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58年初秋,一场西风吹散了连日的阴霾,被烟雨笼罩的江南终于迎来了一年中最宜人的天气。蹴鞠场上,身姿俊逸的南唐晋王李景遂猛地一个转身,一脚将球踢进了球门,四周围观的官兵纷纷叫好。晋王脸上露出一丝轻松喜悦的神情。
此时的李景遂还不到四十岁,正值壮年,他生性恬淡,对无休止的尔虞我诈和战场杀戮倍感厌倦,多年来,宫廷里暗潮汹涌的夺储之争尤令他疲惫不堪。如今,他主动请辞“太弟”之位,终于可以回到自己的藩国过逍遥自在的生活了,顿时感到好似卸下了千斤重担。
“拿水来!”晋王一边挥汗,一边对身边的侍从说。
随身侍从急忙从丫鬟手里接过凉水递给晋王。晋王接过水,一饮而尽。突然,他手中的杯子掉落在地,身体重重向后倒去,口吐鲜血而亡。
晋王的死,宣告了夺储之争的彻底结束。而杀死晋王的,正是他多年来的宿敌——他的侄子,南唐太子李弘冀。在领兵打仗方面,李弘冀杀伐决断、有勇有谋,且能在危急时刻择良将于瞬息,颇具军事才能。但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南唐太子野心勃勃又极爱猜忌。由于他的父皇偏爱晋王,曾立晋王为“皇太弟”,即使在他竭力争取到太子之位后他的父皇仍摇摆不定,总想起用晋王,为免夜长梦多,他杀心顿起,暗中派人下毒杀害了这位在国内颇具声望、令他惴惴不安的劲敌。
而历史总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给予人的命运无情的嘲弄与打击——就在这场充满血腥的宫廷变故后不到三个月,一心想登上王位的李弘冀也一命呜呼了。
宫廷内接二连三的变故令南唐皇帝李璟感到心力交瘁,刚刚尘埃落定的太子之位又面临空缺——那么,谁是最合适的东宫人选呢?
朝中有大臣认为老七李从善具有治国才能,是理想的太子人选,但思来想去,李璟却最终决定立李煜为太子。
这或许是宿命在作祟。
相传李煜天生有一只眼睛重瞳,即有两个瞳孔,这也是李煜字“重光”的缘由;后来,他又长出骈齿——在古代,重瞳和骈齿被视为圣人之象、帝王之相。因为这一原因,李煜曾多次遭到兄长李弘冀的无端猜忌。为了保全自己,他自号“钟隐”,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这时的李煜已经在文学上初露才华,他早年写过的两首《渔父词》,风格清丽,可以看作他这一时期的心情写照。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一棹春风一叶舟,一纶茧缕一轻钩。
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由于李煜长期以来一直不关心政治,对此也未表现出丝毫野心和兴趣,这才让多疑的李弘冀稍稍放心。然而,命运有时就是这样吊诡,想得到的人偏得不到,不想得到的人却往往“得来全不费功夫”——南唐其余四个较大的皇子皆因各种原因相继夭折、早逝,如今太子又年纪轻轻突然暴毙,阴差阳错,使得重瞳骈齿的李煜成了长子——这,恐怕很难不令李璟想到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吧?
而选择李煜当太子,其中尤为重要的原因,是李璟对李煜情感上的偏爱。
李璟虽为一国之君,却颇爱文学,在诗词上也有一定的造诣。因为喜爱诗词,他爱屋及乌,格外惜才。冯延巳是五代时颇具才华的词人,那首传世名作《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便出自他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因为写得一手好词,冯延巳获得了李璟的欣赏与器重,仅凭借文学才能就当上了宰相。有一次他的弟弟冯延鲁打了败仗,损兵折将数万,李璟也没有深究罪责。
对一个臣子尚且惜才到如此地步,更何况是自己的儿子呢?李璟器重冯延巳,又请冯延巳做六皇子李煜的老师,就已不难看出他对李煜的偏爱了。而李煜也未辜负父亲对他的厚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纪轻轻就已书法、绘画、音律、诗词样样精通。他在诗词上的造诣,从他早年的作品中已可见一斑,比如这首《长相思》:
云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儿薄薄罗。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如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这是李煜早年的代表作,全词描写了:秋夜雨打芭蕉,一个年轻女子松松挽起如云的头发,插着一支玉簪。她穿着薄薄的丝绸裁成的罗裙,微微蹙眉,思念着心中的人。
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片诗情画意。全词相思愁意甚浓,却不见一个“愁”字,可见李煜在诗文上的功力。然而,这位心思细腻的皇子,却整日将心思花在观察宫廷女子的发饰、衣着、神态与心情上,并没有宏大的抱负与志向。
但这不是伪装,而是李煜的真性情——他是个才华横溢的风流才子,同时继承了父亲精致奢华的生活习性,他崇尚的不是武力征服,而是一种春风暖雨、落絮飞燕的诗意生活。当这种生活无法实现,他便沉醉在宫廷醉生梦死的温柔乡里,希望借此忘记现实的烦恼,这在他的另一首词《浣溪沙》中描写得淋漓尽致:
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金炉里煨着兽形的香炭,宫女们遍着绫罗绸缎、头上满是金钗,钟鼓丝乐在舞池间飞旋,宫廷的歌舞彻夜不休,日高三丈了大家都还兴致勃勃——这是怎样的奢靡放纵!
乱世需要枭雄,虽然李煜怎么看都不是太子的合适人选,但皇帝李璟喜欢他,别人又有什么办法呢?对于立李煜为太子一事,大臣钟谟曾提出反对意见,结果被李璟一怒之下贬官、流放到了饶州。
公元961年,李璟驾崩,李煜顺理成章继承王位,成了南唐第三任皇帝——后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