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你来自神话
——“麻醉”一词的起源

很多人以为“麻醉”就是简单的“打一针、睡一觉”。如此朴素的描述虽浅显直白,但不确切。麻醉可并非“打一针”那么简单,在让人“睡觉”的背后,可隐藏着人类在与疾病长期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形成的现代医学科技知识。

▲扁鹊造像图

医学的演进与人类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人们遭遇伤病时便努力寻求解决的方法,这从神话传说中就可以了解到。例如,“神农尝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等,就反映了人民在远古时代寻找治病良药的努力。在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时期,随着石器工具的使用,又逐渐产生了应用砭石、骨针或竹针来镇痛治病的经验,故有“伏羲制九针”的传说。至于《列子·汤问篇》和《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更有春秋战国时的名医扁鹊以“毒酒”作为麻药,为患者“剖腹探心”的传说。东汉时期伟大的医学家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用酒冲服,全身麻醉后进行剖腹手术的故事已是家喻户晓。科学记载中,考古学家发现的一颗石器时代人类的头颅骨上,确实有做过类似现代颅骨钻孔手术的痕迹。

在四大文明古国以及古希腊、罗马的原始手术记载信息中,人们也看到了古人尝试使用含有山莨菪碱或其他生物碱的植物止痛,其中尤以应用曼陀罗花(也叫闹羊花)引起较长时间的睡眠而实施手术最为有名。明清时许多小说演义中出现的大名鼎鼎的江湖儿女“必杀技”——“蒙汗药”也算是用草乌、闹羊花做麻药的一种民间佐证吧。除此之外,《黄帝内经》中还有针刺治疗各种疼痛的记载。至于压迫颈部血管引起患者昏迷、绑扎四肢以压迫神经血管减轻手术的疼痛、应用冷冻的方法止痛,还有采用放血的方法使患者产生短暂脑缺血引起失神而进行手术的诸多方法,都是古代医者进行麻醉的有益探索和尝试。

那到底什么是麻醉,麻醉一词的起源又出于何处呢?

麻醉(anesthesia)一词,顾名思义,“麻”为麻木、麻痹,感觉不灵或失去感觉;“醉”为酒喝到失去正常神志,表达的是一种意识状态的丧失。在希腊语中an是“没有”的意思,esthesia是“知觉”的意思。麻醉这一词出现在公元1世纪,被希腊人用以描述植物曼陀罗花导致的昏睡作用。在1771年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anesthesia被定义为“感觉缺失”(privation of sense)。人类从对麻醉盲目无知到有目的地寻找探索,直到乙醚、氧化亚氮、氯仿等化学麻醉药的出现,以及在威廉·莫顿等杰出医学家不懈努力推广后,才结束了五花八门的止痛尝试和启蒙状态,开启了麻醉之先河,开始进入近代麻醉阶段,并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麻醉学。

可以说,今天麻醉工作者的足迹已经涉及整个医院和医院外的场所。麻醉已不再是神话,它已彻底地融入了人间。

(徐维娟 郭建荣)

专家简介

郭建荣

郭建荣,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市浦东新区公利医院麻醉科主任。擅长危重患者手术麻醉及疼痛诊疗。 9mCsjHQxPJSnKrb+nxE38PAhr5phUGqhwiioFUVo8ruBKrY2qOS6eBq2xJDOzdd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