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生命在变化中绵延

我发现我总是处于不同状态的变化之中。我会时而寒冷,时而温暖;时而欢喜,时而悲伤;时而忙碌,时而悠闲;时而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时而驻足思考一些其他的事情。我的存在被知觉、感受、意志、想法等分割成许多部分。在它们的依次更替下,我的生活也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据此,我似乎可以给出这样的结论:我的存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但是,我认为这样说还不够确切,因为这些变化的剧烈程度是我们无法想象的。

我将我的存在划分成一个个处于不同阶段的状态,这些状态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整体。我会不停地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这就是我存在的形式,这就是变化的奥妙所在。若单独去看每一种状态,人们可能会将它误解成是不变的。但是,若我们能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人类所有的知觉、感受、意志、想法等都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的。如果始终处于一种精神状态便不存在变化,但生命的存在需要变化,它就像一条河流,绵延不断,流动不息。所以处于一种精神状态不变的生命将停止流动,它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举例来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会提及这样一个概念,即“最稳定的内部状态”。但实际上,这种概念只是我们对一些不动物体的视觉感知的描述。表面看来,如果光线等外部环境不变,我们去观察一个不动的物体,就会认为它是不变的,从视觉上来说,它的模样依然如初。然而,事物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在进行中,现在的物体已经不再是前一秒的那个物体了。过去与现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媒介,这种媒介被人们称之为记忆。随着记忆的积累,我们的精神状态会越发得丰富与饱满。相应地,我们的知觉、感情、欲望等一系列更深层次的内部状态也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它们绝不像视觉上的那些不动的物体一样固定不变。

我们常常忽略那些潜移默化的变化,只有等到这些变化足以改变我们的态度,或足以为我们确立新的方向时,我们才会注意到它们。而这时,我们才意识到自身的状态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一状态。我们所处的“状态”本身就是一种变化,我们的存在就是一个变化的集合体。

从本质上来说,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与保持同一种状态不变并没有差别。“保持不变”的状态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一点是超乎人们想象的。不同状态间的过渡千姿百态,两种过渡状态的相似程度同样超乎人的想象。变化是永恒的,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但是人的心灵变化是潜移默化的,或者说是微弱的,所以人们往往很难通过眼睛看到这种变化。只有当这种变化经过长期的积累变得显著时,我们才会注意到它。我们会为注意到的变化重新命名,然后再将它置于我们的“正前方”,将前一个状态置于我们的记忆之中。这样,新的状态又是保持不变的了。接下来,现在的状态又会被一个更新的显著状态所替代,如此循环下去。由于我们的注意力会被一系列独立的行为所吸引,所以我们的心灵状态看起来像是非连续性的。我们的心灵状态又可以被称为变化着的心灵生活。

在心灵生活的旅途中,道路不是由一个个断裂带构成的,而是由一个平缓的斜坡构成的。我们之所以会感到一个个状态是分离的,像是一个个断裂带,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注意力只能观察到生活中那些明显的行为。因为心灵生活具有不可预见性,所以其中的各个事件之间看起来仿佛是相互隔离和毫无关联的。这就给我们留下了这样的印象:各个心灵事件之间是毫无连续性的。但是,实际上,这些事件都发生在同一个背景之上,而这个背景具有连续性,它已经准备好将心灵事件分割开来的间隔。整个背景像是一组交响曲,而各个心灵事件是它的一个个鼓点,它们会按照一定的顺序不停地敲动。我们之所以会注意到某些事件,是因为这些事件具备更强大的吸引力,以至于我们能对它们产生兴趣。

毋庸置疑,我们的心灵生活是整体流动的,而各个心灵事件就是在这种整体流动中产生的。我们所处的每一个活动地带既包含了各个事件,又包含了我们的感觉、想法和意志,而那个被我们意识到的事件就是这个活动地带中被照亮的点。由此可见,我们的各个心灵状态或事件是前后联结、彼此交融的,它们共同组成了生命的河流。

我们人为地将心灵的各个状态或事件分割开来,那么我们也有必要人为地将它们联结起来。这样一来,我们的注意力就构想出了一个无形的始终保持着一副客观面容的“自我”。这个亘古不变的“自我”可以觉察到各种非常清晰明确的色彩,而非相互融合的色阶层次流。那些看似凝固的色彩就如同一条项链上的串珠,我们的注意力会设想出一条固定的线将这些串珠串联起来。这条无色的线隐蔽在彩色串珠的下方,它会被串珠不断地染上色彩,但由于这种染色过程是不停变化的,所以那条线看起来压根就不存在。实际上,这条线只是一个象征而已,它的作用就是提醒我们关注以下事实:由于人为造成的印象,我们会将生命过程分成若干个截然分立的状态,但是,实际上生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整体,中间没有任何片刻的断裂或停滞。如果将我们的存在看作是不同分立状态的组合,且将这些状态看作是由一个没有任何感情色彩的自我相连在一起的,那么我们的生命将无法绵延。因为一个不变的自我或心灵状态是无法持续的。

用一个假定的“自我”来串联心灵状态,并假定这个“自我”可以长久地维系它们,这是一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固体上的固体是不能流动的,我们在对内在生命进行这种人为的模仿之后,所能收获的只是一种可怜的静态等价物而已。将这种做法与流动不息的生命之流相比,前者更能满足逻辑与语言的要求,原因在于后者不需要向真实时间提要求。心灵生活的长河之上漂浮着各种象征物,而它本身却在这些象征物的下面悄然流动着。可以看出,构成心灵生活的全部材料只有时间。

时间是一种耐磨且实在的材料。生命的绵延并不是一瞬间的更替,否则,所有的存在只能存在于“当前”。实际上,过去的触角延伸到现实之中,才会实现演进,构成具体、实在的绵延。过去的持续进展一点点侵蚀着未来,它在前进的同时,自身也在不断地膨胀和发展。这就是一种绵延。过去一边在无休止地生长和扩展,另一边又在毫无限制地进行着自我保存。过去不能将过往放进一个抽屉里进行保存,也不能为它们登记注册,因为它不是这样一种技能,事实上也没有任何一种技能可以服务于生命的这个过程。一种技能随时可能受到意愿的约束和能力的限制,所以它总是断断续续的。而过去却是摩肩接踵,彼此相连,前赴后继,绵延不断的。

过去会在行进的过程中自动保存下来,它时刻都在追随着我们的脚步。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的所思、所感、所想全部被保存下来,它们既倚靠在当前,又将当前归入到自己的行列之中。

记忆被压迫在意识的大门前,而意识却将它们拒之门外。我们的整个记忆在大脑机制的作用下几乎完全被拉回到无意识之中,只有一种过去才能通过意识的大门,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这种过去享有通关特权,原因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当前的形势,或者有助于我们行动的发展。简单来说,只有那些有用的记忆才能被我们意识到。实际上有些不必要的记忆有时也可能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那些记忆都是潜意识送来的礼物。它们虽然稀薄和肤浅,无法在我们的意识中形成明确的概念,但是它们却时刻与过去如影随形,时刻把我们的现在与过去相连。我们的历史自出生以来就开始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出生时全都带着先天的秉性,这或许是在提醒我们:在未出生之前我们就已经存在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的存在又是什么呢?

我们的思想、欲望和行动都建立在过去的记忆之上,而整个过去的记忆只有一小部分能被我们意识到。对一个有意识的生命来说,要存在就要变化,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生命都是在变化中绵延的。 uaU8GUrlIvOYdQ3LNvX4l37W0GD6l7Hwz9lFjMMqATTj2FugNIHiGGoB5hrMx70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