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事事都能干”的百会穴

有这么一条谜语,谜面是“事事都能干”,谜底就是我们身上的“百会”穴。“百”形容多,“会”指聚会。头为诸阳之会,穴居头顶正中,为督脉与多经交会之处,故得此名。百会穴属于督脉,并且是督脉与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所以又叫“三阳五会”。

(一)定位取法

穴属督脉,在头顶正中偏后,前发际上5寸处。针灸学将前、后发际之间的距离定为12寸,我们把松紧带测穴尺定在12寸的地方,一端放在前发际处,拉直了,另一端放到后发际处,然后找到距离前发际5寸的地方,这个百会穴就能准确地找到了;或者先找到前、后发际连线的中点,再向前1寸就是了。

这个分寸法,从前发际到后发际这个12寸是固定的数目。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特殊的情况,例如有很多人是高额、秃顶,这样他的前发际就不好定了。这种情况古人已经为我们考虑到了:前发际没有或者不明显的人,要延长到两个眉毛中间的印堂穴,加3寸。减去3寸,前发际就能确定了;如果后发际不明显,就向后下方的第7颈椎下的大椎穴延长3寸,减去3寸,就是后发际了。

有人又说了:要是这个人前发际、后发际都没有那该怎么办呢?

那可就更惨了,这个时候你就把两个眉毛之间的印堂穴到第7颈椎下的大椎穴之间看成18寸,这样也就能找到前发际上5寸那个部位了。

就算是连眉毛都没有的人,我们也可以通过摸眉棱骨找出前发际的定穴标志。

还有一种取穴方法,那就是两耳尖连线直上与头顶正中线的交点(图98)。根据晋朝医学古籍《针灸甲乙经》的记载:穴在“顶中央旋毛中,陷可容指”,说的是,百会穴应该在“头漩”的那个部位(少数头漩偏斜或有两个头漩者例外),用手指一按,会有一个小小的凹陷。有的古代文献说得更形象,说穴位的凹陷处“可容豆”,就是说,取穴一定要用手指摸清楚那个小小的凹陷,如果放上一粒豆子,它是不会滚下来的。

图98 百会

平时在市民广场或街心花园,经常看到一些中老年人围在一起“敲”百会。可以说绝大多数人所敲的百会都不到位,大概在前发际上1~2寸或2~3寸处,与前发际上5寸相差甚远。为了取准百会穴,自我取穴时一定要低头而取,否则,取出来的穴位都会偏前了。如果不低头取穴,那么,也要抬高胳膊,手指有意识地往后移动,摸到头漩或凹陷处。总之,取百会穴一定要把握两个关键——头漩或小小的凹陷。可千万别像有的网上一样错成在前发际正中央啊(图99)!

图99  错误的百会穴定位

(二)治疗作用

百会是全身保健要穴,它的治疗作用十分广泛,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头面、五官病症 头痛(头顶痛、全头痛)、眩晕(包括高血压、低血压、贫血、低血糖)、白发、脱发、目赤肿痛不能视物、耳鸣、脑鸣、耳闭塞、鼻塞、流涕、鼻窦炎、鼻出血等。

百会是治疗头痛的第一要穴,它之所以叫“百会”,就是因为头部各个方位的经脉都会聚在这个地方。那么,你在这个地方指压、按摩、艾灸、皮肤针(光头还可以用皮肤滚针)刺激等,其治疗作用都可以达到头部的任何部位。所以说不管是前头痛、后头痛、偏头痛、头顶痛、全头痛,都可以取用。

我们来看看百会穴治疗头痛的神奇效果吧:

大家知道,东汉三国时期,一代枭雄曹操经常犯头痛病,疼痛难忍,每次发作都得请名医华佗为他针刺百会等穴,方能好转。因此,曹操才要华佗到他的身边作他的私人保健医生。只因华佗生性刚烈,不愿意将自己的医术仅为曹操一个人服务而失去为广大平民百姓治病疗疾的机会,拒绝曹操的请求而惨遭杀害。

后来曹操的儿子,也就是那个聪慧睿智“用船称象”的曹冲身患重病时,没有了华佗这样的名医为自己的儿子解除病痛,曹操这才悔恨自己错杀了华佗。

唐高宗李治也是穴位保健的受益者,据《旧唐书·高宗纪下第五》唐代文人胡子温写的《谭宾录》中记载:一日,高宗头痛、眩晕,眼睛红肿,不能睁开,众御医诊治均无良效,急召针灸太医秦鸣鹤前来诊治。秦太医诊后认为系风热之毒上攻头目,加上国事烦心,引动肝火所致,必须在头部点刺出血才能治愈。武则天皇后在帐后听到后怒气冲冲地跑出来,呵斥太医竟胆敢在皇上头上刺血,心怀叵测,罪该问斩!将太医吓得颤颤惊惊,跪地求饶。高宗开明,喝退皇后说:妇人之见!我现在是病人,病人就应该服从医生的治疗。乃安抚太医,同意让太医针治。太医便在皇上头顶正中的百会穴点刺出血,高宗顿感头痛消失,眼睛也睁开了。则天皇后也转忧为喜,感慨地说:这真是上天的恩典!并以厚礼赠予太医。

2.神志病症 失眠、惊悸、健忘、昏厥、休克、中风失语、口噤不开、癫狂、癔症、肢体抽搐、竞技紧张综合征。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记载了春秋战国末期名医扁鹊用百会穴救治虢太子尸厥的精彩医事:扁鹊行医经过虢国(即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一带),见虢国城内外人们都很心情沉重地在做祈祷,规模之大,造成举国不安。扁鹊纳闷:什么重大的事牵动了全国人?一打听才知道,原来是虢太子“暴病身亡”,人们希望通过祈祷祈求已经“死”过去的太子能够苏醒过来。扁鹊向守城门的士兵要求进宫面见国王,为太子诊治。士兵进宫请来了内政侍臣(中庶子),内政侍臣瞥了一眼扁鹊,不屑一顾地说:我们的御医都治疗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收到效果,你有什么把握说能治疗太子的病,你的技术又能好到哪去呢?现在太子已经死去半天工夫了,没有希望救活了,国王眼下正是极度悲伤的时候,你就不要没事找事,万一国王动怒,你就别想活着回去了。但是扁鹊坚持要进见国王,表示自己四方行医,见过也治过许多这样的病人。内政侍臣只好面奏国王,说明情况。国王听后大喜过望,亲自出迎扁鹊,请他进帐查看“已经死去”的太子。扁鹊与众医不同,没有看太子还有没有呼吸,也没有拿脉看还有没有脉搏,而是用手摸摸太子的腋下和腹股沟部,发现还有热感。扁鹊断定太子并没有死,只是一种名叫“尸厥”的假死现象,于是令其弟子子阳、子豹针灸太子的三阳五会穴(即百会),同时用热熨法熨太子的腋下和腹股沟部,太子旋即苏醒过来。人们都转忧为喜,奔走相告,夸赞扁鹊是起死回生的神医。而扁鹊却十分谦虚地笑着说:不是我能“起死回生”,而是太子并不是真的死了,我只不过是帮他早一些苏醒过来罢了。其精湛的医术和良好的医德传为千古佳话。

灸治失眠,效果良好。一般灸5~10分钟后即可入眠,灸4~5次后可保持正常睡眠。如果能配用神门(掌面腕横纹小指侧凹陷中)、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则疗效更佳。

百会对血压有良性双向调整作用,也就是说既能降低血压,又能升高血压,并且被古今中外大量针灸临床实践所证实。《上海针灸杂志》1988年第2期有文报道,灸治肾气虚型高血压10例33人次,均收到即时降压的效果,收缩压平均降16.9毫米汞柱,舒张压平均降10.1毫米汞柱。同时还发现,高血压按百会穴必有疼痛,如果不痛,即表示取穴有误。

百会穴还能有效地防治考场紧张综合征。如遇各种考试或者竞技比赛,患者表现有头晕、头痛、心烦、心慌、恶心、呕吐、手抖、血压升高、烦躁不安、女子痛经等,都可以在考试或比赛前夜用十指反复叩击百会穴三五百次;或者用皮肤针叩打(光头还可以用皮肤滚针)刺击百会穴;甚至可以请会针刺技术的人将1枚1~1.5寸的短针刺入并置留在百会穴上,直至竞技结束;当然也可以在考试或竞技过程中出现紧张症状时随时施术。可以消除紧张,提高记忆,使头脑清醒、思路敏捷,提高考试或比赛成绩。体现了百会穴的健脑益智作用(操作方法从百会向“四神聪”扩散)。

3.百会穴还有升阳固脱、提升阳气的作用 用于治疗因脾胃之气(中气)不足导致的内脏功能低下或组织下垂,例如胃下垂、肝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脱肛以及久泄、久痢,遗尿,遗精、阳痿、月经过多、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在这方面,最好能配合有补气、提气作用的气海(腹部正中线脐下1.5寸)、脾俞(背部第11胸椎下旁开1.5寸)、足三里穴(外膝眼正中直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旁开1中指宽),以加强疗效。

笔者在武汉工作期间,曾经到湖北的革命老苏区麻城县巡回医疗。有一天路过一个村子,见一位老农表情痛苦地蹲在路边,遂上前询问。老农说自己“掉别肚”(经陪同的当地医生解释,方知是患有“脱肛”,现在肛门脱出了)。于是就地为患者针灸百会、足三里穴。记得在开始治疗的时候,当地医生还给老农点了一支烟。约莫过了5分钟,烟快要抽完的时候,只听老农连声说:“好!好!上去了,上去了。”

南京的电视观众潘五梅老人,十几年来一直拉肚子,每天便意不断(多的时候一天有七八次),肛门坠胀难受。西医没有明确诊断,也没有治疗效果。2010年8月24日,她看了我在江苏电视台健康栏目主讲的《中老年穴位保健法》的电视讲座后向我咨询她的病症可否做穴位保健?我让她用艾灸百会穴,同时配合作提肛动作(她自己还加用了皮肤针叩刺)。结果治疗一段时间后,她的大便就由每天多次减少到每天一两次了。9月17号她来信感激地说:“王教授,是您把我从痛苦中解救了出来。”

(三)操作方法

那么,百会穴应该如何让操作呢?针灸医生一般是用针向后沿皮平刺1寸左右,特殊情况下也可向前、向左、向右透刺四神聪穴(本穴位于颅顶矢状缝之间,小儿囟门未合者禁针)。家庭保健可以用指压、按摩、叩击、捶打、艾灸或皮肤针(光头还可以用皮肤滚针)刺激,粗针点刺出血等法。

1.指压、按摩、叩击法 指压穴位,这在古代叫“指针法”,即“以指代针”的方法。百会穴治头痛、头晕、失眠等,宜用单手指压法、双手五指叩击法(连同“四神聪”穴)、握拳捶打、艾灸、皮肤针叩刺或皮肤滚针滚刺等施术3~5分钟(图100、101)。用于养生保健和治疗头晕、失眠,宜用轻中度手法施术,用于治疗头痛,手法应适当重一些。

图100 双手五指叩击法

图101 握拳捶打法

另外,还可借助于一些刮头器刮头皮(图102)或“干梳头”(图103)法:将双手五指弯曲成爪状,小指置于前发际正中处,拇指放在鬓角上方,其余三指自然分开,小指、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从前发际正中通过百会穴向后直达风池穴,拇指从耳前经耳上方绕耳后直到安眠穴。反复梳至头皮有明显的发热、发麻感为止。

图102 刮头器刮头皮

图103 干梳头

2.灸法

(1)艾条灸法:将艾条的一端点燃,按照艾条灸的常规方法施灸。

头顶因为有头发,施行灸法不是很方便,我们可以借助艾灸器温灸20~30分钟,或施行隔姜灸10分钟左右。

(2)艾灸器温灸:先把外壳的盖子打开,剪一段艾条(1寸长左右)放在里面,点燃以后将盖子合上,即可固定在穴位上施灸,用起来非常方便(图104)。

图104 温灸百会穴,小小“皇太子”

艾灸器施灸有一下四大优点:第一,艾灸器可以固定在穴位上施灸,不必用手拿着——方便、省力,还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到处走动,甚至上街乘车、购物都不受影响;第二,燃烧的艾绒位于半密封空间——烟尘比较少,且清洁卫生;第三,可以随着热度的高低进行调节,温度高了就把通风口减小一点(或把旋钮往上旋),温度低了,再把通风口打开一些(或把旋钮往下旋)——灵活随意;第四,艾绒处于不充分燃烧的状态——节省艾条(一段1寸左右长短的艾条,直接在空气中燃烧大约是5分钟的话,而在艾灸器中可以燃烧半小时以上)。

(3)隔姜灸法:将生姜切成2、3分厚薄的圆形小块,用牙签刺穿无数小孔,置于穴上;再将艾绒捏成花生米大小、类似削尖的铅笔头那样的圆锥体,置于生姜片上点燃施灸。连续灸5~7个(1个谓之1“壮”)。

(4)电吹风灸:用市售电吹风的热风对准穴位施行“吹灸”。每次每穴5~10分钟,以局部头皮微红、自觉温热、舒适、微微汗出为度。但非风寒或寒邪所侵的头、脑、五官疾患,如头部发热、眼睛红肿、口鼻干燥、咽喉疼痛等,不可轻易施灸,以防助热上扰,引起头昏脑涨。

3.皮肤针叩刺法 有头发者将头发分开,穴位常规消毒后用无菌皮肤针叩刺;没有头发者直接消毒,然后叩刺或者用皮肤滚针滚刺。

只要我们能经常在百会穴做一些指压、按摩、艾灸或皮肤针叩刺,不但能解决头痛、头晕、贫血、高血压、低血压、内脏下垂等毛病,而且还可以减少脱发、白发,促进睡眠,增强记忆。

1978年,我治疗一位因车祸造成严重脑震荡头痛眩晕的武汉某大学党委书记。他眼睛里面有碎玻璃嵌入,在眼科把玻璃取出来以后就在针灸科住院,治疗脑震荡后遗症。因其不愿意接受针刺,我就选用皮肤针叩刺百会及其四周,每日2次。经过1个月的治疗,头痛眩晕症状好转;2个月后明显减轻;3个月痊愈出院。因其头部明显谢顶,经几个月皮肤针叩刺头皮,头顶正中竟然还生出了一些类似刚孵出来的小鸡、小鸭身上的绒毛。使他和老伴喜出望外,由此产生了出院回家后继续用皮肤针叩刺,使毛发再生、返老还童的念头。 3QPe44NEhjKtTlQGk+H7Do8lTi1dTNExFDdgBmq/I/0doMWPYEm3F2X6F5mmSR+B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