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十、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

在手术台上,外科医师的工作是在人体病变部位动刀子,麻醉科医师则更为忙碌,调控患者麻醉深度,让患者处于无痛状态,确保手术顺利进行、保证麻醉安全。在紧急情况下(术中大出血等),更是忙上加忙。因此,麻醉科医师被誉为“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

对麻醉科医师而言,广博的理论知识是基础,只有将病理、生理、药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麻醉等基础和临床医学多学科内容交叉融会,并结合临床培训和多年经验的积累,才能铸就一名合格的麻醉科医师。为手术保驾护航时,难免遇到暗礁涌流,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管理好患者的重要生命体征,包括呼吸、心率、血压等。同时,还必须具备细致的观察力,面面俱到。

▲无影灯下的生命保护神

凡是麻醉都有风险,哪怕是再小的手术。由于麻醉药品对呼吸、循环和中枢神经系统存在显著的抑制性影响,尤其遇到体质特殊的患者,导致一些“小”的麻醉也可能出现问题,尤其当专业人员没有充分重视或经验不足时,一旦发生意外,抢救措施又跟不上,就将导致严重后果。

人群不同、病情不同,麻醉风险发生率也不一样。如果按照麻醉风险大小来算,心血管病无疑是排在前头,因为麻醉药品直接抑制循环系统,对血压、心跳、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最明显,凡是有循环系统急慢性疾病的患者,都是高风险麻醉意外发生的对象。

其次,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及肥胖患者,其麻醉意外发生概率也很高,因为麻醉药品有呼吸抑制作用,而肥胖患者多伴随多种慢性疾病,器官功能减退,抗麻醉风险的能力小。还有,小儿、老年患者以及孕产妇这些特殊群体,也容易出现麻醉意外。总的来说,若脑、心、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代偿不全,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就大,围手术期的死亡率较高。

麻醉科医师的工作贯穿患者手术前、中、后。比如,麻醉科医师在手术前与患者沟通,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因为影响麻醉安全的因素很多,如患者近日的体质状况、用药细节等,均不能大意。

而在手术中,麻醉科医师就更该提高警惕了。手术中的患者已失去了自我防范意识,麻醉科医师俨然是生命的主宰,麻醉科医师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绝大多数发生麻醉意外的患者,只要抢救及时,处理得当,通常都能转危为安。一般地说,发生麻醉意外,出现缺血、缺氧、呼吸心跳骤停的几分钟内,是抢救的黄金时间。

手术结束,让患者意识清醒、生命体征稳定地离开手术室是麻醉科医师的职责所在。在将患者送返病房前,麻醉科医师应写好麻醉记录,交代好护理人员该患者的麻醉特点以及观察要点,特殊患者还应定期访视。

简而言之,麻醉科医师的职责就是:在保证患者无痛、安全的前提下,和手术医师共同完成手术。

医学上麻醉的方式有很多,主要分全麻、区域麻醉两大类,区域麻醉按方式不同有不同的种类。全身麻醉是指麻醉药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使其被抑制,让人意识消失、全身不感觉到疼痛。局部麻醉指局麻药应用于身体周缘局部神经时,只产生躯体某一部位的麻醉,只让该部位不感疼痛。

麻醉科医师会根据患者的手术部位、手术性质、手术时间、身体状况等各方面情况选择麻醉方式。并非大手术才做全麻,只能说,全麻适合所有的大、中、小手术,而其他的麻醉方式则只能适合某一部分手术。

具体选择哪种麻醉方式还是要看患者的具体情况。比如,有些很小的手术如声带肿物、气管异物必须全麻。这是因为,这项手术需要控制患者呼吸,全麻更利于保证患者呼吸通畅。而另外一些较大的手术,如髋关节手术或股骨的手术,也可以用椎管内麻醉(区域麻醉的一种)就可以顺利完成手术了。

不论是哪一种麻醉方式,都具有一定的风险性,而并非全麻的危险就最高。而实际上,对于多数的危重患者或特殊手术患者,选择全麻反而是一种更加安全的方式。因为全身麻醉常采取气管内插管,使呼吸道与消化道很好地隔离,患者即使发生呕吐也不会造成误吸,能够保证足够的肺通气量、镇痛和松弛肌肉。此外,像儿童等难以合作的患者,最好还是采取全麻。

传统麻醉概念是可逆性的意识消失,现代麻醉概念已经细化,目前区分出了镇静、催眠、镇痛、肌肉松弛、抑制有害刺激反应等多种成分。麻醉的含义是对创伤和手术完全无知觉,是一种意识消失的状态。而在乙醚麻醉时代之后,神经阻滞也成为临床麻醉操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通过阻断某一部位的神经传导或某些受体功能来实现麻醉的。两者的区别关键在于意识是否存在。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其一是患者意识消失后,就真的不再感觉到疼痛吗?那么术中伴随手术操作而波动的血压、心跳该如何解释?其二是如果患者仅仅通过阻滞不再感觉疼痛了,但术中意识清醒,该如何避免术中知晓和术后回忆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更进一步说,到底该麻醉到什么深度、怎样麻醉,才能让患者术中血压、心率都平平稳稳、术后能够舒舒服服,也没有可怕的回忆呢?为此,在多年临床实践的基础上,笔者结合国际麻醉学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理想麻醉状态”的理念。

我们追求的理想麻醉状态是:针对不同手术操作,区别麻醉的不同成分来选择药物,使临床麻醉在安全有效的前提下,能够保证对患者生理功能的干扰减到最少,使患者在自然舒适、近似睡眠的情况下接受麻醉手术。依据这一原则,创新性的借助脑电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指数、心律变异性指数、血压等指标对这一概念进行了量化,使得以往很多被归为麻醉禁忌的患者安全平稳地度过了手术。如今这一理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麻醉科医师所接受和应用。随着这一理念的逐步普及和推广,已有越来越多的麻醉科医师,能够在面对各种危重、疑难、重大手术患者时从容自信,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掌控自如,真正担负起了围手术期患者生命守护神的重任。

(于布为)
○摘编自《新民晚报》2012年4月30日 /xnNbia3H7Oe0CNuYUhu4MydAiOsR2srSIbRFI4wh0xFULoQDnv1AeKMUwvUhqq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