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少年的初恋

1895年,秋。爱因斯坦参加了联邦工业大学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很丰富,数学、物理、化学、图形几何学、政治史、文学史、德文、法文、生物、图画,还有作文。但爱因斯坦最终名落孙山了——靠背诵出成绩的科目,他一样都没考好,这很正常。但有两科——数学和物理,他考得十分出色,这更正常。

联邦工业大学果然是个人才汇聚的圣地。那么多学科,那么多考生,其中一个考生、仅两科的出色表现,居然没能逃过校方的法眼——物理学家韦伯教授向爱因斯坦伸出了橄榄枝,表示愿意特许爱因斯坦来旁听自己的课。

校长赫尔岑教授给了爱因斯坦一个善意的建议:在瑞士完成中学学业后再来报考。他甚至还给他推荐了位于阿劳镇的阿尔高州立中学。但一听中学这个词,一片阴影立即笼罩了爱因斯坦那颗惊悸的心。刚出“虎穴”,又要入“狼窝”,路漫漫其修远兮,啥时能到头啊?但想一想将来,爱因斯坦还是仰天长啸,壮怀激烈:我去!

重返校园,这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就像当初离开德国一样明智。因为,这个学校不一样。受瑞士的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的影响,阿劳镇州立中学强调主动学习、自我负责、自由精神,主张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重视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自尊心和个性,侧重引导而不是灌输,以此让学生们从亲身观察开始,逐渐过渡到直觉、概念思维、视觉想象力,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这种学校,简直就是为爱因斯坦量身定制的!

为了方便就读,爱因斯坦寄住在温特勒先生家。这是一个大家庭,温特勒夫妇有7个孩子。从这时起,这个家庭就跟爱因斯坦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女主人罗莎将被爱因斯坦称为“妈咪”,女儿玛丽将成为爱因斯坦的初恋女友,另一个女儿安娜将嫁给爱因斯坦最好的朋友贝索,儿子保罗后来娶了爱因斯坦的妹妹玛雅。

温特勒先生是阿劳中学的优秀老师,他知识渊博,三观端正,讨厌军国主义和民族主义。总而言之,这是一个勤劳、善良、友好的家庭,让去国离乡的爱因斯坦重获了家的温暖。因此,在路易波尔德中学备受排挤、孤僻腼腆的爱因斯坦,到阿劳中学短短一年,就重获了自信与热情,他神采飞扬,朋友遍地。

爱因斯坦的法语学得不太好,不过,他的法语作文《我的未来计划》却让史学家们兴致盎然,这篇短文充分反映了爱因斯坦当时的状态:

“如果运气好,各门功课都不挂科,我就会去上苏黎世联邦工学院。我将在那儿待上四年,学习数学和物理。我会选修这些科学的理论部分,我想自己会成为这些领域的一名教师。”

“下面是启发我做出这项计划的理由。最主要的是,我的长处偏向于抽象思考和数学思考……我的理想也让我下了这个决心。这是十分自然的,人总是爱做自己擅长的事。何况科学职业还有一定的独立性,那正是我十分向往的。”

看得出,这个16岁的少年很有想法,他目标明确,对未来充满了期待。

与此同时,爱因斯坦也开始了追光之旅:“如果一个人以光速跟着光波跑,会怎样呢?”会看到不随时间变化的、也就是静止的光波吗?他想,这种事情当然是不可能的。爱因斯坦后来说,他在中学做的这批思想实验是“非常幼稚的思想实验”,但“它们对狭义相对论产生了直接的影响”。思想实验是爱因斯坦的专长。在他漫长的科学生涯中,这种视觉化的思想实验遍地开花,“爱因斯坦列车”“爱因斯坦电梯”“爱因斯坦圆盘”“爱因斯坦光盒”等,都是思想实验史上的经典之作。天马行空、无与伦比的想象力,不仅帮助他在科学世界攻城略地,也为文明史留下了不可复制的传说。

这一年,他搞定了6年的学业,还写了一篇物理论文《关于磁场中以太状态的研究》,虽然内容有点幼稚,但我们别忘了,这是一个中学生的作品,他迈出了伟大征程的第一步。当然,他也迈出了作为男人的第一步。

男人,自然是相对于女人而言的。这里,我们顺便八卦一下爱因斯坦的女人缘。

现在一提起爱因斯坦,人们脑海中立即就会浮现出一个乱发飞扬、目光睿智、衣衫不整的可爱老头形象。其实,年轻时的爱因斯坦,那是相当帅的。

从中学时起,帅帅的爱因斯坦同学就深受女孩子的欢迎,他也喜欢与女孩说笑,动不动就写几行调情的“打油诗”,惹得女孩们心神荡漾。当然,后来也惹得他的妻子米列娃很气愤。

成年后,他更是仪表堂堂,充满自信,精力旺盛,才华横溢,加上随意的衣着,漫不经心的生活方式,以及由音乐和哲学陶冶出来的文艺范儿,这些优点集中在一起,怎不人见人爱,花见花开?

从26岁起,他开始挑战史上最大的权威,最终推翻了经典物理大厦,创造出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奇迹——大英雄也!他积极参与反战运动,在倡导和平正义的事业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大侠义也!原来,美貌与智慧并重,英雄与侠义的化身,其实并不是唐伯虎,而是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一生对女人都很有吸引力。因为男人吸引女人的优点,爱因斯坦几乎都有。相貌、气质、智商、才华、名气、荣誉、地位,偶得其一,就够炫耀一辈子的,更何况爱因斯坦样样都有,而且样样都是如此出众!

相比而言,就是钱不太多,不过,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如果想赚钱,只需出出书、挂挂名、当当顾问、搞搞代言什么的,很快就会富起来。不过,这样的致富捷径他没走。老爱不是跟钱有仇,也不是不知道钱好花,只是不喜欢不劳而获。所以,他宁愿冒着风险买股票投资,也不愿利用自己的名望挣那些唾手可得的钱。

《时代周刊》曾这样评价爱因斯坦:女人们就像小卫星绕着行星一样,在他身边转来转去。还有人说,他能打开世界上三分之一女人的心扉。

按照这样的推理,爱因斯坦的感情生活应该很美满才对。可现实往往是不符合逻辑的。我们知道,爱因斯坦在朋友圈里混得风生水起,口碑极佳,几乎和他的事业一样成功,但和女人之间的关系,他却处理得似乎一团糟,简直就像他的书房。为什么要说“似乎”呢?因为对这码事,现在想盖棺定论,还挺难。

按说定论有难度不假,可也不是没法解决,比方说,找几个跟爱因斯坦有接触的女人拉拉家常,回顾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应该就能搞定。她们最有发言权,是吧?但是,历史絮絮叨叨地告诉我们,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事实与假设之间的距离。对爱因斯坦的看法,这些女人的意见惊人地不一致!

虽然男女间的事情,基本原理很简单,可具体到每个人、每件事,一步赶一步地走过来,再回过头去综合分析,永远比相对论要复杂。外人是看不懂的。因为这档子事,连当事人自己都不懂。

爱因斯坦的女人缘暂时就八卦到这里,下面八卦一下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女人。

每个人都有一段最美好的记忆。爱因斯坦的这段记忆应该是在阿劳中学开始的。在那里,他刚刚从牢笼般的环境中逃脱出来,呼吸着自由平等的新鲜空气,享受着温馨的亲情和友情,开始了他的初恋。人生在世,还有比这更美丽的时光吗?

那是1895年到1896年的一年间,爱因斯坦就读于阿劳中学,寄住在温特勒家。是的,这是一个和睦美好的大家庭,温特勒夫妇和他们的7个儿女都十分和善、友好、热诚。

她叫玛丽,是位小学老师。她俊俏大方,他睿智英俊;她温柔善良,他率真热情;她喜欢弹钢琴,他喜欢拉小提琴……温馨和谐,情窦初开,互相欣赏,斯时,斯境,斯人,如果爱情的种子还不发芽,那一定是上帝搞错了。

芽当然发了。可惜的是,上帝还是搞错了。一切都恰到好处,除了发生的时间。这场恋爱来得太早,翻译成现在的说法,这是一场早恋。对玛丽也许不是,但对爱因斯坦来说,一定是。想让一个16岁的男孩谈一场不懵懂的恋爱,实在太难。

这场懵懂的早恋,不仅来得很冲动,而且进行得很轰动,甚至得到了双方家长的热烈支持,尤其是爱因斯坦的母亲,她对玛丽做自己儿媳这件事儿满怀期待,这从已知的爱因斯坦的第一封情书中就看得出来:

亲爱的小宝贝:

非常感谢您令人心醉的信,亲爱的心上人,它使我无限幸福。能把这么一张小纸按在心坎上,真是妙不可言……

我的妈妈还根本不认识您,就已经把您锁在了她心中。我只让她看了两封您那逗人喜爱的信……

平时,她教她的书,他上他的学。虽见不着面,但书来信往,阅读对方的情话,成了他们最渴望、最幸福的事。到了节假日,河边、草地、田野、树林……到处都是他们的快乐天堂。他称她为“我的小天使”。她叫他为“我亲爱的大哲学家”。

热恋至此,爱因斯坦的学习成绩竟然还在直线上升,爱情作业两不误,真是奇迹。不仅如此,他的小提琴也越拉越好,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在当地教堂的一场音乐会上,爱因斯坦还担任了巴赫作品的第一提琴手。

然而,随着爱情的温度越升越高,玛丽却突然忐忑起来。因为情况有些变化——爱因斯坦变得心不在焉起来,看起来很困扰。他怎么了?

如果真要说有第三者,那么这个第三者就是一些物理难题。比方说:假如我能以光速运动,会看到什吗?这个问题是不是很重要,玛丽不知道。她只知道,恋爱中的人,谁都冒出一两个怪念头,想个一天两天,新鲜新鲜也就够了。但没想到的是,爱因斯坦竟从此深陷其中。即使他们在一起时,爱因斯坦也会突然陷入沉思,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这自然就冷落了玛丽。而这也是这场初恋冷却的开始。

1896年1月,爱因斯坦放弃德国国籍的申请得到了德国政府的批准,从此,他成了一个无国籍的人,也成了一个没有宗派的人,因为,在放弃德国国籍申请中,他填的是“无宗派关系”。从童年接触科学开始,他便离宗教越来越远了。

这一年夏天,赫尔曼和雅各布的公司破产了。雅各布去一家公司当了工程师,赫尔曼则重新开张,还做发电机买卖,并且希望爱因斯坦将来也做这行。爱因斯坦觉得老爸的生意前景堪忧,并且自己也没兴趣做工程师,更没兴趣做生意。为了减少损失,少年爱因斯坦甚至劝各位亲戚不要再资助父亲,但没成功。于是,这些钱又打了水漂。

这一年秋天,爱因斯坦顺利通过了他在阿劳中学的毕业考试。虽然他很喜欢这所学校,但并不是门门功课都喜欢,化学、法语这两科的成绩就不好,法语成绩最低,只得了3分。但其他功课都很牛,尤其是物理、数学等科目,都是5分(6分制),文史类的历史、意大利语也是5分,综合成绩全班第二。

也是在这一年,17岁的爱因斯坦移居到苏黎世,开始了他的大学生活。初恋,一下子变得遥远起来。 CCqTr4SgC7IRd6UM8KhFQr72hiQISuX62FSysrxQHO+LBJ6eEzSML4pow5Uw9Gd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