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医家传略

宋光瑞,男,汉族,1939年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县。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河南中医药大学附属肛肠病医院)党委书记、院长,中国共产党党员。教授,主任医师,原人事部、原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之一,终身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第二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中医学会联合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中医(中西医结合)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肛肠病杂志副主编。先后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河南中医事业终身成就奖”“河南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2013年被定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河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河南省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中国肛肠病杂志》副主编。近六十年来,宋老一直从事中医肛肠的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临床经验丰富,学术思想严谨,态度一丝不苟,擅长肛门病、大肠病的中医药治疗和手术治疗。时至今日,宋老每天仍在自己的传承工作室接诊患者,每周固定时间指导弟子肛肠疾病理论及临证实践。宋老医研兼程,治愈患者数十万例之多,获得数十项国家专利,填补国内外多项空白。培养了数百名肛肠人,为河南肛肠事业,乃至全国肛肠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力量。

宋老祖父以上四辈皆行医,医术享誉乡里。抗日战争时期,其三祖父曾为共产党抗日提供了许多医疗救助,并将自家居住的3间大瓦房腾出来让患者疗养(见《安阳县志》)。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宋老父辈未承祖业,决心兴实业救助乡邻。宋老出生于国内外混战动荡年代,又加上当地缺医少药,食不果腹,亲邻遭受疾病及饥饿的折磨。祖辈及父辈寄希望于宋老参军报国,取名“光瑞”即光复祖业、瑞映乡里之意。宋老自幼聪慧,有忠忠报国之心,但他想到战争混乱终有止时,疾病而无止时,受外祖父西医医术医理的影响,暗暗发誓,发奋读书,习西医济众。

1956年,宋老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河南汲县医学专科学校(现新乡医学院)医学专业。悉心学习解剖、病理、生理及医理医案,勤奋好学多问,深得老师及校长器重,被时任校长魏文超认为是最有前途的3名学生之一。宋老在校期间积极参与医学活动,1958年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流行病学大普查,对当时负责普查的肠炎及肛门病比较认真,而且印象深刻,对肠道疾病的发病率之高以及没有特效药物而深深自责半年有余;在对肛门病的调查中发现,百姓几乎人人有病,就医意识差,而且害怕看病。据有些人叙述,得了痔疮治疗需要忍受疼痛,因为没有麻药。治疗时需趴在长条凳上凭赤脚医生钢刀蘸火割去,疼痛3月有余,至今谈起,仍心有余悸。这些经历给宋老以后的就业选择指明了方向。1959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河南汲县医学专科学校医学专业。宋老响应政府号召支援大办钢铁建设,被郑州市第三钢铁厂以高材生的身份引入,从事钢铁工人的医疗救助,正式开始医学生涯。

受当时经济及几千年的社会习俗影响,当时第三钢铁厂的患者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外伤,整个工厂就宋老一个医生,一个正规的护士都没有,当时的医院还继续着传统的师带徒模式,医生行医,徒弟护理打杂。宋老是第一个大学毕业生,没有老师带教,更没有徒弟跟着帮忙,更何况自己还是个初入医界的生手。最可怜的是当时的患者还不承认西医能治病,所以一天下来,就没几个正经愿意接受治疗的患者。但宋老学习勤奋,几十元钱的工资都买了书籍,成了月光族。随着郑州市第三钢铁厂扩大生产,工人的队伍壮大,就医的工人就多了起来。因钢铁工人大多性子急躁,粗粗咧咧,稍微怠慢就恶语相加,宋老性子也急,但为人谦逊随和,而且能用医学常识教会工人在工作时应如何防止事故的发生,慢慢地就得到了工人及厂领导的认可,在原有一间房子的基础上另外给宋老两间诊室。有的工人甚至将家里生病的老婆孩子接到厂里让宋老医治。有一个厂领导的母亲患慢性结肠炎十几年了,去了很多医院都没治好。宋老接诊后发现老太太全身极度虚弱,一天便次无数,服药无数,总不见好,而且性格多疑。在与宋老的接触中,通过谈话慢慢打开了心结,建立了信任。宋老发现治疗结肠炎的药物就那几样,再这样用下去也不会取得好的疗效。宋老应用中医“补中益气汤”和“附子理中汤”两个方一天四次让患者服用,3天后,患者身上有劲了,大便次数也少了,但患者不愿吃药了,怎么办?宋老翻阅书籍发现中医学里记载有灌肠的方法,但是灌肠是帮助排便的,宋老查阅大肠的解剖生理,发现大肠有吸收水分的功能,但没有阐述其吸收药物的机理。宋老认为,大肠既然能吸收水分,中药汤剂应该也能吸收,与患者沟通后,让患者吃西药,灌中药,患者是死活不同意,经多个人的沟通,老太太半信半疑地总算答应了。但是,第一次灌肠灌得太多了,本身肛门和大肠就比较敏感,刚灌进去,5分钟就基本上全排出来了。宋老没敢告诉老太太和她的家属,晚上翻来覆去地睡不着,想“大肠真的不能保留药物吗?大肠真的不能吸收药物吗?溃疡性结肠炎该咋治?”迷迷糊糊地就到天明了,8点半左右,见到老太太满脸高兴的样子,还没等宋老说话,老太太就先说到“宋仙,你真是神仙啊,以前到这个点我最少拉3次了,今天到现在还没拉,接着治吧,治好了我真得给您送个大牌匾!”宋老一愣,忽然间就明白了,药物灌肠有用!通过改进灌肠方法及灌肠药物剂量,半年后,老太太的慢性结肠炎基本痊愈了,这给宋老在治疗炎性肠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让宋老对中医药有了新的思考。慢慢地,随着患者的增多,宋老一个人从早到晚都忙不过来,厂里就抽派两名女工给宋老帮忙。

工厂的工人和领导对宋老的医术极其肯定,以至于向市里申请将宋老调到厂里担任医疗部负责人,厂里安排宋老的一切就业关系,市里同意了,但宋老不同意。宋老说,虽然厂里工人需要我的救治,但是我不想一辈子只做这个简单的外科手术匠,社会上还有更多需要我去做的事情。接着,厂里又招聘了一名李姓医生,在跟着宋老学习一段时间后,厂里工人也基本认可李医生的技术,宋老发现李医生已经基本能够胜任工作后,宋老也就慢慢放开手让李医生进行单独诊治。

1961年春天,因第三钢铁厂需要整体搬迁,厂里要求宋老也随厂矿一同搬迁,而宋老因回家探亲错过了搬迁转移的机会。而此时,在原钢铁厂附近又建了一个蔬菜生产基地,同样没有医生,蔬菜基地的领导很看重宋老的医术,多次劝说宋老留下支持农业发展。宋老想了想,在哪里都是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最后就同意了蔬菜基地领导的邀请。因为蔬菜生产不同于钢铁生产,多是雇用当地的农民进行种植,下工就回家。基地里固定的技术员又很少,宋老慢慢地感觉到英雄无用武之地。宋老开始后悔留下了,但不能这样闲着啊,于是宋老想起了三祖父摇铃走街串巷行医,借了辆破自行车,简单修理后,每天下班后开始了兼职“游医”生活,主要活动在管城区南部几个乡镇村落,由于其勤奋,而且熟读医书,医学知识丰富,掌握了大量的验方偏方,帮助很多老百姓解除了痛苦,而且花费较少,甚至于不花钱就能治好病,很快被当地百姓所熟知,尊称为“宋仙”。记得当地的一个被救治过的患者因阑尾炎前去基地诊所就医,而接诊的医生正是宋老,疾病得到很好的救治,患者回去后向邻里之间传开:“宋仙是个大医生,我的阑尾炎就是宋仙治好的,宋仙真了不起,手术做的好哇!”宋老的名声在当地得到极大的巩固,大家都知道宋老隔三天就会来一次,有些人很早就在门口等着宋老的到来,端茶倒水,将攒了好几天的鸡蛋煮熟,甚至有人专门蒸几个白馒头给宋老。宋老行医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有些贫困的患者,宋老还将收到的诊费给他们买药,甚至将变相的诊费如“白馒头”“熟鸡蛋”等给营养不良的患者吃。宋老的名头在当地更响亮了,不但医术好,而且菩萨心肠。

1965年,宋老的父亲因常年劳累,得了痔疮,用了很多方法效果仍然不佳,宋老也是一筹莫展,翻阅大量书籍后发现明矾液注射对痔疮的治疗有一定的作用,市面上没有销售现成的药品,宋老利用晚上的时间自己熬制,但都以失败告终。几天后听到有人用甘油注射痔疮的例子,但效果一般,宋老夜间就将甘油和明矾一块配比熬制,由于比例不合适以及熬制工具的简陋,还发生过一次爆炸事件。这给了宋老一个深刻的教训。经过连夜拜访化学专家,改进工艺,反复试验,终于熬成了,但遗憾的是,因玻璃注射器密闭不严而药液又比较涩而无法注射,通过减少明矾的比例,勉强可以注入。可喜的是经过两次注射,宋老的父亲所患的痔疮再也没有犯过。

1966年,基地很欣赏宋老的刻苦钻研精神,经过与管城区卫生部门沟通,将基地的诊所与南关卫生院(后来并入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合并,既方便了基地职工看病就医,又为宋老增加了病员。宋老主要收治痔疮患者,还有了2间病房,方便偏远的患者住院治疗。随着经验的积累和良好的口碑,来找宋老看痔疮的病人绵绵不绝。由于疗效确切,1968年宋老任南关卫生院院长,已在郑州声名鹊起,很多其他地区的患者慕名而来。宋老在后来的治疗中发现,大多数患者惧怕手术,对注射治疗情有独钟,殊不知,不是所有的肛门病都是痔疮,也不是所有的痔疮通过注射都能取得好的疗效。

1972年,郑州市管城区卫生系统进行医疗资源整合,南关卫生院等4家卫生院合并成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现在的管城区人民医院),宋老被评为住院医师,任肛肠科主任。70年代,随着社会发展,饮食结构及生活节奏的改变,人们逐渐对肛肠疾病重视起来,增强了就医意识,肛肠疾患就诊率日益增加。为了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宋老顺应市政府关于提升医务人员素质的要求,公费前往北京进修学习3个月。通过对北京的大部分医院走访发现,只有中医院的肛肠患者比较多,西医院的患者很少,都是手术治疗的。最后发现北京广安门医院的痔疮患者较多,而且其他肛门病患者也很多,当时都在疮疡外科收治。宋老发现,他们医院有很多种治疗方法比如中药坐浴法、肛门塞药法、痔疮注射法、痔疮切除结扎法等,还有针对肛裂和肛瘘以及脱肛的治疗方法。宋老通过一个半月的学习发现,中医药对痔疮确有疗效。再有半月就到两个月了,就可以跟师了,宋老知道自己的中医理论差,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医院回到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潜心学习中医知识。

宋老曾说过,他人生最大的捷径就是用时间和生命阅读和拥抱了世上一流的书。正是读经典,读那些能够改变我们生命轨迹的书籍,让我们不管走到哪个领域,都能比别人走得稍微远一点。因为那些书不是字,是生命,是对读者生命的一种引领。由于宋老学习了三年西医知识,加上几年的临床实践,对肛肠解剖了然于心,悉知大肠肛门生理,但对中医知识属于半个门外汉。咋这样说呢?因为宋老从小在三祖父那里耳濡目染,多少知道一些中医理论,但不系统,后来阅读的书籍大部分都是西医书籍,中医方面只是简单地了解了些偏方验方知识,但这些知识只能应付大部分患者。要想系统地把肛肠学科发展下去,这些还远远不够。去北京这一趟很有收获,大概了解了肛肠病的治疗方法。一边照样治疗,一边购买中医书籍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初涉中医,犹如眼前一片汪洋大海,从何处学习是困扰很多中医人的一个共同问题,宋老也不例外。要想像学西医那样分块学习,根本不行,要想直接读肛肠书籍,不但少而且简直如空中楼阁,有一种“上不上、下不下”的感觉,又不太懂五脏六腑、四诊八纲、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对性味归经、君臣佐使更是一窍不通。宋老思考两个月有余,觉得不学中医不能治好病,但学习中医绝不是几年几月的事情。于是终下决心,潜心学习,正所谓“有余力,则学文”。

宋老因对肛肠学科近乎痴迷的热爱,因种种原因苦于没有传授的老师,宋老只有自学,求助于中医书籍。白天坐诊上班,夜间埋头苦读。而中医书籍虽少尤多,但读医学书籍又是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既然选择走中医之路,就要以中医学为主,有选择性地去阅读,先从读经典开始,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没有一本是好读好懂的,其中的文言文以及通假字,没有几年的功底,阅读断句都成问题,因为当时还没有合适的注释本。就如同一个人走夜路,只有自己给自己壮胆。因此读到的经典条文也不完全明白其意义,更不敢轻易地用经典。好在此时,医院里一名李姓中医师的一句话点醒了迷茫中的宋老,宋老至今仍清楚地记得那句话:“宋哥,您那么聪明学中医一定比我更好,就算没底子也不怕,先从四小经典再到四大经典然后各家医论,十年后,您是我的老师。”中医“四小经典”即《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大部分西学中的医生基本都是以“四小经典”开始学习中医的。这是中医师启蒙学经典丛书之一。“四大经典”因其文字古奥,寓理深邃,初学者实难以问津。中医“四小经典”乃明清以来中医师传教育的经典教材,其内容浅显易懂,多以歌赋成分,诵之朗朗上口,易于记诵。果不其然,读完“四小经典”,再读“四大经典”,心里透亮了很多,再读各家著作,意境已初现。在随后的1年时间里,宋老发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离不开中医了,读书读的是中医书籍,看病用的是中医理论西医方法。一天,一位省卫生部门的同志找宋老看病,无意间提到“西学中班”的事情,宋老如获至宝,在仔细了解情况后,于1976~1978年,参加了河南中医学院组织的西学中班。宋老将遇到的困难和老师的解答整理成册,有几千页之多。通过学习,宋老建立中医思维和中医理念,而且了解了医学写作技巧,对后来宋老的论文书写及图书编写有很大的帮助。可以说这次“西学中班”,宋老虽然没有学到很多想要的东西,但意外收获颇丰,为今后的医学生涯开辟了新的路径。

现在宋老仍常教诲弟子“读经典,做临床”,而且自己以身作责,经典条文、经典方剂、经典治则等像挂在嘴边一样,应用灵活。宋老常说中医经典是中医之魂、中医之根,熟谙中医经典才能够提高中医思维能力,中医学当溯本求源,古为今用,继承是基础,创新是归宿,切实指导临床工作,促进临床辨证水平和临证疗效的提高,而且可以通过临床实践灵活运用而创立新的理论,推动学术的发展,进而解决中医当下面临的发展瓶颈问题,更好地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如唐代孙思邈在《大医习业》中说:“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一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宋老践行“读经典,做临床”,虽年逾古稀,而谨记《内经》《难经》经条常读,不忘伤寒、温病原文熟诵,在诊治病人遣药组方时,主张在辨明医理的基础上,用药精当,勿忘经典,他认为古方经典之形成,是前人经过千锤百炼治疗经验的总结,又经过反复使用证明其特效而成为后世的楷模,值得我们去认真地学习、研究、发掘、整理、探讨,进行理论创新,使之发扬光大。但使用古方时,切忌生搬硬套,胶柱鼓瑟,必须在辨证下化裁,重新组合,使之符合当下病情,这样才能切中病机而取效。同时熟读经典的过程中不但有助于中医思维的形成,还有助于高尚医德情操的培养,诸多名医大家莫不是德艺双馨,如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开篇着有“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要想成为一个“苍生大医”,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治病时“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于来求诊的病家则要做到“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遇到病家求救,则“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反之则是“含灵巨贼”。

1978年,宋老前往沈阳市肛肠医院进修学习肛肠病诊疗技术。这是宋老第二次出来进修学习,也是宋老最后一次进修。这一年,对宋老来说也是关键的一年。有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做基础,以中医理论和西医技术为抓手,学习的目的性就比较强。在当时,沈阳市肛肠医院是在全国较早开展肛肠疾病治疗的专科医院,由于是工业城市,经济相对较发达,各方面的资金投入都较大,医疗卫生发展也走在前列。由于沈阳市肛肠病医院专科性较强,技术过硬,吸引了很多国内的医生前来进修学习。由于是专科医院,对肛门病的研究较早,疾病分科较细,对每个疾病的治疗都较为具体,他们总结了一套方案,可操作性很强。而且还购买了一定的专科设备。开展了相关疾病的研究工作,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肛肠疾病治疗水平的提高。宋老仔细梳理,认真学习做笔记,将自己的经验与医生们进行交流,从而使双方在对肛肠疾病的认识和治疗上都有所提高,对不同疾病的不同术式,进行比较学习,研究其手术的机理和目的。进修回来后,宋老对肛肠病的重新梳理,从肛门病到大肠病按病种分类,每个疾病的诊疗从理论到临床治疗都整理出自己的一套方案。

宋老发现单纯靠西医无法解决问题,结合自己学习的中医理论,内科疾病以中医治疗为主,适量应用西药,外科病以中医传统手术和西医手术相结合,探索创新的手术方式,所有的诊疗以病人的需求为出发点。宋老既无家传又无师承,靠刻苦自学,涉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歌括》《汤头歌诀》等经典,以其为根本,又阅览《千金要方》《外科正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等中医名著以及金元四家经验,为学术思想的建立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其治学态度严谨而坚韧,坚持每日读书和临证诊治。其方领张仲景《金匮要略》及《伤寒论》之真谛,案推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之妙诀,立方遣药味少方精,重视佐药使药之功,配伍法度严谨。师古不泥古,灵活变通加减应用。同时运用《内经》的理论和辩证思维指导实践,每诊治病人均感到得心应手,思路明确,论理豁达,又力主中西汇通。

宋老在每个疾病的诊疗过程中都以经典理论为基础,以六经辨证为纲领。肛肠疾病虽属于局部病变,但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诊治时都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但要处理好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方药配伍与病证的关系、内治法与外治法的关系等,从经典条框里是找不出来的。既然要以中医治病,就必须以经典理论为纲,找出具体的理论证据,这就需要从病因病机、医理医话、治则方药等方面去做研究。宋老从临床到科研及教学,从理论到实践,然后再到理论,最后到实践,刻苦钻研,深究经典,自始至终贯穿着整体观、系统观和辩证观的哲学思想。牢牢地掌握《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的理论核心,在医疗、科研、教学中善于运用整体观、系统观和辩证观的方法去分析问题,认清问题的实质。同时,宋老认为中医的发展必须沿袭其自身的理论特点和理论基础,同时也要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参考西医之所长,宏观辨证与微观检查相结合。宋老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临证思路与遣方用药特点。他的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和思维方法等都体现在其所做过的中医研究和优秀成果之中。

宋老在泄泻(溃疡性大肠炎)的治疗中,同样坚持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而且归纳出自己的诊治要点,并大胆地采用了内服、直肠给药的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宋老认为泄泻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其特点为整体多虚,局部多实,本虚标实。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时分清整体与局部、标与本的关系,以健脾益气为主,结合化湿、理气、抑肝、导滞、和血、温阳、补阴、补肾、固涩等为具体法则。局部治疗以清热、解毒、利湿、活血、凉血、祛腐生肌为原则。扶正祛邪兼顾,以“虚则补之,实者泻之”为原则,扶正祛邪并施。根据大肠的生理病理特点,用药以疏导为主,慎用涩敛。根据“同病异治”的原则制定个体化方案,主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和情志的调节。宋老非常重视直肠给药的治疗方法,根据具体方法可分为保留灌肠法、直肠点滴给药法、直肠喷粉法和栓剂塞肛法等,其中保留灌肠法为临床最普遍而常用的方法。此法使药物直达病所,又可避免上消化道酸碱度和酶对药物的影响,保持药物性能,并能延长药物作用时间,从而使肠黏膜修复、溃疡愈合而达治疗目的。

1978年至1980年间,通过对120例泄泻(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病人进行辨证论治以及经肛门直肠给药,每个患者依据证型进行相应的治疗。分为三个证型。

1.脾虚夹湿型:证见初期或发作期时,腹痛,腹泻,里急后重,便次增多,便中挟有脓血,纳呆胸闷,面色萎黄,乏力,舌质淡,苔腻或白,脉滑数或濡软。治法:健脾除湿止泻。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如党参、白术、怀山药、扁豆、苍术、当归、焦三仙、秦皮等,水煎服,日一剂,两次温服。灌肠方:黄芪、党参、甘草、苦参、白及等煎煮至100mL,每日晚上睡前灌肠1次。15日为1疗程。

2.脾肾两虚型:证见病程迁延日久,肠鸣腹泻,或便中挟有黏液或黏液血便,多在黎明前泄泻,泻后则安,形寒腹冷,面色 白,腰膝酸软,睡眠欠佳,健忘,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治法:补脾益肾止泻。处方:白参、白术、白芍、黄芪、黄精、枸杞子、菟丝子、吴茱萸、木香、肉桂、生地、升麻、葛根、附子、干姜等,水煎服,日一剂,两次温服。灌肠方:①白参、黄芪、白及、甘草等煎煮至100mL,每日晚上睡前灌肠1次。②白及煎煮至100mL,加云南白药,每日晚上睡前灌肠1次。15日为1疗程。

3.血瘀肠络型:证见泄泻不爽,有虚急感,腹痛有定处,按之痛甚,面色晦滞,舌边有紫斑或色暗红,口干,多不欲饮,脉弦细涩。治法:活血化瘀,理肠通络。处方:生当归、生赤芍、桃仁、杏仁、丹参、蔻仁、滑石、川厚朴、竹叶、木通等,水煎服,日一剂,两次温服。灌肠方:乳香、没药、莪术、白及、丹参等煎煮至100mL,每日晚上睡前灌肠1次。15日为1疗程。

1980年,宋老参加首次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福州),会议录选3篇关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论文,将其中《120例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一文在大会上进行了宣读,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新华社报道说“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了新对策”,并被多家省级报纸转载。1982年被《新中医》杂志发表。1983年被全文翻译编入日本《中医临床讲座》一书,并被日本大肠肛门病学会会长高野正博邀请前往日本讲学。该研究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并于1983年获得郑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后经多次论证,筛选相应的药物,形成多个协定方剂在临床应用,都取得很好的疗效。

宋老在研究便秘病的诊疗时提出辨证论治,根据病因病机诊断出相应的证型,逐个攻克。在治疗气虚型便秘时,结合多年诊疗经验,遣药组方,取得很好的疗效。这其中既有“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中医思维,又有“同病异治”的临证发挥。宋老查阅文献,发现《黄帝内经》时期就提出了关于便秘的记载“大便难”,《伤寒论》中有“阳结”“阴结”及“脾约”等名称,后世根据病因病机不同,又有“热秘”“气秘”“虚秘”“冷秘”等分类。脾约、阴结、阳结、秘涩、秘结或大便涩滞、大便难均是便秘的别称,认为是人体阴阳、脏腑、气血、情志失调而引起粪便滞留于肠间,排出困难的一个局部症状。《济生方·秘结论治》云:“《素问》云:大肠者,传导之官,变化出焉。平居之人,五脏之气,贵乎平顺,阴阳二气,贵乎不偏,然后精液流通,肠胃益润,则传送如经矣。摄养乖理,三焦气涩,运掉不行,于是乎壅结于肠胃之间,遂成五秘之患。夫五秘者,风秘、气秘、湿秘、寒秘、热秘是也。”宋老认为气虚型便秘多因,罹患他病,久伤正气,或伤气,或伤阳,或伤阴血。温热病日久,余热留恋,阴津耗伤。肠道津亏,失于润降,则大便燥结而秘。多汗、呕吐、泄泻、多尿等病变,津液亡失过多。妇女崩漏、产后,以及各种原因所致的出血性病变,均可导致血虚,阴血亏少,津液不足,以致肠道失润而干涩,引起便秘。久病伤气,寒性病变伤阳,气虚大肠传导无力,阳虚肠道失于温润,可致排便困难而便秘。久病及血,血行不畅,或失血之后,血积不行,或跌打损伤,均致血瘀停积,津停失润,亦可发生便秘。

宋老治疗气虚型便秘以黄芪汤作为基本方,经过加减命名为“益气润肠丸”。由黄芪30g,生白术30g,枳实15g,厚朴15g,肉苁蓉15g,桃仁15g,当归15g,桔梗10g,胖大海10g,火麻仁10g等组成,炼蜜成丸。方中黄芪、生白术健脾益气共为君药。枳实、厚朴消腐积、理气滞,肉苁蓉补肾壮阳、润肠通便共为臣药。桃仁与当归相配伍,桃仁得当归,活血之力乃强,当归配桃仁,润肠之功倍增,两药相得益彰,肠润而便通,二者共为佐药。桔梗宣通肺气,起提壶揭盖之效,胖大海、火麻仁润肠通便,蜂蜜甘润,润肠通便,补益五脏,调和诸药共为使药。诸药配伍,共奏健脾益气、行气化滞、活血化瘀、润肠通便之效,通下不伤正,护肠不留邪。通过对120例气虚型便秘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疗效肯定。2016年1月,经鉴定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2017年3月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宋老在研究大肠癌时发现,肿瘤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是一类病而不是一种病。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记述散见于“肠积”“积聚”“肠蕈”“肠风”“癥瘕”“脏结”“脏毒便血”“下痢”“锁肛痔”等疾病的范围之内。如《外科大成》中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蛇,里急后重,粪便细而带扁,时流臭水。”与大肠癌症状颇为相似。其致病因素是比较复杂的。祖国医学比较重视内因,认为本病是由于下述原因致成:忧思郁怒,饮食不节,久痢久泻,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毒邪侵入,湿热蕴结,下注大肠,滞留积聚,凝结成积。如《灵枢·水胀》:“肠蕈者,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荣,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息肉乃生。”是指机体失调,再加上外来的因素,是诱发大肠癌的原因之一。然邪毒侵入主因是正气虚弱不足,即“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医宗必读》中所说:“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这说明人体正气不足,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气血功能失调,引起气滞、血瘀、痰凝、热毒、湿聚等互相交结,再加外来因素,以致形成肿瘤。在临床上常是几种因素相互交叉出现,互为因果,相互联系,如气滞血瘀、痰凝湿聚、痰瘀互结、邪实正虚等。但其主要是机体阴阳失调,正气虚弱,抵抗力低下,这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即内因。所谓外因,是指各种邪气、邪毒等因素长期不断侵袭,时而久之,导致肿瘤的发生。这说明,正气虚弱是形成积聚癥瘕的内在根据。在一定条件下,外因也能起决定的作用,但主要还需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为癌症是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因此,在治疗癌肿时,除应用理气、活血、化痰、软坚、清热、利湿等病因疗法外,还必须从整体的全面观点出发,调整脏腑、经络的机能,扶正祛邪,调动机体的内在因素,来达到消除肿瘤的目的。

宋老认为,大肠癌的发病与内因和外因都有关系,本病的发生多责之于“气”,气乃一身之根本,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久则郁结成瘤。大肠癌的基本病机可概括为虚、实两个字,“虚”指气虚、血虚、脏腑机能低下,表现为正气虚;“实”指毒盛,邪气盛,癌瘤生长迅速,脏毒蕴结于大肠,痰湿瘀血互结助长其型,表现为邪气实。虚不补则不足以抗邪,邪不祛则难以固其本,故治疗应掌握病机,辨证虚实,有的放矢,既要健脾益气,扶正固本,又兼解毒散瘀,消肿化坚。借鉴先贤之经验,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参合数十年临证诊治大肠癌心得,遣药组方,名曰“抗癌液”。抗癌液从古方举元煎(出自《景岳全书》)、莪术散(出自《寿世保元》)化裁而来。黄芪补气升阳、生津养血,党参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共为君药;三棱、莪术为臣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土茯苓、白花蛇舌草、败酱草、瞿麦共为佐药,清热解毒,利湿通淋,祛瘀止痛;炙甘草补虚、解毒,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九味药,君臣有序,佐使有节,使邪去而不伤正,标本兼治,共奏益气扶正、消瘤散结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方中的许多单味药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肿瘤作用,临床疗效可靠。制成汤剂、丸剂以及栓剂等,通过不同途径给药,在大肠癌患者术前、术后以及无法手术的晚期患者治疗中取得十分满意的疗效,具有显著的增效减毒作用,提高了患者的生活及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患者的5年生存率,有些患者生存达10年以上。

后期通过实验研究证明:抗癌液对人大肠癌裸鼠移植瘤有确切的抑瘤效果,其作用与5-FU的抑瘤作用大致相当;具有抑制人大肠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肿瘤细胞核形态、降低核内物质合成代谢、诱导细胞重新分化逆转归正及调节VEGF、EGFR和p53的表达有关;抗癌液与5-FU联合应用协同增效作用非常明显。该项研究2016年1月,经鉴定获得河南省科技成果,2017年3月获得河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宋老在诊治肛门疾病时强调诊当整体,治必辨证,始终坚持整体观念,以病位为根本,以五脏为中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指导,了解中医学对大肠肛门的解剖和功能的认识。如在痔疮的治疗时,病因病机以经典为准,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内经》提出痔是“筋脉横解”之后,历代均认为痔是血管经脉的病变,《内经知要》云:“脉入肛,故为痔……痔乃筋脉。”《外科正宗》云:“气血纵横,经络交错……浊气瘀血,流注肛门。”“气血侵入大肠,致谷道无出路,结积成块而为痔。”《普济方》云:“盖热则血伤,血伤则经滞,经滞则气不周行,气与血俱滞,乘虚而堕入大肠,此其所以为痔也。”更明确地阐明了痔是经脉气血俱滞而引起的病变。清·陈士铎《洞天奥旨》卷九云:“痔疮生于谷道肛门之边,乃五脏六腑受湿热之毒而生者也……虽痔之形状甚多,而犯湿热则一也。”均在此明确提出了湿邪致病的突出地位。湿性重着,常先伤于下,故肛门病中因湿而发病的较多。在治疗上,宋老以经典治法和术式为主,又加以自己的经验,以《内经》“散者收之,坚者软之,衰者补之,强者泻之,下者举之,结者散之”等治则为指导,提出泻火凉血、祛风除湿、清热润燥、解郁补虚等具体治则。方药以经典方剂为主,稍有加减。在术式上以传统的外剥内扎为主,在器械选择上加以创新,既到达微创治疗的目的,又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宋老在对肛漏病20年的临床诊疗中发现,高位复杂性肛漏病在治疗中存在着病人痛苦大,治疗不彻底,而且易复发的特点,通过翻阅古籍,查阅文献,均没有找到最合适的根治办法。偶然间看到院中的一株月季花正在盛开,有的刚出来花骨朵,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完全开放,而完全开放的月季花可看到花心和柱头,宋老顿时无比兴奋,心想,这不就如同“肛瘘之花吗!”于是提出“花瓣样切口根治高位复杂性肛瘘”的观点,在不损伤肛门括约肌的情况下,开窗引流与对腔引流相结合,直通内口,橡皮筋虚挂,达到根治的目的。

宋老通过翻阅文献发现中医学对本病有较多论述,如《内经》云:“陷脉为瘘。”《奇效良方》云:“至有失治而成瘘者,成瘘而穿臀及有穿肠成孔,粪从孔中出者。”此指有内外口的完全肛瘘。《医学入门》云:“瘘有穿肠、穿臀、穿阴。”指肛门直肠瘘、坐骨直肠瘘、肛门阴道瘘。《外科十三方考》云:“曲尺痔,此痔生于肛门侧边约一寸处,如疽如疖,穿头后时出脓水不干。延至数日后,患部即隆起化脓,再数日后,又有一枚肿起成脓,脓水不干,延至穿溃三四孔后内中即结成玺。”指支管横生的多发瘘;又云:“瓜蒂瘘,此症先成一瘘,历数年后即延至胯上,或三五或六七不等。初则一孔疼痛出脓,继则牵连孔口出脓,故又名瓜藤瘘,瘘孔又一硬痕,如牵藤样。”指复杂肛瘘有无数外口及硬索状瘘道。再云:“雌雄瘘,此瘘生于肛门外,隔一寸穿一孔,左右相对,一点不差,有时左孔流水而右孔闭。有时右孔流水而左孔闭。若受辛劳则瘘孔出脓。”指蹄铁形肛瘘。《外科大成》云:“肾囊瘘,瘘管通入于囊也。缠肠瘘,为其管盘绕于肛门也。屈曲瘘,为其管屈曲不直,难以下药至底也。串臀瘘、蜂窝瘘两症,若皮硬色黑,必内有重管。”指比较复杂的肛门瘘管。《河间六书》云:“盖以风热不散,谷气流滋,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结如梅李核,甚至乃变而为瘘也。”《疮疡经验全书》云:“脏毒者,生于大肠尽处肛门是也……。蓄毒在内,流积为痈,肛门肿痛,大便坚硬则肿痛,其旁生小者如贯珠,大者如李核,兼寒作热,疼痛难安,热盛则胀,翻凸虚浮,早治早愈,失治溃烂。”此即肛瘘急性发作或并结缔组织型外痔。中医学认为,肛瘘的发病原因多为肛痈溃后久不收口,湿热余毒未尽;或痨虫内侵,肺、脾、肾三脏亏损;或因肛裂损伤日久染毒而成。包括外感风、寒、湿、热等邪,饮食不节,肺、脾、肾三阴亏损,负重奔走,劳碌不停,妇女生产用力、房劳过度、体弱病衰、虚劳久嗽等,导致机体阴阳失调,经络壅塞,气血不畅,正气内伤,毒邪乘虚而入;或机体脾胃功能受损,内生湿热,湿热下注,郁久不化,热腐成脓,穿肠穿臀而成脓肿、肛瘘。

宋老发现古籍对本病的治疗有较为详细的记载,中医也是最早主张开展痔瘘手术的,目前仍在世界上保持着绝对的领先水平。如《五十二病方》中有“杀狗,取其脬,穿签,入直(直肠)中,饮(吹)之”,再牵拉使痔瘘灶暴露之后,加以切除的肛瘘牵引切开术。《外科正宗》主张:“凡创毒即已成,当托其脓;脓即已成,当用针通,此举世自然之良规也。”《外科图说》还发明了镰形刀切开法。首见于明代《古今医统》引《永类钤方》挂线术有:“至于成漏穿肠,串臀中,有鹅管,年久深远者,必用《永类钤方》挂线法,庶可除根。”并云:“予患此疾十七年,遍览群书,悉遵古治,治疗无功,几中砒毒,寝食忧惧。后遇江右李春山,只用芫根煮线,挂破大肠,七十余日,方获全功。病间熟思,天启斯理,后用治数人,不拘数疮,上用草探一孔,引线系肠外,坠铅锤悬,取速效。药线日下,肠肌随长,僻处既补,水逐线流,未穿疮孔,鹅管内消……不出二旬,线既过肛,如锤脱落,以药生肌,百治百中。”清代《外科图说》又创造探肛筒、过肛针、弯刀等,使挂线法更为完善。

宋老的手术方法为:麻醉后,患者取侧卧位或加强截石位,先触知了解瘘管走行分布情况,再用探针自外向瘘管走向的方向及内口探入,若不能顺利通达内口及分支,可用双氧水冲洗管道,冲洗后注入20mL亚甲蓝做标记,沿亚甲蓝显示的主管道行放射花瓣样切开,用探针或弯止血钳探查管道内口及病灶腔和支管的分布。左手食指扩开皮下组织及肌肉间隙,直达内口及病灶腔,化脓期要将脓腔内的间隔全部分开。彻底清除病灶、管壁、肛隐窝、肛腺导管及肛腺。采用冲洗、搔扒,或用干纱布擦拭等。若病灶腔位置高于内口或超过耻骨直肠肌,可在病灶腔的顶端造一个内口挂橡皮筋,保护括约肌使其缓慢切断,原发内口也同样挂一个橡皮筋留置,待第一个橡皮筋脱落后,再紧缩第二个橡皮筋,防止内外括约肌同时切断,要注意观察主管向两旁蔓延扩大的支管及病灶,对一侧通向肛门后正中的高位瘘要考虑对侧也有同时存在的可能,根据支管及病灶腔的分布,沿肛缘,选择3~4个呈花瓣状放射切口,以达到主管与支管病灶腔及主管道与各花瓣样切口之间的通畅,这是彻底清除病灶保护引流通畅根治的关键。原则是:①外口的形状为放射花瓣状,大小为病灶腔的两倍,内腔病灶清除要彻底。②花瓣状切口之间要保留充足的健康皮桥。③花瓣状引流口要保持距肛缘0.5~1.0cm。④花瓣状创口和病灶腔之间不能存在直角,防止滞留感染物及粪便残渣。最后查无残留病灶及支管后将皮瓣修剪成花瓣样,查无活动性出血及病灶腔和支管存在后,用纱条填塞、纱布覆盖,加压固定。丁字带包扎,术毕。

宋老认为花瓣样大创口是根治肛瘘的关键,治疗肛瘘传统的手术方法,弧形切口或短小切口或者采用一个主管引流,都给肛瘘手术后的引流、愈合、换药带来一定的困难,很难彻底清除病灶。手术失败原因很多,都认为关键在切口不合理,引流不通畅,病灶腔得不到彻底清除,传统的挂线也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宋老根据肛周解剖学生理学特点,吸取国外医学的手术优点,采用手术创缘修剪成花瓣状并充分扩大引流通道,凡有病灶腔的部位均建立引流通道,并将皮肤创口修剪呈花瓣状,彻底清除引流通道中的粪便及分泌物,通道长轴无直角呈放射状,花瓣状切口的数目根据感染灶及病灶腔分布情况而选择。经过357例临床观察,认为该切口:①符合肛周解剖生理学特点,易于有效发挥挂线的优点。②保证在肛瘘手术后愈合的过程中保持引流通畅,又不易贮留粪便残渣。③防止了桥形愈合及盲袋的形成。④能有效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及肛周皮肤功能的完整性。⑤防止肛门变形,增加了术后肛门的美观。

宋老同时提出,彻底清除感染灶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正确理解肛瘘的发病机制与位于括约肌间隙的肛腺和导管感染有密切关系,由于肛门周围解剖及生理的特点,原发感染灶可能在括约肌间隙中上下播散,甚至进入骨盆直肠的间隙或者水平播散或者环状播散。由于感染播散的广泛性,所以决定对感染腔要彻底打开进行扩创搔刮,用干纱布反复擦拭,再加上反复用甲硝唑、双氧水、盐水混合液冲洗。在不影响括约肌功能的前提下,尽量扩大,以求彻底,对所有感染腔及管道均用钝性分离法,使之保持相通,对于主管道以外的支管或感染腔,均在保留充分皮桥的情况下将相应的皮肤呈花瓣状切开进行引流。另外还要充分掌握挂线的原则,在手术时不仅需切断外括约肌皮下浅层,而且需切断深层和耻骨直肠肌,甚至有的需两处切断。宋老通过长期的临床探索,严格掌握挂线的松紧度,将括约肌缓慢勒割,并使周围组织产生慢性炎症反应,致使局部纤维化,将括约肌断端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当括约肌被橡皮筋缓慢割断时,组织一边创开,一边修复,保持原位粘连固定,所以分离后的括约肌断端距离就很小,修复后指诊触不出被分离的断端,由于损伤小,不至于发生括约肌大豁口而大便失禁。

宋老特别强调,加强术后疗法是不可忽视的措施。肛瘘手术做得再高明、再理想,如果术后疗法跟不上,同样要招致失败或复发。肛漏病手术后的中药汤剂辨证论治、中药坐浴熏洗、每日换药冲洗、肛门功能锻炼等都要付出相当努力。宋老认为出色完成手术仅是成功的一半,要取得完全的成功,术后必须认真换药并系统观察伤口变化及愈合情况,随时发现问题,及时改变换药方法及调整用药方案,必要时对感染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有目的地应用抗生素,对感染较重窦道及分泌物较多的伤口选择抗生素液加适量双氧水冲洗是提高疗效减轻换药痛苦的优选方法。

本项研究结果也是非常好的,共357例患者,其中痊愈356例,有效1例。此方法为肛漏病的治疗提出了新术式,对肛漏病的治疗和预后贡献了新思路。本课题为1981年郑州市科技攻关项目,1985年6月,获得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该术式目前仍在医院应用,治愈患者共计5万余例。

宋老自从学校毕业到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工作,期间一直都在想着如何更好地发挥西医学的优势、充分应用现有的医疗资源和创新性地继承发扬中医学等这三个问题。60年代以后,不同于以往的医学模式,虽原有的“家庭诊所”和“中医馆”仍在延续,但随着改革开放及医学院校的兴盛和医学生的增加,这两种旧的医疗场所受到很大的冲击进而数量在持续递减,一些有成就的医学大家及家族性的中医馆将自己的秘方献给祖国,甚至有些前辈带领弟子弃堂馆而投医院,大兴己之所长,为祖国医疗事业大放异彩。正如南京的丁泽民教授(1920~2014年)出身于江苏丁氏痔科,嗣续祖业,迄今数百年,为第八代传人。幼承庭训,民国十二年,16岁起即随父著名中医丁氏痔科七代传人丁辅庭行医,后又拜师于两淮官医朱霞林门下,系统学习中医内科知识。1943年离家到扬州行医,而后在南京地区开办诊所,医术享誉四方。1956年,他放弃私人诊所的优厚待遇,将祖传的专科器械和验方献给政府,创建了南京市中医院肛肠科,并担任肛肠科主任中医师。宋老属于新时代的医生,但有一个可供自己发展的环境是再必需不过的。虽然社会在发展,医学及医院也在发展,但这些远远落后于我们激情澎湃的思想,宋老也逃脱不了这个定律。此时,宋老已在谋划自己未来10年的征程。

在当时,医院科室少,病床少,病人也不多,基本上是几个性格合得来的医生组成一个小团队,啥病都看。医院领导看到这个情况也急在心里,因为招来的医生要不是从诊所过来的,要不就是部队转业复员的,其父母在家开诊所,自己多少知道点医学知识,正规院校分配的屈指可数。而医学如汪洋大海,中医、西医如两大主流,学科如涓涓支流,要想入海,必先入流。医学的治疗似乎不关乎河流湖海,但这样想就错了,正是因为医学的发展需要条条大道,1956年毛泽东主席提出“中西医结合”方针,开辟了一条独特而快捷又充满挑战的康庄大道。进而,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在我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医学作为我国独特的医学学科,同中医、西医一起组成了我国的医学科学体系。中西医结合提高了防治疾病的能力,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诊疗方法、技术和新的理论或假说,促进了中医药及现代医学的发展。从而在我国有了第三辆快车与中医、西医并驾齐驱。宋老结合数年来自己的医学理论和诊疗特点,决定走中医学的“中西医结合”道路,就像现在的医生执业类别一样,大方向是中医学,具体的是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科室刚成立的时候,只有宋老一个医生和一名护校刚毕业的护士,5张病床。因为以前宋老诊治的肛肠病人多是门诊治疗的,主要治疗痔疮、肛裂和肠炎等病种。宋老利用晚上下班的时间,阅读书籍、翻阅资料,将接诊的病人医治情况分为手术和保守治疗两个情况,写成书面的文字,闲下来的时间就抄写几份,这样就节省出大量的时间来做其他的事情。刚开始大家还以为宋老在那闹着玩呢,可连续几个月,就诊的病人有增无减,甚至有的时候,宋老劝病人早点出院,大多数时间,宋老还抽出时间去患者家里进行诊治。虽然病人多了,但宋老诊治时从来没有推诿病人或者不尽心治疗的。宋老虽然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但离自己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由于人手不够,床位紧张,这些具体的困难让宋老也只能暂时面对,而无他法。1979年,宋老不仅治愈了无数患者,而且领导有方,对工作踏实认真,年年是医院经济效益最好的科室,经院党委及管城区卫生局联名推荐,区委组织部及人事部研究决定任命宋老为副院长,主管医疗业务。宋老对医院的科室进行重整和详细分科,分派相关医护人员去进修学习,为医院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1984年,宋老被管城区委任命为郑州市向阳中心医院院长,医院的医疗技术居于郑州市前列。而医疗一线工作从没有放下,肛肠科病床扩充到60张,肛肠疾病的诊疗范围由原来的三个病种扩展到痔病、肛裂病、肛漏病、肛痈病、脱肛病、直肠炎、大肠炎、克罗恩病、肠痈、锁肛痔、大肠癌、大肠息肉以及其他肛肠疾病等十几个病种,制定了相关诊疗方案及相应的诊断标准,为中医肛肠的后期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

1985年,郑州市政府为了更好地推动中原区域医疗发展,更好地发展中医,决定成立一到两个中医专科医院。宋老听闻消息后,连夜召开院委会,拟利用好郑州市政府提供的这次机遇,在现有医院的基础上建立一所中医肛肠病医院,但因种种原因,没有通过院委会及职工代表大会。宋老不愿意放弃这次机会,无论如何要把握住,实在不行的话就自己单独办院。其多次向郑州市政府咨询,因当时政府的目的是在原有医院的基础上新开一所医院,或扩大规模,或一院两址,新开医院的话,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稳定,在一定程度上,与市政府的政策不相符。好在其他单位都没有申请,或者有些条件不符合。宋老又多次询问情况后,得到的结果是同意,但必须2年内建成,3年内发挥出医院的服务能力。如果向阳中心医院所有职工都同意的话,宋老是有信心办成医院的,但当宋老拿着市政府的批示文件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向所有职工游说各种利好条件和政策后,却没有超过半数的职工同意。经过多次召开职工代表会议,结果都是一样的,不同意。实在是没办法呀,于是宋老决定自己领办一所中医专科医院。

宋老在建院初期的决心随着各种具体事情不断涌现在面前开始动摇了,但已经没有了退路。在各种与医疗不沾边的事情的压力下,宋老一夜之间急白了头发,直到今天,都没有再黑过。大的事情如选址征地、购买建筑材料、建筑合同以及贷款等都需要宋老亲自去做,主体建成后的装修风格及科室分配和人员招聘等具体的小事更是让宋老应接不暇,而且也不敢有半点马虎。好在原单位肛肠科的几名职工不离不弃日夜相伴,搬砖、和泥、平板车拉材料等与宋老一同坚持着。功夫不负有心人,1986年9月,在郑州市政府的支持下,社会各界的帮扶下,宋老在郑州市陇海东路与城东路交叉口创建了首家经市编委批准的诊疗大肠肛门疾病的中医专科医院——郑州市大肠肛门病医院。1990年经郑州市编委批准我院增挂“郑州市大肠肛门病研究所”牌子;1997年被郑州市卫生局定为“郑州市大肠肛门病防治中心”;1997年被河南省卫生厅定为“河南省肛肠病医疗中心”;2006年被河南省中医管理局定为“河南省重点肛肠专科医院”;2007年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定为“全国重点肛肠专科医院”;2010年被定为“郑州市肛肠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1年被卫生部定为“全国临床重点肛肠专科医院”;2012年被授予“全国三级甲等中医肛肠专科医院”;2012年被批准为“河南中医学院附属肛肠病医院”。时至今日,医院在宋老的领导下已获得多项荣誉称号。

宋老为河南省第七次党代会代表及河南省第五、六、七、八届政协委员,即:1983年4月至1988年1月,任第五届河南省政协委员;1988年1月至1993年1月,任第六届河南省政协委员;1993年4月至1998年1月,任第七届河南省政协委员;1998年1月至2003年1月,任第八届河南省政协委员。2001年10月,当选为河南省第七次党代会委员。

在任政协委员的20年中,宋老曾有151条建议以提案形式提出,78条提案被采纳执行。为河南省医疗卫生的发展及规划提出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提案,特别对我省中医药的发展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有较大的贡献。直接对河南省中医事业发展有建设性的提案有25条被采纳,如:河南省中医管理局人员编制问题的探讨建议(1982年);河南省中医院建设立项问题的建议(1984年);关于医护人员职称晋级“评”与“聘”分开的提案(1993年)等。

宋老把名利看得很淡,他说,所有的荣誉背后虽然包含自己辛勤的汗水和付出,但那都是过去,是党和国家的信任,是中医肛肠同仁的抬举,作为一名中医生,不要常把虚名挂嘴边,还是要把工作重点放到中医上,仔细继承,认真发扬中医精神,把中医学做好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宋老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60年来,先后研制出“双白健脾胶囊”“云竹润肠丸”“黄地清肠丸”等三十余种专科用药。宋老从60年代就开展中药经肛门直肠给药的方法治疗炎性肠病、便秘、晚期大肠癌等相关治疗与研究,临床疗效突出。宋老还主持研发了“自动洗肠机”“蹲位检查机”“直肠点滴给药机”“自动升降检查床”及“痔瘘熏洗机”等多种专科设备。先后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8项,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先后主编了《中国大肠肛门病学》《中国肛肠病学》《中医肿瘤治疗学》等十余部著作,参编了《中西医结合肛肠病学》等数十部肛肠著作。其中《中国大肠肛门病学》为1985年我国首部出版的关于大肠肛门病的诊疗专著,先后参加香港、莫斯科、东京等书展并获奖,其中香港《文汇报》称该书为“精品”。为中医肛肠的发展及学术推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mp0K7VbudZXmvTpKHzrCP0BdLV3UguzT+ItWidx0HsFM/RQ30zvyBP8aVB0ZbWZ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