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3章 人所拥有的财产

伟大的幸福教育家伊壁鸠鲁正确而美妙地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属于人的天然的和迫切的需要。这类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就会让人痛苦。这类需要就是食品和衣物,它们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第二类需要是天然的,但不是迫切的,是满足性欲的需要,尽管伊壁鸠鲁在《拉尔修的报道》中没有把它说出来(在这里我把他的学说复述得更清楚,更完整)。要满足这类需要已经困难一些了。第三类需要既不是天然的,也不是迫切的,是对奢侈、排场、铺张和辉煌的追求。这些需要 没有止境,要满足这些需要也是非常困难的。

在拥有财产的问题上,要给我们合乎理智的愿望界定一个限度,如 果不是不可能,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因为一个人在拥有财产方面能 否得到满足并不由某一绝对数量的财产所决定,而取决于某一相对的数 量,亦即由这个人所期待得到的财产与他已经实际拥有的财产之间的关 系所决定。因此,只是唯一考察一个人的实际拥有并没有意义,犹如在 计算一个分数时,只计算分子而忽略了分母是同样没有意义的。当对某 一样东西的要求还没有进入一个人的意识时,这个人是完全不会想念这 东西的。没有这样东西,他照样心安理得。但一个拥有百倍以上财产的 人,只要他期望得到某样东西,而又无法如愿,他就会感到怏怏不乐。

在这一方面,对于我们认为可能得到的东西,我们每个人都有各自的视 野。我们的期望会紧随这一视野。这一视野范围内的某一样东西一旦出现,我们又有信心可以得到它,那我们就会感到幸福。但是如果要得到这东西存在重重困难,以致没有得到它的希望和可能,他就会感觉不幸福。在他的视野以外的东西,不会对他产生任何影响。因此,穷人不会因为得不到富人的巨大财富而焦虑不安,但富人在目标和计划落空以后,并不会考虑到自己已经拥有相当可观的财物而有所安慰。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这一道理同样适用于名声。在失去了财富或者小康以后,当我们挺住了最初的阵痛,我们惯常的心境与当初相比,并没有发生很大的改变,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当命运减少了我们的财富量以后,我们自己也就马上大大降低了我们的期望和要求。在遭遇不幸时,这一过程的确是痛苦万分的;但这个过程完成以后,痛苦也就减少了许多,到最后甚至感觉不到了,因为伤口已经愈合了。反过来,如果交到好运,我们的期望的压缩机就会膨胀起期望,我们在这过程中就感受到了欢乐。但是,这一欢乐只能维持到整个过程全部完成,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那扩大了的期望得到的范围,获得在此范围内的东西已被视为理所当然了。荷马在《奥德赛》第18 节表达了我这里所说的意思。这一节最后的两行是这样的:

凡夫俗子的情绪飘忽不定,就像神、人之父所赐予的日子。

我们感到不满足的根源,就在于我们不断试图推高我们的期望,但同时,其他妨碍我们达成期望的条件因素却保持不变。

对于像人类这样一个贫乏不堪、充满需求的物种,财富比起任何其他别的东西都得到人们更多的和更真诚的尊重,甚至崇拜,这是毫不奇怪的。甚至权力本身也只是获取财富的工具。不足为奇的还有,为了达到获取财富的目的,一切尽可以抛开,一切都可以推翻。例如,在哲学教授手中的哲学就落得这样的下场。人们经常受到这样的指责,心中老是想着金钱,热爱金钱甚于一切。其实,人们热爱金钱却是自然的,甚至不可避免。金钱就像永远不知疲倦的普鲁特斯 ,每时每刻都准备着变成我们那飘忽不定的愿望和变化多端的需要所要求的物品。也就是说,任何其他物品只能满足一个愿望,一个需要,诸如食物之于饥饿的人,醇酒之于健康者,药物之于病人,皮毛之于冬季,女人之于小伙子,等等。所以,它们都只是“服务于某一特定目的的东西”,亦即只有相对的好处。唯独金钱才具备绝对的好处。因为它并不只是满足某一具体的需要,而是满足在抽象中的总体的需要。

我们应把现有的财富视为抵御众多可能发生的不幸和灾祸的城墙,而不是一纸任由我们寻欢作乐的许可证,也不是某种不花天酒地就是对不起自己似的义务。如果一个人凭借自己的某种才能——不管这种才能是什么——从最初的一文不名到最终赚到可观的金钱,那他十有八九会误认为自己的才能是恒久不变的本金,以此赚取的金钱只是本金的利息而已。这样,他就不会把挣来的一部分金钱积累成为固定长久的本金,而是把挣来的钱随手花掉。这样,他们通常最终会陷入贫困,因为如果他们的才能只能维持短暂的时间,例如,几乎所有从事优美艺术的人都属于这一类情况,那么,他们就有江郎才尽的时候;又或者,因为他们挣钱的本事依赖某种环境和某种风气,而这种环境、风气随后消失了——这样,他们的钱财收入也就停止了。手工制作者尽可以像我上面所说的那样花钱大手大脚,财来财去,因为他们不会轻易失去制作才能,他们也不会被助手、帮工的力气所替代。并且,他们的产品是大众需求的对象,所以不愁找不到销路。因此,这一说法是正确的:

掌握一门手艺,就是拿到了一个金饭碗。

各种类型的艺人和艺术家遭遇的情形却不一样。正因为这样,他们获取的报酬是如此的优厚。他们所挣得的金钱因此应该变成他们的本金,但他们却放肆地把挣来的金钱只当作利息。这样,他们就走向了贫穷的结局。相比之下,继承了财产的人起码立刻就正确地认识到何为本金,何为利息。所以,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尽力稳妥地维护自己的本金,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动用本金。事实上,如果可能的话,他们至少会把利息的八分之一存起来以应付将来没有入息的时候。因此,他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得充裕、小康。我这里所说的并不适用于商人,因为对商人来说金钱本身就是挣取更多金钱的手段,是他们的营生工具。因此,尽管金钱是他们自己挣来的,但他们仍然会试图通过运用这些金钱以保存和增加其资本。因此,这些人比起任何别的阶层的人都更懂得巧妙、适宜地运用金钱。总的来说,那些经历过匮乏和贫穷的人,比起那些只是听说过贫困的人更加不害怕贫困,因此更加倾向于奢侈豪华。前者包括那些交上了某种好运,或者得益于自己拥有的某一专门的特长——不论这特长是什么——从当初的贫困迅速达到了小康生活的人;而只是听说过贫困的人则包括出生并成长于良好家境的人。后一类人更加着眼于未来,因此他们比起前者过着更加节俭的生活。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贫穷并不像我们远距离看到的那样糟糕。不过,真正的原因或许是那些出生于富有家庭的人已把财富视为必不可少的,是构成唯一可能的生活的元素,就像空气般的不可或缺。因此,他们警觉地保护自己的财产就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所以他们通常都有规有矩,小心谨慎,勤俭节约。相比之下,出生于世代贫困之家的人却把贫穷视为理所当然的事情。他们以某种方式意外获得的财富,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多余的东西,把财富用来享受或挥霍才是理所当然的!一旦把钱财耗尽,他们仍然像以前没钱的时候那样生活下去,并且还免除了一样烦恼哩!就像莎士比亚说的那样:

这一谚语需要核实:乞丐一旦跨上了坐骑,就非得把马跑死为止。——《亨利五世》

当然,这种人对运气和自己的能力都抱有坚定的和过分的信心,因为这两者都帮助他们脱离了贫困的境地。不过,他们的信心更多的是在他们的心里,而不是在头脑里。因为他们和那些出身富裕的人不一样,他们并没有把一般的贫困视为无底深潭,而是认为只要脚踏实地用力蹬上几脚,就能重新浮上水面。这一人性的特征可以解释为何出身贫穷的女子,比起为夫家带来丰厚嫁妆的富家女,通常都有更多的要求,用钱更大手大脚,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富家出身的女子不仅仅带来了钱财,她们比起穷家女还有一种更为热切的、得之于遗传的保护财产的愿望。不过,谁要是对此持相反的意见,那他可以在阿里奥斯托的第一首讽刺作品里找到支持他的观点的权威说法。但约翰逊博士 却赞同我的意见:

一个习惯于处理钱财的有钱女人,会小心翼翼地花钱。但一个 在结婚以后才首次获得支配金钱权力的女人,会在用钱的时候大胆 妄为,简直就是大肆挥霍。

——博斯威尔:《约翰逊的一生》

不管怎么样,我都要奉劝那些娶贫穷女子为妻的人不要让她们继承本金,而只是领取一份年金。他们尤其需要注意不要把孩子的财产交到她们的手上。

我在这里提醒人们谨慎保存挣来的或者继承下来的财产。我相信这样做并没有用我的笔写了些毫无价值的东西。这是因为如果一个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足够的财产,能够享有真正的独立自足,也就是说,可以不用操劳就能维持舒适的生活,并且就算只够维持本人而不包括他的家人,那就是一个价值无法估量的优越条件,因为这得以摆脱与人生相连的匮乏和操劳,因此也就是从大众的强制苦役中获得了解放,而这苦役本是凡夫俗子的天然命运。只有得到命运如此垂青和眷顾的人,才可以是真正自由的人,是“自己的主人”,因为只有这样,这人才可以是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力量的主宰。每天早晨他就可以说上一句“今天是属于我的”。因此,一个拥有1000 塔勒 年金的人与一个拥有10 万塔勒年金的人相比,两者之间的差别远远少于一个拥有1000 塔勒年金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之间的差别。如果祖传的家产落到一个具备高级精神禀赋的人手里,而这个人所从事的事业跟埋头挣钱并不怎么对得上号,那么,这笔遗产就能发挥出它的最高价值,因为现在这个人受到了命运的双重馈赠,他尽可以为自己的天才而活了。他能够从事别人无法从事的事情,创造出对大众都有益处,又能给自己带来荣耀的东西。他以这种方式百倍地偿还了自己欠下世人的债务。处于同样优越生活条件的其他人,则可以通过从事慈善活动为人类作出贡献。相比之下,如果一个人继承了遗产,却又不曾做出任何上述事情——哪怕他只是尝试这样做,或者只是做出了点滴的成绩——或者甚至不曾细致地研究某一门学问,以尽可能地推动这门学问的发展,这样的人就是一个可耻的无所事事者。这种人也不会感到幸福,因为免除了贫穷只会把他引到人生的另一个痛苦极端——无聊,而无聊又如此厉害地折磨他,假如贫穷的处境使他有事可做的话,他反倒会生活得更加幸福。这样的百无聊赖、无所事事很快就会把他诱向奢侈,从而挥霍掉了他那不配享受的优越条件。无数这样的人沦为贫困,就是因为有钱就大肆挥霍,目的不过就是在无聊的压迫之下谋求片刻的缓解。

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要在公职服务中达至高位,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因为为此目标我们必须获得青睐、赢得朋友、搞好关系,以便逐级晋升直至最高职位。如果是这样的情况,那一文不名地来到这个世界从根本上反而更好。尤其是一个人没有显赫高贵的出身,但却具备了某些才能,假如这个人是一个一无所有的穷光蛋,反倒是一个真正的优势,也可得到别人的提携。这是因为每个人最喜欢的也最想找的就是别人不如自己的地方。这在人与人之间的交谈已经如此,在国家公务事业方面情况更是这样。只有一个穷鬼才会深信自己绝对的、彻底的、全方位的劣势,并且达到了在这种情况下所需要的程度,才会认识清楚自己的无足轻重和毫无价值。因此,只有这种人才会习以为常地向人点头哈腰;只有他们的鞠躬才会深至九十度;只有这种人才能忍受一切,且一直报以微笑;只有他们才知道自己的优点是完全没有价值的;只有他们才会扯高嗓门,或者用醒目的黑体字,公开把拙劣的文字作品捧为巨著,因为那些作者不是高高在他们之上,就是极有影响力;也只有这种人才懂得如何摇尾乞怜。因此,只有他们才会在青年时期就已倡导下面这一不为人知的真理——这一真理由歌德通过这些字句向我们展示了出来:

任何人都不要抱怨卑鄙和下流,因为在这世上只有卑鄙和下流才是威力无比的。

——《西东合集》

相比之下,从一开始就生活无忧的人却大多难以管束。他们习惯于高视阔步,并不曾学会上述为人处世的艺术。或许他们具有某些才能,但他们应该认识到这些才能与平凡庸俗、低三下四根本无法匹敌。最终,他们会看到身居比自己更高位置的人的平庸和低劣之处。此外,如果他们还遭受别人的侮辱和种种令人愤慨的事情,他们就会变得倔强、难以驾驭或者害怕、茫然。这可不是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办法。相反,他们应该最终与勇敢的伏尔泰一道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在这世上时日不多,不值得在可鄙的坏蛋的脚下爬行。——《全集》 26 ,贝索出版社,第116 页

随便说上一句,令人遗憾的是“可鄙的坏蛋”这个词语适用于这世上的很多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尤维纳利斯的诗句:

在局促狭窄的屋子里,无从施展力量,要站起身子已经非常困难。

更适用艺术表演的职业,而不大适用其他世俗、钻营的人们。

在“人所拥有的财产”这一章里,我并没有把妻子和儿女包括其中,因为与其说一个人拥有妻子、儿女,还不如说妻子、儿女拥有他。朋友反倒更应该被划入一个人的拥有物里面,甚至在这个问题上,拥有者也还在同等程度上成为别人的拥有物。 MQRQfIr8Ur+RqG5tkZAUUuN2mwkksdtHjtSM+PHxWNb4+eQjHVi5MY7IIRB2NbE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