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 韩信

汉初第一战神韩信,在刘邦封王迁蜀之后,也闪亮登场了。

韩信,东海郡淮阴县人,即今天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县人,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他生于哪一年,有学者推算大约是生于公元前229年左右,在大汉的元年,刘邦51岁,项羽27岁,韩信24岁。

韩信年轻的时候,贫穷并且没有节操,没有当小吏的口碑,啥也不是。种不了庄稼,做不上买卖,经常跟人混吃混喝,所以大家都讨厌他,他曾经多次跟随着下乡县的南昌亭长,混吃混喝几个月,亭长老婆烦死他了,心想这个男人怎么这么不要脸?天天在我家混吃喝。

于是亭长老婆就每天早早做饭,和老公在被窝里床铺上草草吃完,等韩信估摸着开饭的点儿去了,就不准备饭了,韩信也不是傻子,立马明白了,一生气离开了亭长,决定不跟大哥混了。

不跟大哥就没有饭吃,咋办哩?好在淮阴是水乡皆是江河,那就钓鱼吃。于是韩信在城墙下钓鱼,碰到一个洗衣服的大妈,大妈心挺好,看到韩信饿的眼睛都蓝了,就给他点儿吃的,这样经常接济韩信,他吃了好多天。韩信挺高兴,说我将来一定厚厚地报答您。

大妈挺不爽的,说你一个大老爷们自己都不能养活自己,还谈个屁报答。我是可怜你曾经是个王孙(贵族),给你点饭让你不至于饿死,我还指望你报答我?

韩信脸红如猪肝,无言以对。

从他的生活作风来看,韩信很可能是楚国贵族之后,秦灭六国之际,破家流落在社会底层,虽然有文化,但没有谋生手段,只能饥一顿饱一顿混迹街头。一个高大青年,连饭都吃不上,被人指指点点,可以推想出他的窘迫。他不会想诗和远方,只要有几顿能吃饱肚子的苟且,可能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俗话说: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韩信也碰到过这样不顺心的事儿,有天他碰到了一个小流氓欺负人:“你们别看韩信个子大,喜欢带刀带剑的,其实他啥也不是。”

小流氓当着大家的面儿对韩信说:“韩信你要是能豁出去,敢死,你就跟我打,来砍我,你要是没这个胆儿,就从我的裤裆下钻过去。”

这个小流氓太过份了,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可是,韩信居然忍了。只见他仔细地看了看那个小流氓,弯下腰从他的胯下钻了过去,匍匐着好像羞于抬头。太过份了,一些人摇头走开了。但更多的人是哄堂大笑,都认为韩信没男人气概,胆子太小,不配算是个血性的男人。

苏东坡《留侯论》言:“古之所谓豪杰之士,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这段话是苏东坡赞美张良的,但是不是用给韩信更为合适?谁知道当时韩信是咋想的呢。后人读之都大发感慨,有人理解为韩信胸怀韬略,不屑轻死;有人理解为韩信熟读孙老,以柔胜刚。

不过就韩信在发迹后的表现上看,他或许是熟读孙子兵法,但基本上不会老庄之道。考虑到受辱时他只是个十几岁的小青年,就好理解了,或许事情本身很简单:年轻的韩信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只有先得过且过钻过去吧。

公元前208年,韩信22岁,那时项梁还活着,韩信投奔了他,逐渐在战火中被锻炼成一个老兵,韩信见多了死亡、流血、和残酷。项梁战死后,韩信又成了项羽的侍卫,很有可能作为贴身护卫,韩信亲身参加了鸿门宴会,但由于史料不足无法确认。韩信好几次上书阐述自己的看法,但项羽不用他。

韩信这一生净碰到贵人了。第一个贵人,是滕公夏侯婴。

且说一年之后,刘邦打进蜀地,韩信从项羽那里离开投奔刘邦,成为一个下层参谋,不知他犯了什么军法,被判处死刑,该斩。由于韩信在公元前196年被灭三族后,史料极其缺乏,现在已经不可考证当年他是为什么被判死刑的了。且说当时被砍头的已经有十三个了,唯独韩信仰着脑袋,正好碰到夏侯婴来视察,韩信大声说:“刘邦不是想得天下吗?拥物啥呀就砍我好男儿的头?”

夏侯婴挺奇怪,心想嘿小子,口气不小你挺屌啊?又看,嗯这小伙子相貌不错,那先不剁你了咱们先谈谈吧。这一谈夏侯婴感觉好啊,觉得哎有水平。

夏侯婴就向刘邦推荐了韩信,老部下的面子不能不给,于是韩信得到“治粟都尉”一职,这是个管理后勤的中级武官,在军队中相当于后勤保障部部长,在这个非战斗位置上,韩信并没有什么太突出的表现。

韩信的第二个贵人,是萧和。

很自然的,管理后勤的韩信,必然会和后勤大主管——萧和,发生业务上的联系。当然,特立独行的韩信想要吸引到萧何的目光一点都不难。作为刘邦一个重要的参谋,萧何绝对眼光毒辣,听了韩信滔滔不绝地白话得没完没了,萧何非常惊奇,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甚是高明。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此人绝对是一个不世出的军事奇才!最重要的是,刘邦的军队里正缺乏这样的人才,韩信的到来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但是当刘邦被封为汉王后,到了南郑这个偏远之城,就有很多才俊将士都不告而别了,韩信估摸着自己也不受啥待见,看样刘邦这里也没有啥发展的空间,决定也走。

萧何听说韩信走了,急忙喊快给我备马,跳上马扬起鞭便是奋起直追,据说是在夜里追赶的,而韩信是因为有一条河夜间涨水没法渡河,才被萧何追上的。故有“萧何月下追韩信”的说法。

别人对刘邦说萧何也跑了,刘邦又一次愤怒了,就像没有了左右手一样,难受之极,难道萧何会像雍齿,曹无伤那样背叛我吗?这是拥物啥(东北方言,相当于普通话的为什么)?拥物啥?扎心了,老铁。

原来,萧何乃是掌握汉军最高机密和战略企图的高级官员,如果萧和叛逃,对汉国的打击非常重大。故史书记载刘邦:“如失左右手。”

等到一二天后萧何追回韩信,回来碰头,刘邦才转怒为喜,一顿给萧何臭骂,骂完当然得问原因。

刘邦:“你为啥要跑?”

萧何:“我不敢跑,我是追跑的人去了。”

刘邦:“你去追谁?”

萧何:“韩信。”

刘邦:“滚他妈犊子。大将跑了十多个,没看你去追,你说你去追韩信,他谁呀,你骗谁呢?”

萧何:“别的大将都好找,像韩信这种人,是国家级的精英,没有第二个。(韩信史书称其“国士无双”,好霸气的评价)。大王你要想只待在汉中,韩信没啥用,但大王你要是图谋天下,除了韩信外没别的人才。人是让我给追回来了,你看着办。”

刘邦舒展眉头:“我也想往东打,怎么能在这里窝着终老此生?”

萧何:“你必要往东打,就用韩信,韩信肯定会留下。要是不用,韩信肯定不会留下。”

刘邦:“看你的面子,我就用他为将军。”

萧何冷笑:“一般的将军嘛,留不住他。”

刘邦豪迈地说:“那就拜为大将。”

萧何鼓掌道:“那太好了。”

刘邦:“那现在就把他找来,给他指挥权。”

萧何:“大王你向来都是比较傲慢加装蛋,你这样找人家肯定会不理你,不如你把一套仪式都整全了,比如说挑个好日子了;洗澡斋戒了;设个地点了;整点礼仪性的东西了,这才行。”

刘邦:“哎玛,你真麻烦……”

等到拜大将军那天,“砀汜楚人帮”的许多大将都以为凭军功能轮到自己,不料走上台上的那个人却是韩信,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

且说韩信拜了大将,刘邦自然就得询问他,有什么干掉项羽的计划?这就像咱们现在的搞竞聘,你想干这个职位,你得向大老板解读一下竞聘报告吧。面对刘邦,这韩信自然是侃侃而谈了,此次会谈非常有名,史称“汉中对”。

想当年商朝推翻夏朝,是有熟悉夏朝情况的大臣投靠商朝;周朝推翻商朝,是周文王得到了熟悉商朝情况的姜子牙。如今,历史又是惊人的相似,刘邦在其后干掉项羽,是因为他的麾下聚集了一批高级间谍,比如说韩信,就特别熟悉项羽。

首先,韩信指出,刘邦最大的敌人就是项羽,这个无需多言,韩信开始向刘邦详细分析项羽这个人的弱点,把项羽比喻成一个女人,说他这个人很有意思,有妇人之仁。

其次,韩信分析了刘邦所处的环境,认为可以凭借道义和利用秦人对三个降王的憎恨打击项羽。韩信指出战略大方向:欲定天下,先取三秦。

如果我们摊开地图可以看到,封在关中的三个降王,是呈项链形把刘邦包围在了巴,蜀,项羽封三王的目的之一,就是钳制刘邦,刘邦唯有先打破链形封锁,取得真正关中的控制权,才有可能狙击项羽,逐鹿中原。

最后,韩信分析了刘邦手下的将士,认为他们都思念故土,如果凭着灭秦的锐气打击项羽,则容易胜利,如果不开战,等和平的日子久了,这些人的锐气没了,也就甭想和项羽争天下了。

最后,韩信的主题就是一个字儿——打!

“好”!刘邦喜形于色:“为啥我没早点得到先生呢,你来晚了,来晚了。哈哈,真是天助我也。”

于是刘邦就按照韩信的战略,精心部署,积极备战。费正清在《剑桥中国秦汉史》中,前瞻性的预言,在鸿门宴上,刘项会谈开启了楚汉内战之绪。我个人不这么认为,刘邦是在得到一大批人才尤其是明确了两韩信的战略后,才开始楚汉相争的,“关中对”才是楚汉相争的起点。而当时韩信也很有可能提出了“明出子午,暗度陈仓”这个反攻关中的具体战术,只不过史记中没有记载罢了。

在动手之前,刘邦最好还需要点儿什么,没错,这就是动手的时机。

刘邦和他的幕僚们——张良,韩信,萧何,郦食其,都深知人性的弱点,表面上的和平,掩盖不住权力的再分配的失望和怒火,有不满足,就会有争斗。所有的精英们都是等待大师,大汉集团就像一条埋伏好了的毒蛇,隐藏在暗处,只待一个机会,啮咬住猎物——“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很快,这个机遇来了。 lr3vkvdNinTFTHGliCnpPoLxlOBhXNx3k9JiHsR4nDE74z7dmKo12uKb7/Lj2ac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