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2、杏叶宝岛

陈林在舱房里听到甲板上的喧闹,欢声笑语的,一点不像国民党军队的氛围,他顿时觉得好像回到了热闹的三野。他从病床上挣扎坐起来,看到甲板上于声带着一帮国民党伤兵在痛快的抛洒金圆券,心里瞬间对这个保密局特务多了一丝好感,这个人确实和一般的国民党特务不一样,他明显接受过不错的教育,有文化,举止有涵养,而且看得出他做人的底线很高,这样的人其实在国民党队伍里并不少见,只是由于对政治见解不同才各为其主。陈林想起来自己曾经在孟良崮见到的卢醒等七十四师的高级军官,这些军官也是有文化有教养,如果不是在战场上而是在大学里,陈林甚至觉得自己和他们能够成为朋友。而越是这样的军官所带的部队战斗力越强,这就是信仰的力量。著名的七十四师如此,像戴之奇、宋瑞珂、邱行湘的部队均是,而蒋经国一手创立的青年师,如青年军207师之类更是由于全体军官士兵均是受过教育的青年,所以其战斗力和坚韧程度堪比国民党嫡系王牌部队。想到这里,陈林又看了看于声,发现于声也注意到了自己,陈林赶紧又躺了下来。

于声看到陈林躲避自己的目光,不禁微笑起来,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自己对陈林的努力不会白费,一高兴又转身拿起一捆金圆券扔向了天空。由于是于声在带头玩儿这个游戏,运兵船的舰长不敢过问,毕竟他只是个上尉,于声是国防部保密局中校。

船逐渐接近了台湾,这座犹如杏叶形状的宝岛终于出现在于声面前,和他一样,毛中新和那些伤兵也是第一次看到这座闻名已久的地方。

台湾岛东临太平洋,东北邻琉球群岛,南界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群岛相对,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总面积约3.6万平方公里,包括台湾岛及兰屿、绿岛、钓鱼岛等21个附属岛屿和澎湖列岛64个岛屿。是中国第一大岛。

“台湾”一名源于居于今台南安平的平埔族原住民西拉雅族“台窝湾”社的社名,意为滨海之地,并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明朝万历年间官方正式启用“台湾”一词。

春秋战国时期称台湾为“岛夷”;秦朝称“瀛州”;三国时期称“夷洲”;隋朝至元朝称“流求”。明朝中期以后民间对台湾的称呼很多,如“鸡笼”、“北港”(台湾西部沿海的通称)、“大员”、“台员”、“台窝湾”(指今台南安平地区附近),官方称为“东番”。郑成功改称“东都”,后郑经改为“东宁”。清朝更名为“台湾”,并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这是台湾的正式定名。而台湾由于物产丰富,又称“宝岛”。葡萄牙人称台湾为“福尔摩沙”(Formosa),源于葡萄牙语IlhaFormosa,意为“美丽之岛”,是当时欧美对台湾的主要称呼。日本古代曾称台湾为“高砂”、“高砂国”、“高山国”。

如著名的高砂义勇军名字就来自于此。

自从清朝统一台湾以来,台湾命运多舛。首先就是1874年日本将他们对外侵略的第一步试探就选在了台湾。然后就是1883年中法战争法军攻击台湾,在淮军将领刘铭传率领下台湾军民击退法军,清政府意识到台湾的重要性,从此台湾设省,刘铭传成为第一任巡抚。而随着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中台湾和澎湖列岛被割地给日本。这激起了台湾人的愤怒,在起义军首领吴汤兴、徐骧、姜绍祖率领下,起义军和刘永福黑旗军密切配合坚持了近半年的抗击日军战斗,造成日军伤亡三万多人,比整个甲午战争日军伤亡数字都要更大,甚至直接击毙了日军近卫旅团长山根信成少将和师团长北白川能久亲王。台湾最终在清政府卖国政策下孤立无援陷落,开始了半个世纪的日本殖民统治。二战结束台湾才重新回到大陆怀抱,日后更成为国民党的最后基地,为了保卫这最后的落脚地,蒋介石在大决战开始之前就将自己的心腹陈诚派到台湾经营。

说到经营台湾,就不得不提台湾的五大家族,即板桥林家,雾峰林家,鹿港辜家、基隆颜家、高雄陈家。其中对台湾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板桥林家和鹿港辜家。

板桥林家颇为传奇,其创始人为清朝乾隆末年从漳州移民到台湾来的林平侯,他16岁开始在米店打工,20岁开始创业,40岁就已经富甲一方,年老的时候将庞大的家业分给五个儿子,分别叫国栋、国仁、国华、国英、还有国芳,他分别依序配给五个小孩“饮水本思源”这五个商号,可见其心非常懂得感恩。林平侯的五个儿子中,又以三子林国华、五子林国芳表现最为出色,两个兄弟将两个人的商号合并起来,成了后人所熟知的林本源家族,后来他们也将家族重心从大溪慢慢转移到板桥。林本源家族最后也就成了后代对板桥林家的总称。林国华之子,林家的第四代林维源,将林本源家族的事业发展,带至巅峰,板桥林家一跃成为台湾首富。为了让庞大的林氏家族有一个独立的休憩场所,著名的板桥“林家花园”也在林维源时代完成,花园里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是从大陆海运而来。林家花园完工于1893年,这是台湾最大的私人园邸。台湾成为日本殖民地之后,当时林维源和他的儿子林尔嘉,毅然决然决定举家内渡,由艋舺搭船,定居厦门。直到1905年他去世,他也没再跨越这一湾海峡。林尔嘉1875年出生于厦门,在5岁的时候,跟随父亲到了台湾,他小时候就是在板桥的林家花园长大的,台湾这片土地对他来说有着不能割舍掉的情谊。1913年,林尔嘉在鼓浪屿,看上了一片临山靠海的地方,将他心中的林家花园慢慢建构出来,这就是藏海补山的“菽庄花园”。

而鹿港辜家则是另一番风景,鹿港辜家发迹较晚,但也早有名气,第一代辜显荣乃是民国名流辜鸿铭堂弟,在《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之后,辜显荣是第一个跑到基隆港欢迎日军的台湾人,后来借日军势力成为台湾第一任保良局局长,也是台湾第一个“汉奸”了。辜显荣在台湾开始步入商界,利用日军占领军势力垄断台湾多个行业,成为台湾富豪,其多次去日本参加政治会议,还亲自面见蒋介石劝其亲日。最终辜显荣还是死在日本。虽然同为台湾五大家族,但在民族气节上,鹿港辜家却远逊于板桥林家和雾峰林家。当于声来到台湾岛之后,他将和这迥然不同的三大家族产生交集。

船终于要抵达高雄港了,马上要登岸了,很多人都跑到甲板上看看这个宝岛是什么样子。这时候另外一艘从香港过来的船也要靠岸了,透过早上淡淡的薄雾,于声忽然发现对面香港来船上有一个熟悉的身影站到了船头。 /mtnPJbjx5O/tQ5jVJzmyKhMhOk5rbYE5vtolWmlwvfp0DJVmU8VtWOj2K3HA/b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