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九年夏天,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祖李世民在含风殿因病驾崩,按当时规定,与太祖没有子嗣的嫔妃一律被遣送进位于城郊的感业寺为尼。褪下华丽的裙裾,剪掉如云的黑发,曾经如花似玉的女子一下子变成了身着素衣的尼姑,此生从此跌入了看不见希望的谷底。然而,这些妃子中不乏绝代风华与野心兼具者,哪里甘心于终日与青灯香烛为伴的清苦日子呢?
不久,从感业寺里就传出了一封书信,这封书信经由侍女及宫人之手,一直传到了大唐新的统治者唐高宗李治手中。书信用蝇头小楷写成,墨迹如新,其中有一首名为《如意娘》的小诗如此写道:
看朱成碧思纷纷,
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长下泪,
开箱验取石榴裙。
看着这如泣如诉、充满相思的文字,刚登基不久的年轻皇帝李治心中犹如翻江倒海,他想起了那个美丽又极富才智的武才人武媚娘,许多如梦如幻的往事不觉浮上心头。他多希望将她从感业寺接回宫中,但身为天子,他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全大局,有许多事想为却不能任意而为。
不过,李治心中这种痛苦的挣扎没有持续太久。第二年,后宫发生了激烈的内斗,因无子而失宠的王皇后为击败情敌萧淑妃,力请皇帝将一直与之藕断丝连的武媚娘接回宫中。王皇后做梦也没想到,她的这一不慎之举竟是引狼入室,虽除掉了萧淑妃,但也使自己沦落到被废为庶人且身陷囹圄的悲惨境地。
这场夹带政治斗争的后宫之争最大的胜利者,当然就是那位才智超人、心狠手辣的武则天——为稳固自己的地位,她几乎无所不用其极,甚至不惜以牺牲自己的子女为代价。王皇后和萧淑妃在这场争宠中输得一败涂地,但武则天的野心绝不仅仅是当个皇后那么简单——她要的是统治天下,成为大唐的主人!
尽管这是一步险棋,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武则天历尽艰险,在李治的猜疑和朝臣们的反对声中曾几度差点被废后,六八四年,在因李治患有风疾而其代为处理朝政长达二十多年之后,武则天虽暂未称帝,但她却废中宗李显、另立李旦为帝,开启了武氏临朝称制、自专朝政的格局。
朝中不乏拥戴武则天摄政的大臣,同时也有许多激烈的反对者。譬如这年九月,出身将门的柳州司马徐敬业(因祖辈获赐姓为李,又称李敬业)就自称“匡复府大将军”,与其弟徐敬猷及魏思温、唐之奇等几个官场失意的僚友聚集了十万部众,在扬州发动了反武的起义。
徐敬业志大才疏且战略频频失误,起义军很快就在朝廷三十万大军的讨伐中败下阵来,他自己也因此被部将所杀,身首异处。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中那篇笔力雄健、号召天下人共同伐武的《代李敬业讨武曌檄》却名垂千古,一直流传至今。据史料记载,武则天看了此文后曾感慨道:“有如此才不用,宰相过也。”(见《唐才子传》)——而这篇檄文的撰写者,正是被后世誉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