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画卷里流淌出一段老旧时光

那些镌刻着成长足迹而远去的每一寸光阴,被人们称之为老去的时光。光阴如水般静静流淌,从无一刻停息,渐渐勾画出一幅老旧泛黄的画卷,画卷中的人与事,看似浮现于眼前,却隔着一道岁月的距离。

他们的话语已经无处去倾听,只得放置于脑海中,在夜深人静时慢慢苏醒,让当年那些还未开花结果的藤蔓,在记忆中不停滋长,再将所有的记忆装帧成册,翻开扉页时,欣赏那些笔墨勾勒出的人物,从画卷中缓缓走来。

画卷中的那个人,带着最初的痛楚回忆,带着看透沧海桑田的淡然,随微风轻拂的裙裾下,是曾经被封建礼教尝试摧毁,却有幸保存完好的身体。从她的脸上,可以看出悲伤已经淡淡忘却,眉心的一抹坚毅,与眼神中的一抹淡定,仿佛在向世人娓娓道来那不俗的经历,以及令人惋惜,却也为之庆幸的一生。

这位从画卷中缓缓走出的女子,叫做张幼仪,也许,人们无论从记忆的深处如何仔细搜寻,也找不出这名女子曾经存在过的痕迹。但如果提到那个让她被迫从深锁的庭院中远赴重洋的男人,也许人们的记忆会豁然开朗。

那个男人就是徐志摩,多少崇尚诗情画意的懵懂女子的梦中偶像。张幼仪,就是徐志摩的第一任妻子,一个在隐忍中守望,在悲壮中目送着自己的丈夫从婚姻的围城中逃离的女人。

张幼仪的人生画卷,也许从第一次落笔的那一刻起,就注定不会拥有一个良好的开端。1900年,张幼仪在宝山县的一个村庄里,第一次向这个世界睁开了懵懂的双眼。呱呱坠地的她还不知道,在那时的中国,女人是一文不值的。

但是很快,这个观念将会由她的家人,由整个社会,深深地根植在她的脑海中,仿佛打下了一个烙印,更像是上了一道枷锁,让她的人生从此背负着沉重,谨慎地前行。

家人们每天唤她幼仪,幼仪也就成为了她的小名。如果说一个人的名字决定了一生的命运,未免有些迷信。然而,幼仪两个字,却几乎从叫出口的那一刻起,就为她的人生彻底地定了性。

之所以唤她为幼仪,是因为“幼”代表着善良,而“仪”则代表着正直与端庄。背负着名字的含义,无论是在娘家,还是成年以后嫁到婆家,张幼仪总是努力地让自己呈现出一副谦恭的形象。她甚至以为,这就是她应该有的样子,甚至从未想过,自己也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那个年代,稍微有些书香氛围的人家,都会为子女取两个名字,一个小名,一个学名。张家也不例外,身为医生的父亲,在迎娶张幼仪的母亲进门后不久,为张家吟诵出一个对句,其中一句带有“嘉国邦明”四个字,寓意着“国家美好,国土光明”。

出于对国家的热爱,张父决定,句中的每一个字,都将用作后辈的排辈用字。张幼仪的这一辈,就以“嘉”字取名。再下一辈,就用“国”字,再下一辈,则用“邦”字。如此循环,直到所有的字用完,再从头用起。

张父为子女取名时十分用心,第一个“嘉”字已经确定,第二个字则需要精挑细选。长子出生时,张父为儿子选择了“保”字,代表着“保护”与“安全”。轮到次子,则选择了“森”字,代表“庄严”与“高贵”。第三个儿子排行老四,张父为他选择了“璈”字,代表一种乐器。

当张幼仪出生时,父亲为她选择了“玢”。这是一种玉的名称,代表着“精美”与“昂贵”。而在张父的心中,“玢”却有着另一层含义,那就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美德。

晶莹剔透的玢玉是稀奇的物件,父亲在一次旅行归来,特意为张幼仪一个人带回了一只在阳光下微微发亮的玢玉别针。可见,父亲并未因为她身为女子,而对她的爱减少半分。只是,对于女儿,父亲的爱却带着无形的压力。他似乎已经为女儿的一生订制了一副框架,每一个女儿都要在这个框架中,循规蹈矩地成长。

期许下一世绚烂,却只能无奈将婉转的思绪沉落在水底。无论心事如何蹁跹,也终将注定不会在漫漫红尘中恣意飞舞。

张幼仪是家中的第二个女儿,虽然在为她取名字时,父母花费了不少心思,然而,女孩在家中的地位,却低微到几近隐形。

她的母亲一共生了十二个孩子,八男四女。可当人家问起她有几个孩子时,她只说八个,因为只有儿子才能继承张家的香火,女儿注定要嫁到别人家里,因此,有了也几乎等于没有。

在当时人们的眼中,生女孩,就等于生了一个外人。如果生了女孩,就把脐带埋在屋子外头,而如果生了男孩,就会把脐带收藏在妈妈床底下的一个坛子里。虽然只是一个无需过多纠结的小举动,却将儿子与女儿的地位区分成了天地之别。

因为家中的孩子太多,张幼仪一直到六岁才完全断奶。小时候,只要想喝奶,她就会走到奶水充足的阿嬷面前,凑近她的乳房喝上一顿。也许是因为人奶喝得久了,张幼仪直到老年,也很少生病,就连她自己也笑称,也许人奶就是让她身体硬朗的秘诀。

张家是个生活条件优渥的家族。张幼仪的祖父曾经在朝廷中担任过高官,家中积攒下了大片土地。然而,张幼仪并没有见过自己的祖父,只能在祖宗的供桌下,仰望挂在上方的祖父画像。

在宝山,张家一家人都住在临近镇中心的合院里,坐北朝南的两间大院,一处当作府邸,一处用来闲居。人们时常羡慕这座大院的风水“好得不得了”,坐北朝南,是吉兆的象征。

不知是否有人在遥远的将来,会用丹青画笔描绘出自己曾经的容颜。然而,张幼仪的童年,的确是在一幅幅画卷中成长。

张幼仪的父亲是镇上的医生,在童年的印象里,似乎没有父亲治不好的病。她时常在家中看到上门致谢的病人,他们的脸上挂着笑容,口中说着感谢。钱财已经无法表达他们对父亲的谢意,每个上门致谢的人,手中都提着用甜酒和白米喂养的鸡鸭,或者是咸蛋和青菜。

当听说父亲喜欢字画,便有人将字画当作了谢礼。如此一来,送上门来的画卷越来越多。父亲的卧房里有一个高高的桃心花木柜,专门用来收藏这些字画。有时,父亲也会取出一两副字画,放在一个专供欣赏字画的矮几上仔细欣赏。

父亲对这些字画尤为看重,家中所有的孩子里,只有张幼仪和八弟拥有亲近这些字画的“殊荣”。说是亲近,其实是为这些字画清灰。两个人拿着小鸡毛掸子,小心翼翼地扫去那些特意为了清灰而挂起来的字画的灰尘。

每当这时,父亲就会在两人的身后缓缓踱步,一面讲解画中的故事,一面告诉自己的孩子,中国画要居高临下的欣赏才最好、国画的透视法与西方的画作不同。

父亲讲得用心,张幼仪听得沉醉。她最爱听父亲讲梁代画家张僧繇“画龙点睛”的故事。这位画家最擅长画龙,却从不画眼睛。一次,一条生动的龙图再一次在他笔下完工,然而皇帝却命令他画上眼睛。无奈之下,他只得遵从圣旨。当龙的两只眼睛点好的那一刻,那条龙竟然从纸上一跃而起,腾空飞走了。

年幼的张幼仪如痴如醉地听着画中的故事与画家的历史,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这一刻的光阴。也许,只有清理画卷的时候,自己与父亲之间那道无形的隔膜才消失不见,当清理画卷的工作完成,她将重新回到父亲为自己打造的框架中,用得体的举止与礼节在长辈面前进退。

时光仿佛一场有去无回的旅行,张幼仪在画中努力地体会画中的人生,却不知自己的人生也将在多年以后被镌刻成画卷,将往事定格,于温馨从容之间,瞥见她那如同风景般唯美的背影。

那时的张家,决不允许孩子们在长辈面前不拘小节,长辈们时刻将“孝道”挂在嘴边,作为对孩子的启蒙训诫。在这样的言传身教之下,张家的每一个孩子都从小便知道,要尊敬长辈,循规蹈矩。

张幼仪从小便被各种有关孝道的故事所洗礼,故事中的孝子总是能做出让人或是钦佩,或是无法理解的举动。

有一个孝子在夏天会脱光自己的衣服,让家里的蚊子吸饱自己的血,这样父母睡觉时就不会被蚊子叮咬;而冬天时他会先躺在父母的床上,等床上的温度升高,再让父母上床睡觉。

另一位孝子在五十岁的时候,还会穿上小孩的衣服,手舞足蹈地博取父母开心。而张幼仪比较喜欢的故事,是一位孝子的母亲生病,在隆冬季节想喝笋汤。冬季不是竹笋生长的季节,那位孝子不忍心拒绝母亲的要求,又无处去找笋,急得在竹园里哭得撕心裂肺。结果眼泪仿佛春雨一般滋润了竹子,竹笋竟然从雪地里钻了出来。

虽然有关孝子的故事有些带着神话的氛围,然而,张幼仪似乎更喜欢画卷中的故事,因为孝道中的故事虽然蕴含很多道理,却仿佛在无形中让她幼小的心头感到沉重。那时的她还不理解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长大以后才知道,这就是中国人习惯于强加在子女身上的意愿。

孝道的训诫,张幼仪直到多年以后还能熟练的背诵。第一条训诫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因为这条训诫,即便在心灵遭受最严重的创伤时,张幼仪也不敢轻易了结自己的生命。

因为自杀是极其不孝的举动,这条训诫逼迫着她自食其力,也许,这是童年的教诲里,真正为张幼仪的生命中起到作用的一句话。因为顽强地保存着自己的生命,她也终于在日后的时光中光耀了门楣,也收获了幸福。

孝道的第二条训诫,是无论去什么地方,做什么事情,一定要禀告父母。无论做什么重大的决定,都要征求父母的同意。张幼仪对这条训诫熟记于心,然而她却并未完全做到。因为,当她决定在那张撕毁婚姻的文件上签下名字时,父母依然被蒙在鼓里。

然而,这件事情发生在多年以后。幼年的张幼仪,无论明里还是暗里,从不敢违背父母的意愿半分。父母的教导已经渗透进她的骨髓,尤其是在父亲面前,她永远是那个恭顺的女儿,甚至无需父亲开口,张幼仪就能揣度出父亲的心思,知道父亲是否需要喝茶,再将早已准备好的茶水端到父亲旁边。她认为,能够揣度父亲的心思,就是孝顺。

如果没有父亲的召唤,张幼仪从来不主动出现在父亲的面前,对于她来说,这是身为女儿的礼数,一切都要以长辈为先。哪怕是说话,也要父亲先开口,否则,她就保持一声不吭。当父亲训斥她时,她还要鞠躬表示感谢,谢谢父亲对自己的纠正。

云淡风轻,克己守信,似乎是对张幼仪童年时光的最好描述,她就这样永远克制住内心中澎湃的情怀,按捺住生命中任何一个可能出现波澜的机会,将孩童本应有的活泼开朗淹没入大海,她的人生画卷的开端,如果用四个字进行总结,与其说是“波澜不惊”,不如说是“苍白无味”。 C8bmFHhjgT6N2fYnVNUV72Wqh1JoRmnOvu9KdxLjT+NlUIFGjdX4JdlT3+57zS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