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的正宫,是窦皇后,据《史记索引》记载,她叫窦猗房,是赵国清河郡观津县人,家乡即现在的河北省武邑县,她约生于公元前205年,比刘恒大两岁。
她本是平民女子,以“良家子”的身份入宫去服侍吕太后,所谓良家子,就是好人家的子女。在汉代,贵人家里都有奴仆,奴仆及杂役,汉人呼为“贱民”。身家清白的平民,且还不能出于医生、卜筮、商人、手工艺者之家,汉人方称为“良家子”。“士农工商”这四行,只有前二个才够标准,西汉初期,选宫女、武士、侍卫入宫,除了官员的关系网外,一致是“良家子”。如《汉书·地理志》:“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才力为官,名将多出焉”。
话说当年吕雉为笼络诸侯王,赐给他们每人五个美女,窦姬也在赐赏之列。她就想回到家乡,就对管派遣的太监打招呼,说一定要把我放在去赵国的队伍里。结果主事的给忘了,把她错置于去代国的队伍里。等名单报上,诏书下来了得出发了,窦姬才知道。窦姬很上火,哭得是梨花带雨双眼如桃,怨恨管事儿的,不想去遥远的代国。可是诏书已下,也无能改变,管事的强迫她必须去,窦姬无奈只好去了。
所谓“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窦姬运气不错。到了代国,因为和刘恒年纪相仿,两人谈得来,刘恒就很喜欢这个初恋的情人。“代王独幸窦姬”——窦姬独得高富帅的恩宠。
窦姬后来生有二男一女。前189年,生长女刘嫖。这个“嫖”字,为多音字,此处应读为“飘”,通假“飘”字,是轻盈飘逸的意思。前188年,生次男太子刘启;后又生小儿子梁王刘武。
仿佛这世上的好运气都让窦姬给占了,刘恒原来的正妻,姓王。还给他生有四个男孩儿,但她命薄,在刘恒还没登基前就死了。等刘恒登基后,王姬的四个儿子就先后病死了。不知是另有隐情还是这几个孩子命薄,反正是挺巧合。刘恒为帝数月,大臣们请立太子,窦姬的长子最大。故刘启成为太子,窦姬自然被立为皇后,刘嫖立为“长公主”,明年刘恒又把立为代王的刘武迁于梁国,后人称之为“梁孝王”。
立皇后是件喜事,为此刘恒还给天下的单身男女、孤儿、贫困户、八十岁以上的老人及九岁以下的儿童发放国家福利,每人能领到一定数量的布帛、大米和肉类。
窦姬的双亲早就死了。只有两个兄弟。哥哥叫窦长君,弟弟叫窦广国,字少君。窦广国四五岁的时候,因为家里太穷,父母就把他买给别人家,流散外地。他给主人上山采炭火用料,晚上山崖下有上百人,不料山崖崩塌,上百人都死了,窦少君侥幸逃脱。后来听说窦姬被立为皇后,就去长安投亲。
窦皇后召见了他,问:“怎么证明你是我弟弟呢?”
窦广国说:“姐,你去长安时,在传舍中跟家人分别,你还请求官家给我洗了个澡,给我整了顿饭吃,你才走。”
窦皇后听闻后,抱住他大哭一场,眼泪噼哩噗噜地掉。仆人们也都跪地哭泣,以助主人的悲哀。久别重逢,如今否极泰来,自然她不能亏待弟弟,史书云:“乃厚赐田宅金钱,昆弟家于长安。”
当年周勃和灌婴还都在位,两人暗中商量:这窦氏兄弟是外戚,将来肯定会富贵。但窦氏兄弟没啥文化,得找个老师好好地培养他们。要不,又该学吕氏家族了。于是两人选几个有文化的长者来跟两人一起起居生活,在言传身教下,窦长君和窦广国慢慢也成为了谦谦君子,不敢以地位尊贵而骄横。刘恒也比较低调,在位时没给大舅哥和小舅子任何爵位,待其死后太子登基,窦家才稍稍在政治上崛起,这是后话。
窦姬的幸运还不止于此,由于她个人的读书爱好,再加上可以影响皇帝的权力,结果她居然还在中国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主要是涉及到她的权力如何影响到汉初意识形态的。研究汉代政治史、思想史、学术史的学者们都绕不开她,这个以后有机会我再说到。
但是一个人太幸运了,必也伴随着小挫折,窦皇后亦是。她中年时得了一场病,眼睛失明了。此时她已年近四十,已不复当年的柔润肌肤、盈盈浅笑,对于大多数男人而言,这“年老色衰”之后,免不了就要“色衰而爱驰”,刘恒就渐渐把对她的宠爱挪到了别人那里,乃是来自赵国的慎姬和尹姬。
司马迁在史籍中,也仅仅记了这两个爱妃的名字,其他什么绯闻艳遇,一概没有,这和他的子孙比起来,简直了。若翻开汉武帝,汉成帝的史料,那真是“桃花渐欲迷人眼”了,多说一句,如果我们带着八卦的心态读我华夏泱泱文明,我觉得那更有趣儿。
小弟弟刘恒喜新厌旧,窦皇后不以为意。但一个人却让她对刘恒感到失望和恶心,他是刘恒的男宠,名叫邓通。
邓通是蜀郡的南安县人,曾经在码头上专门给人洗船。刘恒曾经做梦,梦见自己要登天,但登不上去,有人推了自己一下就飞升了。回望看到这个人衣服穿反了,醒来以后刘恒就暗中留心这个人。后来碰到邓通,他就穿反了衣服,跟刘恒梦中见者一样。一问姓名,说姓邓名通。邓者,登也,很吉祥的名字。刘恒就特高兴,渐渐越来越宠幸他。但邓通这个人非常低调,不喜欢交际,哪怕刘恒赐给他封地,他也不去。刘恒赏赐他老鼻子的钱财,官衔做到上大夫,还经常去他家里玩。
邓通这个人没别的技能,只能自己谨慎小心来奉迎刘恒。刘恒就找个会算卦的去相他,大师说他得贫困得饿死。刘恒就表示奇怪,说我可以让邓通富贵呀,怎么还看出贫困呢?于是把蜀地的几个产铜的山川给了邓通,喏,把铸币厂给你一个,自己铸钱花吧。于是邓通铸造货币,通行天下,号称“邓氏钱”,流通市场。
据《西京杂记》:“文帝时,邓通得赐蜀铜山,听得铸钱文字肉好皆与天子钱同,故富侔人主。时吴王亦有铜山铸钱,故有吴钱微重,文字肉好与汉钱不异。”蜀郡和吴国的铜矿天下优良,故邓通和刘濞所铸的钱,跟长安出的钱一样,通行天下。邓通的资产,不在于诸侯王之下,放在今天,或能打进福布斯富豪排行榜的前十名。
邓通不仅谨慎,他的心还不错。刘恒曾经得皮肤脓肿,邓通就经常给他吸吮,刘恒不太开心,就问邓通说:“这世界上谁最爱我?”
邓通回答:“可能谁也比不上太子。”
等太子刘启去问候老爸的病情时,刘恒让他吸脓,刘启面有难色。后来他听说邓通经常给老爸吸脓,不由得暗恨邓通——他这么干,不是打我的脸吗?
待刘恒死后,太子刘启即位,就把邓通免官就家。不久,就有人揭发他在国境外私自铸钱。长安派人调查确实有事,那当然刘启就不客气了,邓通的家产被没收,国库又发了一笔财,“数巨万”——几个亿。以前长公主刘嫖赐给他的财物,小吏随即没收,一个发簪都不让有,邓通穷困潦倒,刘嫖派人救济他,但刘启就是想办他,他的家产全被没收,最终他死在别人的家里。
这也是一个古代版的乾隆和和坤的故事,所不同的是和坤有才,邓通无能而已。邓通的故事,被司马迁写进了《佞幸传》,让后人又一次八卦到了皇帝的私生活。
顺便说一下长沙国太子吴著。他的老爸叫吴右、爷爷叫吴回、曾祖父叫吴臣、高祖父就是第一代长沙王吴芮。这个家族的寿命都不是很长。吴著是吴芮的五代孙。这个吴著为王不久,就于公元前157年夭折了,因为没有后代,这个封国就被未央宫给取消了,直到刘恒去世汉景帝登基,分封刘氏就国,所以这长沙国实际上分为两阶段,一阶段是从前202到前157年,是为吴氏长沙国;另一阶段是从前156年到公元七年,是为刘氏长沙国。
后元七年吴氏除国之后,中原境内再无异姓诸侯王,刘恒也算是在生前看到了真正的大一统。从此,未央宫的议题,基本上都是对付同姓诸侯王,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博弈依旧尖锐,因为,对权力的渴望和攫取,跟同姓异姓,没有丝毫的关系。
长沙国在文帝三年,却迎来了一个大人物,他叫贾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