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精编版序

这本书想尝试的,是写一部不那么卷帙浩繁的世界历史,试着概述从第一批人类离开非洲到全球定居以来的历史。但不可避免的是,有些宏大主题我虽做过调研,却只能匆匆地一笔带过,就像火车疾驰而过时窗外的惊鸿一瞥。

从一开始,我便决定在技术和技能上多花点笔墨,因为它们在塑造世界方面影响甚巨。我也很关注各种主要宗教的兴起,因为它们同样是塑造世界的尝试。我还检视了地理因素,因为直到上世纪之前,它们经常会主宰事件的兴亡与成败。而在人类吃什么以及为了挣到这些日常吃食要多么辛苦工作的问题上,尽管起初并未有此打算,但我也留出了一些版面。到这本书已快定型时,我才意识到月亮、星星和夜空对人类经验的巨大影响,虽然有些迟,但我还是试着在第四章和本书其他部分弥补了这一疏漏。

我还经常发现自己在观察那些帝国以及它们囊括的地区。某一位领袖或者某个国家可以统治的领土面积已经越来越辽阔,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了出现某种世界政府的可能性,当然,这么做是否明智就要两说了。因此,世界的不断缩小,也是本书重复出现的主题之一。

欧洲在书中的某些部分被提及不多。在前几章里,除了作为希腊和罗马人的故土,欧洲很少出现。非洲、亚洲和小亚细亚,甚至美洲,基本上一直占据着故事的主要内容,直到最近四五百年,才轮到欧洲文明称霸。

另有一个两难之处是,最近的150年该占多少篇幅。加里波第、罗斯福、丘吉尔、纳赛尔这类极有影响力的领导人当然该提一提;一些影响深远或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件,如麻醉剂的发明,无论如何也需要写一段话;但是它们在本书里很少或完全没有涉及。在如何对待20世纪的问题上,我相对地克制了一下,这主要是因为我不太愿意让这个世纪显得太过重要,或者说自视甚高,就像每个世纪的人都觉得自己恰逢盛世那样。以上这些,便是我试着小心走过的几条钢索。

若没有很多人的慷慨相助和不吝赐教,本书的瑕疵可能会更多。所以,我要特别感谢悉尼的Jocelyn Chey博士,墨尔本天主教神学院的Austin Cooper神父,意大利萨尔纳诺的Raymond Flower和牛津的Marco Paoletti先生,墨尔本的Barry Jones博士、Peter Lawrence、John Levi拉比和Malcolm Kennedy博士,拉筹伯大学的Glenn Mulligan博士和Lotte Mulligan博士,以及布里斯班的Richard Hagen和日本驻墨尔本领事馆总领事Kagefumi Ueno。企鹅图书的Katie Purvis和Adrian Potts作为本书各版的编辑功不可没。对其他人的感谢,则放在了《世界极简史》未精简版末尾的引用来源中。

我参观过的很多博物馆、艺术画廊以及图书馆,也给本书增色颇多,尤其要感谢慕尼黑的德意志博物馆,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科学博物馆,纽约的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及墨尔本大学、巴拉瑞特大学和拉筹伯大学的博物馆。本书中得以一窥的众多历史遗迹,都是我亲自到访的结果,无论是中国洛阳的石刻大佛、桑给巴尔岛的港口,还是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在西萨摩亚的故居,或捷克的温泉小镇卡尔斯巴德。

杰弗里·布莱内
2004年及2012年 opChKLrLi2+tpTmvFcOkPDM+zy1utGLsLB/lRrqb01ccT+Qln2QZuK56e4nHnBtS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