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九、手术室里的“画家”——达·芬奇

提起达·芬奇这个名字,人们自然会想起意大利著名画家莱昂纳多·达·芬奇,他那精细的画风,并充满想象力,使其作品留存至今,依然受人追捧敬仰。如今先进的外科手术室里,也出现了一位达·芬奇,它是谁?它不是画家,也不是一名外科医生,而是一台多臂的外科手术机器人。不要小看它,这位达·芬奇秉承了手法精细的风格,使得外科医生更轻松、更准确地完成手术。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最初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设计制作的世界上第一台类人机器人,当时是为了实现地球与太空远程手术而发明的,命名为达·芬奇,以此来纪念达·芬奇。如今欧美各大知名医院大部分装备了此手术系统,主要用于外科手术。

生活实例

小王今年29岁,是个“张江男”,自从24岁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就做了电脑程序员,成了一个IT精英,跟电脑形影不离。每天一大早来单位后,一天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端坐在电脑前,饭顾不上吃,喝水也很少,由于工作性质还经常要憋着不上厕所。

83岁的陈老先生平日身体健康,今年体检时不幸查出罹患前列腺癌,因老陈年龄过高,风险较大,而未予手术治疗。他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来到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医生详细了解病情并全面检查,发现尽管老陈年龄偏高,但属前列腺癌早期,且没有糖尿病、心脑血管等伴发症,于是决定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为他进行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当日,医生并没有常规洗手消毒,而是坐在距离手术床2米的操作台前,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准确地将医生的各个动作传递到机械手臂,并产生立体三维图像和一定的力反馈,使得手术者如临其境。手术获得圆满成功,而患者身上只留下几个0.5~2.0厘米的小切口。术后几天陈老先生就能下床活动,随后康复出院。

专家指出,对于65岁以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癌根治性切除术一般是首选治疗。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人均寿命的提高,年龄高但其他身体条件较好的患者,根治性手术治疗并不是禁忌证。利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进行的手术,损伤更小、痛苦更小、康复更快。另外,医生通过三维目镜可更好地监测手术过程,机械臂和人手的功能一样,甚至可以完成常人难以完成的细小动作,如有更加细小的关节,可以旋转540度,是正常人手旋转的两倍,所以更加灵活、准确。

曾有专家说过:“达·芬奇机器人系统,是一项革命性的创意,使得医生开刀有点像打‘游戏机’,而我们外科医生就像钻进患者的肚子里,精确地切除病灶。它标志着人类进入微创外科的新纪元。”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院长丁强教授高瞻远瞩,于2015年率先引进了最新型的四臂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组织多批人员前往美国等地进修学习并获得了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国际适任证书。

目前我院泌尿外科手术团队,在麻醉科主任王英伟教授、彭晓琼护士长等护理团队的配合下,还成功实施了机器人辅助的腔静脉后巨大肾上腺肿块切除术、机器人辅助的肾癌部分切除术、机器人辅助后腹膜淋巴结清扫术等1 100余台微创手术,并完成大陆首台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全膀胱切除及原位肠代膀胱术。

相信这位21世纪的手术室“画家”达·芬奇机器人,将为更多的患者造福!

(沈周俊)

专家简介

沈周俊

沈周俊,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国际泌尿外科学会会员,亚洲男科协会会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委员、男科学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泌尿外科专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泌尿外科杂志》等国内外相关学术杂志编委。

长期从事泌尿外科及男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成功主持完成(主刀)各种泌尿外科和肾上腺微创手术(包括机器人腹腔镜、腹腔镜、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等)250余台/年、开放手术300余台/年。 DUUeqqg1UK16roN5H3eW+E8ouEKo0dcDb+LYYZd1LmHifjEDuai4wIBw5cb7dRr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