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6、一个叛徒

10月27日上午,历时三天的金门战役结束,解放军28军登陆的三个团以及增援的一个营9000余人全军覆没。这次战役损失人数不是红军时代以来最多的,但是却是唯一一次全军覆没。这次战役再一次验证了海岛作战胜则全胜败则全败的作战特点。它奠定了台湾海峡未来几十年的军事态势,也给交战双方带来了极大的心理震撼。

在金门之战之前,共军打国军,左右都是赢。国军打共军,横竖都是输。国民党对共产党的心理优势崩溃于零。至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更是士气土崩,精神瓦解,一败如水。在这种情况下,金门战役象一针强心剂,注入国民党濒死的肌体。这个党又活过来了。蒋经国认为:“金门战役是国民党的转折点。”胡琏说:“金门战役的胜利既是军事上的,也是政治上的,更是精神上的。”有人把金门战役比作中国历史上的赤壁之战,道理正在于此。

解放军此次战役被俘一千多人,其中营团级干部就有几十个人。作为保密局侦防科科长,于声奉命要对这些干部进行审讯和甄别,更关键的是,叶翔之特意密电告之,一定要从里面策反出有用的人员,以备加入正在筹建的国民党保密局大陆工作委员会。

此次解放军被俘团级人员仅有三人,其他团级干部不是牺牲就是自杀,唯一一个失踪的徐博团长一个人在北太武山上坚持了一个多月游击,最后弹尽粮绝才被俘。而营级干部则有二十多人。胡琏认为团级干部根本没有争取的可能,营级干部倒是可以一试,比如那个临阵投降的李子元。

被俘的解放军战士分成两批,一部分就地补充到金门守备部队里,另一部分则和被俘的干部一起要送到台湾绿岛“感化营”进行洗脑和策反。在被运走之前,于声逐个审讯了那些干部。负重伤的团长邢永生对于声的问话根本没有任何反应,于声从其他低层官兵那里得知邢团长在上船前把自己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全送给了战友,还有一些钱也都交给了师政委,算做党费。他根本没打算活着回去。对于这位重伤仍然拒绝国民党军医救治的硬汉,于声只有感动和敬佩,跟他一起进去的老兵油子毛中新出来之后也感慨了一句:“你是不知道这些老八路,那是真硬气,老子这辈子都学不来。”

在审问其他营级干部的时候,收获同样不大。大部分的干部根本不屑于和军统的特务对话,他们很多人都还不知道军统早就改名保密局。毛中新提出要动粗动刑,于声轻蔑的看了他一眼:“我们是要策反,不是逼人上梁山,你就算是屈打成招,人家一样到时候反你的水。”

审问毫无效果,叶翔之在电台那边很不满意,包括胡琏也有微词,叶翔之在积极筹划大陆工作委员会,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已经撤退到台湾的特务一听说还要回大陆做渗透暗杀偷情报的活儿,死活不干,逼急了宁愿退役甚至逃跑。而真要把那些生活无着早就被淘汰的特务搜罗起来派过去,以他们的能力无疑是自投罗网,白白浪费资源,所以叶翔之对这批俘虏很在意,他希望能从中间策反过来几个人,保密局明白共产党那边对于叛徒的处置比保密局都严厉,一旦策反成功就可以放心使用。所以他不断的催促于声,直接点名几个投降的干部让于声去审问和策反。

于声对那些战场投降的解放军干部非常看不起,所以他一直没搭理那些人。现在叶翔之已经发话了,自己只能照办。

李子元被带进了审讯室,他是在最后一天的战斗中带着十几个人投降的。其实换个角度看,在弹尽粮绝取胜无望的时候,为了保全战士生命而投降并不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在很多国家这种行为也是可以原谅的。但李子元的问题是他投降以后主动要求跟随国民党军去招降那些还在抵抗的解放军战士,这就属于另一个性质,也就是叛徒了。作为叛徒他一直要求能够离开战俘营加入国民党军,但是由于于声的坚持,这个叛徒一直仍然当做战俘对待,只是由于他的“功劳”,十八军给他安排了单独牢房。

于声厌恶的看着李子元:“你愿意进入我们保密局工作吗?”

李子元一听这话,就像看到了救星一样,就差没扑通跪倒了:“我愿意,我愿意。”

他是真怕了,虽然他去招降的事情因为对面解放军战士全体阵亡没人知道,但是他投降的事情还是有人知道的,而且他被关押单独牢房已经让战俘营其他干部怀疑他变节了,他是不敢回到战俘营去的。

于声面无表情的继续问:“如果我们需要派你倒大陆潜伏或者渗透,你愿意吗?”

李子元立刻又像溺水的人一样大声喊道:“不行,不行,我是已经投降的人,那边对我这样的人是当叛徒看的,我再回去一旦被发现那就是死罪啊。”

这个回答正是于声想要的,他啪的一声合上记录本,对毛中新说到:“换下一个。”

李子元一看于声这反应,赶紧又喊道:“长官,长官,如果你能把那个师保卫干事陈林杀了,我就愿意回去。”

于声立刻支起耳朵,认真的问道:“谁?”

李子元看到有希望,赶紧回答:“陈林,我们师保卫干事。我投降的时候只有他看到了,和我一起投降的那些兵是不会说的,但是他会说的。他是个死硬派。”

于声听到这个很感兴趣,因为保卫干事听名字看起来跟保镖保安一样,其实是一个重要角色,是掌管指挥机关保卫工作以及内部监控和安全工作的,就其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来说,几乎和保密局是多半个同行,这样的人物保密局很少接触到,因为这些人都是政治觉悟很高的,一旦被俘宁愿自杀也不会就范。这次居然还是个师级保卫干事,说是干事几乎也算是副团级干部了。他赶紧问道:“他在哪儿?”

“在医院,集合的时候我看到他了,他受伤了被抬着去医院了。”

于声在笔记本上记下了几个字,又抬头问:“哪个林字?”

李子元想了一下:“树林的林,但是不知道是不是他真名。”

于声心里有数了,他吩咐小特务把李子元带回去。李子元看到于声仍然对他没兴趣,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被小特务架着回去了。

于声又审问了几个投降的人,无一例外,他们都是拼命的希望能去台湾哪怕在金门当兵也行,但是一听说要被派去大陆,所有人都不敢了。这也是于声的手段,其实保密局大陆工作委员会也不一定非得去大陆渗透,也可能在金门或者舟山什么的,有文案能力的也可以留在台湾做情报分析工作。于声偏偏没有这么说,之所以拿派回大陆说事,一是想打消一些人投机取巧的念头,另一方面也是为他们好,不然他们最终大多数也只能是保密局的炮灰而已。

普通的士兵呆在战俘营还可以就地加入国民党军,这对于很多原本就是国民党被俘的“解放战士”来说,其实也就是再换一身衣服罢了,对于干部,国民党军一般是不收的。这和解放军类似,抓到的高级将领是要进战犯管理所改造的,中级干部是进劳改营改造的,基层士兵则可以经过审查甄别以及感化诉苦之后加入解放军的,这是因为国民党军的基层士兵也是来自农民,他们参军前的状况和解放军战士没有什么区别,一旦说起自己家和亲人被地主老财欺压的事情,大家都可以迅速拉近距离,通常一场诉苦会之后,大多数的国民党俘虏兵都能当场加入解放军,甚至在战役关键时刻这种诉苦会都开不成,只能由政工干部临时搭一座草门,国民党俘虏从这边过去,从门里出来换一个军帽就算解放了,马上就跟着连排长冲锋陷阵了。这就形成了很多解放军的部队里俘虏兵解放过来的战士能占到一半以上的现象,可以说解放军为什么在数量上能迅速超越国民党军,这个俘虏的感化工作无疑是立了大功的。

而对于基层的连排长俘虏以及一些技术人员,解放军的政策也是择优录用。这些人有的后来甚至一样成为解放军将领,著名的千岁军十五军45师师长崔建功,就是当年在陕北战场被俘虏的东北军。因为这些基层军官普遍有文化,所以成长较快。

国民党这边对于抓到的解放军俘虏,虽然谈不上优待,但是基本也是感化为主,希望能加强自己的兵力,毕竟一个接受过军事训练和战场洗礼的战士,比起新兵虽然背景复杂但是至少即战力是可以保障的。但是对于基层干部他们一般持怀疑态度。比如在东北战场,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叛变,虽然这个人能力很强,但是保密局一直是持谨慎态度使用,而且到了最后还派他去四川打游击,这不是坑人吗。 oCuoSse+uz1mdbavh6/wZGXBergbdWvF5R9GEzqEYEcjB4NLBUeQITG5CjXFCUn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