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阿 Q 正传》: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鲁迅文集《呐喊》

《呐喊》还收录了《孔乙己》《药》《故乡》《阿 Q 正传》等十几篇小说,这批小说,成了中国现代小说的典范,奠定了现代文学的根基。

再说说那篇《阿 Q 正传》吧,那是鲁迅剖析国民心理的一篇重要作品。

阿 Q 是个瘦骨伶仃、头上长着癞疮的乡村雇工,没家没业,整年住在未庄的土谷祠里。没人看得起他,人们跟他说话,也多半抱着取笑、挖苦的态度。他如果反抗,那结果多半是被人揪住小辫子,在墙上碰几个响头了事。

然而阿 Q 也有“自尊”,且自有保持“尊严”的办法。假如跟人发生口角,他便会瞪着眼睛说:“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如果他被人家碰了一顿响头,他便会在心里想:“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的世界真不像样……”

根据鲁迅《阿 Q 正传》

阿 Q 这一套,作者为它取名“精神胜利法”。——这不也是我们许多人的心理弱点吗?尤其是在鲁迅那个时代,当中国明显落后于世界时,有人却抱着老祖宗的辉煌不放,这跟阿 Q“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的想法又有什么两样?

阿 Q 性格中的劣根性还多着呢。他在心里看不起赵太爷,对留学归来、剪了辫子的“假洋鬼子”,尤其“深恶痛绝”。可是当着他们的面,他话也不敢多说,临到挨打时,也只是“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罢了。

城里传来革命的消息,阿 Q 高兴坏了。本来他对革命党也是“深恶痛绝”的,因为革命就是造反啊。可自从看到城里的举人老爷那样害怕,未庄的“一群鸟男女”也都惊慌失措,他便改变了态度,立志要“投降革命党”了。

然而他只高兴了一个晚上,因为第二天他找到村里唯一的革命党“假洋鬼子”,提出要参加“革命”时,却被对方一声“滚出去”轰了出来。——小说的这一节,就叫“不准革命”。

最终阿 Q 被砍了头。他被当作抢劫嫌犯抓了去,糊里糊涂地认了“罪”。死刑犯临刑前是要签字画押的,不识字画个圈也行。阿 Q 还是平生第一次握笔,他生怕画不圆被人笑话,可笔偏偏不听使唤,一抖一抖的刚刚要合拢,却向外一耸,画成了瓜子模样。

他先是心里别扭,可是转念一想:孙子才画得圆呢。于是也就释然啦!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正是鲁迅对小说主人公的态度。阿 Q 的悲惨命运固然令人同情,然而他头脑愚昧、欺软怕硬、自我缺失、怯于反抗……这又让人痛恨——是恨铁不成钢!

当然,鲁迅“恨”的不是阿 Q 一个人,而是无数愚昧、麻木、习惯于奴隶地位的同胞啊!

《药》《风波》《故乡》等篇也有着共同的主题: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却没能唤醒民众。譬如《药》中那位没出场的烈士夏瑜,便是影射辛亥烈士秋瑾的。革命者为了民众的利益抛头颅洒热血,到头来,老百姓非但不“领情”,反而用馒头蘸了烈士的鲜血,为孩子治病!——真正需要医治的,是人们麻木的灵魂啊!

改造国民性,是鲁迅早期的一个重要观点。实际上是指教育民众、提高民众的素质。就是在今天,这一点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cLvIRWri2HMPduDCUU4DX6UWYa5pFZ5lWejJAv8KttvQeE7sjTbxQCNpOJHrnZ8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