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克里普斯“二战”访印的真实原因

1942年,正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关键时刻,英国下议院领袖、掌玺大臣克里普斯携带解决印度问题的《宣言草案》,飞往新德里进行访问。由于《宣言草案》没有得到印度的同意,所以4月中旬克里普斯离开了印度返回英国。克里普斯的印度之行耐人寻味,引起学者和政界的关注和兴趣。在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克里普斯访印的原因是什么?为何会失败呢?对这些问题,至今尚无定论。

对于克里普斯访印的原因有很多种猜测。比较流行的有以下几种:

“丘吉尔决定说”。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加快了侵略步伐。1942年春,新加坡、仰光先后沦陷。南亚次大陆的安全受到直接威胁。素以维护大英帝国利益而著称的丘吉尔首相,为了确保帝国生命线——印度殖民地的完好无损,免受日军的蹂躏,派遣克里普斯访印。

“工党压力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内阁在对待印度的政策上存在着意见分歧,工党的内部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他们对丘吉尔施加压力,要求他改变对印政策,缓和双方的矛盾,争取印度能加入反法西斯阵营中来。丘吉尔害怕内阁分裂,慑于工党压力,才作出上述决定。另外,克里普斯是力主改善英印紧张关系的,所以克里普斯访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罗斯福干预说”。美国一些学者认为,克里普斯访印主要是由于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影响和干预。因为当时的国际战争环境不利于反法西斯同盟国。当时,英国在东南亚战场上,没有取得应有的进展,接二连三地丧失阵地,已经严重地威胁到了同盟国在远东战场的战略利益。另外,由于中国与外界的海上联系被切断,中国战场更难得到盟国的支持与合作。当时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出于盟国共同事业的需要,并以印度所处战略地位的考虑,曾向丘吉尔频频施加压力,要求早日解决印度问题,以争取印度人民尽快投入反法西斯战争。1942年2月,在罗斯福的支持下,蒋介石夫妇访问了印度,试图劝说英国政府改变对印政策,但未能成功。3月中旬,罗斯福本人获悉克里普斯即将启程的消息后,立即电告印度总督林利思戈,说他已任命约翰逊上校作为他的私人驻印代表,名义上担任美国驻印度军事代表团团长。后来约翰逊上校多次向罗斯福汇报克里普斯与国大党领导人会谈的情况,并多次从中斡旋,力促达成协议。所以,罗斯福对于克里普斯访印有着重要的影响。

“印度呼吁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当时的印度总督在未与印度各党派商议的情况下,轻率宣布印度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激起了印度人民的强烈不满和抗议,反英反战斗争高涨。至于印度自由派的一些人士,如萨普鲁等人也联名上书,向丘吉尔本人直接呼吁,要求英国采取实际行动,以缓和日趋尖锐的英印矛盾。

会谈失败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英国一些当权者站在殖民主义立场上,把失败的责任推到印度身上。当时担任印度事务大臣的多艾默里说,克里普斯不远千里飞往印度会谈,以求达成协议,可是印度国大党领导人却不肯向前走动一步来使彼此接近。克里普斯把失败责任推在甘地身上,因为甘地打电话给国大党工作委员会,建议拒绝这个方案。战后出任首相的工党领袖艾德礼则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印度两大教派之间的矛盾。然而,也有学者认为,克里普斯赴印使命的失败,是同罗斯福总统屈服于丘吉尔的压力有关。特别是同罗斯福的特使霍浦金斯带给丘吉尔的口信有关。因为前者告诉后者,约翰逊上校并非罗斯福派去调处印度问题的代表。所以,后来丘吉尔告诫罗斯福不要介入印度事务,以免处于尴尬地位。罗斯福接受劝告,最后不得不作出印度问题“不关我事”的表态。

当然,国大党领导人和印度史学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的看法是,会谈失败的真正原因在于英国内阁中,以丘吉尔为首的强硬派和林利思戈总督顽固地坚持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立场。克里普斯赴印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安抚人心,稳住印度局势,以增强南亚的防务力量;二是安抚盟国,主要是为了安抚罗斯福,以此表明英国并非不打算解决印度问题。正如尼赫鲁所说,真正的问题是英国不想把它所掌握的权力移交给国民政府。不仅如此,在国大党领导人看来,《宣言草案》不是填平了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鸿沟,而是进一步加深和扩大了分歧,英国正好利用这一矛盾,拖延印度独立。

综合出访原因和失败原因的各种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英国出访印度是为了维护英国在印度的殖民利益,英国不想让日本占领它的殖民地,当然也不想让印度在战乱时期趁机独立,脱离英国的控制。印度看到世界战乱,英国忙于战争无暇东顾,当然想借机会独立,二者的出发点截然不同,可以想象他们的谈判进行得有多么艰难,失败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HKG3uPdkSocJp933E+AFjBedwV93fK3L7NMtfdOJ3WQEwoTOgXiREVeFSZYxdAm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