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远在天边却近在眼前的远程医疗

远程医疗是指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技术,结合临床医疗服务,旨在提高临床医疗诊断水平,降低医疗成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全新的医疗服务活动。其特点是跨越了空间障碍,提供非现场的医疗服务。

远程医疗技术已经从最初的电视监护、电话远程诊断发展到利用高速网络进行数字、图像、语音的综合传输,并且实现了实时的语音和高清晰图像的交流,为现代医学的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远程医疗的发展

远程医疗萌芽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国外已有近60年的研究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6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发展较缓慢;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后期,随着通信和电子技术的不断提高,美国和西欧国家在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正处于远程医疗的快速、全面发展时期,成熟的项目商业化,已经在医疗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远程医疗探索。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远程医疗从理论探索走向实际应用,先后启动了金卫网络工程、中国医学基金会互联网络和军卫二号工程;一些著名的医学院校、医院都成立了远程会诊中心,与全国上百家医院相继开展了各种形式的远程医疗工作;近年来发展迅速,目前已可为疑难重症患者提供可视实时专家会诊、传输共享诊疗数据、进行病理形态学诊断等。目前我国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达到了2 057家。

虽然我国远程医疗技术也紧跟世界的脚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医疗水平有明显的地域性差距。远程医疗在技术、政策、法规、实际应用方面还需不断完善,同时广大人民群众的认识也还有待进一步加深。

远程医疗的内容

(1)远程会诊。远程会诊,就是利用电子邮件、网站、信件、电话、传真等现代化通信工具,为患者完成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治疗方式。它是极其方便、诊断极其可靠的新型就诊方式,其与邮购的紧密配合,有力地带动了传统治疗方式的改革和进步,为医疗走向区域扩大化、服务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规范医疗市场、评价医疗质量标准、完善医疗服务体系、交流医疗服务经验提供了新的准则和工具。

(2)远程急救。院前急救的特点是病情急、时间紧、急救条件受限、病情复杂或病种涉及多学科,要求救护人员急救技能娴熟、掌握全科知识,能迅速作出正确诊断,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现实情况是各个医院的救护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无法处理比较复杂的病情。特别是在急症伤患长时间转运途中,病情发生重大变化时,因院方专家无法看到现场具体情况,很难进行准确的诊断和指导。针对这种现状,远程急救救护与指导整体解决方案应运而生。

(3)远程监护。自1962年北美建立第一批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后,监护系统得到了迅速发展。随着计算机和信号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临床对危重患者和潜在危险患者的监护要求的不断提高,对监护系统功能要求也不断提高。1988—1997年的10年间,一大批有价值的项目相继启动,它代表了第二代远程医疗,其声势和影响远远超过了第一代技术。

在远程医学系统的实施过程中,联系方式多是通过卫星和综合业务数据网(ISDN),在远程咨询、远程会诊、医学图像的远距离传输、远程会议和军事医学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目前,监护系统除具有以前的多参数生命体征监护的智能报警外,还要求在监护质量以及医院监护网络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以更好地满足临床监护、药物评价和现代化医院管理的需要。

(4)远程教育咨询。远程医学教育是医学教育和通信技术领域相互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远程医学教育系统利用先进的通信和视频压缩技术,将教学内容传送给不同的下一级医疗机构,突破时空的限制,满足不同地域的医务人员的学习要求。

远程医学教育对基层和边远地区的医疗和医师培训,对解决医疗和教育资源的不足、提高资源利用的可及性和公平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远程医学教育还处于开发阶段,与国外差距较大。要推动我国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的发展,需要国家整体战略规划和部署,整合地方教学资源和经费,建立网络信息共享系统,提高网络普及率。

远程医疗面临的问题

目前老龄化人口不断增多,慢性病患者数增长迅速,且治疗时间长、服务需求大,刺激市场对具有远程医疗功能的家用远程医疗产品的需求增加,其潜在的市场规模巨大。

我国远程医疗主要问题有以下几点。

(1)患者就诊受到时空限制。从时间来看,远程医疗没有明显降低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远程医疗实施初期或试运行期间大都实行免费,这在一定程度上释放了患者的医疗服务需求,就诊人数迅速增加,各就诊点同样面临着人满为患的问题,患者的就诊等待时间并不会减少。从空间来看,远程医疗的实施需要借助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等多种设备,患者只能到指定的就诊点就诊,这对患者造成了很大的不便。

(2)远程医疗实施成本高,财政投入不足。远程医疗的诊疗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远程医疗中心的功能是否完善,而建立功能齐全的远程医疗中心需要很大的经费投入。目前的投入水平尚无法满足远程医疗发展的需要。

(3)医院及医生缺乏积极性。远程医疗由政府主导实施,具有公益性的特点,实施过程中向患者免费开放或仅收很少的费用,这就导致医生的工作量增加而收入没有得到提高,影响了医院和医生推行远程医疗的积极性。

远程医疗的未来

远程医疗和在线医疗在解决我国“看病难,看病贵”的过程中是一种互补关系。

首先,在线医疗提高了患者就诊的便捷性。远程医疗对患者就诊的时间及地点都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患者就诊的便捷性不高,而在线医疗则可以实现“7天+24小时”就诊、足不出户就诊。当患者因时间、地点等原因无法通过远程医疗进行就诊时,在线医疗则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弥补了远程医疗便捷性上的不足。

其次,在线医疗完善了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功能。远程医疗应该具备远程会诊、远程教育等较为完善的功能,但由于经费不足,很多地方建立的远程医疗中心功能单一。在线医疗拥有充足的发展资金和先进的技术,能够向患者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并建立具备完善功能在线医疗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远程医疗功能不完善等问题。

最后,在线医疗提高了医疗服务利用的平等性。远程医疗具有公益性特征,医院及医生推行远程医疗的积极性不高,阻碍了远程医疗的发展及推广,导致部分地区无法实施远程医疗,进而不能平等地享受医疗服务。而医生对于在线医疗的推行具有较高的积极性,再加上在线医疗具有便捷性高、技术先进的特点,大大扩大了在线医疗的受益人群,使得未实施远程医疗的地区患者通过在线医疗同样可以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保障,弥补了由于远程医疗覆盖人群有限导致的医疗服务利用不平等的问题。

在线医疗的主要作用在于患者的分流和健康咨询,并不具备开具处方的资格,不能很好地服务于患者;而医生通过远程医疗则可以开具处方,部分地区实行的电子处方更加方便了患者的就诊。

远程医疗可以借鉴、学习在线医疗的技术、筹资渠道等,加快远程医疗的发展和推广;在线医疗则可以与远程医疗及医疗机构进行合作,解决医生短缺等问题,将两者有效结合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远程医疗当前有三大有相互联系的趋势。一是通过扩大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使远程医疗得以广泛应用,以方便就医并最终降低成本;二是从应对急重病例扩展到也包括处理发作性的和慢性的病例;三是从医院和附属诊所扩大到家庭和可移动医疗设备的运用。

特别提醒

不管远程医疗怎么发展,都应该围绕着“增加大多数人的就医机会、提高医疗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这三个要素。只有这样,这个新的医疗模式才会生存和健康发展。

(郑西川)

专家简介

郑西川

郑西川,硕士,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计算机中心主任,专注于临床信息化及相关数据标准研究,对医疗大数据处理及区域医疗跨系统患者信息处理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研究方向:基于PACS电子病历的临床信息共享,HL7/XML电子转诊相关技术及应用,区域临床信息协作技术,数字化医院相关标准及实现技术。 /3meEZ9+7Bxgx+ixDUPEMWjKe9HE3npAK04Ow+1TeuERu40xR1woeqImas0GmtW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