质、肝糖原的合成,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二、降低血清胆红素作用的药物
此类药物多包括清热祛湿解毒、疏肝利胆类药物,一部分凉血活血药也有较好的降低血清胆红素的作用,其退黄机理有的是以增加胆汁排泌作用为主,有的是以降低血中胆红素为主,也有的是通过松弛胆道括约肌或收缩胆囊的作用来实现的。
常用中药:茵陈、青蒿、柴胡、黄芩、黄柏、赤芍、大黄、黄连、大青叶、金钱草、姜黄、郁金、败酱草、栀子、泽兰、板蓝根、田基黄、连翘、蒲公英、卷柏、龙胆、竹叶、通草、羚羊角粉、鲜麦苗、鲜柳枝等。
三、降浊降絮类药物
这类药多属中医活血化瘀药,如当归、丹参、桃仁、郁金、夏枯草等;健脾药如党参、白术、莲子、薏苡仁、山药、黄芪等;补肾药如熟地黄、枸杞子、淫羊藿、牡丹皮、女贞子、黄精、白术、何首乌、茯苓、山药等;清热利湿药如田基黄、土茯苓、夏枯草、茵陈、山楂、黄柏、甘草等。
四、促进肝脏合成蛋白的药物
此类药物多属于中药中活血、健脾、补气补虚类药物,如郁金、大枣、党参、白术、肉桂、熟地黄、当归、灵芝、阿胶、三七粉、水牛角、白芍、鳖甲等,这些药物常可提高患者的血浆白蛋白,促进肝脏蛋白代谢,起到纠正蛋白倒置的功效。
五、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的药物
这类药物能增强肝脏解毒功能,使肝细胞内肝糖原蓄积增加,促进肝内物质代谢,常用的有甘草、黄芩、当归、连翘、柴胡、茯苓、茵陈等。其中尤以甘草解毒作用最强,其应用的频率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