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序

2013年对于俄罗斯著名文学评论家邦达连科来说是一个不平常的年份。四月份一场中风几乎判了他文学“仕途”的死刑,医院都向他的家人下发了病危通知,妹妹叶莲娜说她哥哥的文学批评生涯就此走向终结。可是谁也没料到他奇迹般地康复了,而且紧接着发生两件让人惊诧的事情,一是此前俄罗斯文学圈,甚至是汉学圈的人一提起邦达连科,都说他已经沦为二流批评家,但二流批评家邦达连科在俄罗斯作协改组时竟被推选为俄罗斯作协理事会书记;也许这一点不足为谈,但他写的专著《天才的陨落——莱蒙托夫传》确是在俄罗斯文化界引起了不小的冲击波,他的文学生涯爆出了前所未有的亮点。

这本书在诗人莱蒙托夫诞辰二百周年应时而出,它的出版被誉为俄罗斯迎接诗人诞辰纪念的最大举动。该书由“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出版,作为“名人传记”系列丛书之一,荣获全俄历史文学奖,亦即“亚历山大·涅尔斯基2012-2013年度奖”一等奖,并于2014年1月15日在圣彼得堡举行授奖仪式。该书的问世在各大新闻媒体引起热烈反响,俄罗斯《文学报》授予该书“戴尔维格奖”银奖,俄罗斯《独立报》称这本书为2013年散文类最优秀的书籍,是两个世纪以来难得一见的好书,它为俄罗斯的莱蒙托夫生平研究起到了正本清源的作用,同时对俄罗斯莱蒙托夫文学遗产研究也起到不可小觑的推动作用,并称,著作具有伟大的开创性意义。俄罗斯各大网站对该书热评如潮,其景观让人惊讶,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言,没有料到,在今天,莱蒙托夫的生平会引起如此广众的响应——这本书当属为俄罗斯的莱蒙托夫研究做出了真正的贡献。

莱蒙托夫其貌不扬,性格孤僻古怪,成名晚而且创作高峰期很短,生前,尤其是普希金逝世前不曾被普众世人所关注,加之其言行不见容于当时社会,尤其为沙皇尼古拉一世所憎恶,即便对其才华有所认知,也决不允许为其扬名,即或诗人身死也没能软化他的铁石心肠,更有甚者,其御用文人对莱蒙托夫之死极尽玷污之能事,所以漫漫二百年,很少有人为其树碑立传,偶见零星文字,也多含浓重的臆想成分,授命于上方乃至苏联意志,其生平多为意识形态的文学化书写,甚多不实之词,这给莱蒙托夫的生平研究带来极大困难。所幸的是,苏联解体后,“青年近卫军”出版社“名人传记”系列丛书相继推出三部莱蒙托夫生平研究专著,可谓对俄罗斯莱蒙托夫生平研究产生了一定的敦促作用,这三部专著分别是阿法纳西耶夫的《莱蒙托夫》(1991),还有米哈伊洛娃的《莱蒙托夫》(2012,2013年第二版),另外就是邦达连科的这本《天才的陨落——莱蒙托夫传》(2013)。有别于前两本,邦达连科的专著,用网友的话说,第一次试图回答两个世纪以来最难定性的各类复杂问题,以全新视角再现了诗人的人生状貌,揭示了他不仅与上流社会不合,而且抵触俄罗斯精神与日常生活规范。邦达连科的专著以前所未有的详尽形式,研究了诗人的苏格兰和“丘赫洛马”的种族渊源,并立足宏阔的文学批评层面,从维斯科瓦托依、科特里亚列夫斯基、梅列日科夫斯基、杜雷林到当今矢志破解独特的“莱蒙托夫符码谜底”的历史学家们的经典研究著作,对莱蒙托夫人生与个性前所未闻的“神秘”予以个性化解读,毫不夸张地说,该著作的诸多新说在一定程度上添写了19世纪文学的新图景。

为撰写这本书,邦达连科不顾年老体迈,亲临实地,搜集了大量鲜为人知而又庞杂的传记资料,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深刻思考。该书第一次探明这位苏格兰后裔其种族因子与诗人扬名于世的互为关系,并对莱蒙托夫生平中诸多最重大的问题予以排疑解惑:历代政府是否需要这样的自由诗人?为什么诗人的同时代人认为决斗是一次谋杀,而当下的莱蒙托夫研究家和个别文学家却又在竭力为杀人犯开脱罪责?为什么对莱蒙托夫的死因整整三十年不予认定?对俄罗斯天才过早遇害深感痛惜的同时,邦达连科深化了罗赞诺夫的“让人永远为之伤心的决斗”之说,认定,挑起对莱蒙托夫的决斗是“永远的犯罪之举”。书中对诗人身世之谜的探踪,莱蒙托夫叛逆行为和反抗天性成因的披露,极其矛盾个性的揭示,乃至诗人父亲的认定,外祖母形象的复原,个别作品著作权的置疑,作家爱情事件的厘清及其情场恶作剧的客观再现,其中最主要的为决斗缘由的追问,但这些书写并没有拘囿于传记作品的藩篱,而是以一部政论专著的气势,将莱蒙托夫的人生、遭际、个性与创作冷峻却又不乏内在激情地呈现。著作通篇以第一人称形式,时而向历代当权者问责,时而与读者剖心对谈,时而又回到书中对诗人的厄运扼腕长叹,时而对研究界是非混淆激愤批评,表达对俄罗斯天才遭受涂炭的痛惜与还原历史真相的紧迫感与文化使命感;在记述诗人生平内容时,著作者用笔冷静客观公允,丝毫没有人为美化,而着意写出真实立体的莱蒙托夫。在这位批评家笔下,诗人既是诗神,但同时也是一个集优缺点于一身的普通男人;著作既写出了诗国天使,也刻画出了尘世“恶魔”;如实写出了一个单纯善良却也尖刻恶毒,让人爱怜却也让人生厌的莱蒙托夫,但著作的总情调是对诗人的才华没有受到俄罗斯器重反而受到压制与扼杀深感不平,对杀害天才的罪犯的奋力谴责和对为罪犯开脱的俄罗斯文化罪人的犀利抨击。

邦达连科所撰写的传记著作中随处可见批评家文学观点的申发和对文学与语言等诸多概念的厘清。该书首次披露了莱蒙托夫的一批“士官生长诗”及其淫乱场景的描写,写出了让作者自己也不喜爱的“满面污垢”的莱蒙托夫。批评家邦达连科将莱蒙托夫的“淫乱”与普希金的“色情”做了根本区别性的比较,同时将莱蒙托夫的性的描写上升到一个高层次的文学命题,即正是莱蒙托夫丰富了俄罗斯文学的现实主义内涵,补正了白银时代诗人勃留索夫有关自普希金之后俄罗斯文学只会写情不会写性,俄罗斯整体文化由此短缺之说,而在邦达连科看来,莱蒙托夫的“士官生长诗”恰恰让俄罗斯现实主义有了生动丰富的表现,对整个19世纪俄罗斯文学有了极大的补遗意义,从而也为其《当代英雄》的书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书中,时常可见莱蒙托夫与其前辈普希金的比较研究,认定,唯有莱蒙托夫,而不是普希金,才担当得起俄罗斯民族脊梁之称谓。该书第一次廓清了莱蒙托夫长期以来一直屈居于普希金之后的文学位置的缘由,作者对两位俄罗斯民族天才的创作特征和文学影响作了比较,第一次得论,二位当为一体,同属俄罗斯文学早期的最杰出的诗人,无论是莱蒙托夫,还是那位“像个逃兵一样死去”的人(意指普希金——译者),两相对比即可看出价值何在。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邦达连科过于偏爱或是过于拔高自己的主人公,将其推举为世界文学精英之一,而将普希金置之度外,甚至带有贬抑之词。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实便是,没有普希金的死,就没有莱蒙托夫的生,没有普希金之死的唤醒,莱蒙托夫或许会沉落为对鄙俗卑琐描写津津乐道的平庸作家,也正是普希金的死,让莱蒙托夫在极其短暂的创作高峰期,创下了双倍伟大的文学功绩,刷新了俄罗斯文学的历史,即没有谁会在26岁以前能创下这样一番惊天动地的文学伟业,这是莱蒙托夫的举世无双之所在。也正如邦达连科所指出,一如普希金,莱蒙托夫的文学意义远不止诗歌,正是他,创造了俄罗斯文学史上第一部社会心理与哲理小说《当代英雄》,其精湛的艺术造诣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蓄积成了丰厚的俄罗斯民族精神财富,宝贵的文化资产。当年,别林斯基为莱蒙托夫的溘然逝去扼腕叹息,同时坚信莱蒙托夫留给人类的是一系列精美的文学珍品,这些珍品,“变成了一笔雄厚的文学资金,随着时日的推移而利息越来越多”。两百年过去了,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对文学认知的返本归真,俄罗斯,上至国家总统、文学大师,下至普通读者,愈益深刻地意识到莱蒙托夫文学遗产的巨大意义,从而促使了这些年俄罗斯莱蒙托夫的研究直追普希金,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便是邦达连科的《天才的陨落——莱蒙托夫传》的出版。毋庸置疑,莱蒙托夫是被特定时代摧残而亡的天才,他的生平遭际理当为后人所了解,唯其如此才能真正推动其文学创作研究纵深发展。就这一点而言,该书的推出远不是简单地重弹旧调,而是为俄罗斯文学研究的经典重树立下盖世功劳。

在我国,莱蒙托夫作品的译介有着近110年的历史,不仅造就了一大批莱蒙托夫精英翻译家,而且铸就了滚动式的莱蒙托夫研究传统,由当初对莱蒙托夫反抗精神的浪漫主义创作的民族情绪认同与共鸣,到对莱蒙蒙托夫诗作政治情绪的意识形态认知,到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对莱蒙托夫艺术世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审美批评,莱蒙托夫文学成就的研究在中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莱蒙托夫的生平研究却是门庭冷落。上个世纪80年代后半期曾有两部我国学者写的莱蒙托夫研究著作问世,即刘保瑞的《俄罗斯人民的诗人莱蒙托夫》和黄玉光的《莱蒙托夫》,但这两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平研究专著,而是“对作家的创作缺失分析和综合的系统研究”(顾蕴璞语),同时,因时代局限,也碍于相关材料的短缺,人为将其拔高,使其理想化,甚至是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化。可喜的是,2015年我国出版两本莱蒙托夫学术研究专著,顾蕴璞的《莱蒙托夫研究》和黄晓敏的《莱蒙托夫戏剧研究》,对莱蒙托夫的艺术世界揭示得非常充分,但因着重点有别,多写诗人的天才成长史,对莱蒙托夫的人生肖像也还是用笔草草,且多关注正能量的输入,力保文学精英的形象完美,莱蒙托夫的人生道路研究有待进一步圆满。可以说,当下与莱蒙托夫文学遗产研究相配套的,是需要加强对这位文学伟人生平的专门探究。本次翻译推出的则是名家所作的名人学术性传记著作,这一方面是对我国相对孱弱稀缺的莱蒙托夫生平研究的一个有力补充,同时也是对集光荣文学声誉和不幸人生命运于一身的俄罗斯民族天才全新与真实书写的一个重要引发。

本书翻译过程中得到顾蕴璞先生的倾力相助,五卷本莱蒙托夫全集和这位学者大量莱氏研究成果的提供,给译者带来了极大方便。老先生不愧是莱蒙托夫研究专家,文本考证、创作背景信息在他那里都能得到如数家珍似的指点。同时要感谢我的俄罗斯朋友,普京的专职翻译德米特里·沙库拉先生在语言与文化背景上对我的帮助,而且书中的所有法语部分都是他帮我翻译的。沙库拉丰富的知识和极好的耐性让我感动。不会忘记8月31日下午两点十六分,在陪普京总统来中国参加阅兵式的莫斯科候机大厅里,大明(沙库拉的中国名)还抽出点滴时间用微信为我解决译句的难点;另外,因为莱蒙托夫生平研究专著的翻译在我国尚属首次,大量的背景资料需要我们去熟悉,仅是莱蒙托夫家族的世系历史就格外庞杂和艰深,为使本书保质保量且按期出版,我的研究生们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她们或帮我多方查找甚至草译若干前期材料,或主动担负起译稿的文字校对工作,她们是卢文雅、杨敏、马轶伦、马潇四位博士,还有崔雪真、陈彦会两位硕士。值此书问世之际,向为本书翻译付出劳动的前辈、同辈与后辈表示真诚的谢意。

译者
2015年10月7日

谨以此书献给我的家人:我的妻子拉丽萨,我的儿子格里高利和奥列格、我的孙辈谢瓦、戴尼斯和米龙,没有他们的支持我是无法完成这本书的。 4U6Cqf5MpOBjSSupEIRuTeP//ZD14Mt+9ehO3PEe8O3GAXG/cJ7m2St94FqThOG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