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章

傲慢、偏见与过程

原则#2:我的伴侣不是我不快乐或痛苦的起因。

有许多理论谈到我们如何来到这个世界,并进入这具我们称之为人的身体。神话、哲学、宗教和科学,都有各自的解释和逻辑形式,来支持自己的假设,我们可以自由地摒弃某种解释而赞成另外一种。基本底线是:你有着人类的身体,随之而来的是你会有很多做人的体验。无论你的远祖是从树上爬下来的,还是直接就在这个星球上现身的,有证据显示,他们在洞穴中栖身,为了取暖而生火并穿动物皮毛,为了更容易生存而发明工具,并力图让生活过得更舒适些。为什么?因为生而为人,就有大量的不舒服。虽然其他动物都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人类却似乎从未掌握窍门,我们还是继续焦躁不安地前进,从未真正找到那个点,可以让我们说:“咻!总算搞定了!我们现在可以放松了。”

身体、情绪,可能还有精神上的不适,似乎是我们命中注定的。人类只要存在,痛苦便是既定事实,至少我们的历史到目前为止都是如此,动物界也一直如此。但随着痛苦而来的,是似乎做人才特有的倾向,其中的两种是:我们倾向于受苦,还倾向于指责某人某事造成了我们的痛苦和受苦。首先,我想简短地界定痛苦和受苦的区别。我对痛苦的定义是:在身体或情绪/感觉(我们稍后也会谈到感觉和情绪的不同)的层面上,任何基本形式的不适都是痛苦。受苦是对痛苦的情绪反应,原因是我们拒绝接受不舒服的感觉。受苦是平静接受的反面。

当你拒绝不舒服的感觉时,通常你会想到两件事:给 为什么 会经验这个状态找一个解释(“为什么”后面还暗含了“谁”或“什么”),以及你如何让痛苦停止。理性的头脑是无法跳出因果的界限去思考的。如果你胃痛,那一定是别的东西引起的——也许是你吃了什么。如果你头痛,那最初的起因必定是某种外部事物影响。如果你伤心,肯定是某个事件造成的。即便是DNA,也被视为是身体、情绪或心理倾向的外在发源点,此外还有其他引起痛苦体验的触发点。这样,每当痛苦在我们的觉知中浮现,“它为什么在这里,我如何搞定它?”——问这样的问题就成了我们的默认立场。这很好地说明了,在关系中感到诸多不适时,为什么你会责备你的伴侣。

你目睹伴侣的行为时,发觉自己不开心,你很可能认为,那个行为一定是你不开心的起因。毕竟,你之前明确告诉了对方你的好恶,但你的伴侣居然还在那里,用你讨厌的方式讲话做事,这不是故意气你吗!这就像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 你伴侣的行为+你恼火了=这是你伴侣的错! 同理,二加二等于四。伴侣停止了那种行为+你感觉好些=瞧瞧,这不就是伴侣的错吗!你刚刚用科学和数学的方式证明了,你的伴侣可能是你不快乐的起因。因为事实很清楚,你愤怒是有道理的,你坚决要求伴侣改变也是有道理的。所以,针对之前提出的问题“它为什么在这里,我如何搞定它”,答案似乎很简单:

痛苦在这里,是因为我的伴侣使它在我体内出现,我的伴侣要是道歉,然后改变自己,我的痛苦就解决了。

当然,这样的恼火和不适,你过去也感受过,但总是其他人引起的;现在,你的伴侣让你的感受更加深刻,甚至超过了你从孩提时代就有的感受——那时,你的妈妈或爸爸做了什么,让你感觉到自己没人爱、没人要,或者不重要。

不过,假使不适感其实不是任何人的错,会怎么样呢?不是你伴侣的错,不是你爸妈的错,也不是政府的错……如果无须责备任何人,因为没人能给他人造成痛苦,会怎么样呢?

这我搞不清。如果有人走过来,用锤子敲我的头,怎么办?我得说,是这人让我疼的!如果有人能伤害我的身体,他们为什么就不能伤害我的情绪呢?

目前,我们只关注情绪不适。至于情绪成年——我这一生作为丈夫、父亲、儿子、咨询师,在我的所有关系中——我从未见证过任何人,是我情绪不适的起因。

我知道这听起来很离谱,可是,万一你经验到痛苦,只是因为你是人,而痛苦是人类旅程的一部分,会怎么样呢?也许,无论旅程有多长,痛苦或许不会全程与你如影相随,但迄今为止,痛苦似乎是所有人的共同之处。我们不仅仅都感到痛苦,事实上,我们感受到的痛苦是一模一样的!也许你对孤独的反应与我不同,也许你用不同的字眼来描述这种感觉,但孤独就是孤独,不是吗?虽然人们通常认为,孤独是在特定情况下才会出现的感觉,但这并不意味着,这些情况是孤独感的实际原因。也许,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感觉这个主题,这有助于我们从强迫症中解放出来,不再玩所谓的指责游戏。在你阅读下面的解释时,我鼓励你去聆听你的心声,判断这些话是否指向了真相。

首先,考虑看看,你在出生并具有人形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在你之前,就有一个 。任何人都不可能向你精确地描述 真正是谁(什么),因为语言(以及词汇)是人类的设计,旨在增强做人的体验和信念。 的本来面目远远不只是人,所以我用“妙不可言”来形容,这个词的字典解释之一是:“伟大美丽得无法描述。”妙不可言的 决定呈现人类的特征,接受肉体的限制——为什么这么决定,如何决定的——远非人类的智力所能理解,除非用非常抽象的方式或比喻才行。不妨说,你就是你无限的智慧、爱、智力、富有创意的想象力以及力量; 来到这个世界上做人,以便能有一个虚拟的人类体验。

现在,设想你是不会体验到二元对立的存在。你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不受时空幻象的制约。这个解释的重点是,你不会体验到痛苦。然后,你通过你的自由意志和无限的创造力,创造出了做人这个现象——这与你的本来面目迥然相异。作为你的相反面,你体验了二元对立的各个方面——分离、限制、无意识、恐惧、内疚,还有所谓的正面体验,如欣喜、感情、自信、宽恕等。此外,你还体验到了痛苦,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只是因为痛苦是人类体验的一部分。没有人将痛苦强加于你,这是你自己选择和创造的经历。你以为自己就是那个二元对立的人,你便随心所欲地怪罪任何人,包括 某种无形的力量 ——你生命中面临的所有问题、限制和不适,都要怪他们。如果你有宗教信仰,你甚至可以将误入歧途、犯过错,或者背弃神都归咎于自己的本质或灵魂;不过,这只是因为你浑然不知,是你想彻底体验一把做人的滋味。

作为人类旅程的一部分,你了解到“宽恕”这个字眼。你认定痛苦是别人造成的,而宽恕能让你卸下痛苦的重担。但宽恕也有问题:这简直是太难了,而且完成宽恕这一过程花的时间也太长了。我知道有些人为了宽恕父母,努力了好几十年,但到头来还觉得有大量工作要做。我试着原谅父亲三十多年了,我从头到尾都在想,等我把我爸的事了结了,还得去对付我妈!

你跟伴侣又是什么情况呢?你生命中是否有些事件,似乎是伴侣一手策划的,而你至今仍不能宽恕对方?是否有些事情是你认为伴侣本可以做到的,而你对此一直无法释怀?你是否与伴侣保持安全距离,好确保对方不会伤到你?你是否隐瞒了秘密,或有说不出口的话,是因为你不想给伴侣造成不可宽恕的痛苦?让我感兴趣的是,人类是如何在遭受痛苦的同时又认为这痛苦是他人造成的,而事实是,指责本身就是真正的受苦,宽恕不过是加深了苦难。

什么?!宽恕是问题的一部分?

我知道这是一句耸人听闻的话。但是,没有指责,痛苦也可以存在;不过如果不是指责(包括自责)先出现的话,宽恕的念头根本就不会在我们的头脑中冒出来。所以,有没有可能指责和宽恕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而且,因为指责是在表达内疚——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的内疚——更有效的回应是不是直接处理内疚,而非绕一大圈,先指责后宽恕呢?反正绕一圈,也从未直面过人类痛苦的核心课题?好,为了有效地回应,先有意识地审视一下你的愤怒,也许是有帮助的。

◎引爆!

在人类旅程中,有个典型的无意识(或毛毛虫)阶段。这时的行为通常是强迫性的,意味着你在行动、讲话甚至思考时,都没有保持觉知。谈起无意识、强迫性的行为,最触目惊心的例子之一就是愤怒。人们几乎从来都不喜欢发怒,也从没打算要发怒。想象一下,你和伴侣刚刚在海滩或公园度过了愉快的一天,你们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也相谈甚欢。再想象一下,离家越来越近时,你自言自语: 我感觉太棒了!但一旦跨入家门,我就要开始批评伴侣忘了关炉子,然后,我会冲着对方大发雷霆,因为对方居然忘了关掉浴室的灯! 你这么想的可能性不大,但可以肯定的是,到家后的两分钟内,你就会注意到炉子一直开着,随后怒火爆发,你俩共度的美好一天就被抛到九霄云外了。

除了直接攻击这种火爆的表达外,愤怒还有不那么明显的方式,这让问题更加复杂。也许你的愤怒更多是种 内爆 ,让你抽离你的伴侣,并像石头一样保持沉默。情绪在你内在翻腾,引发了怨恨不平的念头,而怨念又编织出了一个故事,讲述着你的伴侣是如何无情地辜负了你。愤怒让你无视受到的伤害,除非伤害能为你的愤懑和怨恨火上浇油。与此同时,你的伴侣遭到了彻底的排斥,这是一种惯用的惩罚形式,可以追溯到部落时代的早期。咄咄逼人的攻击,可以视为愤怒最坦白的表达,而默不作声的撤退,可以视为愤怒最残忍的表达。

另外,最具欺骗性的愤怒形式就是被动式攻击。如果你这样表达愤怒,你表面上看起来受到的影响,没有内在实际感受到的大。于是,你用尖锐讥讽的评论或揶揄戏弄的方式,来传达你不快乐的心情。当伴侣听到你的话有受伤的反应时,你会轻描淡写地打发掉,一口认定你只是在开玩笑,对方不必如此当真。这样有四重好处:(1)让你的伴侣看起来狭隘小气,过度敏感;(2)几番出拳命中能让你幸灾乐祸,泄泄心头怒火;(3)否认愤怒的存在;(4)不必面对自己受伤的感觉。所有这三种愤怒的类型——

攻击、撤退,以及被动式攻击——整体目标只有一个:避免痛苦。

◎突击测验

不要想太多,用少于十个字回答下列问题:

● 你的伴侣做什么通常会惹恼你?

● 你通常对这种恼怒是如何反应的?

● 你做什么通常会惹恼你的伴侣?

● 你的伴侣通常对这种恼怒是如何反应的?

一般而言,人们不会有意识地选择生气,即使是被狂怒支配着,他们往往也都觉察不出自己的感觉。有些人可以憋好几天,也不去面对自己,不去看自己坏脾气的后面,有各种感觉在搅动着。当人不止一次地指出他们有情绪时,他们往往会这样回应:“我 没有 生气,我只是太失望了!”但他们并不会感觉到失望、心碎、悲伤、被排斥、无价值,或任何伤痛——事实上这才是问题的核心;他们感受不到,是因为愤怒专门就是保护人的,让人免于不适感的困扰,并持续关注 故事 ,即:哪里出错了,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事,必须要去改变什么人或什么事来解决危机。

图2.1是一张基础的图表,显示愤怒通常位于人体的哪个部位。你会注意到,当你发怒时,你的肩膀可能会收紧耸起、下巴绷紧、声音紧张、呼吸变浅;你可能也会注意到,当你感到悲伤、焦虑、内疚或有其他不舒服的感觉时,这种体验进入了你躯干的某个部位,在你的心脏或心脏之下的区域。当然,我们在头部不会有真的感觉,纯肉体层面的感受倒是有可能。拒绝机制似乎正好位于心脏水平线的上方,它充当了屏障,把感觉压了下去,因此你对感觉毫无觉察;同时,拒绝机制迫使你的注意力上移,到达你的智力与理性运作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该机制让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外,远离你的脆弱——这就像一座城池,有厚厚的城墙围绕,所有的枪支一致对外,抵御敌军;而事实上,真正的威胁早已在城墙之内了!

图2.1

如果理解能够培养觉知,也许更深地探索愤怒、理解愤怒的特性和目的,会对我们有帮助。似乎愤怒是股原始能量,最开始是为了保护你免受伤害。愤怒是“战或逃”的本能的一部分;每当动物的肉体受到威胁而又无法逃跑时,愤怒就被激活了。关于人类的有意思的事情是:(1)如果肉体受到威胁,人会有愤怒的反应;但情绪上受到威胁,也会这样反应;(2)即使威胁只是 想象 的,人也会发怒。人们因为听错了别人说的话而动怒,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事实上,大部分愤怒满满的冲突都是因为误解而产生的——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的话或行为的动机,做出了错误的假设,或胡思乱想。

我们虚构了一对夫妇,约翰和玛丽(约翰是一位在家办公的程序设计师,玛丽是房产中介)。下文中我们将他们的故事分点列出,来说明愤怒的动力模式,看看愤怒一般是如何发展演绎的:

玛丽正在回家的路上,这是她连续第三晚加班很晚才回家了。

约翰在给一对双胞胎女儿读了故事后,哄她们上床睡觉,觉得焦虑不安,还有些恼火。

他在等玛丽时,把电视频道调来调去,并没有真的在看播放的内容。他想的是,玛丽似乎对工作比对孩子更上心。一开始,他没有觉察到这其实与自己相关,他觉得自己被抛弃了,被忽视了,但想到玛丽对整个家庭的影响,他的愤怒就在不知不觉中持续高涨。

一段内在独白在约翰的头脑中上演,台词的作用就是为愤怒找理由,并让怒火加剧:她几乎见不着孩子,她总是这么忙。性生活也没好到哪里去!我都记不起来上次做爱是什么时候了——她总是累得要命,动不动就走神。 也许她上班时,跟那个浑蛋老板发生了点什么!妈的!她怎么能对孩子做出这种事呢?如果我早知道她会这个样子,我根本不会同意要孩子的。她太自私了,简直是不负责任,她连问都不问一下我的工作情况,也不问下女儿在学校怎么样了!我根本都不认识她这个人了! 他一边接二连三地换频道,一边不断地批评和评判老婆的行为,直到玛丽最终出现,玛丽看到的是老公一脸不屑的冷漠表情。当她问怎么回事时,约翰愤愤不平地蹦出了一句“没什么”,然后拖着沉重的步子上床了。

约翰晚上睡得很糟糕,第二天对玛丽仍旧保持冷漠和沉默,再接下来的一天,又一天……都是如此;他一直都在听自己头脑中的那段独白,讲玛丽是个多么自私、不负责的妈妈和老婆,直到周末,他俩来了个总爆发——谴责、防卫反应、攻击、还击,络绎不绝。玛丽坚称,她加班是为了养家,而约翰坚称,玛丽是为了追求自己的欲望,连这个家都不要了。

又过了一两天沉默的日子,这中间穿插着一些谨慎的对话。

在他们找到了安全的话题谈论时,休战便达成了。目前,愤怒完成了使命,在约翰和玛丽间挑拨离间,设定了两人之间的新距离——只要他们步步为营,便能维持好这个距离。约翰私下里承认家里需要这份钱,因为他的工资还不足以养家。虽然有怨气,他还是容忍了玛丽加班到很晚——至少眼下如此……

虽然角色不同,故事情节也随之变化,但下面的基本步骤几乎适用于所有的关系:

约翰没有觉察到一种旧有的受伤感——不重要的感觉——在内在浮现。

他的防御系统自动排斥了伤痛,约翰感到很恼火。

约翰在脑子里搜索恼火的原因。

他的头脑抓住了玛丽的行为不放。

约翰现在认为,是玛丽的行为造成了自己的不满。

他的恼火升级,变成对老婆的愤怒。

约翰以孩子为借口,证明他的“玛丽是坏蛋”的观点是正确的,并开始寻找可以改变她行为的方法。

约翰与玛丽进入了权力争斗。

最终形成了谨慎的休战局面。玛丽仍然是坏蛋,不过约翰给自己找了个折中的办法,这给他带来了某种程度上的放松。

微不足道感是古老的痛苦,曾试图浮出水面,现在暂时进入了休眠,或驱使约翰从孩子或工作中寻求自己的重要感。

◎三道门

你可能饶有兴趣地注意到:之前在分析约翰和玛丽的情况时,第一步到第八步全都在一分钟之内发生,而且在玛丽出现前,约翰早就陷入了权力争斗的状态。内在开始有什么样的旧伤浮现,约翰一无所知。他只是“知道”自己不开心,而这都是玛丽造成的,所以他觉得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生她的气并且批评她。事实上,我怀疑约翰甚至都没发觉到自己不开心。我们有太多人,从来都没有停下来,去面对自己的内在,看看内在发生着什么;我们的生活状态,就是不断地对外在刺激或身体刺激起反应。对约翰来说,重大的第一步就是认出自己到底有什么感觉。要做到这点很容易,因为在每个让我们恼火或焦虑的关系问题背后,你都会发现三种人类体验,其中一种会比另外两种更明显:

被遗弃——不配得——心碎

与被遗弃有关的体验包括感到恐惧、孤单、迷失、孤立、被排斥、没有归属感、没人要、凄凉,等等。

当不配得的体验浮现时,人们表达的感觉往往有内疚、失败、不够格、微不足道、不重要、无价值、愚蠢、自己是累赘,或觉得自己没用,等等。

心碎是种深切悲伤的体验,相关的感觉有彻底失望、失落、绝望、无助、无望、遭人背叛,等等。

当你认为你身处的情境造成了你的不适感,我可以向你保证,被遗弃、不配得以及心碎体验中的某个(或多个)正在幕后发挥作用。我还可以向你保证,在这个情境出现前,你内在就已经有那些感觉了。说到底,情境最差也不过是起了催化剂的作用,帮助你觉察到那些感觉;但我更愿意把情境仅仅视为中性的事件,它 反映 出了你的内在体验。它是一面镜子,让你可以往内看。镜子本身是空的,能反映出放在镜前的任何东西;如果你评判自己在镜子中所看到的,那么,镜子会将这个评判一并反映出来。

◎人类体验

所有的情境都是中性的。这曾是一句最让我费解的话。我花了多年的时间才看到这句话中的真理,因为我多么想能有外在的人或事,来为我在世界上感知到的所有不幸和苦难负责。如果这个世界果真是不好也不坏,那我该如何解释我所看到的呢?以前我深信,有时是人们做的事让我不开心了,而且我逻辑、理性的头脑完全支持我的看法——除非头脑告诉我,让我难受的原因,是我自己的愚蠢、软弱、不足,总之我哪儿都 不对劲 (这部分后面再谈)。

随着我意识的扩张,我更清楚地看见了:自己不快乐,没有人可以埋怨;而且,我的妻子只是一面完美的镜子,帮我看到了是什么在阻碍我,让我无法觉察 真正的我是那么无与伦比 。我以前认为痛苦是她造成的,但其实痛苦只是信念系统的一个活跃部分,让我对真相视而不见。我尽量简单地解释一下:

在这人类体验的初期,你和别人都一样:你进入这个虚拟、多维实相的时候,是个无助又无力的婴儿。在某个特定的时点,你开始认同这具小小的身体,以为这就是你,我们称这个过程为“小我——身体认同”。你逐渐将自己视为单独的实体,这与你感知到的其他所有实体都是分离的,而且你开始感受到了恐惧。随着小我——身体认同的过程继续下去,你也感受到了深刻的人类情感,包括无助、无力、孤单、暴怒、惊恐、绝望,以及其他若干非常不舒服的体验。

好了,如你这般无与伦比的存在,现在你却认为自己是一个相对无足轻重、弱小而有限的存在——而且还极端 脆弱 !你内在有不少脆弱的感觉,加上你认为自己的肉体有各种局限,你的核心信念就此形成。你的自我认知就像一系列照片组成的相册,这成了你的总体自我形象。随着大脑的发育,你开始接收到一些信号,这些信号变成了语言,也就是我们所了解的想法。当然,你也体验到了其他更美好的感觉,比如自信、宁静、憧憬、希望等,不过在关系中有冲突浮现时,这些美好的感觉不会出现,我们会将它们暂且搁置一边。

现在你的整个信念系统的基本要素都备齐了。信念系统涉及你是谁,你是什么,以及你能做到什么——在两三岁的年纪,能做的似乎不多。公式看起来是这样的:

图像+想法=观点

图像+想法+感觉=信念

小我+身体认同+信念=核心自我概念

以上只是一个说明,意在指出感觉的作用和影响,因为你的生命中会浮现不舒服和痛苦透顶的感觉,这些都标志着你有一个重要的机会,可以觉知自己的本来面目!把自己的不适感归咎于伴侣并非错误。事实上,这是 可以理解 的,因为人们有个倾向,就是对外在刺激不断地起反应。不过,还有另外一种机会存在。随着人们的情绪智力和情绪觉知不断增强,他们会更快认出这个机会——看到不舒服的感觉是信念的动力源,位于你所有信念的核心。

没有什么感觉是“新的”。你在所有关系中体验到的一切不适感都早已存在,从你一出生你就携带着它们,甚至更早——在你受孕于母亲的子宫时,它们就已经存在。这些感觉是伴随着身体而来的,而且,在你的亲密关系中,你的伴侣具有天赋异禀的能力,可以反映出你最深的人类感觉。恐怕这就是为什么有的婚姻激起了想杀人的怒火、造成了毁灭,带来一辈子的心碎、诱发了有自杀倾向的抑郁——人类的各种感觉在此都展现得淋漓尽致;每种感觉都在为一个自我信念提供动力,而这个信念百分之百不是真的。你的伴侣从来都不是你不快乐的原因,他们反而可以有力地支持你去面对自己的人性——“你只是血肉之躯”的信念,这是你自我概念的关键部分;他们还给了你机会,让你 看清 超越人性虚幻外相的美妙真相。

好吧,比如我的伴侣做了件事,我看到这个行为时,发现自己觉得不舒服了。所以,我要去体会我的感觉,而不是埋怨伴侣,那……然后呢?

也许理解痛苦究竟是什么,会有助于你面对人类的不适感。因为我们有一个倾向,就是无论身体内发生了什么,我们便声称这是我的,从而忽略了事实,即我们所体验的痛苦其实并不属于我们。你可以将痛苦看作穿过你的能量,在你身体的不同部位呈现。想象一下,把一枚曲别针弄直,并插入电源插座中。显然,你会体验到一股电流进入你的身体。这股电流属于你吗?是你的吗?不,它不属于任何人。其他人或许尝试了同样的事,得到了完全一样的结果。虽然,他们可能有不同的故事,来讲述他们是如何触电的,他们触电的感觉如何,但是那个电能与你所体验到的一般无二。

人类的痛苦也是如此。你可能争辩说,你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父亲总是批评你。别人可能说,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是因为父亲总是表扬他们,他们无法达到父亲的期望。几乎每个地球人都会体验到不配得,这也许是每个人的自我概念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它却不属于任何人,也与一个人的实际价值毫无关系。但一旦你将不配得变成自己的,并用过往的故事把它包裹起来,它就变成了你个人的包袱。如果不配得和被遗弃的感觉,又掺杂在你与父母关系的故事中,那么,你伴侣的行为,会不由自主地让你联想起父母之前是如何对待你的。纵观历史,我们是否时不时就会冲着配偶嚷嚷一次这样的话(或类似的话)呢:“你就像我爸一样——总是让我失望!”

好吧,所以这些感觉不属于我,只要做人,就没法避免它们。但我伴侣的行为,还是会触动我的这些感觉。依我看,要不是伴侣让我注意到坏感受,我本来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我明白你的意思。在我早年的人生中,当不适感升起时,情况似乎一目了然——“你伤了我,都是你的错,你是坏蛋,而我是你残忍行为的无辜受害者。” 当我还活在自己无意识存在的阶段后期时,无论我多么努力地为自己的感觉负责,我还是会情不自禁地想:当时我老婆要能这么干,我就不会觉得不舒服了。是的,我会向自己承认,这些是我的感觉,是我把它们带到婚姻中的。是的,我还是小男孩时,就觉得自己微不足道,被妈妈忽视了;从此,我就一直把这些感觉携带在潜意识中。是的,我跟母亲的关系影响了我,让我形成了对自己的负面信念,而这都不是我妻子的错。 尽管如此 ,她还是不必让我把这些烂账都翻出来,全部再经历一遍的!不知怎的,就算我竭尽全力,我还是能想方设法地将我的痛苦和受苦归咎于妻子。

自从我从催眠状态中醒来,开始理解情绪成年的意义时,我就明白了:(1)这些并非我专属的感觉;(2)我没有将其携带在我的潜意识中,因为我没有潜意识;(3)我的母亲从来没有伤害过我;(4)我不是根据我的遭遇来形成我的信念的;(5)我的妻子是完美的伙伴,是我生命设计的迷人之处。正因如此,她是我人生目的的一部分,而此时,我似乎越来越能 看清 真相。既然信念——无论有多正向、多灵性——都并非真相,所以她一直在为我举着一面镜子,让我认出那些谎言、故事和幻象——正是这些试图阻止我 看到 我的本质,或 看到 本质之上,那个妙不可言的存在才是我。

好吧,所以一旦我明白了伴侣不是我不快乐、痛苦或受苦的原因,那么当伴侣说了什么、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让我感到恼火时,我该怎么处理这个难受劲儿呢?

我很高兴你这么问,正是在这里可以引入 过程 。首先,我想清楚地说明,当我谈论过程时,我并不是在讲一个灵性技巧,或任何种类的疗愈工具。一开始,我会概要介绍一些步骤,你们可以跟着做,但到了某个点可以舍弃,因为这些步骤所代表的才是最关键的。最初,也许你需要在一个不受干扰的空间来完成各个步骤。一旦你理解了过程的体验,并找到了感觉,你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走过程了。

◎过程:通向妙不可言之门

我曾听过大卫·史纳屈的一句话,并至今念念不忘:“当生命想让你成长时,它会给你送来一个刺激物。”在概述走过程的步骤时,引用这句话作为开端是恰如其分的,因为当你认为伴侣在惹恼你时,这就是有过程可走的信号了。

第1步

捕捉到自己正在对行为起反应,并问自己:“如果我心烦,那这种反应的背后,我一定是体验到了什么——是被遗弃、不配得,还是心碎?”你的直觉马上就会告诉你,当下情境向你反映的是哪种体验。

第2步

找出体验的部位。留意观察你的身体,你可以找到有感受、情绪或感觉的部位。把手放在身体的那个部位上。这能帮助你把注意力集中在那里。

第3步

放松,进入这个体验。放松能把你更深地引入这个感觉,并将你带到感觉的中心。

第4步

认出这个感觉是种能量。平静地关注,你的觉知会向你揭示,那个不舒服的感觉既不好也不坏,而且具有能量的所有特点。想象一下,这个能量可能显现为波形、脉动或星云。它甚至可能具有某种色彩,或发出某种声音,只有你的内在之眼可以看见,内在之耳可以听见。

第5步

让过程带领你,无论会去到何方。此时,那个感觉可能直接就消融了,留下的是平静或喜悦的感觉。或许,它会指引你的觉知深入探究,你可能会接触一股宁静、喜悦和充满爱的力量,这种力量没有任何的振动或辐射,似乎是静止的。我将其称为本质。你可以在此终止过程,或者更加放松地进入本质,在这种情况下,你有可能消失,而对临在的觉知可能会升起。

临在呈现;这就是你;故事到此为止。

我的本质和你所谓的临在之间有什么区别?

虽然本质是可以描述的(虽然也不够到位),但临在是妙不可言的,意即无法形容的。本质是那个纯粹、平和而喜悦的存在,靠着你的血肉之躯,独特地表达了自己。你所有的创造天才、天赋、天资都来自本质。本质已是如此深刻美妙,而那妙不可言的临在更远甚于此!

极乐、超越理解的平和、无条件的爱、深深的欣赏、了知…… 这些词可以用来描述那些人格消失后又重新出现的人所残留的印象,但似乎没有一个人能描述出你在那里时的状况。只因为那里没有你,没有它,也没有那儿!

我没搞懂。

因为这无法描述,只能去体验。过程就是直接的体验。我想再次提醒你,描述出的步骤并非体验本身;步骤只是为了帮助你去体验的。

因为这个主题至关重要,我想再用三种方式来说明过程,希望你能找到一种最符合你性格的描述。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方式,起点都是一样的——每当你的伴侣说了、做了或没做到什么,这似乎让你感到心烦、生气或焦虑:

1. 注意到你的恼火,捕捉到你对外在刺激起反应的倾向。

2. 问自己:在恼火背后, 我必定在体验的是什么呢——被遗弃、不配得还是心碎? 倾听你直觉的回应。

3. 问自己: 我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有不舒服的体验呢? 注意到你身体特定区域的感受——紧绷之类的感觉。如果你有情绪麻木的倾向,那就问你的直觉: 假如我知道位置,那么是我身体的哪个部位,体验到了不舒服呢? 信任你的直觉或想象给出的任何回应。要不然,就编一个回答。

4. 把手放到身体的那个部位,把注意力带到那里。你可能会把感觉看成或想象成某种能量模式,具有特定的颜色,在你身体里不舒服地振动、脉动或辐射着。你甚至可能听到它发出某种声音。感觉也可能会增强,或变化成了更强、更深的不适感。

5. 提醒你自己这种感觉不是真的;它其实是真正的平和与喜悦乔装而成的。接着放松,进入感觉,让你的觉知深入内在,进入感觉的中心。你可能会发现那里是寂静的;一般而言,你的首次体验是平淡而了无生机的,但最终会有一种宁静、极乐或类似的愉悦感。

6. 欣赏内在的美丽。

7. 你可能发现,过程在此结束;或者,你会就着这份寂静,继续冥想,让过程带你走得更远——也可以说,掉到兔子洞里

这里还有一种走过程的方式可能适合你,许多对感觉还不熟悉的人,更喜欢这种:

1. 你的伴侣让你心烦。

2. 意识到你心烦了,并提醒自己: 如果我心烦,我肯定是不开心了。

3. 找到你身体感觉到不开心的部位,如果有帮助,可以把手放在那个部位。体验、感受,或观想那个不开心的感觉是如何在你的内在空间出现的,注意到它的颜色、模式,以及“大小”。

4. 你由心而发地提醒自己: 我是那个妙不可言的存在,有意识地创造了这种感觉。这不是真的,这是幻象,这其实是真正的平和与喜悦乔装而成的。

5. 提醒自己:我欢迎这份真正的力量回到我的觉知中。随着它的回归,我对“自己真正是谁”的认识在不断拓展。我是那妙不可言的存在。 体验、感受,或观想那个力量回归于你。

6. 欣赏一下,这不快乐看起来是多么逼真: 我很惊奇的是,这种感觉似乎如此真实,而且彻底地愚弄了我!

7. 检查内在是否还有更多不快乐的感觉,如果有,就再走一次过程。

你有可能受某种特别方式的吸引,或者把所有的方式都试验一番,或者从不同方式中抽取某些步骤,创造出自己的回应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你会觉得不用那么别扭地使劲记住步骤的顺序,你也不会再觉得自己是在刻意应用某种技巧。取而代之的是过程的自然流动,你会看见过程其实是接纳、觉知和欣赏合为一体的体验。

1. 接受不适感,放松进入这个感觉。

2. 觉察到不适感是能量的显现,在你之内——你的内在空间中——振动、脉动或辐射。觉察到在能量模式的中心,有明显的动力源。

3. 欣赏那虚幻的能量模式的美妙,欣赏位于其中心的动力源,如果你能做到的话,可以进一步欣赏这一切的源头。

◎三位好友

接纳、觉知和欣赏这三种品质,有点像三位总是一起玩的伙伴。接纳之后似乎紧跟的是觉知,很快欣赏又出现了。单独看每一个品质时,你可能会发觉它们的意思与字典上的定义稍有出入。

◎接纳

最初接纳可能会是个不小的挑战,因为我们在面对各种情境或他人的行为时,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快乐受到威胁,或就是觉得看不顺眼。接纳经常会跟容忍甚至是无奈搞混,而实际上接纳是完全和平的体验,是不起反应的。这里没有尝试去评判或改变正在发生的事——这两种倾向都表明,你在排斥某个情境或个人。在接纳中,没有任何攻击或防卫,只是简单地承认你面对的是什么。“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以及“事实就是如此”这两句话反映出,你优先选择了接纳。当你觉得倾向于拒绝面前的情况时,你可以向自己重复说这两句话中的一句。我发现说“这就是正在发生的”,经常能让我放松下来,并观察我面临的情境的 幕后 有什么。

谈论到关系时,如果你不接受伴侣的行为或态度,一个原因是伴侣没有满足你的需求或期待,而你早已认定这是伴侣的责任了。第二个原因是:你伴侣的生活方式似乎让你不舒服,也许这像镜子一样反映出了你不重要或 没有归属 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你伴侣的行为或态度似乎让你觉得紧张和不舒服,你可能会落入防御的姿态,开始愤怒、指责或谴责。在这个关头,只是接受伴侣现在实际的样子,通常不会是一个会欣然而来的想法。不过,正是这个步骤,能最终促成更充实的体验,无论是你自己内在的,还是你跟伴侣之间的体验。总而言之,你不愿意接纳是因为你有以下的信念:

● 你伴侣的行为引起了你的不适感,因而是错误的,必须改变。

● 你伴侣的行为没有满足你的需求,因此必须改变。

● 你的伴侣打破了明确表达的或心照不宣的约定,因此必须改变。

以上三点暗示了你不接受伴侣的行为,还有另一个可能的原因——这妨碍了你想去改变对方的计划。

当你明白了你伴侣的基本性格不会改变,而且改变伴侣反正也不是你的工作,这时产生的奇妙平和的状态就是接纳。你的伴侣就是这么一个人。久而久之,某些行为或态度上的调整可能会发生,但是(1)基本性格永不会变;(2)不会因为你想努力改变伴侣,就会有任何的改变发生;(3)你的需求不是伴侣的责任;(4)你的不适感不是伴侣的错。认清这些要点中的真相,会打开接纳的大门。通常,接受你的伴侣往往会将你们的关系带到一个美妙和谐的层面。

区分接纳和无奈之间的差异也很重要。虽然无奈可以是朝向接纳迈出的一步,但这更多是出于气馁。当气馁程度很深时,无奈的伴侣会放弃关系,转而采取勉强妥协或牺牲的立场。

◎觉知

通常,人们的觉知似乎是分裂的。人们在见证一个事件的同时,也在阐释事件的意义及事件对个人的重要程度。在这些情况下,你可以说他们的注意力分裂在了这几个方面:现在正发生什么,这件事情与过去的关联,以及它未来会如何演化。心智就是如此这般在时间中穿梭,间或留意一下当下似乎在发生什么。这样的觉知体验,没有一致性或真正的焦点,也没有真正与当下发生的一切保持 临在 。我甚至会给它一个矛盾的定义,称其为 无意识的觉知

真实的觉知,是体验到有意识的、非个人化的注意或观察。这远超过感官信息的摄入,也超过仅仅坐在长凳上,观看生命的多种显化而获得的体验。这是一种无法定义的临在感。例如,你可能坐在桌前,看着桌面上的物品,你可以说你觉察到了这些物品的存在和临在。但是,我提到的 觉知 是一种超越感官的认识。这是种非视力的观察的力量——你可以说,你正在观察你自己在观察着这个世界。因此,存在这么一种觉知: 不是身体, 甚至不在身体中。你可能体验到迈步走出自身并观看着情境——你的身体是情境的一部分——而且你从每个可能的视角,在同时观看着!要体验到那种纯粹的觉知,需要脱离你对自己人生中的每个人、每个地方和每件事物赋予的个人意义,而仅仅是中立地观察这一切。这也意味着去观察观察者。

哪怕觉知 似乎 经常是在头部感受到的,但觉知也并非来自头部。这是另一个信念,将个人注意力与觉知等同了起来。不过,既然你可以觉察到你的头,那很明显你的头部是在你的觉知中的。这个区别就像看和 看见 ,听和 听见 一样。

如果你关系中有某个情境,似乎是你受苦的原因,你很可能是从个人的视角在观察这个情境。在那些情况下,你常常会认为是你的伴侣引起了你的恼火或不适。这意味着你把你的感觉当成了你的个人财产,而事实上,这些感觉根本不专属于你。痛苦在这个全息实相中是一种普遍的能量,但一旦你把它变成是你独有的,你就卷入了各种戏剧中:要保护自己,排斥痛苦,指责伴侣让你痛苦,试图改变或惩罚伴侣,等等。

但如果你后退一步离开这个情境,或走到情境的 外部 去,从非个人化的视角来观察这个情境,你的情绪化反应就会消散。开始这么做的最简单的方式就是“觉知回路”。这个工具是盖伊·亨德里克斯和凯瑟琳·亨德里克斯(Gay and Kathlyn Hendricks)设计的,能帮你将觉知从观察周边转移开,并将觉知指向你内在感觉层面的体验。然后你将觉知移回外部情境,然后回到感觉上。凭这种方式,你仍和自己的伴侣以及自己的感觉保持着联结,但执着会减少,还能避免不知不觉地从感觉中解离;而与此同时,发生情绪化的反应以及防卫的可能性会降低。

以下步骤说明了你在和伴侣互动时,如何应用觉知回路:

1. 用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倾听伴侣在说什么。

2. 在五到十秒内,将你的注意力转向内在,留意你的感觉,并感觉与伴侣的表述是如何呼应的。也许你感到了防卫、愤怒、悲伤或其他的感觉或情绪。

3. 再度让你的注意力向外,放到伴侣的表述上,花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4. 向内,并留意你当下的体验。每次你向内时,更多地注意你脆弱的感觉,更少地注意你的防卫性反应。

5. 如果你讲话,尽量避免说防卫性或攻击性的话,而是让话语出自尽可能深的地方。讲话时,留意你内在正在体验什么。

6. 当你和伴侣讲话时,保持回路,注意到对方的沟通,同时持续留意你自己的内在体验。

最开始可能有点别扭,但稍加练习,你会体验到这是毫不费力的流动,你会越来越清晰地看到,你外在的看法反映着你的内在体验。你甚至可能开始意识到 ,那妙不可言的存在,正身处这人类体验之中。 就是觉知,每件事似乎正在觉知之内发生,你的言行以及伴侣的言行都是这份体验的同等组成部分,而你正在觉知中拥抱着这份体验。

◎欣赏(哇哦!)

欣赏是敬畏+爱+感恩的奇妙体验,而且只能在意识之中、在超越时间的那个当下,才能真正体验到。敬畏来临之时,无须通过任何感官,却可以看见那个妙不可言的 ,位于世间万象的背后并超越其之上。有时候, 看见 是直觉地感受到或感知到的。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看见是想象的或是信念编造的。直觉就是透过你本质无形的眼睛在看的。

爱是通过非感官的方式体验到的,而且爱是一种众所周知的力量,但不是我们称作能量的那种力量,而且爱绝非 个人化 的体验。这种爱的体验是无条件的,因为爱不需要任何条件——无论是物质的或 精神的 ——就能存在。

感恩充满了觉知,但不是针对某个人或某件事的。这就是一种感受:单单存在着,并能成为这不可思议的生命设计的一部分,就已经幸运得难以想象了。

爱+敬畏+感恩=欣赏

这听起来太棒了!不过,说得这么好,能是真的吗?

只因信念在你和体验之间,制造了距离的幻象;而事实上,欣赏比你的身体离你更近!任何时候都可以体验到欣赏,只有信念让你对此视而不见。

当我和伴侣吵架时,或我跟某个孩子有纠纷时,或我生活中遇到大问题时,我就是没法想象,还能有欣赏的感觉。

有三种可以体验到欣赏的方式,概述如下:第一种,在你和伴侣有冲突的时候,你很可能有愤怒或恼火的倾向,如何把欣赏带入这种情景,你大概很难想象。倘若你能记得,你生命中出现的恼火和焦虑其实是个机会,能让你面对信念以及信念的动力源——感觉,意识到这些会让你有一种明白感——对很多人而言,这就是欣赏的起点。欢迎这种感觉进入你的觉知,看见这种感觉是纯粹的喜悦与平和乔装而成的。如此,关于你本来面目的觉知便得以扩展。随着你体验到欣赏——这是过程的自然延伸——欣赏也会触及对方——那个帮你觉察到恼火或焦虑的人。当你看到这是真的时,你会深深欣赏伴侣支持你,帮你看到了真相。如果你不能表达欣赏,也许还有更多的限制或伤害要去面对,但你还是可以 意识到 ,伴侣的行为是为了帮助你,去面对不适感及其背后的谎言(信念),并在直觉中欣赏这一切。

第二种邀请欣赏来临的方法,不涉及过程的其他步骤。每当你在生活中觉得不舒服时,可以随时走过程;不过,有时欣赏提供了一条捷径。有一种理解方式,就是你认识到:你的关系与你的人生目的息息相关,因此你伴侣说的、做的,或没做到的,都是完美设计好的,就是为了让你醒悟到人生的目的。明白了这点,你就有可能欣赏那个让你愤怒的人,对方完美地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即使你不能公开地欣赏他们,你也可以从勉强承认或钦佩他们如何把你逮个正着开始。当你心烦意乱时,这种欣赏练习与走过程练习的效果是一样的。你甚至有可能会不断地惊叹:伴侣的设计竟然如此完美,而这个设计竟然是为了这个目的!

第三种欣赏的机会,可能会在你关系的和谐期出现。此时,你有机会自发表达对伴侣的欣赏,欣赏对方的本来面目,欣赏对方支持你醒来并不断增加对真相的觉知。赞叹你完美的伴侣关系吧,赞叹你的故事吧——故事的编写令人拍案称奇,居然把这个人带入了你的生命中。花片刻时间去拥抱你的伴侣,注意到一个身体在拥抱另一个身体——虽然身体并非你们俩的本来面目——让对这一认识的敬畏,打开爱和感激之情。

所以无论我感觉好还是坏,我都可以将欣赏带到我的关系中来,对吗?

完全正确!你不是非要喜欢正在发生的事,才能去欣赏的。你的心总是在体验着欣赏,而且你的心在每个场景中都是临在的。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观照你的心,你会发现欣赏一直都在那里。

现在,让我们把过程的三要素放到一起,来看看这个设计是多么完美而巧妙:

1. 面对情境,并留意到 情境为你反映出了什么 不适感 (被遗弃、不配得、心碎)。按照你的实际体验来 接受 感觉,放下为什么、怎么样之类的问题,并放下这两个疑问词诱使你进入的故事。“这就是正在发生的”,以及“事实就是如此”。这两种来自如是观察的表达有助于把故事挡在门外。

2. 去留意你感觉的细节。感觉似乎保持在你身体的哪个部位?感觉出现的形式似乎是什么——是有色振动、脉动还是云雾?去觉察感觉中央的能量。觉察到真正的力量,那个能量的创造者,存在于你所体验的每件事之后,并超越其上。 会消失,而 真正的你 就是觉知。

3. 随着接纳和觉知的增长, 欣赏 开始毫不费力地流动。一种敬畏、爱和感恩感在觉知中成长,还有一份 了知 。了知不是知道什么事情;事情是用于信念的。你可以说接纳、觉知和欣赏构成了 了知

甚至在我写以上文字时,我仍为这个理解感到震惊:开始,似乎是关系上闹别扭了或爱人间有争吵,但这些都能变成深刻而美妙的体验——古往今来的大师和圣贤一直在尝试描述的不就是这种体验吗!老子、克里希那(Krishna)、辨喜 (Vivekananda)、佛陀、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还有其他众多“灵性觉醒”的人,在各自的教导中所暗示的,是人人都唾手可得的,只要你捕捉到自己在拒绝正在发生的,并简单地把接纳、觉知和欣赏带到当下即可。

你叫作“过程”的整体理念,我都不熟悉,该怎么办?我一直在努力搞好关系,在练习透明沟通、个人全责性、宽恕等。我口中一直谈到的“过程”,就是应用各种自我安抚和疗愈的技巧。

技巧的目的不一样,这取决于个人的情绪成熟的水平或阶段。如果你采用的某些技巧鼓励你去体会你的感觉,可能表明,这就是你探索 内在空间 的起点。对你而言,这看起来似乎没什么了不起的,但在我当咨询师和工作坊导师的三十多年中,我目睹了大量的人连感觉是什么都不知道,更别提把他们的觉知带到某种感觉上了。

首先,我一开始就要说明,愤怒 不是 一种感觉,悲伤或焦虑也不是。你可能看见一个人号啕大哭并假设他们感到了悲伤,而事实上,他们什么感觉都没有——相反,他们可能是用悲伤和悲痛的情绪,排斥自己失落的感觉。他们要真感受到了失落,眼泪和哀伤的声音也许还会有,但他们的肢体语言很可能会更安静、更内敛。人们把感觉和情绪混到一起是很常见的,但把两者区分开来对你是有帮助的。

情绪一般是发泄或排除不适感的尝试。也许你去过深入探究人类感觉的工作坊,并看到有人一边在地上打滚,一边在呻吟或尖叫着——甚至痛苦万分地拽自己的头发。你也可能看到其他人坐在椅子上,身体抖动很长时间,同时泪水像无尽的溪流般顺着脸庞流下。其他的人可能怒气冲天,在那里捶垫子、双手拍墙,或拿椅子砸地板。

在欧洲和北美,这些宣泄的例子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一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都很受欢迎,有些课程目前还在鼓励这类反应。我以前也是通过每天有多少人落泪了来衡量我的工作坊有多成功。后来我意识到,情绪的宣泄并不是个人、情绪或灵性成熟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过,对某些学员而言,这是他们探索自身感觉的良好开端。

但过程不是一种疗愈或治疗的技巧,虽然过程这个词也在那些领域使用过。我谈论的过程并没有意图去修补、疗愈、改善或改变你自己或你的关系。过程可以帮你体验到真正的快乐。一旦处于那种体验中,问题、痛苦和受苦就很容易化解了。

◎感觉糟糕有什么不好的呢?

我们之前说过,人们常认为真正的快乐是一种好的感觉,因此,大部分人都花了大量的时间在追求好的感觉,避免坏的感觉。但因为快乐是无条件的,我们也不妨说坏的感觉与好的感觉一样,都可以是通向真正快乐的大门。当然,无条件意味着实际的 道路 根本不存在,唯一隔在你和体验之间的,就是 无门之门 。所以这么看会更容易:坏的感觉不像大部分人认为的那样是快乐的障碍。因此,当所谓的坏感觉升起时,不用将它当作敌人,而是看成来自意识的讯息,召唤着你睁开眼睛, 看见 实相。当我们不把世界分成好坏对错的时候,我们可以接受世界的二元性,并去感应让世界得以存在的非二元的力量。

那么我怎么去“只是感受我的感觉”呢?

表2.1列出了不同的人类不适感类型,我能想得出的都在里面。并非所有的都是感觉,但所有的都是你在关系环境中,很可能会经历的人类体验。它们也是一些信号,在邀请你去注意机会,并抓住机会,放松进入过程。粗体的词语表明这是最原初的,甚至可能是原始的人类感觉。

表2.1 人类不适感类型表

你或许能够想出一些我没有提到的不适感,所以请尽管把这些写到表中去!我没有以特定方式排列这些体验,因为不适感就是不适感,痛苦就是痛苦,根据强度和在身体的部位(当然,还有你想讲的相关故事),我们会辨识出痛苦并为其贴标签。虽然掉入彻底的无力感,看似比不耐烦的状态更显著些,但针对这一切的回应都是接纳、觉知和欣赏。不过,我发现,许多过程始于某个特定的不适感,比如被遗弃、不配得,或心碎的失望,而且经常会导致更强烈、 原始 的感觉。毕竟,我们的核心信念正是靠这些原始感觉而形成的。

如果你不习惯觉察自己的感觉,你可以给这个不适表拍张照片随身带着。下一次你和伴侣之间产生冲突或刺激时,你可以用手指从上到下画过这张表,直到你觉得对某一个词有身体或情绪上的响应为止。你可能发现自己对好几个词都有感觉,这就取决于哪个词给你的冲击最大。然后你可以问自己在身体的哪个部位持有这种能量,并接收直觉的回应。然后,你就带着接纳、觉知和欣赏上路吧!

◎判官来了!

简单回顾一下,很少人(如果有的话)能够在关系的整个过程中免于痛苦或不适的体验。这不是你伴侣的错。痛苦是根据你的生命设计以及你意识成长的阶段出现的,而且与你的人生目的息息相关。没有一项痛苦是随机或偶然发生的。情境和人并不会在我们之内造成痛苦。相反,痛苦出现了,我们将我们所处的情境阐释为痛苦的起因。实际上,所有的情境都是中性的、无原因的,所以是你自己的防卫机制启动了,让你将情境阐释为 错误 或不幸。这种阐释称为 评判 ,一旦你评判了,你便巩固了自己对情境以及痛苦体验两者的排斥。

评判是你赋予某物的个人评估,而且常常伪装成了普遍的评估。你说你喜欢巧克力冰激凌,这是一种个人偏好,但是说巧克力冰激凌是世界上最棒的冰激凌,却赋予了它普遍价值,而这实际上不是真的。

评判的基础是这个: 凡我讨厌的都是坏的和错的,凡我喜欢的都是好的和对的;凡威胁到我的都是坏的,凡给我慰藉的都是好的。在关系中,也有以这种方式评判的倾向,目的是给你一种力量和权威,帮你控制你的环境。如果你不喜欢伴侣的行为,你可以宣称这是错的,然后做出必要纠正的责任就落在伴侣身上了。这样,你待在一个正义和优越的安全位置,而你的伴侣必须竭力弥补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提升自己,来符合你的观点——你断定你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关于这个主题,考虑以下这些要点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 评判是你的“防卫、控制、安全和操纵系统”(在第八章详述)中的一环。

● 评判将你生命中的每件事都分成好的和坏的,并维持了这种分离。

不过,分离并非真相。因此,评判支持的是你和你生命中非真的部分。

● 通常,你伴侣的行为让你觉得不舒服时,你才会判定对方是错的。

● 评判强化了信念,而 没有 一个信念是真的。

什么?你说“没有一个信念是真的”是什么意思?

信念是真相的替代品。当你无法 真正知道 时,你会用信念取代真相,信念是心智建构出来的产物,是某种可以思考的东西。但要了知真相只能去体验。你可以认为外面在下雨,这是你的一个想法,但如果你出去淋到雨了,你就了解了,所以你无须思考,就已经越过了信念。

评判将信念分成好的和坏的两个类型,并将信念在类型中固化。因为你的许多核心信念都是基于你个人的软弱、痛苦、恐惧和需求之上的,而且因为你判定这些脆弱的特征是错的,你所谓负面的核心信念,也统统会被你判定为错的。而且,如果你伴侣的行为方式似乎触动了那种脆弱,那么你伴侣的所作所为也必定是错的。请细看下面这张评判表(表2.2)。

表2.2 信念评判表

人们似乎很容易落入习惯,将人性划分为好的与坏的特质或特点,这会促使一个人设法去减少自己的负面的面向,并增强正面的面向。如果你是这样的,那么你个人的评判就成了你自我评估的标尺。因为满足对重要性的需求,在你的生活中是首要的,所以无论你判定自身哪里错了,都会威胁那个目标。而且,伴侣对你的行为,哪怕有一点让你看起来是错的或坏的,或让你感到自己是错的或坏的,那伴侣也变成了威胁。所以,你也在评判伴侣的好坏对错,而这取决于伴侣让你感到自己是好是坏,是对是错!要是伴侣为你的自我价值感打气,那他(她)就是个好配偶,你们的关系势头也不错。如果你的重要感没有得到增强,那么伴侣就在做出错误的行为,而你们的关系也进展得很糟糕。那么,你对关系的评价就完全取决于:(1)你的感觉如何(重要或不重要);(2)你对自己的这种感觉的评判。

我们换一种方式来看一下。想想这种可能性,即关系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满足你对重要性的需求。也许你认为你进入关系中,就是为了让自己觉得特殊,但如果你的个人需求、渴望、梦想和期望与关系的真正目的毫无干系,会怎么样呢?也许关系与你的重要性无关,但它关系到你的 无与伦比! 若是这样的话,你的个人评判无论如何都不符合你的最佳利益,顶多是个提醒,提醒你这里有一个你信以为真的谎言。因此,以下强迫性的模式——(1)注意到伴侣的行为;(2)判定这个行为是错的;(3)努力改变伴侣——可以在觉知中浮现、消融。剩下的是一个全新的机会,完成下面的句子可以帮你实现这个机会(记得:你可以将“伴侣”这个词替换为你的孩子、父母或兄弟姐妹等的名字):

● 当我的伴侣 _______(描述你的伴侣做了什么、没做什么或说了什么)时,我不喜欢。

● 当我的伴侣有这种行为时,我的反应是 _______(在生气、恼火、焦虑、触怒、愤怒之间选一个)。

● 如果我去看,我会发现在我的反应之下的感觉是_______ (如果你需要帮助来识别你的感觉,请参考表2.1)。

● 与这个感觉相关联的信念是:我是_______。

一旦你识别出了关键感觉和信念,就把手放在你身体似乎有这个感觉的部位,闭上眼睛,让过程带你去穿越。

简而言之,评判总是指向一个谎言,一个让你无法看见自身真相的谎言。无意识的评判导致强迫性的防卫行为,意在控制你的环境并操纵他人去改变。当你意识到你在评判自己或别人时,你可以马上发觉,你感到不开心了。这种不开心的感觉只是表面的幻象,仅仅是伪装而已。你可以穿透它, 看见 你是谁、 是什么的真相。

这在我听起来太笼统了。毕竟,我进入了各种不同的关系,而且我很清楚我的意图是什么。我形成了工作关系,好完成任务,在做事的同时还能有快乐时光。我工作上的同事跟“真相”有什么关系呢?毕竟,一个人与牌友聚会,或参加慢跑团体、陶艺课程、交谊舞协会或读书会,可不是为了体验自己真正是谁或是什么的!

你想想看,你做出的那么多决定——做什么,和谁在一起,以及去哪里——都是出自某个神秘的来源,而且是突然出现在你脑海中的。看似你做出了每个决定,但你真的能宣称,自己确切知道每个决定的目的吗?是什么让你对朋友和亲密关系感兴趣,而又是什么激发你去维持这些联系呢?你形成各个层面的关系,是因为你需要人陪伴,或需要觉得自己在世间有意义,甚至是需要生存下去——这么说很容易,但这种需求只是你体内的生理/情绪感受而已。是什么力量,在指引这些感受指向特定的人呢?是什么神秘的力量,让你在特定时间处于特定地点,这样你便可以邂逅未来会成为你亲密伴侣的那个人呢?

我曾经遇到了一位女士,我被她深深吸引,为此离开了我的城市,搬到了加拿大的一个小镇上,好和她住在一起。一年后,我们分手了,我陷于巨大的痛苦中,所以我去夏威夷参加了一个工作坊来“疗愈自己”。在夏威夷,我遇到了一位女士。下面是这个故事的一些要点:

● 我搬到了小镇上,以为我进入了一段长期的亲密关系。

● 我来到夏威夷,相信是分手驱使我去那里的。

● 在我遇到素梅之前,我从没打算过结婚或要孩子。

● 此前,亚裔或亚洲文化的人,从没吸引过我。

● 素梅讲不了几句英文,而我根本不会说汉语。

● 我一遇见她,就“知道”我会和她结婚。

● 四个月后,她离开了台湾的工作、朋友、家和亲人,来到加拿大和我住在一起。虽然那时她的英文有了长足的进步(现在她都可以帮我编辑我的作品了),但还远算不上流利。但是,她离开了她的亲人以及她原本要嫁的那个人,对我几乎一无所知,便来到加拿大和我住在一起。

● 在首次相遇的十个月后,我们结婚了,婚后第二年我们就有了第一个孩子。

所以,这么一个男人——对家庭或婚姻不感兴趣,不觉得亚裔女性有吸引力,没有经济保障,也没有语言能力——遇到了一位几乎要与另一个男人订婚的台湾女士。她只会说一点点英文,从没被白种人吸引过,一点也搞不清楚加拿大的生活与中国台湾地区的生活有多么不同,而这两个人却在十个月后结婚了。这么不可思议的故事,我怎么能将著作权据为己有呢?我怎么能假装宣称,我从一开始就知道我在做什么呢?当然,我可以说,我对重要性的需求促使我去接近这个美丽的女人,但这只是一种能量,似乎能让我不懒散,有精力展开行动而已。随着事态的发展,我可以绝对肯定地说,我对于正在发生的,一点都摸不着头脑。

我们经常把目的 原因搞混。我们可能认为,我们知道为什么特定情 境会如此发展的原因,但这个事件的目的,却超出了我们有限的理解范围。 如果你要完成“我结婚是因为_______ ”这句话,你和伴侣能想出的各种原因,你都可以填上,还可以加上朋友、家人和关系专家的意见,这下你可能会得出你为什么进入这段关系的全面解释。完成“我交朋友是因为_______”这句话,你可能会提供不同但类似的解释。但在这两种情况下,你只能从个人的观点来理解事情。你关系的目的超越了所有个人层面,独立于你所有的理由和个人理解而存在。理由主要是让你待在罗伯特·沙因费尔德(Robert Scheinfeld)所称的故事国度中,而目的会把你带入奇妙世界中——哇哦(WOW)

有了“后见之明”,同时从人类的催眠恍惚状态中醒来后,我有了新的视角,我看见我与妻子的偶遇——以及发生在我生命中的其他所有事情——都是一个惊人的、神奇的、活生生的设计,而且我对此施加不了任何个人影响力。我内心感到我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是随机或偶然发生的,虽然我看到道路前方有多条岔路,但在任何时候, 克里斯多福 都没有选择过走哪条路。我当然想说我的职业成功了,是因为我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也因为我有强大的意愿和坚持的决心。就我个人而言,我与妻子的关系纯粹是凭着观想和选择体现出来的,但这说法对我来说,不符合实情。

如果我刚才写的关于目的的话是真的,这对于我在生命中犯的错误,意味着什么?对于我妻子的错误,尤其是那些似乎伤害到我的,又意味着什么?我还指责她故意做些事情——我相信她明明知道这些事情会惹恼我,伤害我,给我带来不便,这又意味着什么?当我提出 我的妻子不是我不快乐或痛苦的起因 时,我也暗示了一个更深奥的原则,即: 如果我受伤了,这是完美生命设计的一部分,而且,没有人要为伤害或者设计负责。

当我在工作坊中提出这点时,经常会有些学员很反感,因为听起来好像我要把世界上所有的坏人都放一马。我可以旁征博引——《罗摩衍那》(Ramayana)《摩诃婆罗多》(Mahabharata) 《圣经》 、奇迹课 程、佛教经典,仅举几例——但这些也不能缓解他们的愤怒。人类倾向于把特定的灵性原则奉为真理,但是只在某种程度内如此——这一直都让我印象深刻。很明显的 ,爱人如 己的原则不能推及希特勒或宗教恐怖分子身上。当佛陀或克里希那说世界是幻象时,这也不能用到刚在高速上别你车的浑蛋身上。那个浑蛋,懒鬼,一点都不顾别人 ,该放聪明 些!《罗摩衍那》中的主要教导是,罗摩逐渐明白,他的死敌罗波那并不是那么坏的人,即使是他掠走了罗摩的妻子并要谋杀罗摩。依罗摩看来,罗波那是生命这场伟大的宇宙表演中的一个人物,他只是在演好自己的角色而已。

◎这并不针对你

依我看,你不太情愿接受“你的伴侣对你的痛苦或不快乐不用负责”,原因在于 个人化 重要 的区别。人们经常会把这两种看待事件的方式弄混,大多数人都以为这是同一回事。当你把所有的体验都局限在个人的范畴时,你评估每件事情的依据就是它是如何影响你的——这个你指的是人物角色、人格个性、小我的存在等。而且这个你,似乎就是住在浴室镜子里看到的那个身体中。那个身份有心智、情绪和肉体的需求,主要是对归属感、重要性、安全和力量的需求。你如何阐释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每件事,都取决于这些需求是被满足了还是被拒绝了,哪怕是个人身份拥有深奥的灵性信念。但是,若是把你看到、听到、闻到、感到的每件事都统归到个人身份中,会将每件事都局限在 小我 自我 的范围内。

当你思考什么才是真正 重要的 时候,你的直觉会指引你越过个人的围墙,你会开始瞥见真相。我不能证明我的妻子、孩子、父母、兄弟姐妹,以及亲密朋友,或任何其他人曾引起了我的不快乐或痛苦(尤其是当我的个人记忆不断坚持相反的说法时)。不过,我越多地步入情绪成年,我的感知也就越加非个人化。无可否认,这似乎是渐进发生的(我只不过是个初生之犊),但是,超过我的个人的局限和边界之外,我看得足够远,所以我不再将个人信念当作真理福音。

当你理解了“重要的”和“个人的”之间的区别,一扇大门就为你的关系敞开了,门的那边是更大的可能性。当你对伴侣的行为恼火的时候,如果你不把它看成是针对你来的,你就有机会从目的的视角来看待这个场景。接受 这份 不适感,并带入非个人的觉知,你便能 看见 这份不适感是种能量模式,带有某些特点或品质。随着觉知增长和加深,寂静到来,那种能量的本质似乎显现了。那个本质就是你的本质,是纯粹而奇妙的存在或灵魂,是处于最纯粹的人类状态中的你(本质第一次在我人生中显现,实际上是通过我刚出生的儿子,他就像面镜子。那时他出生还不到十分钟,我看进他的眼睛,并看见…… 空无 对我回眸一看)。随着觉知进一步加深,所有的个人影响都消失了,而临在显现。我是。

我是

从不微笑的喜悦

不显关怀的爱意

从未被亵渎的平和

并不存在的力量

未曾描画出的美丽

无人目睹过的亮光

从未染污的智慧

从未存在的那位

我是

在我看,你似乎需要做出一个简单的决定。要么我的言语指向了对真相的直接体验,要么就是另一种哲理的一部分,与人们所谓的“真实世界”毫无瓜葛;要么你的伴侣可以引起你的不快乐和痛苦,要么你的伴侣还有世界上其他人,以此类推,都不是你不快乐和痛苦的起因。如果我讲的指向了真理,你的伴侣便不仅仅是同伴、爱人、朋友,以及(有可能)你们孩子的家长。如果我没有反映真相,你的伴侣和你就处于谨慎的友谊关系中,而你是否快乐就成了伴侣的责任了。

但我怎么办呢?我这一辈子,我的伴侣们经常告诉我,我伤害了他们的感情或让他们生气了。

噢,对的!我差点忘了,从你的立场来看一下第二条原则。如果你的伴侣从来都不是你不快乐或痛苦的原因,那么你要为伴侣的感觉负责吗?当你看到伴侣不开心时,你是否莫名地认为或感觉你也有份?你是否有时在头脑中对话,应用推理和逻辑,好摆脱伴侣似乎要栽到你身上的责备?简单地根据经验来估计,如果你觉得有防卫心,或你与所有的感觉都解离了,那么当你注意到伴侣不开心时,你通常会认为这是你的错——至少部分是你的错。不过,唯一真正表明你有责任的,是你自己的内疚感。

但在伴侣开始责备我之前,我是没有感到内疚的!也许不总是用语言,但我伴侣脸上那种痛苦的表情,似乎在指责我就是罪魁祸首,所以很自然我会有防卫心,而且,我还得证明我是无辜的!

你可能会不同意,但真的,如果你没有感觉内疚的话,那些指责在你眼里只会是些误解。但正是内疚证实了你伴侣的责备,哪怕你拼命地强烈坚称——你什么都没有做,这不是你的错,是你的伴侣误解了你的行为——都没有用。

让我们回头看看,我提出的信念是如何产生的说法。想象你是个小孩,正在体验信念的形成。一个“你不重要”的想法进入了脑海。伴随着想法的是你关于自身的形象:一个小小的、微不足道的身体,要努力在万能巨人统治的国度中生存下来。随着那个微不足道的想法和图像而来的,是毫无价值的感觉。你不知道你究竟是谁,本来面目真正是什么之前,就已被一个有力而不真的信念所说服。

现在,还有什么其他的因素能真的巩固信念呢?这些因素让信念变成了影响你一辈子的自我概念,并强烈影响着你是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难道你不觉得内疚是股再好不过的力量吗?我是说,无价值感本身已经很强了,但要进一步让你和他人断联并隔离,内疚是理想的强化手段。现在,你不仅认为自己是个微不足道的人,你还觉得做这么个人是错的。

(如果你的自我概念是个蛋糕,内疚就是蛋糕上完美的糖衣。你之后建造的防御设施是糖衣上撒的五彩糖屑,而蜡烛是你的态度,也就是那些心理补偿。你建立起这些补偿性的态度,好让自己挣脱那个痛苦的信念,抚平内疚感。个人身份,祝你生日快乐!)

你什么错都没有,你也不是任何人不快乐的起因。你只是感到内疚,而且把你伴侣的言行当成了证据——证明你做了坏事,而且你是个坏人。这听起来像文过饰非,人们用这样的借口来逃避自己行为的后果,但证据就摆在眼前。面对你的内疚,你亲自来看看,留意你在身体的什么地方有内疚感,然后放松。只是和内疚在一起并留意它。你可能马上就注意到了,内疚是一种感受,显现在消化区域(也许是胃部)之内或周边。随着你进一步观察它,你可能发觉它在以一种不变的频率振动、脉动或辐射着。这是一种能量,你给了它名字——内疚,还赋予了它价值判断——一种坏感觉。在你给它命名、对它评判前,它只是一种能量模式,以特定的方式在运作。狮子吃羚羊,火山熔岩会燃烧、分解,或彻底摧毁在它路径上的几乎任何事物。在身体的这个部位,这种能量感觉起来就像这样。从非个人化的视角看,内疚不是内疚。

一旦你开始从一个中性的、非个人化的视角来留意之前被称为内疚的能量,一种调谐便开始发生,让你体验到创造了这种能量的力量和临在。虽然我们不能通过感官或心智来体会它,但在我看来,我们可以直觉地感受到它;而且肯定可以体验到它——这体验充满喜乐、宁静,也不受制于内疚这个幻象。

一旦你看清了内疚的真相,你可能会开始思考,你伴侣的指责之词和指控行为的背后目的,是帮你注意到你的内疚、不配得,以及最终,你的无价值感——正是这种能量让你确信,你是个微不足道的人,而不是个妙不可言的存在,即你的本来面目。

在我们进入第三个原则前,我想重申一下与 过程 相关、而与关系没有直接关联的事情。“过程”仅仅是一个词,它不是一系列的步骤,也不是一个技巧或工具。面对一个不舒服的情景时,除了拒绝、评判、愤怒和解离/否定外,还有其他的回应方式——这就是我所指的过程。我想补充,“过程”指的是接纳、觉知和欣赏的回应,无论面临哪种不舒服的感觉时,都可以这么回应。所有的痛都是一样的——关节炎、心碎、偏头疼,不配得——这些都是我们命名和评判的能量。不舒服就是不舒服——只是程度不同,在身体的部位不一样而已。所以,如果你才刚开始熟悉这些原则,并在练习走过程,请记住:这可以适用于一切痛。

出现了生气、挫折或焦虑,表明一个刺激物呈现了。因此,正如很多智者所说:“生命想要你成长。”一旦你以接纳去回应痛苦,刺激便不再需要,会和受苦一并消失;随着接纳和觉知在你内在扩展,受苦会逐渐消退。一旦将过程纳入了你的生命,你不但会看见你伴侣永不可能是你不快乐的起因,也会看见你也不是你伴侣不快乐的起因。从今往后,你们会在互助的精神下,共同成长。 k4NMZhKpHhGKhuILsUKZJEWrS7s5IsdSKg4c821brZeG558ZwwEqY1tRONnSUeY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