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有一首歌,叫做梦想

梦想是一袭华丽的袍,萧红亲手画上绚丽的图案。年轻就是资本,萧红带着儿时的幻想和憧憬,踏进校园,肆意书写青春的篇章。

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哈尔滨,已然成为了东北亚地区重要的交通和文化枢纽。随着中东铁路的建设,哈尔滨汇集了至少十六个国家的领事馆,东西文化,满汉文化在这里相遇,激烈的碰撞,又特异性的融合,形成了专属于哈尔滨的文化特色。那时的哈尔滨工业人口密集,并且形成了资本雏形,思想意识形态也开始了多元化。据统计当时有三十三个国家约十六万侨民居住在哈尔滨,这些发展使得哈尔滨成为了东北的文化政治中心,并且这座国际化都市也在多种文化政权的撞击融合下,越来越现代化。

当年的区立第一女子中学即为现在的哈尔滨第七中学,虽是一所封建社会下的女子高中,但因为身处日渐开放且国际化影响越来越大的哈尔滨,新时代的萌芽在这里悄然孕育。区立第一女子女子中学的校训即为天赋异禀,各绽神采,由此该校的革新性和创新性可见一斑。

萧红本就是个不屈服的女子,能够得到这次读书的机会更是经历了一场实力悬殊的较量,她倍加珍惜在这里的时光。

人生的十六岁,就如同麦子疯狂拔节的时节,成长像是一夜间。面庞的幼稚还未褪去,意念中的叛逆随之而来。这是一个复杂的年纪,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对陈旧事物的不舍猛烈的撞击,这又是一个简单的年纪,一切都是美好的,浪漫的,荷尔蒙在年少的身体内蠢蠢欲动,酝酿着一个个即将破土而出的爱情种子。

幸福和悲哀的故事,都在这样草长莺飞的岁月里,跌落到人的心底。或许当时光的车轮将这些年轻的面孔碾轧出不可磨灭的皱纹后,人们还会回味起那段青葱的日子,那段一去不返,懵懂稚嫩,冲动单纯的年华。

萧红在这个自由的知识海洋徜徉,她喜欢上了一切美好的东西,绘画和诗歌。其实在开始的一段日子里,萧红对绘画的热爱远大于文字,或者可以说,正是因为她对构图,色彩的敏感以及在长期绘画练习中积累的艺术气息,对她今后的文学事业起了深刻的影响和决定性的作用。她尤其喜欢大自然的美。这与她的童年,在后园里与祖父度过的美好时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除此之外,农民和土地也是她画笔下永恒的主题。

喜欢自然,是萧红骨血里流露出的一种对美的向往,但也是萧红对残酷现实的回避。她不愿意回想曾经在呼兰的那个家里经历的一切,现实中的人都是冷漠的,无情的,除了反抗她不知该如何相处。自小就不是非常合群的萧红,带着与生俱来的阴霾抑郁,和同学老师们都保持着微妙的安全距离。所以,只有当投身于色彩的世界,临摹复制这个壮丽的天然景色时,她才是放松的,安全的,不被束缚压抑的。

萧红的美术教师高仰山是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毕业的,将学生们组成了绘画小组,鼓励他们的绘画创作。在读书不忙的日子里,萧红有机会就会随老师同学到郊野写生。高仰山从绘画理论到练笔实战中,均对萧红严格要求,此时的萧红,已经初现绘画天分。

在萧红的画笔下,不仅有写实的线条,更有难得的想象力,她将色彩运用的幻化形象,投射了个人深蕴的悲痛情绪,又夹杂了农民淳朴的美感。虽然身为富家千金,但是萧红却全然没有大小姐的脾气和架子,这些都为她日后的文学艺术生涯埋下了伏笔。

每周的历史课,也是萧红颇感兴趣的课程。授课老师是一位从北京大学毕业的青年,教课之外,还带给了学生们“新文学”的作品。萧红尤其喜欢西文学的浪漫,就如同她喜欢印象画派的梵高一样。她曾和别人讲,梵高笔下的向日葵绽放的那样炙烈,就如同她的内心,直白,宽阔,但同时隐着沉重。在学校时,萧红曾用笔名“悄吟”在校刊上发表文章,但总的来说,在女中的这段时间,萧红对绘画的兴趣是远大于文字的。

虽是在院墙内,但正是在这样新文化新思想的洗礼下,萧红无时无刻不接触这个时代最新最前沿的东西。那个动荡不安新旧撞击的年代里,革命是每个人都不可能逃脱的主题。1928年,正在宁静校园里读书的萧红和同学们,听到了院墙外的嘈杂和呐喊。

女孩子们小心翼翼又好奇的将头探出窗外,大街上,青年游行队伍高喊着抗日口号,浩浩荡荡从街道的远方走来。年轻的热血一下子从心头涌起,在胸腔沸腾起来,灼得萧红和她的同学们一刻也不能等,总觉得要做点什么。这些常年深闺豢养的女孩子们,尚未懂得革命的意义和运动的实质,就冲破了女中校长的反对,涌出校门,加入了游行队伍。

第二天,女中几百人自发主动地组成了游行队伍,冲上大街。萧红自告奋勇充当了散发传单的角色,走在队伍前列。与其说此时爱国主义已在这些年轻人心里扎根发芽,不如说是青春的冲动与担当感促使这些温室里的花朵,不顾风险不计后果地与武装力量硬碰硬。游行期间,学生队伍还与警察发生了冲动,甚至发生了枪机流血惨剧。这是萧红第一次如此冲动,也是最后一次。

1929年寒假,已经在女中读书两年的萧红再一次回到了呼兰县。经历了新文化精神洗礼的萧红,已经不是两年前离开呼兰时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女。那时候,受到新青年老师的影响,萧红开始阅读鲁迅作品,对先生的崇拜之情在心底发酵。

当萧红再次回到女中时,她并不知道,即将面对的是多么悲痛、险恶、颠沛流离荣辱负重的人生。刚开学不久,萧红便接到了来自呼兰的一封加急电报。

一种不祥之感袭上心头,她颤抖着打开电报,登时,天昏地暗。

萧红作为一个孩子的年代,结束了。 rBxSKPdNdVxrUhCb3K7r6BGO0yfrciL7PqaDibVwNZZvoOCYxX+B7lmbg5DqQXv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