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海风下》的写作动机,是想生动呈现我十年来逐渐认识清楚的海洋及其生物的生活实况,让读者透过书本得以体会。

而且,我深信海洋生物值得大家去了解。站在海边,观察潮起潮落;感觉雾如气息,越过大盐沼而来;观看千万年来在大陆边缘的潮水线旁忽而高飞忽而降落的成群滨鸟;目睹老鳗与幼鲱奔赴海洋。这些是天地间亘古长存的景象,在人类能够站在海滨惊叹海洋之雄奇壮美以前便已存在。海洋及其哺育的生物多少个世纪以来生生不息,循环往复,哪管人类帝国谁兴谁亡、谁盛谁衰?

筹划写作本书时,我首先面临的问题是要以谁为主角。很显然,不管是鸟、鱼、哺乳类还是其他少见的海洋生物,没有一种能遍居于我想描写的海洋各个地带。这个问题很快“不刃而解”,因为我认识到,海洋本身是当仁不让的主角。我喜欢也好,不愿意也罢,海的意志不可避免地充塞着全书每一页,生活在海洋中的生物无论大小全由它主宰生死。

《海风下》是一系列描情叙事的文章,依照时序次第展现沿岸、外海以及海底生物的生活。读者阅读时像在观看许多事件逐一发生,作者并未添加评论,所以也许应该在此先作解说。

第一部“海的边缘”,描写的是北卡罗来纳一段海岸的生态。这儿沙丘处处,海燕麦生长其间,又有宽广的盐沼,峡湾寂静,海滩荒凉。我从春天谈起,黑剪嘴鸥刚从南方回来,鲱鱼群正从海洋上溯流而上,而滨鸟的春季大迁徙已达到最高峰。

当我看到鹬鸟在春天的潮水线上奔跑觅食时,这候鸟其实正要展开万里飞行的惊人壮举,在做出发前夕的养息。因此,我花了一整个篇章描写滨鸟夏季在北极荒原上的浪游。之后我们跟随鸟群在夏末返回卡罗来纳的峡湾地带,记录下各种鸟、鱼、虾以及其他海洋生物在季节变换中的种种移动。

第二部“鸥鸟飞处”,写同一时间在外海发生的事件,不过海洋中的季节循环有不同的状态。在外海,完全看不到陆地,在那遥远的大海里面,有各种各样奇特美丽但极少人有幸得见的生物。

第二部叙述了鲭的故事,这海洋的流浪者在大洋表面的孵育地诞生,幼年随浮游生物群漂泊、浪荡,青少年期在新英格兰某个海港的庇护下度过,然后加入少壮鲭队漫游四海,遭到喜食鱼类的各种鸟、大鱼以及人类的追捕、猎杀。

第三部“溯河归海”,先谈大陆架边缘的海底缓坡,再到大洋深处的沉渊。幸好有一种生物,生命史遍及海陆,那就是鳗鲡。要描述这种奇妙动物的整个生命周期,必须起始于入海河川远在深山密谷中的某条支流。鳗鲡在那儿度过成年期的绝大部分时间,我们追踪它,在秋天下河入海,一路迁移到大洋中的孵育场。

其他鱼也在秋天游出海湾和峡湾,但只是去寻找温暖的水域好度过寒冬。鳗鲡却一直游,游到马尾藻海附近的深深海沟,在那里孵育,然后死亡。下一代幼鱼从这种深海中的奇异世界出发,在次年春天返回海岸河川。

想要了解生活在海中是怎样的感觉,必须努力发挥想象,并且暂时抛弃人类的很多观念与尺度。例如,以钟表或月历来衡量时间,对于滨鸟或鱼类没有意义。它们注意的是光阴的交替、潮水的涨落,因为那意味着何时可觅食,何时得挨饿;何时容易被敌人发现,何时比较安全。我们若不能调整自己的思考方式,便不能感同身受,无法充分领会海洋生活的滋味。

同时,我们也别太严格地区别人类与动物。鱼、虾、栉水母或鸟都是鲜活的生命,因此,我特意使用一些正式科学写作不用的词语。例如我说到一条鱼“害怕”它的敌人,不是因为我以为鱼类能感受与人类同样的“害怕”情绪,而是我认为它“表现出了受到惊吓的样子”。对鱼来说,这种反应主要表现在身体的动作上,对人类却主要是心理上的。但若要了解鱼的行为,必须以最能表达人类心理活动的词语来描述。

为动物取名字,我尽量采用其物种的学名。若是学名太拗口,我就改用形容其外貌或特征的字眼。有些北极动物我用了因纽特语的名字。

每一章后附有注释,以介绍少有人知的海洋动物与植物,或加深读者对较常见物种已有的印象。

一个人活得再长,也不可能亲身体验海洋及其生物的每一个生命阶段。为弥补自己经验的不足,我大量采用科学论著及类科普著作中的基础知识,经过个人的反刍与整理,编织进本书的故事之中。资料来源太多,此处无法一一列举。除了书面资料,我还受惠于很多人丰富的海洋作业经验,若没有这些人的关切、鼓励和协助,这本书不可能写成。 vxpTnvEXIMnBMuq3mPeaGW58TZLrJECZ9vrgpLaZJLH4r5La9JqChNhjYTY2oaV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