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身高约1.2米、长着大圆脸、拥有S形曲线的“卫护”,是全国首台远程医疗机器人。它由上海市浦东医院引进,作为全科医生助手,安家在浦东新区的四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社区里,大家更喜欢叫它“小白”。
▲机器人“小白”
生活实例
“朱医生,我最近胸口常发闷,怎么回事?”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里,72岁的吴先生通过“小白”头部的视频通话系统,向上海市浦东医院心内一科主任朱中生咨询。历时半小时的会诊过程中,朱主任实时调阅了患者完整的电子病历和心电图等影像资料,音频、视频传输流畅清楚,病历、影像资料传输完整清晰。朱主任就吴先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估,最终为患者做出解答:“您可能是冠心病、心绞痛,最好转诊到我院门诊,做一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便制订下一步诊疗方案。”
吴先生由衷赞叹:“现在科技真发达,在社区就能请大医院专家看病,太方便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们也说“小白”就像一颗定心丸,让他们心里踏实多了——有什么不明白的病情和检查报告,可以随时通过视频向上级医院专家请教。
“小白”内置电脑系统,连接上无线网络,其安装的摄像机和屏幕便可实现医患面对面交谈。“小白”在专家和患者之间建立起一座全新的沟通桥梁,使患者在社区医院即可接受上级医院专家的会诊,并得到治疗与护理方案。
“小白”还能行走,通过360度旋转的摄像头近距离观察患者,尤其是不方便行走的患者。比如,在几千米外的三级医院,医生可以使用手机或iPad远程遥控“小白”巡诊,切实解决社区百姓就医的“最后一公里”障碍。
“小白”作为全科医生助手,在专家、社区医生与患者之间建立了“医—医”及“医—患”互动模式,不仅节约了医疗卫生资源,也促进了社区医生的专业训练,并从源头上实现了“基层首诊、向上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理念。
除了面对面会诊,“小白”还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可以协助医生完成发热门诊、传染病区等“危险地带”的特殊医疗;可深入百姓家中,为腿脚不便的患者守护健康。
“小白”是医生的助手、患者的朋友,那么以后机器人是否会取代医生发挥医生的作用呢?实际上,“小白”仅能作为医疗辅助手段,诊疗主体仍是医生,不能将它的功能“神化”。而且,通过医疗机器人进行的远程诊疗项目现在尚未列入医保范围,也无相关政策支撑。总之,“小白”可以解决不少居民的“看病难”问题,但仍有许多地方值得改进和期待。
(张 韬)
张 韬
张韬,硕士、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浦东新区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上海市医学会互联网医疗专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超声医学专科分会区县学组秘书、上海市浦东新区医学会超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全科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社区常见慢性病的全科诊疗,尤其擅长小器官的超声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