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总是把目光望向远方,因为和无尽的远方相比,近在眼前的困窘被缩小成了不值一提的点,那些令我们心力交瘁的难题原来并不一定需要克服,我们还可以选择忘记。在陌生的地方,人们得到了重新开始的机会,这里没有人会知道我们那些难以启齿的过往,不管曾经的我们扮演过怎样失败的角,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我们会纯洁高尚的如婴儿一样。
对于现代人来说,远游更多的是改变一种生活的方式。但对于古人,尤其是初出茅庐的文人,在交通闭塞,传媒落后的年代,远游便成了一种不折不扣必须经历的修行。沿路的大好山河,民生风俗会在学子文人的胸中发酵,砥砺出书生意气、经纶远见,酝酿出每个文人独自特有的气韵。
从古至今,挥别故乡仗剑远游更是无数男儿实现自己豪情壮志的起始点。“年少峥嵘屈贾才,山川奇气曾钟此。君行吾为发浩歌,鲲鹏激浪从兹始。”男子汉大丈夫要胸怀壮志,不应流连光景,拘泥于儿女情长,他的心中应毫无牵挂,将广阔的宇宙尽揽于胸中。这是读书人自古树立的理念,从老子骑青牛南出函谷,孔子携门徒周游列国起始,几千年间的光阴流转,男儿志在四方的理念已深深印在了每一个读书人的脊髓中,变成了一道行为准则。至于父母“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牵挂,佳人“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的哀怨只不过是不得不作出的牺牲罢了。
谋求生计、追逐梦想、告别伤痛、逃避责任,我们有千百种理由挥别家乡。追逐功名虽然不是其中最崇高的一种,但无疑是古代无数学子迈出离家脚步的最大动力。宋真宗咸平四年(公元1001年),十八岁的柳三变在家乡通过了乡试,准备进京赶考。他将要告别的不只是读书十余载的家乡崇安,还有那个刚刚才信誓旦旦的与之承诺不离不弃的娇妻。
他与妻子柳氏刚刚成婚半载,正是如胶似漆之时,无数甜蜜的诺言才刚刚说出口便被现实击打得支离破碎。曾经许愿时越是情真意切,面对此时的分别就越是显得尴尬难耐,过往的诺言被尘封在了那些不经世事、你侬我侬回忆中,被二人默契地不再提及,不管曾经的冲动留下的更多是温馨还是苦涩,生活还是要继续。
妻子默默整理着丈夫的行囊,把已经打包好的夏衣冬装一遍遍的展开重新检查,那些绵密的针脚耗费了比以往多数倍的棉线和红烛。分别前,总是有无数句叮嘱,她说着说着便成了让往日的老调重弹,有时候她说到一半怕夫君听得生厌会忽然停了话语,片刻之后又会忍不住拾起来。柳三变此时内心对妻子正满怀愧疚,自然不会显出半分不耐,他总会温柔的笑着拍拍柳氏的手,尽力消除妇人的忧虑。当然,二人总有心潮难平之时,那时他们索性绝了话语,无声无息地凝望着彼此,那些挽留她无法说出口,他更是无法做到,邂逅着这强颜欢笑下的隐隐作痛,他们的心底都翻起滔天巨浪,但面对彼此时,依旧平静地如一弯潭水。于是,一切尽归不言中,他们在情感的狂风暴雨中依偎着默默等待着时间来平复一切,努力忽视着那个越行越近的别离之期。
古时男子去远游博取功名,虽是光宗耀祖的大事,但对妻子来说却无疑是一种煎熬,她不仅要忍受相思的苦痛,要承受独自侍奉公婆的种种辛劳,并且还要为丈夫是否能保持忠贞而整日担惊受怕。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流传甚广也并无道理。昔日,卓文君仅凭一曲《凤求凰》就毅然决然挥别家门,与司马相如私奔结合,新婚的日子过得颇为寒酸辛苦,卓文君当垆卖酒以供夫君前往长安的路费,终于,司马相如决意前往长安求仕,临别前,卓文君再次嘱托,不可遗忘眼前人,但是司马相如一别六载,再无音信,卓文君于是作家书一份:
一别之後,两地相思,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抚弹,八行书无信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相思、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言千语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禀烛问苍天,六月三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三月桃花随水转,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做女我做男。
书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字皆全,唯独少了"亿"字,卓文君接信之后明白了司马相如的意图,司马相如对自已经“无意(亿)”。这令她情何以堪。柳氏也是在这样百感交集的心情下目送着丈夫的身影渐行渐远,消失于道路的尽头。
届征途,携书剑,迢迢匹马东去。惨离怀,嗟少年易分难聚。佳人方凭缱绻,便忍分鸳侣。当媚景,算密意幽欢,尽成轻负。
此际寸肠万绪。惨愁颜、断魂无语。和眼泪、片时几番回顾。伤心脉脉谁诉。但黯然凝伫。暮烟寒雨。望秦楼何处。
——《鹊桥仙》
誓言是开在舌上的莲花,美丽却虚幻。人们总以为抓住了誓言,就把握了实质的结果,就像女子以为有了新婚,就能得到安全感一样,其结果大多是徒劳的。给的给,要的要之后,一切无法兑现之日,再美的花也谢了。
柳三变“今生断不孤鸳被”的盟誓已成了苍白的空谈,离别之日他已不敢也无颜再许诺些什么,只有把满腔的歉意伤心尽付笔端。少年易分难聚,他只能把此刻的无能为力归咎于年少,却不知终其一生,他都背负不起爱情婚姻的重量。
如果说此时的柳三变最笃定的事情,那就是他一定可以光耀门楣,完成父亲未能实现的高居庙堂的夙愿。此时的他壮志凌云,携书带剑,一心要把生平所学用于帝王家。自唐太宗继承隋朝旧制废九品中正开科举,试图把天下英才尽收麾下,无数士子便走上了这条看似光明却遍生荆棘的道路,他们中的许多人从翩翩美少年蹉跎成了白首一老翁,耗尽毕生心血,却一事无成,但后来者犹如扑火飞蛾,乐此不疲。
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会成为命运的宠儿,自觉有经世之才的柳七郎更是如此,他有大把韶华可供挥霍,一朝大鹏展翅,扶摇九万里的美景仿佛就在他的眼前。风华正茂的柳七就如参天白杨,茂然修竹,一心崇敬青云直上,却不料他“遑遑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的悲情历程也是从他踌躇满志踏上行程一刻揭开了序幕。
未来在功名和爱情上的一败涂地究竟哪一个更令他痛心疾首暂且不谈,此刻最令他神伤的无疑是背后那个泪眼阑珊的女子。他扬鞭疾驰,急匆匆离开这处伤心之地,妻子别离时的愁颜深深印在他的脑海中。有什么比辜负了一个身心系于自己的女人更让人愧疚悲痛呢?直到暮色起,烟雨浓,他勒马驻足,回首来路,曾经和妻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生活的凤楼已然消失在浓浓暮色之后。可笑可悲的是,在追逐功名的道路上,他试图轻装上阵,最后落得个孑然一身,曾经不懂得珍惜眼前人,等到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于是夹杂着有情与无情,伴随着希望和失望,挥别了家乡,挥别了深爱自己的妻子,柳三变匹马迢迢的开始了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