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 软弱的刘盈

权力的游戏很微妙,就算亲人母子之间,该暗战时还得暗战——这次是刘盈主动出的手。

有人在刘盈面前打辟阳侯审食其的小报告。刘盈本来就膈应审食其,听后勃然大怒,把他投进大狱准备办他。这下吕太后的脸面上挂不住了,审吕的丑事早就传开,吕雉也羞于和大臣们谈到辟阳侯。大臣们也都讨厌审食其,乐见其死。

审食其吓的六神无主,赶快在监狱里翻开强大的关系网找关系。朋友多好办事,有个叫朱健的,帮了他的大忙,把他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朱健是楚国人,曾任淮南王黥布的丞相,相当于省委秘书长、副州长。黥布造反时朱健劝他别干,后来平叛后调查朱健,调查出朱健反对黥布,所以调查结果出来,他没啥事儿只是被免职了。这个人有口才,也很讲原则,家住在长安城内。早先,审食其想结交他,朱健没搭理。后来朱健的老妈去世了,他自从免官后没啥收入,只好借钱来发丧。陆贾平时跟他关系不错,探望之后就去见审食其。

陆贾说:“小审呀,有个好事儿得祝贺你呀,朱健他老妈死了。”

审食其纳闷:“他老妈死跟我有一毛钱关系吗?”

陆贾:“你想交他,但他不愿意搭理你,如果,你能真诚地把丧礼给他办了,他都能为你死。”

审食其想想也对,他是个侯爷,也不差钱,“乃奉百金”,相当于送上五百万人民币,别的侯爷看到审食其的面子上,也陆续送来金子,凡五百金。朱健总共收了大约二千多万人民币,他的生活一下子就改善了,所以审食其这回出了事儿,朱健决定帮忙。

审食其找来,朱健先是拒绝,说什么这么敏感的案子,我可不想牵扯进去,办不了。审食其大怒,觉得朱健拿钱不办事儿,不是个东西。私下里朱健却找到了闳籍孺。这个人史书上说是“孝惠幸臣”,所谓“幸臣”,秦汉时是个不太好的称呼,简单来说就是孝惠帝的男宠,这刘盈也真是重口味,啥都想试试。他体弱多病,也是自己作的。

朱健说:“天下人都知道你是刘盈身边的红人儿,不过有传言说审食其下狱是你搞的鬼,那这下好了,皇帝要杀了审食其,等太后发火了,以后不得杀了你?你麻溜地赶紧把他整出来,这么地对双方都好。”闳籍孺一听吓够呛,赶紧照办,审食其就出来了。审食其本来很生朱健的气,后来打听到是朱健出的力,大为吃惊。

审食其广交朋友,比陈豨的广交朋友强多了,他有极其强大的人脉关系,至少陆贾、朱健,吕氏家族的当权者,都是他相当可靠的朋友,甚至后来诛杀吕氏家族,审食其都没被牵涉,可见其实力。但他后来倒霉,被诸侯王刘长给出其不意地暗杀了,这事儿以后再讲。

说到刘盈,他优柔寡断、男宠干政,没有毅力,他所有的弱点,在此事中暴露无疑,所以刘邦生前说“不类我”,绝对有道理。刘盈,啥也不是那伙的。

孝惠六年七月,公元前189年,刘盈的大哥,齐王刘肥死了,享年三十三岁,谥为“齐悼惠王”,儿子刘襄继承王位。

八月,丞相曹参死,史书中没有记他的生年,但他应当近于七十岁,被谥为“懿侯”。两个月后,遵照刘邦的政治遗嘱,吕雉把丞相的第三顺位人选——安国侯王陵提上来,成为右丞相。把曲逆侯陈平也提拔,成为左丞相。吕雉有意不设相国位置,因为左右丞相有个分权的相互制衡。太尉依然是周勃。

这一年,开国功臣之一,舞阳侯樊哙也死了,享年五十四岁,谥号为“武侯”。后人欧阳澈给予其极高的评价,认为武可比唐之李靖,文可拟名相房玄龄,这评价是虚高了。民国梁启超有一中肯评价:“若其谏咸阳狗马之爱,纠寝疾倦勤之失,何其明于大体也。”樊哙只是一个敢说敢做、明于事理的军队总参谋长,不过如此。司马迁把他和郦商、夏侯婴、灌婴写进了一个传记里。

孝惠七年,公元前188年的一个秋天,被酒色淘空了身体,健康出了问题的刘盈驾崩,享年二十三岁,比刘肥还少活了十年。看着儿子冰冷的遗体,吕雉内心难受之极,但她强忍住眼泪,依旧是平时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大臣们哭得昏天黑地。散朝时,张良的儿子张辟疆,悄悄地叫着陈平:“陈叔陈叔,我跟你说个事儿。”

张辟疆在宫里任“侍中”,这个官职属于少府管辖,可兼任其它官职,给皇帝跑个腿送个消息,给丞相做个建议,也算是秘书。但是由于侍奉在皇帝身边,故知晓国家机密以及大事政策,能量不容小觑。且他才十五岁,能当侍中,不是靠关系就是这孩子聪明伶俐,办事非常有能力。他之所以找到陈平,是陈平曾经当过郎中令,是他的老领导。

陈平:“啥事儿你说吧。”

张辟疆:“老太太只有刘盈这一个儿,死了却不哭,您知道咋回事儿吗?”

陈平:“不太清楚?”

张辟疆:“刘盈没有大点儿的儿子,吕后害怕你们这批老人儿,不如您提拔吕台吕产为将军,带首都部队的南北军,把吕家都整到中央,吕后感到安全了,你们也免受无妄之灾了。”我不知道这是小张自己的主见还是吕雉把他当成传话筒,反正陈平王陵采纳了建议,很快办完了人事调动,这下吕雉没有了后顾之忧,心情放松,她想起了年轻时拉扯儿女的辛苦,不由得嚎啕大哭,哭得是上气不接下气儿。

哭完正事儿还得办,吕雉又选了一个皇帝,然后再把刘盈下葬于安陵、新皇帝登基、祭祀刘邦庙,再改年号称某某元年。但因小皇帝都早死,故正统记载的都是太后记年。吕雉临朝听政,这一年她五十二岁,已经到达了人生的巅峰。

吕雉当政后,首要考虑是权力的安全问题,她准备封吕氏家族中的人为王,用亲族来牢牢控制权力。一天上朝,她抛出这个议案,来询问右丞相王陵。王陵也是沛县人。最初,他是县里最出名的名人,黑白两道没有他办不了的事情,彼时刘邦不过是个小亭长,没发迹之前把王陵当成大哥,很尊敬他。

刘邦造反后打进咸阳城,此时王陵手下也有好几千人,割据南阳也是个小军阀,南阳城王陵说了算,所以也不太搭理刘邦。没想到刘邦的事业越来越大,政治形势也明朗了,所以王陵交人交兵,终于跟了小弟刘邦,谁都想让自己的事业更上一层楼,对吧。刘邦当时对王陵也不错,毕竟是用人之际。

互争天下时,项羽也瞄上了王陵,就派人把他的老妈给请过来了,好好招待准备感动王陵让他效劳,王陵就派人去交涉一下。谁料王陵的老妈很有个性,哭着偷偷对使者说:“希望为老妾我告诉我儿,好好跟着刘邦,刘邦是好人,不要以我的原因有异心,妾以死来送你走。”于是突然持剑自杀。使者傻眼了,项羽也傻眼了,谁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个结果,消息传到汉军,一军感动,王陵哭成泪人。这也就算了,但谁知道项羽不知又抽什么风,把老太太的尸体给煮了,王陵这下彻底怒了,发誓跟定刘邦为母报仇,项羽死后,王陵也成为了沛县元老团里的大佬。

但刘邦当上皇帝后,对老乡们都挺亲,对王陵却不冷不热的,这又为何?天下人都知道,刘邦疏远王陵,是因为雍齿。王陵最铁的哥们儿就是雍齿,而雍齿在早,为壮大自己背叛过刘邦,差点打挂他。要不是刘邦投靠项梁后打回来,没准雍齿就当了名正言顺的“砀郡守”,所以刘邦一直挺恨雍齿,连带着不待见王陵。

毕竟是老大哥,雍齿都受封了能不封王陵?所以抻了好几年,才封王陵为“安国侯”,王陵也算是圆满了。刘邦在临死时,想起王陵不错,把王陵定为丞相三号候选人,如今王陵屁股还没坐热乎,当上右丞相才两月,吕雉忽然要封吕氏。

王陵这个人呢,脾气倔、说话直、没坏心眼儿,这一点跟周勃很像,不过周勃办事还动动脑子,王陵则是一根筋,认准一个理儿就不放。耿直的王陵当年连刘邦的面儿都不给,又怎么会同意这份议案?这表面上是封王问题,实际上这是吕氏家族和元老们争夺未央宫控制权的问题。

王陵拿出当年刘邦的政治遗言——“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来搪塞,不予受理,吕雉再问时王陵则直接拒绝——“不行”。吕雉碰了个大钉子,非常不高兴。再问左丞相陈平,陈平原则上表示通过,说“行”!周勃也倾向于陈平,这下吕雉可乐了。

罢朝后王陵过来,责备陈平周勃说:“你俩整事儿呢?当年咱兄弟们喝血酒发毒誓,话一起说出来的,啊刘邦死了他媳妇管事儿,你俩就拍马屁了?背叛当年的誓言,你俩将来有脸在地下见刘老三吗?”

周勃:“大哥你甭生气,会上讲原则你行;将来保持国家稳定,扶持老刘家你不行。”

陈平:“大哥你过来,我们小声说。”

二人大概也向王陵透露出意图,故后来王陵“无以应之”。王陵作为社会大哥也深知游戏规则,几人在战略上也达成了某些默契。

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谁都不愿意用不听话的,所以在年初的十二月,吕雉调任王陵为太傅,夺其相权,太傅专职是教育太子,地位尊贵。这是明升暗降,把王陵气得借病退休了,丞相就干了三个月。不仅如此,王陵起了倔脾气,学习周昌干脆连朝请都不去了,闭门不出,几年后的高后七年,即前181年,王陵去世。

汉初的政坛人物,我最服王陵。他正直不阿,所以提的最晚。坚持原则,所以被拿下的最早。他能力不如萧何;聪明不如曹参;圆滑不如陈平;但王陵不唯上、不谄媚、守原则,这是王陵最可宝贵的财富。现在的企、事业单位、甚至官场中,总有几个小头头儿,领导放屁都觉得香,他们的品德,照古人王陵,根本就比不了,王陵,向您致敬。

在吕雉看来,王陵不行,那就让陈平统揽丞相大权吧:“他会同意我吗?他会掌舵好这个庞大的帝国吗?” JxieLXXJDrubKXB744TnXYjKdTDzoxs2SKqLAG70VvkilXJewkCF5nPAjXo+Tmr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