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十二兵团

于声和毛中新带着两辆美制吉普车从广州夺路而走,他们接到的命令是去潮汕地区投奔十二兵团,然后跟随十二兵团撤往台湾。所以他们逃跑的方向是向东。

但是广州城内的国民党部队却都从黄沙车站往西撤退,目的显而易见,不是去广西投奔桂系白崇禧就是途径雷州半岛去海南投奔薛岳,相对来说显然是往西南方向撤退,先撤到雷州半岛再渡过海峡奔到薛岳那里比较安全。但是两广部队从东征北伐时代就有天然的联系,不论是前后在广东主政的李济深、陈济棠还是粤系部队元老张发奎余汉谋都和李宗仁白崇禧保持着相对亲密的关系,所以这个时候大批部队首先选择的是撤往广西,不过兵败如山倒,士兵已经毫无士气可言,很快几万部队就在阳江地区被解放军四兵团追上,说来也是耻辱,本来粤系部队领先解放军100公里的路程,结果硬是被四兵团平行追击给追上,一个兵团的部队被四兵团一个军包围,这时候国民党部队想起来应该撤往海南岛了,但是晚了,四万多部队几乎全军覆没。

悲哉,叹哉,粤系部队在中华民族历史中也曾经辉煌一时,民国初年的护法运动,然后创立黄埔军校,东征陈炯明,北伐吴佩孚孙传芳,直至国民政府统一中国,粤系部队在中间都起到了中流砥柱作用。粤系三剑客——张发奎、叶挺、薛岳名震一时。在四一二以后广东部队也曾多次联合桂系反抗蒋介石。九一八之后,张发奎更是数次请缨希望带军驰援东北马占山。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张发奎担任淞沪会战右翼总司令,薛岳指挥四次长沙会战,余汉谋指挥两次粤北会战。粤军下属叶肇、邓荣光部也是南京保卫战中表现最好的部队,梁华盛华振中部在万家岭跟随薛岳取得万家岭大捷,还顺手击毙了日本军神饭冢国五郎。如此战功卓著的部队,却随着蒋介石八百万大军在解放战争的漩涡里损失殆尽,甚至都没有翻出一点儿浪花。

解放军主力在追歼粤军主力的时候,配属四兵团和十五兵团指挥的两广纵队正从广州西南方向扫荡前进,这两广纵队原来是珠江两岸的游击队,他们在1945年根据双十协定全部撤往江北,后来编入华野也就是第三野战军,渡江战役之后由于大多数是广东人,所以被配属给了二野四兵团和四野十五兵团协助解放广东,也就是说,广东战役集合了解放军三个野战军的部队。而此刻,于声和毛中新的两辆车正迎着两广纵队前进的方向前进。由于潮汕地区在广州东边,所以于声他们只能冒险从解放军各部队的间隙穿越。路上毛中新曾经要求也向西走,跟随大部队走。于声用叶翔之的命令为理由,还是坚持往东。

于声选择的路线是从东莞折向西南惠东,然后到达汕尾,加油后经海陆丰到达汕头。结果一路上也确实险象环生,不仅差点迎头撞上两广纵队,还几次遭遇国民党溃兵,一些手里还有武器的溃兵企图抢劫他们的车辆,都被司机冲了过去,他们甚至还遭到了溃兵的枪击。终于在快到惠东的时候,后面的车辆抛锚了,周围溃兵的枪声引来了解放军。于声要下车救援,被毛中新硬抱住按在车上然后命令司机快速离开。就这样于声和毛中新以及司机三个人一台车跑到了汕尾,在汕尾花了100美元才加上油,汽车继续向东行驶,一路上毛中新不断的在求菩萨保佑汽车别抛锚。在亡命奔波了两天之后,他们终于冲进了汕头。

目前驻守潮汕地区的是著名的国民党第十二兵团,之所以著名,是因为这个部队曾经也是战功赫赫,威震四方。其核心主力是第十八军,而十八军的前身为第十一师,十一师最早的长官就是号称“小蒋介石”的陈诚,而因为十一师和十八军的原因,陈诚的派系在国民党中被称为“土木工程系”,简称土木系。这个小军事派系和桂系粤系晋系不同,他是存在于忠诚蒋介石的嫡系部队中,也就是说在蒋介石嫡系部队里也存在不同的派系,大体上存在何应钦系,顾祝同系,土木系也就是陈诚系,再细分的话还有胡宗南系,汤恩伯系,甚至还有关麟征系。(多说一句关麟征,这个名字近年来在坊间经常与关之琳联系在一起,其实这是地摊传说,因为关麟征是陕西人,而关之琳的父亲关山则是沈阳人,满族,八竿子打不着。关麟征虽然参加过长城抗战台儿庄会战等,其本人也当过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但是他名气却一直没有他的嫡系下属刘玉章大,刘玉章的52军在辽沈战役是唯一撤退出来的国民党嫡系部队,临撤退还打了四野一个冷不防。在解放上海战役中,52军在严重消耗了三野几个部队之后,又一次从上海全身而退。后来52军在台湾成为国民党最倚重的王牌之一)。陈诚的土木系的核心将领也都是国民党著名战将,罗卓英、黄维、罗广文(《红岩》作者罗广斌亲哥哥)、胡琏等,其中里面最能打的也就是和林彪一样毕业于黄埔四期的胡琏。

胡琏,时年42岁,陕西人。国民党部队有个有意思的特点,能打的几个名将几乎都是陕西人,杜聿明、关麟征、张灵甫和胡琏都是陕西老乡,胡琏号称“狡如狐,猛如虎”。要说这胡琏,能打是真能打,抗战的时候防守石碑要塞,打得是天昏地暗,直接保护了重庆安全。解放战争期间,除了能打,更多的是运气不错,比如47年华野集中三个主力纵队围攻困守南麻的整编十一师,也就是后来的十八军,胡琏一方面发挥他能打的特点,遍布子母堡对付缺乏攻坚力量的解放军,另一方面在战斗吃紧的时候,他居然带领师部全体人员跪地焚香祷告祈求上天保佑,结果还真是运气不错,南麻地区连降七天大雨,解放军在无法攻克十一师又无法击退援兵的情况下撤退,最终解放军伤亡高达一万四千人,国民党军仅伤亡八九千人,是国民党为数不多伤亡少于解放军的战斗。在刘邓千里跃进大别山后,胡琏十八军更是追着刘邓部队不放,可以说是在那两年出尽了风头。

十二兵团组建于1948年华中地区,当时国民党军一两个军已经无法单独和解放军对垒,于是开始组建野战兵团。十二兵团从组建开始就充满了人事纠纷,兵团下属4个军,其中十八军,十军,十四军都是土木系部队,十军和十四军的核心部队也是十八军出来的,唯独一个汤恩伯系的八十五军给掺和了进来(也就是这个不被重视的军在十二兵团突围的关键时刻,其110师在地下党员师长廖运周带领下战场起义,直接导致了十二兵团突围失败,全军覆没)。一开始罗广文对兵团司令志在必夺,结果被否,罗一气之下去了老家四川。胡琏作为兵团核心十八军军长也对兵团司令志在必得,结果却遭到何应钦和顾祝同的反对,在蒋介石斡旋之下,大家各退一步,由土木系的干将黄维担任兵团司令,而黄维长期从事军事教育工作久疏战阵,胡琏愤而借口养病离职,于是十二兵团在黄维的带领下陷入淮海战役的漩涡,被中野包围。

十二兵团被包围的关键时刻,胡琏却突然空降包围圈,表示要和兵团共存亡,单就这一点胡琏要比其他贪生怕死的国民党将领强得多。在黄维胡琏的指挥下,十二兵团虽然被包围,但是中野十几万人却啃不动他们。最终还是华野支援了三个纵队加特种兵纵队十万人,一起歼灭了十二兵团。黄维和胡琏在最后时刻乘坦克逃跑,黄维的坦克半途抛锚导致被俘虏(黄维后来在战犯管理所由于其固执的性格一直呆到75年才被特赦),胡琏虽然负伤却幸运的逃出了包围圈。

胡琏在包围圈外集合了十二兵团的溃兵2000多人,带领这两千多人转移到江西南部进行编练新兵,他创新的提出“一甲一兵,一县一团,三县成师,九县成军”的新征兵办法,几个月时间就又组成了新的十二兵团,其中含重建的十八军,还有十九军和六十七军。三个军四万多人,由于大多数是新兵,所以胡琏一直避免和解放军接触,一路南撤,最后撤退到潮汕地区。这个地方进可支援广州,退可撤往台湾、海南岛和金厦,不得不说胡琏打了一手好算盘。

此时广州已经解放,解放军主力占领广州之后,一部向西追击粤军,另一部转头进击潮汕,就在于声毛中新三个人狼狈冲进汕头的时候,东莞、深圳、惠州都已经解放,而胡琏的十二兵团也准备撤了。 OH8rzLleN/zJ25ZhN8Pc0jhFFR/43zVkqT4sptrbV4oC1lE1QnImuhoWKeYLaY6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