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研究大都与上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主要资料是元人诗文,但多数这类诗文的作者并不是作为扈从之臣往返两都之间的,他们走的是驿路而不是辇路。虽然辇路和驿路在一头一尾的两端是重合的,但中间一段差别很大。以扈从身份走辇路又留下了较详细记录的,只有周伯琦(1298-1369),他的《扈从集》收录了他在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随顺帝巡幸上都又返回大都期间所写的诗和小序,是现在研究元代两都巡幸的学者要反复引证的。
周伯琦字伯温,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人,以书法和文才名世,很年轻就积极向仕途发展,至正十二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随驾北巡。《扈从集》的“前序”说:“至正十二年岁次壬辰四月,予由翰林直学士兵部侍郎拜监察御史,视事之第三日,实四月二十六日,大驾北巡上都,例当扈从,是日启行。”《元史·顺帝本纪》于这年四月条只记“是月,大驾时巡上都”,没有具体日期,靠周伯琦的记录,才知道出发时间是四月二十六日(1352年6月8日),到达上都则是五月十九日(1352年7月1日),路上共走了二十四天。《元史·顺帝本纪》于同年八月条记:“是月,大驾还大都。”也没有记录顺帝离开上都以及返回大都的具体日期。据《扈从集》,顺帝于七月二十二日(1352年8月31日)“发上都”,“以八月十三日至京师”,也就是说,回到大都是1352年9月21日,路上共走了二十二天。
这并不是周伯琦第一次从大都到上都。他说他以前“职馆阁”(任职翰林)时,“屡分署上京”,多次往返于两都之间,然而因为不是扈从之臣,“但由驿路而已”,从未走过辇路。这次以监察御史的身份,职在“肃清毂下,遂得乘驿,行所未行,见所未见”。周伯琦对于这次扈从大驾的往返之旅是十分得意的,他说:“每岁扈从,皆国族大臣及环卫有执事者。若文臣,仕至白首,或终身不能至其地也。实为旷遇。”周伯琦以南士得任兵部侍郎和监察御史,是得益于元顺帝在这一年的用人新政,所以他说过去的文臣“或终身不能至其地”,不由不感慨自己得到这一机会“实为旷遇”。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元人诗文叙及两都交通者不少,涉及辇路的却十分罕见。
以胡助为例。胡助(1278-1355),字履信,号纯白老人,婺州东阳(今浙江东阳市)人,曾两度任职翰林国史院编修。皇帝北巡上都时,他作为史官当然有责任也到上都,但他这样的官员要走驿路。胡助的文集《纯白斋类稿》里,收有多首描写驿路和上都风光的诗,其中有《怀来道中》,可见他走的不是辇路。文集里收有一篇《上京纪行诗序》,记胡助曾把五十首纪行诗编成集子,可惜现在这个集子未能如周伯琦《扈从集》一样留存,集中纪行诗只散见于《纯白斋类稿》。
据《上京纪行诗序》,元文宗至顺元年(1330)五月“清暑上京”,时任翰林国史院编修官的胡助例当与其他翰林僚佐一起北行,但胡助因病拖到六月才和他昔日的学生、现在的同事吕仲实同行,“沿途马上览观山水之胜也,日以吟诗为事”,到了上都,“文翰闲暇,吟哦亦不废”。从上都南返大都时,胡助、吕仲实之外,又有两个翰林院同事加入(即胡助诗句所谓“去时两马行迟迟,回时四骑如飞驰”),途中“亦日有所赋”,积累了不少篇什。胡助说这些纪行诗“若睹夫巨丽,虽不能形容其万一,而羁旅之思,鞍马之劳,山川之胜,风土之异,亦略见焉”。
胡助所谓“睹夫巨丽”,是江南文士对塞北风物的观感。他在《龙门》里写道:“老病词臣逢伟观,吟鞭缓策不须挥。”伟观即巨丽,也就是他在《上都回》里所说的“秋光晴日殊可喜,向所未见今得窥”。对照周伯琦所说“行所未行,见所未见”,胡助和其他江南文士的诗文中都时有类似的惊诧和喜悦,尽管行旅的艰难困顿也实在难以掩藏。壮丽风景下的这种艰难困顿,毕竟远胜于在大都谋职时的穷困潦倒。胡助《京华杂兴诗二十首》的小序记他“待选吏部”之时,“贫不能归,尘衣垢面”,所以有“客况萧条处,春寒雪后天”“而我独何为?寒斋守岑寂”“孤灯耿残夜,危坐拂尘席”这样的诗句。比较之下,他去上都路上的诗明显较为亢奋和阳光。在北方的山川间,他惊喜于“平生所未到”,因而“历历纪瑰伟,一见胜百闻”。
其实,胡助写大都的诗也颇有一些非常有趣的。比如他写大都的街道特别宽阔,是现在所谓多车道,即“天衢肆宽广,九轨可并驰”,骏马豪车驰过,卷起尘土飞扬,再来一阵大风,就是别样的风景了:“长风一飘荡,尘波涨天飞。”漫天尘土之下,是贵胄高门的得志和威风:“驰骋贵游子,车尘如海深。”再比如他写大都冬季湖水结冰:“北风吹海子,彻底成坚冰。”到了春天,厚厚的湖冰日渐消残,胡助的诗句表现出他对这一景象的细致观察:“春阳一以转,冻解闻裂声。”冰面以下很深的地方传上来的炸裂声,让诗人预感到春天的消息,真是寂寞的写照。胡助还有一首诗写春天的大都城,除了宫花红影、野草绿痕,还有春雨制造的行路障碍:“春巷一宵雨,天街三尺泥。”这样的诗句,秒杀一切对古代帝都的浪漫想象。
胡助走驿路去上都“睹夫巨丽”那一年,是五十三岁。周伯琦扈从大驾走辇路去上都那一年,是五十四岁。照那时候的标准,他们都是老人了。
正是我现在的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