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夜成名的柳公子

转眼又是一年中秋,西湖的十里荷花已半焦枯,但山中的桂花开得正盛,金桂、银桂、丹桂,花香飘满了整座杭州城。当明月升上半空时,在一片桂花香中,时任两浙转运使的孙何大人府上高朋满座,人们在热闹的酒席上觥筹交错,吃着精美的点心,气氛好不欢愉。

席间,一个明眸皓齿、衣着华丽的貌美女子拨动琴弦,悠悠地唱了起来: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歌声响起,正在谈笑的人们渐渐静了下来。只见孙何与周围的朋友小声耳语了几句,一曲结束后,他拊掌赞道:“好!好词!这是谁填的词?”

女子起身作揖,柔声答道:“大人,是柳七柳公子填的词。”

孙何微微仰起脸,捋着胡须沉吟片刻,好像想起了什么,忽然大笑起来。

原来,这柳七便是京官柳宜的公子柳永,不过此时,他的名字还是柳三变。柳宜是南唐旧臣,十分仰慕后主李煜的才华,闲暇时也常作些诗词自娱。受父亲影响,柳永从小就能吟诗作词,十七岁时为家乡崇安所写的《巫山一段云·六六镇游洞》,就已崭露才华:

六六真游洞,三三物外天。九班麟稳破非烟。何处按云轩。

昨夜麻姑陪宴。又话蓬莱清浅。几回山脚弄云涛。仿佛见金鳌。

崇安位于武夷山麓,峰奇水秀,风景迷人。因父亲在外当官,不便将家人带在身边,所以柳永的童年主要是在崇安度过的。后来,他随父亲在汴京生活了一段时间,又随叔父回到了崇安。此次从水路取道杭州,正是为了北上汴京参加科考。

柳永原本只想在杭州歇个脚,不料一到杭州,就被这里繁华的都市风情与旖旎的湖光山色迷住了。直到有一天,他忽然想起在杭州当官的孙何与柳家是世交,就想登门拜访,希望能得到举荐。谁知孙府门禁森严,他吃了好几次闭门羹,因而灵机一动,写了一首描绘杭州盛景的《望海潮·东南形胜》,委托新结识的钱塘歌妓在中秋节当着孙何的面弹唱,希望能以此为敲门砖,与孙大人因词结缘。

创作《望海潮·东南形胜》一词时,柳永年仅十九岁,虽然年轻,但他在作词上的才华与技巧却已超出了同时代的许多人,形成了含蓄细腻、善于铺叙白描的风格。由于他的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望海潮》一词不久就传遍了大江南北。可以说,柳永几乎在一夜之间名声大噪。

因为《望海潮》一词,柳永得以出入孙府,与孙何成了布衣之交。次年春天,在孙何还京前夕,柳永还曾追陪左右,并作《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一词赠别:

渐觉芳郊明媚,夜来膏雨,一洒尘埃。满目浅桃深杏,露染风裁。银塘静、鱼鳞簟展,烟岫翠、龟甲屏开。殷晴雷,云中鼓吹,游遍蓬莱。

徘徊。集旟前后,三千珠履,十二金钗。雅俗熙熙,下车成宴尽春台。好雍容、东山妓女,堪笑傲、北海尊罍。且追陪,凤池归去,那更重来。

这一年,孙何回到了京城,柳永却还没过够放任自流的生活,继续留在杭州。他在《长寿乐·繁红嫩绿》一词中描写了他当时的生活:

繁红嫩翠。艳阳景,妆点神州明媚。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恣游人、无限驰骤,娇马车如水。竟寻芳选胜,归来向晚,起通衢近远,香尘细细。

太平世。少年时,忍把韶光轻弃。况有红妆,楚腰越艳,一笑千金何啻。向尊前、舞袖飘雪,歌响行云止。愿长绳、且把飞乌系。任好从容痛饮,谁能惜醉。

是啊,春光和青春如此美好,韶光亦逝,何不趁着年少四处游乐、在歌舞的陪伴下欢饮达旦、一醉方休?

告别了杭州,柳永又来到苏州和扬州,见苏、杨风光无限好,不禁心旌荡漾,停留于苏、扬一带,迟迟不肯动身,直到公元1007年冬,才在父亲的一再催促下继续北上。 kryPzwmRX7AveHkoDqyRhPfusk4xQlDo/IKd0W0FqXUFRuYPd5HIdwHJihN5tC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