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688—742)“孝闻于家,义闻于友,慷慨有大略,倜傥为异才”,却不走寻常路,不参加科举考试,三十五岁的时候,才以门子的身份调补为冀州衡水主簿,随后开始了一段罗曼史:衡水县令李涤居然将三女儿许配给王之涣,这时的他是已婚并且有孩子之人,而李氏年方二九,比他小十七岁。妙龄女子、县令的千金嫁给父亲的部属、三十五岁又已婚的小小主簿,这足以让才高气盛的王之涣意气风发地登楼远眺,写下闻名千古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诗意境雄浑壮阔,气势昂扬。全诗四句二十个字,无一字生僻,无一句难懂,但给读者展现出一幅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的画面。前两句写景,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悟理,登高望远,激流勇进,积极探索,不断开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成为千百年来人人皆知的名句。
王之涣一首《登鹳雀楼》,成就了千古名楼鹳雀楼。
据说,《登鹳雀楼》刚刚问世之时,人们只觉得此诗朗朗上口,意境非凡,并不知道作者是谁。女皇帝武则天读到此诗喜不自禁,于是就向亲信大臣李峤打听,要好好封赏作者。李峤心生邪念,说是自己的好友朱佐日写的。女皇帝立刻将朱佐日召来,赏给了他彩绸百匹,并赐封其御史官衔,以示对天下才子的嘉奖和恩宠。
王之涣任衡水主簿时,父母均已去世;李氏嫁给王之涣后,两人非常恩爱。结婚之后,因为不愿为衡水主簿的卑职而折腰,又被人诬陷攻击,王之涣愤然辞官而去,在家赋闲十五年;李氏安之若素,跟他过着清苦的生活。
十五年间,王之涣多次远出边塞,拜亲访友,写下了被章太炎推为“绝句之最”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之间,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此诗诗景恢宏广阔,壮观苍凉,诗风慷慨激昂,沉雄浑厚。虽极写戍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却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也许正因为它的悲而不失其壮,才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凉州词》在当时即被配乐传唱,流传甚广。
据传,唐玄宗开元年间,在一个下着小雪的冬日,王昌龄、高适和王之涣三人到长安的一个旗亭里饮酒,酒楼里的梨园班子正在演唱歌曲。唱到高潮时,出来四个美女,开始演唱当时著名诗人的诗歌。
三人边喝边看。高适突然说:“我们三个在诗坛上也算有点名气,平时从来没有分出高低来。今天我们打个赌,看这四个美女唱谁的诗多,就算谁赢。”另两人表示赞同。
第一个美女出场唱道:“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高兴地说:“是我的。”
第二个美女接着唱:“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今寂寞,犹是子云居。”高适高兴地说:“这是我的。”
第三个美女唱道:“奉帚平明金殿开,且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十分得意地说:“又是我的。”
王之涣这下真急了,负气地说:“这三个唱歌的美女长得不怎么样,唱的诗也没什么高明之处。”他指着四个美女中最漂亮的一个说:“这个穿红色衣服的姑娘最漂亮,如果她再不唱我的诗,我这一辈子就不再写诗了!”
不一会儿,那个美女果然出场唱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正是王之涣的七言绝句《凉州词》。三人一听,哈哈大笑。
清朝的时候也有一个关于《凉州词》的传说。
据说慈禧太后非常喜欢王之涣的《凉州词》,她让一个书法很好的大臣把王之涣的《凉州词》题写在扇面上,大臣过于紧张,一不小心漏写了一个“间”字。慈禧勃然大怒:“你欺负我没有读过王之涣的《凉州词》,怎么少写了一个‘间’字?”大臣吓得冷汗直冒,急中生智地答道:“老佛爷,我哪敢漏掉一个‘间’字啊,只是觉得如果把这首诗改写为词,可能会有另一种意境和韵味。”然后,他这样读给慈禧太后:“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慈禧接过扇子反复诵读了几遍,也觉得别有一番风味,于是转怒为喜,重重地赏赐了这位大臣。
由此可见王之涣《凉州词》非同寻常的艺术魅力。
但是,王之涣的诗歌盛名并没有改变全家长期穷困潦倒的生活处境。
赋闲十五年后,在亲朋好友的劝说和帮助下,王之涣才被补授为文安郡文安县尉,还是一个不起眼之小职。
王之涣在职时以清廉公正著称,颇受百姓称道。
不幸的是,生活刚刚有了一线转机,王之涣却染病身亡,让李氏不到四十岁就守寡了。王之涣去世六年之后,李氏也因病而死。因为王之涣有前妻,所以李氏死后,不能与王之涣合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