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贾谊

启用周勃不久,刘恒就抛出了一个建议或可说是命令。这个建议,让一位年轻人成为了未央宫的焦点。

建议援引古代诸侯的政治行为,说古代的诸侯都各守其地,和大伙打成一片感情不错,还方便治理辖区。今天大大小小的诸侯都住在长安,全国各地还得往这边运送资源,太费事儿了。列侯们还不能管理辖区。今令诸侯们该回县回县,担任高官的或是皇帝特许留下来的,可以不去,但必须把爵位的继承人派回去。

诏令一出,长安哗然,谁都不愿意回封地。你想啊,这帮打下大汉天下的元老们,大大小小的七八百人,从工作的角度来说,谁都有进取心准备干好点儿,从小侯干到大侯,下到地方那是直接终结了政治生涯;再从生活的角度看,这帮人有地方的俸禄养着,个个儿身价不菲。都想在这繁华的长安城里养养老,享享福。谁都不愿意到远方。你说这封地在燕北或是淮南也就算了,大不了冬冷夏热一点儿;但要是封国临近云中郡或是雁门郡,那离匈奴太近了可不太好;挨着百越也不行,那里瘴气弥漫穷山恶水,体格不好的也容易挂。全国一片骂声。

皇帝是骂不得的,大家就找出主意的,这个人鼎鼎大名,乃是青年才俊贾谊。贾谊同学是洛阳人,生于公元前200年,今年二十三岁,比刘恒小三岁。他少年聪颖,十八岁时便以能吟诗作文闻名河南郡。彼时河南郡守姓吴,吴郡守听说他有美才,就把他召来并安排份儿工作,他非常喜欢贾谊,贾谊干的也不错。

后来刘恒即位,听说吴郡守的政绩全国第一,还曾经是李斯的老乡,并跟李斯学习共事过。刘恒就把吴郡守调到长安,任为廷尉,老吴就向刘恒推荐了贾谊,说他虽然年轻,但却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颇通诸子百家之书”。刘恒爱才,便召贾谊入宫担任博士。汉初博士俸禄为六百石,职责为给皇帝上建议或出点子或备咨询,有点类似现代的官方智库的学者。

弱冠之年的贾谊,在博士里是最小的,每次有诏令下来让大家讨论,老先生们还没有领会到意图,贾谊就都给梳理好了条目并且拟好了意见,写的内容大家都觉的不错,照顾到了各方的关注。大家都认为贾谊最优秀,自己赶不上他。年轻人喜欢用年轻人,刘恒对他也很满意,破格重用,一年之内,贾谊坐到了“太中大夫”这个位置,跟元老陆贾平起平坐。太中大夫是个轶比千石的中级干部,直接受光禄勋领导,职责就是“主议论”,就是收集舆论,提交建议什么的,官职不大,影响力却不小。

要论学历的话,张良萧何陈平韩信在汉初也算是文化人了,但贾谊能把他们秒成渣渣。他的老师乃是战国奇人张苍,而张苍的老师,乃是战国时代的儒家大师荀况。荀况改造了儒家,以实用为主并综合诸子,呈现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气象,所以荀况并非是一个“醇儒”,同样,张苍和师哥李斯、韩非子都是儒法结合的,到了贾谊,更是以治理国家为目标,单纯的儒家不行,所以需要综合,贾谊也不是一个“醇儒”,意识形态更加实用化,他其实是一个儒法杂蹂的改革家。

贾谊认为:大汉建国三十年了,目前还算运行平稳,应当出台一系列政策,改革一下。于是贾谊在历法、官职制定,立法、教育方面提出不少建议,“悉更秦之法”,全部变更秦朝的政策。大家都知道,“汉因秦策”,汉初没有太明白问题的学者,基本上是把秦代的那一套管理制度照搬来的,不是不想变化,而是建国之初老打仗,没精力搞思想方面的建设,贾谊适逢其时,恰在位置,就生机勃勃地要大干一场。

看贾谊做的出色刘恒也很高兴,抛下一个议案让大家讨论——是不是应该把贾谊放在公卿的位置上。如果贾谊获得高位,那么推进改革的阻力相对较小,而影响力相对更大了。但这个建议用脚后跟想都通不过,贾谊的诸侯就国方案已经得罪了一大批人,于是重量级的人物纷纷出头表示反对。

史书明确记载,反对者有丞相周勃、太尉灌婴、御史大夫冯敬、东阳侯张相如等元老。大家批评他为:洛阳小屁孩儿,学了点儿皮毛,就想控制未央宫,啥事儿都整得乱糟糟。大佬们的话还是蛮有份量的,何况这还触及到利益问题,但刘恒顶住压力,实施贾谊的建议,试探性地动了周勃。

文帝三年十一月,刘恒直接发话:以前下诏书让列侯回国,就有人不行动,阳奉阴违,周丞相是朕的大臣,请您起一个带头表率吧。

周勃楞住了,花白的胡须微微颤动。他没想到刘恒这么绝情,过河拆桥把他打发到老家。但他也是一倔人,去就去我还不说软话呢。散朝后,七十多岁的周勃无限眷恋地看了一眼未央宫,他明白,自己的政治生涯这回真的是结束了。不久后,诏书下来罢免丞相,太尉颖阴侯灌婴交太尉印,接任丞相。雪舞冰河,风啸山林,周勃交出相印,不无孤寂。

贾谊居然有这么大的能量?砀泗楚人集团中的大佬们惊呆了,紧随而来的就是不断的谗言,为周勃的下台报复贾谊。又过了一年,刘恒为了平衡各方势力,不得不考虑元老们的关切。渐渐地也疏远了贾谊,不用他的建议,把贾谊从中央下调到地方,任长沙王太傅。

长沙王太傅,就是去做长沙王的老师,长沙国最初是反秦元老吴芮的封国,偏居湿热的南方,二十余年斗转星移,现在的长沙王是吴芮的玄孙吴差,刘恒派贾谊过去,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流放。

贾谊很郁闷:为什么我的一腔热血大家看不到;为什么我利民利国的主张会在上边搁浅;为什么把我流放到这么个鬼地方?

他不知道,他的改革进行的太快了。他学过黄老之道,但显然他操作的并不好。本质上贾谊不过一个书生,他如何能对付那些政客?唯一能胜利的武器或许是“时间”,假如他妥善而缓慢地推行自己的措施,或许有一天他可以成为帝国又一位名相,但是,历史不能重来。

斜阳古道,长路漫漫,贾谊呆坐在车上,随着车子的摆动而摆动,时间仿佛也静止了,长沙国漫漫千里,一行不多的十余人,走在通向长沙国的道路上。长安城,我还会回来吗? slaEFa3ggO/4D+/n+LOg8PFauQHKVg5psKR0NnHgtUBISdONHaYOACSrdRJ7/d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