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4

从龙虎台到南口村,又走了差不多一小时。今日人们说南口,通常指南口镇,而这个南口镇其实只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围绕京张铁路的南口车站发展起来的。历史上的南口,是今南口镇以北的南口村。南口相对于北口(北口就是八达岭)而言,南、北二口是居庸关的两个门户,两口之间大约十六公里长的山谷就是关沟,是从北京向北跨越燕山最重要的通道。关沟因居庸关而得名,居庸关则因古居庸县而得名,居庸一名大概出自古代山戎的语言。关沟之所以被历代视为南北交通的首选通道,并非因为比起其他通道来最不艰险,而是因为燕山主脉的这一段最为狭窄,从这里翻越燕山用时最短。

在南口镇折而向北的十字路口,我向一位在街边看报纸的人问路。他的年龄看起来比我略大一些,说话清晰,很有条理,文化程度不低。我就问起南口村的古迹,他竟然相当熟悉,如数家珍。他对我也感起兴趣,知道我的专业是历史学以后,更是兴奋起来,说:“我陪你走一会儿。”原来他曾是本地小学的语文教师,十几年前回家种地做生意。他对本地历史很有积累,能顺口说出许多事件的年代、人物和过程。他说他曾走遍了附近的古长城,也喜欢收藏文物,家里有不少古董,还邀请我去他家喝茶。我看他健步如飞,不喘气,不出汗,问他年龄,竟比我大了十多岁。到了南口村的南头,他陪我在一座亭子里坐了一会儿,见我没时间去他家,就给我指了路,自己匆匆掉头回去,说是接孙子放学。我这才知道他家在南口镇,是为陪我才走了这么远的。

今日南口村的主体其实是过去南口城的南关,1958年的大洪水冲毁了北城墙和北城门,城内建筑大半因此毁弃,现存的南城门经过了大幅度维修。城南保存的古迹中,最主要的是一所传统汉式建筑风格的清真寺,以及一座明代李姓太监的墓地。清真寺大门紧锁,我只从墙外往里张望了一下。李太监的豪华大墓红石牌坊雕刻很精致,最有趣的是墓前一对神态傻萌的石兽,和一对浮雕文武石像生。村里很安静,街道异常洁净,常有果树从院内伸出枝条来。在一个拐角的地方,有金银花蔓爬过墙外,那种熟悉的甜香让人立即心境平和,仿佛回到了往昔的温暖之中。

对于徒步者来说,从南口向北去居庸关,正确的走法是往东下到河道里,沿河道的乡村公路往河谷上游走,没有路的时候就走河床。这种走法的优点是安静、安全,而且也最接近近代公路开通之前的交通路线。京张铁路开通的时候,还没有公路,因为铁路基本贴着河谷东岸,所以后来的公路就贴着河谷西岸,前些年建的高速公路大致上也靠近西岸。我告别南口村的南城门时,并没有下到河谷,而是沿京藏高速的辅路(就是过去的京张公路)北行。最初阶段也没觉得不妥,但走了二十几分钟后,路肩收窄,甚至慢慢就没有路肩了。川流不息的汽车呼啸来去,激起的灰尘直扑面门,行人只有闭眼捂面,静待车流过去。这段路虽然只有七公里左右,但对行走者来说是十分不安全、不愉快的。

有意思的是,还是有大量的骑行爱好者走这条路,他们速度那么快,保护能力那么低,和蛮横飞驶的汽车争抢道路,看得我心惊肉跳。而且也有和我一样的徒步者走在这条路上,户外背包是最鲜明的标志。走了三公里多时,对面走来一个年轻人,瘦削而精干,个子不高,步子却奇大。我冲他一笑,他回笑一下,很腼腆的样子。我问:从居庸关下来?他说是的。我又问:从哪里开始的?他说,早晨从沙河开始,走到居庸关,现在再回沙河去。说完挥手道别,继续赶他的路去了。他看上去平静、从容,步伐匀称,腰背直而有力,并不像走了一整天,至少不像我这样(虽然我看不见自己,但可以猜想)。我算了一下,他已经走了三十五公里了,从这里走回沙河,还有二十五公里,势必要走到夜里九十点钟。他一天要比我多走一倍的里程,而事实上他的速度也的确是我的一倍快。我就算在年轻时,也从没有走得这么快、这么远。

1982年7月,我在北大上学的第一个暑假,同窗好友组织了一个远足小组,计划从北京走到承德。我们在清华园站上火车到昌平,从昌平开始步行到十三陵,第一天住在长陵中心小学的教室里。那天夜里,我们到景陵陵园内玩了一两个小时,在宝山前祾恩殿的废墟上聊天,看星星在暗空中眨眼,听同学吹笛,感受到无可言说的、美丽奇妙的安宁。接下来我们每天晚上都这样贪玩晚睡,早晨迟迟不起,总在太阳开始施虐的时候出发,午后不久便疲惫不堪。就这样,我们每天大概只走得二十公里,一周才走到密云水库。那时路边吃饭远没有现在的卫生保障,不停有人拉肚子生病,终于支撑不下去了,于是放弃徒步,在密云上火车前往承德。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走路达到连续一周,虽然谈不上有什么强度。 Xwi8ODWsen3wQQ/4jhtDXeAjd4SgmQthp3QEoUaVfFn7ujRsBPsasBdAVilr0bu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