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隔世·记忆长镜头

沿着时光向前追溯,翻开民国的人物画卷,才子才女众多,任剪一段人生,皆是传奇。纵使星空浩繁,但仍有一颗明星,惊艳了一段时光,璀璨了一世记忆。她是梨园东皇,孟小冬。

今日,京剧已渐渐成为精英的艺术,为小众所接受和喜爱。提及这种流传了千年的美丽,仿佛就被烙上“复古”“怀旧”或是“文艺”和“小资”的印记——宛如那只是一株栖息于寂寥碧落的酴醾,世间红尘来去,都跟它无干。

可就在几十年前,它还可以引得万人空巷,是所有人趋之若鹜的选择。那些水袖粉面桃花妆,绝不逊于如今任何一位一言一行引得江湖“腥风血雨”的影视明星。

那是属于咿呀婉转的时代,那是眉飞入鬓的时代,那也是,属于孟小冬的时代。

一九二零年,十二月,十四日。一个漫长的冬。雪色浸染了上海的繁华舞台,岁月喧哗了人生的萍起萍聚。上海法租界的共舞台,迎来了一位日后将风华卓绝的女子。共舞台是何也?那是由上海青帮“三大亨”之一的黄金荣开办的戏院,自一九一九年新春始,鼓乐笙箫灯红酒绿,是上海最热闹的地方之一。

黄金荣为这座戏院取名“共”,意为男女共同出演,和大世界乾坤大剧院实际是一样的意思,阴阳同在,不分男女。这在当时还是很新奇的事情,算是上海这座华城的头一份。这也是上海最大的京剧剧院。能够在这里登台演出,就算扮演小小配角,亦算是一种殊荣。

共舞台的台柱子原本是梨园名伶露兰春,却和黄金荣有着匪浅的恩怨纠葛,为了躲开黄金荣,不得不远走高飞。而为了找一个顶替露兰春的年轻角儿,黄金荣颇费了一番心思。然而几多物色下,他还是觉得不满意。最后是共舞台的“老人”马春甫跟他推荐了一个女孩子。

那就是在未来的日子里,名冠京华的梨皇——孟小冬。

当时,她才十二三岁。她的父亲孟鸿群在共舞台搭班,为了女儿,他托人打通多方关节,年仅十二岁的孟小冬,在舞台上已是小有名气的梨园女儿了。凭着家世底蕴深厚的积累,和日积月累的苦练,当时在大世界登台演出了一年的孟小冬,已有不俗的口碑。

黄金荣也听说过孟鸿群这个颇有天分女儿,但他还是有所迟疑,觉得孟小冬到底太嫩。马春甫极力打消他这个想法,说:“别看她才十二,可上了台,穿上高底靴,模样倒挺像露老板,嗓子仿佛和露老板一个娘胎里出来一样,戏路也对工。”

好说歹说,黄金荣终于同意孟小冬进共舞台。

孟小冬进驻共舞台的第一炮是她最擅长的《逍遥津》,这出戏被安排在《七擒孟获》中间,主演是张文艳、吕月樵等名角。难得的是中间的《逍遥津》竟然不曾被压下去,她年纪小,生得好,扮相清俊秀美,功底扎实,很容易就赢得关注。

一个月后,她就获准参加十四本《宏碧缘》的演出。这本子说的是唐代江湖英雄骆宏勋和绿林豪杰花振芳之女花碧莲的爱情故事,由小说《绿牡丹》改编,有好几场武戏。早年杨小楼贾碧云等也出演过,红透上海半边天的露兰春也曾排演过这出戏,一时风靡上海滩。

孟小冬扮演男主角骆宏勋,戏份最吃重。显然,要凭借这个角色赢得满堂喝彩,是有一定难度的。首先,她太年轻。年轻不见得是坏事,却容易别人看清;其次,前头珠玉在前。露兰春的骆宏勋很经典,也很受人追捧,要超越前辈而自成一格,孟小冬也很是不容易。退堂鼓,她是从来不打的。揣着一口不服输的气儿,她紧锣密鼓地练,咬着牙顶头而上,直到公演那天。

红色帷幕缓缓拉开,熟悉的世界,不熟悉的心跳;耀眼的舞台,密密麻麻的观众。所有目光炙热如烛,她的眼睛宛如受不住这份炽烈,在躲闪轻掩那一瞬间忽然抖擞如炬。铜锣丝竹,奏出这些时日萦绕耳际反反复复的深刻乐章,她深吸一口气,霍然踏出了第一步的流水行云——就像踏出的并不只是《宏碧缘》的演出,而是踏出一段辉煌灿烂的人生。

她成功了。

比起之前的露兰春,孟小冬的年轻成了一大优势。她比露兰春小了差不多十岁,扮相华丽英俊,气质堂皇潇洒,唱腔清亮辽远。一出场,一开腔,就教场下观众耳目一新,心魂瞬间被紧摄,不由夸赞说:不逊色露老板。更有人不吝赞誉:梨园自有骆宏勋依赖,恐未有如此英俊漂亮者也。

第一出毕。她又继续参加了十五本、十二本甚至是十一本的演出。幕后老板和经验丰富的老演员们都纷纷发现,这是一颗冉冉升起的皎洁之星。一时间,孟小冬忙得不可开交,明眼人都已发觉,共舞台这是要力捧她了——这丫头,真是交上了好运。

三个月后,孟小冬得到了一个和前辈张文艳共同出演的机会。她们在《头本阎瑞生》和《二本阎瑞生》里合作演出,张文艳扮演姐姐莲英,孟小冬则扮演妹妹玉英。她扮演的玉英,娇憨天真,淘气可爱浑然天成。到深情悲伤处,不能自己,歌声哀婉,如泣如诉,令人忍不住随之落泪,恨不能以身替之。

面对台下如痴如醉,年轻的新星意气风发。她已经预见,自己的未来有多么光华璀璨,有多么春风得意,世人将予她最多的声誉和怀念,历史上将留下她独一无二的名字。她预见了她的煌煌汤汤,却没有预见自己的黯然回转。

时间倏忽过去,霎那来到1947年的8月30日,上海滩大佬杜月笙迎来60岁寿辰,恰逢国内多地发生水灾,于是杜月笙组织了一场义演,由自己完全出资,收入用于赈灾,演出历时10天。这将是孟小冬告别舞台的最后一次登场。

有记载,许多戏迷不惜重金坐飞机买黄牛票来听戏,而《搜狐救孤》的黄牛票,竟然由50万元(旧币)一张被炒到了500万元一张。更夸张的是,即使这样,票也被抢购一空,没有办法,戏迷们为了收听实况转播,只好去争相购买无线电(收音机),一时间,偌大的上海滩竟然出现了无线电脱销的状况,如此可见冬皇魅力。

正是这样一位中国戏剧舞台上的传奇女子, 以精湛的唱功以及艺术修养,征服了万千戏迷的耳朵和心。而她一生的故事,也带着神秘色彩,被人猜测与议论。

作为孟小冬的最后一次登台,蜂拥而至的人们挤在现场,为她的嗓音和身段而惊叹。同时也在暗自猜测,她是否会与梅兰芳再度同台,他们是否还会相遇,四目交汇时,又会发生些什么。

才子佳人的一段虐心之恋,令人唏嘘,也难免产生好奇和诸多幻想。昔日金童玉女,早已劳燕分飞。两位梨园大师因为战事,都已多年未曾登台献唱。

现实中,剧情没有峰回路转。冬皇演唱无暇,但不愿与旧爱再相逢。传说梅兰芳守着无线电,足足听了两天转播,可叹物是人非,再无进展。

原来,在孟小冬这次来参加义演时,就心知梅兰芳也会登台,并住在上海,也一定会登台,心中顾虑万千。杜月笙知道后,便把两人戏码拆开,十天中,梅兰芳八天,孟小冬两天,并不相见。

当时一些小报胡乱编造,说希望梅、孟合作《四郎探母》或《武家坡》一类的“对儿戏”,这与今日娱乐版的“捕风捉影”如出一辙,好像都是记者们的独自意淫,似乎通过这样一种搭配,昔日旧爱便可以重温旧梦,破镜重圆。殊不知,除了造成两位当事人的尴尬,别无用处。

事实上,两人不只台上未相逢,台下也没有相见。最后一天的全体合影,因有梅兰芳在场,孟小冬推托疲劳而没有出席。可见,孟小冬的心里,早已对那旧日的恩恩怨怨不愿重提,也不再向往那种带着华丽包装的,脆弱的表面爱情。

演出后,一代梨园冬皇,不再登台。

那些因她在人们记忆中熠熠生辉的曲目,终成绝唱。她和她爱过的、爱过她的人之间的回忆,也终成旧忆。经年后,有人扼腕叹息,或许也有人拊掌以为佳。可是,却再也无人知道,在她心里,那些如洪流一样浩大也如春花一样温柔的往事,究竟留下了一份怎样的缱绻印记,究竟会被她如何在料峭初寒的朦胧梢头想起,究竟那样曲折而华美的人生,还能否复制?到底是,山月不知心底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一切的一切,风吹云散,人世苍茫。

那只是属于她的人生。世上有两生花,却没有一种一模一样的人生。而如她,那般极尽绚烂极尽爱恨的人生,只有一次。 ca3ZZ7RSUEOOYAAeHif60qsHRkHLaFbh4FaHnKhHchbyi5/OReN06tnCvenuK+q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