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坛的大文豪鲁迅(1881—1936)比陈独秀年轻两岁,比李大钊年长八岁。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
鲁迅本名叫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他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十七岁改名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那是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
鲁迅出生在一个旧官僚家庭,随着家庭的败落,亲友也都对这一家人冷眼相看。鲁迅还是个孩子,却已饱尝了世态炎凉的滋味。不过童年还是给鲁迅留下不少美好的回忆。他家的后院是个小花园,称“百草园”。其实不过是个有树有井、满地野草的空园子罢了。可是在孩子们眼里,这儿却是天堂福地。他们在这儿结伴玩耍:捉小虫,摘桑葚,吃野果子,玩得那么开心!
后来鲁迅被送到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先生叫寿镜吾,挺有学问,待学生也很严格。书呢,当然是“四书”“五经”啦。老师只管教,学生只管背,可十来岁的孩子,又哪里懂“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是什么意思呢。一得空儿,孩子们就悄悄溜出去,到书屋后面的小花园里折花枝、捉昆虫……在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里,鲁迅记录下值得留恋的童年生活。
鲁迅少年时读书的三味书屋
鲁迅的外婆住在乡下,少年鲁迅偶尔随母亲去串亲戚。他喜欢乡下的一切:田野、小溪、乌篷船、社戏,还有淳朴的农村少年。在大自然里,这群纯真的孩子们一块玩耍,以哥弟相称。——“上等人”与“下等人”的区分,还没污染到童心这块净土!散文《社戏》《故乡》所描写的少年生活,令人向往。
父亲死后第三年,鲁迅到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后又改入矿路学堂。受维新风气的影响,他读了不少“新书”。严复翻译的《天演论》对他启发最大,他的进化论观点,就是这时树立的。
1902 年,鲁迅从矿路学堂毕业后,又考取官费留学,去了日本。先在东京弘文学院学了两年,毕业后,又考入日本仙台医专。因为他了解到,日本的明治维新就是从学习西方的医学开始的。
仙台医专有位日本老师叫藤野严九郎,待他很好。从藤野先生那儿,鲁迅不但学到了医学知识,也学到了怎样治学和做人。
鲁迅热爱自己的祖国,而当时祖国已被糟蹋得不成样子!在过去的几年里,国内发生了一系列大事:戊戌变法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哪个爱国青年不忧心如焚?
有一回学校里放幻灯片,内容是有关日俄战争的,那是 1904 年日本和俄国在中国领土上进行的一场争霸战。片子里有个中国人给俄国军队当间谍,被日本人抓住砍了头。周围竟有一大群中国人在看热闹!鲁迅深深感到耻辱——中国人太麻木啦!学习医学,是为了让人们有一个健康的体魄。然而灵魂麻木的人,单有健壮的体魄又有什么用?
要想医治精神上的麻木,得靠文艺。于是鲁迅毅然中断学医,转而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 1906 年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